圣经研究/新约注释/马可福音/第9章
马可福音 9:1-50(新国际版) |
---|
1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人,有些人必不尝死,等到他们看见神的国降临,以能力临到。”改变形貌2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只带着他们。3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4衣服变得洁白闪光,世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5又有以利亚和摩西向他们显现,与耶稣说话。6彼得对耶稣说:“拉比,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7(他不知道说什么,因为他们极其害怕。) 8有一朵云彩遮盖他们,从云彩里发出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9他们忽然四面观看,不再看见一个人,只有耶稣与他们同在。10他们下山的时候,耶稣嘱咐他们,不可将所看见的告诉任何人,只等人子从死里复活以后,才可以告诉人。11他们就把这话存在心里,彼此议论‘从死里复活’是什么意思。12他们又问他说:“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 13耶稣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复兴万物。经上指着人子所说,他要受许多苦,被人弃绝,这话是怎样呢?14但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他们也任意待他,正如经上指着他的话所说。” 医治一个被邪灵附身的男孩15他们到了别的门徒那里,看见许多人围着他们,文士正与他们辩论。16众人看见耶稣,就甚希奇,都跑上前去问他安。17耶稣问他们说:“你们与他们辩论什么?” 18众人中间有一个人回答说:“夫子,我带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巴鬼附着,19无论在哪里,鬼就把他摔倒,他口中流沫,咬牙切齿,渐渐枯干。我求你的门徒赶出鬼去,他们却不能。”20耶稣说:“唉,这不信的世代!我与你们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孩子带到我这里来罢!”21他们就把孩子带到耶稣那里。鬼看见耶稣,就忽然叫那孩子抽风,倒在地上翻来覆去,口中流沫。22耶稣问他父亲说:“他这样久了没有?” 他说:“从孩提的时候起,23鬼屡次把他扔在火里,在水里,要灭了他。你若能做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24耶稣说:“你若能信,凡事都能。”25孩子的父亲随即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你帮助!” 26耶稣看见众人跑来,就责备那污鬼,说:“你这哑吧聋的鬼,我吩咐你,从他身上出来,不再进去!”27鬼叫喊,使孩子极其抽风,就出来了。孩子如同死了一样,以致许多人说:“他死了。”28耶稣却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了。 29耶稣进了屋子,门徒私下问他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30耶稣说:“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就不能赶出来。” 31他们从那里起行,经过加利利。耶稣不愿意叫人知道,32因为教训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被杀后三天他要复活。”33门徒不明白这话,又不敢问他。 谁是最大的?34他们来到迦百农。耶稣在家里问门徒说:“在路上你们彼此争论什么?”35他们却默默不语,因为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36耶稣坐下,叫了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为首,他必做众人之末,且作众人的仆役。” 37于是,耶稣叫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他们中间,38又抱着他说:“凡为我的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凡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39约翰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禁止他,因为他不是跟从我们的。”40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的名行异能,随即能毁谤我。41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42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谁因为我是基督,给你们这小子一杯水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失去他的赏赐。” 叫人跌倒43“凡使这信我之小子中的一人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挂在他颈项上,扔在海里。44倘若你的手叫你跌倒,就砍掉它。你缺了一体进入永生,比有两手掉到地狱里,火灭不了的地方,更好。46倘若你的脚叫你跌倒,就砍掉它。你瘸了一身进入永生,比有两脚掉到地狱里,火灭不了的地方,更好。48倘若你的眼叫你跌倒,就剜掉它。你独眼进入神的国,比有两眼掉到地狱里,49火灭不了的地方,更好。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50凡物必用火盐腌过。盐本是好的,若盐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心里要有盐,并且彼此和睦。” |
/DEUS E BRASILEIRO, E COM OS QUE NÃO MATAM O PROXIMO
传统上和历史上讲,马可福音是通过几代人口口相传下来的。关于马可福音起源的最古老的传统之一,大约是在公元 140 年由一位名叫帕皮亚斯的人提出。帕皮亚斯是希拉波利斯的主教,曾被一位名叫优西比乌斯的学者引用,他说道:
“‘马可,的确,他成了彼得的翻译,根据他的记忆,准确地记载了主所说或所做的事情,但并没有按顺序记载。’ 因为他[马可]既没有听过主的话,也不是主的门徒,而是在后来,正如我所说,他跟随彼得,彼得常常根据当时的需要调整教导,而不是主的预言:所以,马可在他所记得的事情上写了一些事情并没有犯错。 因为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遗漏他所听到的任何事情,并且其中不包含任何虚假陈述。”
虽然这段话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许多学者认为只有第一句话是巴比拉斯本人说的,其余的都是尤西比乌斯说的(Buttrick,630)。关于马可福音作者的进一步讨论表明,它是“约翰·马可,他的母亲在耶路撒冷的房子是基督教团体的中心”,正如使徒行传12:12所指出的那样(Buttrick,631)。马可是罗马第一世纪一个非常流行的名字,所以试图创造一个关于“那个”写下这福音书的马可的排他性几乎是不可能的。有趣的是,马可福音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马可是作者。尽管关于具体的作者是谁有很多争论,但认识到马可福音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因为信息仍然是一样的。“福音书的内容是基督教的救恩信息,正如在公元一世纪中叶在异教徒中所相信和宣讲的那样,并以基督教传统中关于耶稣、他的神迹、他的教导、他的死亡和复活的精选材料来阐明和加强”(Buttrick,632)。
马可福音最初的读者是早期教会的基督徒。马可以一种信息化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了他版本的耶稣故事,并提供指导。他们分享了马可所谓的“信仰”,读者的目的是“不是历史的或传记的,而是非常实用的”(Buttrick,633)。
关于马可福音写作地点的讨论可以为马可福音第9章的读者提供极大的洞察力。马可很可能是一部“60年代罗马基督教社区中口头传统的汇编”(Buttrick,630)”。据推测,在彼得去世后,马可在意大利重新写了同一福音书。马可福音的读者应该意识到,马可写信给的教会成员很可能面临迫害。我们可以对此进行类比,因为彼得和保罗被认为是殉道者,他们为自己的信仰和跟随基督而遭受痛苦和死亡。正因为如此,以及这福音书所处的时代背景,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可写信给的是一个受到教会外部人员迫害的群体,并且他们内部也存在分裂(Harrington,42)。进一步讨论这些人所遭受的迫害,“威廉·马克森在其著作《马可福音》中将它的创作地点定位在加利利(耶稣首次显现的地方),在一个逃离第一次犹太战争的恐怖并期待耶稣在加利利回归的基督教群体中(参见14:28;16:7)(Harrington,44-45)。"
马可福音最初是用希腊语写成的,并且自从翻译成各种其他语言以来,文本并没有改变太多。事实上,马可福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忽视”了,正因为如此,它被很好地保存到了它的原始语言。相比之下,路加福音比马可福音更受欢迎,导致了许多现代版本(如韦斯科特、霍特、提施多夫、魏斯和内斯勒)的更大修改(Buttrick,645)。要将马可福音的文本归类到一种文学体裁,最好将其描述为“基督显现”,即“对耶稣基督的真实身份的显现或启示”(Harrington,274)。
门徒训练、信心、耶稣的教导以及耶稣的神性。
- 转变
- 1-2节: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上了一座高山
- 耶稣显现
- 3-4节:耶稣的衣服变得耀眼,以利亚和摩西出现
- 5-6节:彼得主动要为耶稣、摩西和以利亚搭建三个棚子
- 除此之外,彼得说不出话来,他们都很害怕
- 7-8节:云彩出现,遮盖了他们
- 神说话,告诉门徒要听耶稣的话
- 他们环顾四周,只剩下耶稣了
- 9-10节:他们下山了
- 耶稣告诉他们不要告诉任何人
- 他们没有告诉任何人,并谈论着耶稣的意思
- 11-13节:为什么以利亚必须先来?
- 以利亚必须先来,人子要受苦
- 以利亚已经来了
- 1-2节: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上了一座高山
- 赶出男孩身上的恶魔
- 14-19节:他们来到一个有许多争论的律法师的大人群中
- 人们跑到耶稣那里
- 耶稣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 一个人回答说他的儿子被鬼附了
- 那人请求门徒赶走鬼,但他们做不到
- 耶稣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 耶稣称他们为不信的人,并叫那个男孩过来
- 人们跑到耶稣那里
- 20-24节:男孩被带到耶稣面前
- 男孩开始乱动
- 耶稣问男孩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
- 父亲说男孩从孩提时代就是这样,并且多次试图杀死男孩
- 父亲恳求如果耶稣能帮助的话
- 耶稣说如果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 父亲说他相信
- 父亲说男孩从孩提时代就是这样,并且多次试图杀死男孩
- 25-26节:耶稣赶走了恶魔
- 鬼魂发作
- 耶稣扶起男孩
- 鬼魂发作
- 28-30节:门徒问耶稣为什么他们不能赶走恶魔
- 耶稣说只有通过祷告
- 他们离开了,耶稣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们在哪里
- 31-32节:耶稣告诉他们他会背叛和被杀
- 门徒不明白,也没有质疑他
- 14-19节:他们来到一个有许多争论的律法师的大人群中
- 谁最大?
- 33-34节 在迦百农,耶稣问门徒在路上他们在争论什么
- 他们争论谁最大,没有回答耶稣
- 35-37节 耶稣让他们坐下,说要成为第一,你必须成为最后,并成为所有人的仆人
- 耶稣让一个孩子坐在怀里
- 耶稣说,凡爱孩子的,就是爱他;凡爱他的,就是爱神
- 耶稣让一个孩子坐在怀里
- 33-34节 在迦百农,耶稣问门徒在路上他们在争论什么
- 如果你不反对神,那么你就是支持神
- 38节:门徒告诉一个人不要试图赶走鬼
- 39节:耶稣告诉他们不要阻止他
- 40节:耶稣说,凡不反对你们的,就是支持你们的
- 41节:奉耶稣的名帮助人将蒙福
- 去除导致你犯罪的东西
- 42节:不要使别人跌倒
- 43-45节:去除所有导致你跌倒的东西
- 47-48节:有一只眼睛比两只眼睛好,其中一只导致你犯罪
- 9:49-50节 在你们里面要有盐
1 事实是,你们中的一些人将在神的国度充满能力时仍然活着。
2 六天后,雅各、彼得、约翰独自上了一座非常高的山,在那里耶稣的外貌发生了变化。3 耶稣的衣服变得异常洁白。4 以利亚和摩西出现了,并与耶稣交谈。5 彼得提议为耶稣、以利亚和摩西分别建造三个棚子。6 他说不出话来,他们非常害怕。7 一朵云彩遮盖了他们,一个清晰的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8 当他们环顾四周时,只剩下耶稣了。
9 在下山途中,耶稣告诉他们不要告诉任何人所发生的事情,直到人子从死里复活。10 他们照做了,只是彼此讨论着“从死里复活”的含义。11 然后他们问耶稣为什么以利亚必须先来。12 耶稣说以利亚复兴万物,并问道为什么人子必须忍受痛苦并被所有人拒绝?13 以利亚已经来了,关于他的所有预言都已应验。
14 他们到了其他门徒那里,发现文士们正与他们争论,并且周围围了一大群人。15 所有的人看见耶稣,都跑到他那里,他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争论?” 16 人群中有人回答说:“老师,我带了一个儿子来见你,他被鬼附着, 17 鬼使他不能说话, 18 并且常使他咬牙切齿,口吐白沫,浑身抽搐,我求你的门徒赶鬼,他们却赶不出来。” 19 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我与你们同在,还要多久才信呢?把孩子带到我这里来吧!” 20 他们把孩子带到耶稣那里,鬼一看见耶稣,就使孩子抽风,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翻来覆去。 21 耶稣问孩子的父亲:“他患病多久了?” 他回答说:“从小的时候起。 22 鬼常常把他扔在火里或水里,要置他于死地。求你可怜我们,帮助我们,如果你能的话。” 23 耶稣说:“‘如果你能’?凡信的人,没有不能的事。 24 孩子父亲立刻喊着说:“我信,求你帮助我的不信!” 25 耶稣看见众人拥挤而来,就责备那污鬼,说:“你这哑吧聋的鬼,我吩咐你,从这孩子身上出来,再不要进去!” 26 鬼叫喊,使孩子大发一阵痉挛,就出来了,孩子像死了一样,以致许多人说:“他死了。” 27 耶稣拉住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了。 28 耶稣进了屋子,门徒私下问他说:“我们为什么赶不出那个鬼呢?” 29 耶稣说:“这一类的鬼,非用祷告,就不能赶出来。”
33 他们到了迦百农。耶稣在家里问门徒说:“在路上,你们彼此争论什么?” 34 他们不说话,因为在路上他们彼此争论谁最大。 35 耶稣坐下,叫了十二个门徒来,说:“凡要作首领的,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36 耶稣抱着一个孩子,叫他们站在跟前, 37 说:‘凡为我的名接待这小孩子一个,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38 约翰说:“老师,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没有跟从我们。” 39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的名行异能,随即能毁谤我。 40 凡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 41 凡因我的名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得失去他的赏赐。”
42 凡叫这小子们中一个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挂在颈项上,扔在海里。 43 若是你的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你只有一只手进入永生,强如两只手下地狱,到灭不了的火里去。 44 若是你的脚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你只有一只脚进入永生,强如两只脚下地狱,到灭不了的火里去。 45 若是你的眼叫你跌倒,就挖出来;你只有一只眼进入神的国,强如两只眼下地狱,到灭不了的火里去。 46 因为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 47 凡人必用火盐腌制。 48 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并且彼此和睦。”
9:30 马可福音9:30谈到门徒下山,经文说耶稣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们在哪里。学者们推测,他不想让人知道他在加利利的原因是他想利用这段时间,最后一次在门徒的家乡教导他们。尽管耶稣试图向门徒解释未来会发生什么,但他收效甚微(Harrington,283)。“对于像耶稣这样知名的人来说,隐姓埋名旅行是困难的,而且并非总是可行的”(Sanner,349) 。
9:31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揭示了他的第二次受难预言。第一次受难预言在马可福音8:31中宣布,而9:31之前的受难预言在马可福音10:33-34中。这些受难预言使读者质疑耶稣是否经常且详细地谈论过他那注定要发生的死亡。如果耶稣确实避免详细讨论这个话题,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中,耶稣“意识到他的教导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公众热情,很可能会让他与罗马和犹太当局发生冲突”(Harrington,266)。就像马可福音8:31和马可福音10:33-34一样,“耶稣称自己为人子”,这仅仅体现了他的人性(Harrington,283)。当提到人子被交在人手里时,耶稣可能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可能性。第一种是犹大将耶稣交给了公会,或者交给了上帝的“神圣计划”,这在罗马书8:32中也有提及(Sanner,349)。
9:32 第32节指的是门徒的性格。经文说,当他们不明白耶稣想要表达的意思时,他们“不敢问他”进一步解释。学者们认为,这是因为“也许他们不想面对那些会粉碎他们政治希望的现实”(Sanner,349)。关于为什么门徒没有质疑耶稣,还有许多其他说法。其中一种可能性是,他们可能害怕“像彼得在马可福音8:33中那样受到责备”。另一种可能性是,他们上次提出问题是在马可福音9:1中询问以利亚,但仍然没有理解耶稣的回答(Wessel,705)。无论如何,他们没有问耶稣他的意思,而是开始争论谁是他们中间最大的,这可能暗示着即使是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也存在着个人自私。
9:33-34 马可福音9:33-34指出所有门徒都回到了迦百农,那里是“加利利事工的开始,也是他在加利利的总部所在地”(Wessel,705)。他“没有在那里久留,因为他在该地区的公开事工已经结束”(Wessel,706)。他们很可能聚集在彼得的家里,当耶稣问门徒他们在争论什么时,门徒们暗示着感到尴尬,因为耶稣刚刚讨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他的死亡(Sanner,350)。另一个暗示这种问题一定很尴尬的原因是,门徒们在听到他的问题后,除了沉默什么也没说。他们之间的这种争论也表明了这些人受当时文化的影响有多深,因为在那个时代,这种话题在犹太人中很常见(Wessel,706)。
除了文化的相关性之外,为什么门徒们会争论谁最大呢?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例如对彼得、雅各和约翰在耶稣身边的核心圈子和他们上山的认可。
9:35 经文说,耶稣在房子里坐在门徒中间,这是一种犹太拉比的姿势(Wessel,706)。耶稣选择坐下也可能向门徒们展现了他的耐心(Sanner,350)。这是当今社会许多人所引用的“黄金法则”的众多经文之一。通过把孩子带到他们中间,这被称为“行动布道”(Sanner,350)。耶稣与门徒们坐在一起,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发表一个令人震惊的声明,因为他要说的话完全违背了当时许多人都在努力追求,并且至今仍在追求的世俗价值观(Wessel,706)。
9:36 耶稣带到门徒面前的孩子,其个体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本身所代表的概念。这个孩子很可能只是“他教导所在的家庭中的一个孩子”(韦塞尔,706)。这节经文是圣经中众多教导我们关爱他人经文的之一,因为当我们爱他人时,我们就是在爱神。我们为最卑微的人所做的,就是为神所做的。在这个时间段,耶稣让他们爱最卑微之人的话语很可能指的是“对好客和照顾孤儿的劝诫”(巴特里克)。
9:37 耶稣在这节经文中要教导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他试图说“真正的伟大表现在谦卑的服务中。当一个人(字面意思是“欢迎”)出于对基督的尊重(即以他的名义)接待一个孩子时,他是毫不考虑回报地这样做,并且无意中‘欢迎’了基督”(桑纳,350)。耶稣告诉门徒,一旦他们以这种方式变得谦卑,并且真正像孩童一样“在他们的门徒身份中”,他们将成为“他的真正代表”(韦塞尔,706)。
关键:蓝色(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中相同的文本)
黄色(马太和马可福音中相同的文本)
红色(马太和路加福音中相同的文本)
绿色(马可和路加福音中相同的文本)
深紫色(马可、路加和约翰福音中相同的文本)
通过马可福音第9章中与其他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17:1-23和18:1-5,路加福音9:28-50,以及约翰福音14:9、7:1和13:20)中相同的这段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当时发生的实际事件。某些书中通过特定事件展现了大量的细节,而其他书中则没有那么多的细节。从比较开始,似乎约翰福音包含了更多的细节,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细节上的真正争议存在于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之间。即使段落之间最细微的措辞变化也可能极大地改变词语背后的含义。重要的是要认识故事的要点和更大的图景,而不是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异而贬低故事。当如此明显的对比出现时,人们不禁要思考实际发生的事件究竟是什么。
1. 很有趣的是,在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中,平行章节中对耶稣使用了不同的称呼。门徒使用了“主”、“拉比”和“师傅”等称呼。
2. 似乎没有一个始终如一地使用的耶稣的通用称呼。
3. 如果非常字面地理解经文,那么某些措辞方式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例如马可福音9:6和路加福音9:33之间。马可福音9:6说“他不知道说什么,因为他们太害怕了,”但路加福音9:33说“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从这些差异中可以推导出许多含义,例如彼得的性格,他是否能够鼓起勇气说话,或者说他足够大胆地尝试说话,只是词不达意。
4. 在马太福音第5节和马可福音第7节中,当神的声音响起时,他宣称耶稣是他的“爱子,”但当神的声音在路加福音中响起时,神称他为“所拣选的儿子。”翻译上的这种差异是否意味着福音书暗示只有被拣选的人才会被爱?
5. 如果前面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这对今天的人们意味着什么?既然神爱我们所有人,那么我们都是神所拣选的人吗?或者说这有点牵强附会了?
6. 由于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都包含了神告诉门徒耶稣是他儿子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这一点一定非常重要。
7. 马太福音比其他福音书包含了更多的细节,这是为什么?
8. 有趣的是,尽管细节有所不同,但所有福音书似乎都在努力传达相同的要点。
9. 为什么在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中,只有路加福音没有包含耶稣说他们应该把在山上所看到的事情保密的内容?相反,路加福音只是说他们确实保密了(第36节)。
10. 马可是四福音书中唯一一本提到门徒私下讨论“从死里复活”是什么意思的福音书。马可福音是否更关注门徒的反应,而不是耶稣的实际教导?
11. 福音书之间过去时和现在时态的变化,例如马太福音9:11和马可福音9:12,马太福音中使用了“复兴”一词,而马可福音中则使用了“复兴”一词。这是否暗示了不同的时间范围?研究这些经文时,其神学意义可能大不相同。如果我们使用“复兴”一词,那么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得出以利亚的复兴可能是一个单独的事件的结论,但当“复兴”变成复数时,这意味着以利亚的复兴是一个持续发生的事件。
12. 与马可福音只关注门徒细节的想法形成对比的是,马太福音9:13与马可福音9:13表明马可福音省略了门徒意识到约翰浸礼者就是以利亚的旁注。这是否可能是因为马可福音的作者认为这个细节对读者不重要?
13. 尽管概念相同,但为什么在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中,他们从山上下来后到达的地点在这三部福音书中都不同?
14. 马可是唯一一部提到耶稣在遇到人群时询问他们争论什么的福音书(马可福音9:16)。
(更多问题和观察结果可在平行章节研究的评论中找到)
“争论/争吵”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5次,在新约中出现了17次(马可福音9:10、9:14、9:16、9:33、9:34)
“孩子”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4次,在新约中出现了70次(马可福音9:21、9:24、9:26、9:36、9:37)
“死”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4次,在新约中出现了151次(马可福音9:9、9:10、9:26、9:31)
“死”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3次,在新约中出现了156次(马可福音9:44、9:46、9:48)
“驱赶/驱使”(韦氏大学词典定义:“恐吓或驱使朝着期望的方向移动,排斥、移除或用武力、权威或影响力使其离开”)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3次,在新约中出现了28次(马可福音9:18、9:28、9:38)
“以利亚”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5次,在新约中出现了31次(马可福音9:4、9:5、9:11、9:12、9:13)
“进入”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4次,在新约中出现了32次(马可福音9:25、9:43、9:45、9:47)
“火”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6次,在新约中出现了83次(马可福音9:22、9:43、9:44、9:46、9:48、9:49)
“地狱”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3次,在新约中出现了14次(马可福音9:43、9:45、9:47)
“帮助/帮助过”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3次,在新约中出现了51次(马可福音9:22、9:24、9:27)
“如果”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9次,在新约中出现了648次(马可福音9:22、9:23、9:35、9:42、9:43、9:45、9:47、9:50)
“是”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14次,在新约中出现了2,258次(马可福音9:7、9:12、9:13、9:23、9:40、9:43、9:44、9:45、9:46、9:47、9:48、9:50)
“必须”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5次,在新约中出现了284次(马可福音9:11、9:12、9:19、9:35)
“永不”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8次,在新约中出现了178次(马可福音9:25、9:41、9:44、9:46、9:48)
“出”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13次,在新约中出现了473次(马可福音9:7、9:18、9:24、9:25、9:26、9:28、9:29、9:38、9:43、9:44、9:46、9:47、9:48)
“盐”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6次,在新约中出现了12次(马可福音9:49(列出3次)9:50(列出3次))
“罪”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4次,在新约中出现了121次(马可福音9:42、9:43、9:45、9:47)
“子”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5次,在新约中出现了413次(马可福音9:7、9:9、9:12、9:17、9:31)
“灵”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7次,在新约中出现了347次(马可福音9:17、9:18、9:20、9:22、9:25、9:26)
“扔”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4次,在新约中出现了39次(马可福音9:22、9:42、9:45、9:47)
“带”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4次,在新约中出现了140次(马可福音9:2、9:27、9:36(该词使用了两次))
“欢迎”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5次,在新约中出现了32次(马可福音9:15、9:37(使用了4次))
“虫”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3次,在新约中出现了4次(马可福音9:44、9:46、9:48)
“变形”
在希腊语中翻译为metamorphoo,意思是“变成另一种形式”,在新约中仅在马可福音9:2、马太福音17:2、罗马书12:2和哥林多后书3:18中使用过(韦塞尔,699)。
希腊语词根是μεταμορφόομαι,翻译为metamorphoō。
“变形是耶稣生平中除了受难叙述之外的少数几个包含时间线索的事件之一——‘六天以后’(马可福音9:2)。这一事件在时间和意义上都与之前彼得的认信记录(马可福音8:27-33)相关联。神圣的声音‘这是我的爱子’(马可福音9:7)既是对彼得将耶稣等同于摩西和以利亚的斥责(马可福音9:5),也是对他认信的确认”(阿赫特迈尔)。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在描述变像的救主时使用了 μορφή 的复合词,既然所描述的变化是其外表的变化?可以回答,因为仅仅表达基督本人和衣着方面变化的 σχῆμα 的复合词,并不能表达事情的更深层含义,即,可见的变化是从我们主——他的神性——本质中获得其真实特征和意义的。他的真形——他独特的性格——的预兆或预言在他的变像中显现出来。他转变为一种形式,就其所揭示的而言,与他存在的divine quality(神性)相一致,并预示着他“本来面目”(约翰一书 3:2)的启示,以及他在世界未有之先与父同有的荣耀(约翰福音 17:5)。事实上,在这个词的使用中,有一个深刻而意味深长的暗示,很容易被忽略,而且难以准确定义。这三个门徒所受到的深刻而巨大的印象,不仅仅来自基督的面容和衣着的闪耀,以及摩西和以利亚的出现;而且比所有这些结合起来产生的影响更深更微妙。在那个异象中,有一个事实和一个力量,仅仅的光辉和已故族长的出现无法完全传达:神性的启示在他那荣耀的面容和形态中爆发出来,它触动了感官之外的东西,并证实了来自天堂的话语:“这是我的爱子”(文森特)。
梅里亚姆-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1.“形式或外观的变化” 2.“提升、荣耀或精神上的变化”
有趣的旁注:变像是指“一个基督教节日,纪念基督在三名门徒面前在山顶上变像,罗马天主教和一些东正教会在8月6日庆祝,大多数新教会在四旬斋前的星期日庆祝”(梅里亚姆-韦伯斯特)。
“奇迹”
梅里亚姆-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令人惊讶或钦佩的原因”
-左侧的图片是“奇迹”的希伯来语词根图。
-右侧的图片是“奇迹”的希腊语词根图(两张图均来自Logos圣经软件)。
τέρας, ατος, τό teras 奇迹、奇迹、神奇的征兆、预兆* 1. 新约和希腊语用法中的出现——2. 新约用法 1. Τέρας在新约中出现16次,始终为复数 τέρατα,并且总是与 σημεῖα 连用(偶尔也与 δυνάμεις 连用)。参见旧约短语 ’ōṯōṯ ûmôp̱eṯîm(出埃及记 7:3 及其他地方)在希腊语中,τέρας 可以特别指发生 παρὰ φύσιν 的事件的压倒性或令人震惊的特征,以及在更广义上的难以理解的事情,但这些事情也可以追溯到神(Logos圣经词汇研究软件)。
“灵”
梅里亚姆-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超自然的存在或本质”
马可福音9章中“灵”这个词出现了四次。
马可福音9:17- "...因为他有一个灵使他哑巴。"
马可福音9:20- "他们就把孩子带到他面前。当灵..."
马可福音9:25- "...他就斥责那污秽的灵,对它说..."
马可福音9:25- "你这哑巴聋灵,我吩咐你,出来..."
-左下角的图片是“灵”的希伯来语词根图。
-右下角的图片是“灵”的希腊语词根图(两张图均来自Logos圣经软件)。
在探讨马可福音9章及其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时,可以从经文中得出许多不同的主题和主要思想。在第14-30节关于耶稣医治被鬼附孩子的故事中,现代读者可以了解到,只要对上帝有信心,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父亲请求耶稣医治孩子,如果他能做到的话,这反过来让耶稣感到沮丧,他讽刺地反问“如果你能做到?”尽管其他门徒也曾试图赶走鬼魂但没有成功,但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耶稣赞赏那些有如此信心的人,他们试图去做这样的事,但他们做不到的,我们应该对上帝有信心,相信他能做到。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由于他们那个时代在医学进步方面的知识,那个孩子可能并没有被恶魔附身,而是患有癫痫病,而耶稣医治了他的身体。
我们从马可福音9章中可以学到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是,经文中涉及门徒们争论谁在他们中间最大的那一段。在第9:33-36节之间,门徒们在这件事上非常自私。耶稣刚刚告诉他们,最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他将被出卖并被杀,然而他们所能担心的只是谁最好。这可以向今天的读者表明,我们需要更加意识到上帝试图告诉我们的东西,并且真正地倾听,寻求对上帝试图告诉我们的东西的洞察力和理解。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我们很可能最终会像门徒一样,感到迷茫和震惊,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此外,耶稣从这段经文中吸取了主要的教训,尽管门徒们无知,但他还是反思并回答了门徒的问题。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们摆脱所有可能导致他们犯罪的东西,而这可以应用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不过,将此应用到我们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神学意义。在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包围自己之间,存在着持续的斗争。我们不应该愚蠢到远离那些需要我们的人,以及那些在性格上可能不被归类为“好人”的人,但如果我们花大量时间与导致我们跌倒的影响在一起,我们需要摆脱这些东西。不过,在这条线在哪里,在花时间爱那些不认识上帝的人和确保自己不堕落到他们的道路之间,这是一个斗争。
可能最后一个需要讨论的应用是第38-41节。然而,解释这段经文的危险在于走得太远,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理解经文试图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它真正表达的意思。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不要试图阻止任何人赶鬼或奉他的名做工,说“凡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这是许多人今天可能难以接受的教训。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社会似乎总是认为个人最有智慧,并且无论他们的宗教或思维方式是什么,都优于其他人的。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这些人不反对基督徒的想法,那么他们反过来就是其支持者,即使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Achtemeier, P. J., Harper & Row, P., &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1985). Harper's Bible dictionary. 包括索引。(第一版)(1092)。旧金山:Harper & Row。
Buttrick,George A. The Interpreter's Bible. 第七卷。纳什维尔:Abington P,1951年。
Harrington,Daniel J. Sacra Pagina: The Gospel of Mark. 第2卷。科利奇维尔:礼仪出版社,2002年。
Merriam-Webster,I. (2003).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包括索引。(第十一版)。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Merriam-Webster公司。
Sanner,Elwood A. Beacon Bible Commentary. 第六卷。堪萨斯城:Beacon Hill P,1964年。
“灵”。Logos 3.0,西北拿撒勒大学,爱达荷州纳姆帕。2009年3月25日。
“变像”。Logos 3.0,西北拿撒勒大学,爱达荷州纳姆帕。2009年3月25日。
Vincent,M. R. (2002). Word studies in the New Testament (1:99-100). 华盛顿州贝灵汉:Logos Research Systems公司。
Wessel,Walter W.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第8卷。格兰德拉皮兹:颂赞屋,1984年。
“奇迹”。Logos 3.0,西北拿撒勒大学,爱达荷州纳姆帕。200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