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加拿大刑事诉讼程序与实践/上诉/简易程序罪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简易程序罪上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刑法典第二十七部分规定了对简易程序罪审判的上诉。

当事人可以根据第 813 或 830 条对简易程序罪提出上诉。

第 813 条规定了辩方和检察官的上诉理由。

813.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a) 本部分规定的程序中的被告可以向上诉法院上诉
(i) 对其作出的定罪或命令,
(ii) 对其判处的刑罚,
(iii) 对认定其不适宜受审或由于精神障碍而对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以及
(b) 本部分规定的程序中的告发人、检察长或其代理人可以向上诉法院上诉
(i) 对终止对某项告发程序或驳回某项告发程序的命令,
(ii) 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或
(iii) 对认定其由于精神障碍而对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不适宜受审的判决,

以及加拿大检察长或其代理人在由加拿大政府提起并由加拿大政府或代表加拿大政府进行的程序中享有与省检察长或其代理人根据本款享有相同的上诉权利。

R.S.,1985,c. C-46,s. 813;R.S.,1985,c. 27 (1st Supp.),s. 180;1991,c. 43,s. 9.


刑法典

第 830 条于 1985 年添加,旨在将上诉理由扩展到第 813 条规定的理由之外,包括增加对“拒绝或未能行使管辖权”的上诉,以及澄清例如对驳回告发程序和中止程序的上诉理由。

第 830 条规定如下

上诉
830. (1) 本部分适用的程序的当事人或检察长可以对简易程序法院作出的定罪、判决、无罪判决、认定由于精神障碍而对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或认定不适宜受审的判决或其他终局命令或裁决提出上诉,理由是

(a) 它在法律上是错误的;
(b) 它超出了管辖权;或
(c) 它构成拒绝或未能行使管辖权。


刑法典

不允许同时根据第 813 条和第 830 条提出上诉。它们是相互排斥的选择(第 836 条)。

可以根据事实联合陈述或审判记录提出上诉。(第 812、829、838 条)

检察官上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检察官可以根据第 813(b) 条提出上诉

813.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

(b) 本部分规定的程序中的告发人、检察长或其代理人可以向上诉法院上诉
(i) 对终止对某项告发程序或驳回某项告发程序的命令,
(ii) 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或
(iii) 对认定其由于精神障碍而对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不适宜受审的判决,

以及加拿大检察长或其代理人在由加拿大政府提起并由加拿大政府或代表加拿大政府进行的程序中享有与省检察长或其代理人根据本款享有相同的上诉权利。

R.S.,1985,c. C-46,s. 813;R.S.,1985,c. 27 (1st Supp.),s. 180;1991,c. 43,s. 9.


刑法典

一般来说,检察官在简易程序罪上诉中不局限于仅提出法律问题,还可以就混合事实和法律问题提出上诉。 [1]

根据第 813(b)(i) 条,检察官只能对“终止对某项告发程序或驳回某项告发程序的命令”提出上诉,理由仅涉及事实问题。 [2]

对“驳回某项告发程序”的提法包括无罪释放、由于缺乏起诉而驳回,[3]以及在认罪阶段驳回告发程序。[4]

检察官可以以法律错误为由对“费用”命令提出上诉。 [5]

  1. R. v. Helm, 2011 SKQB 32 (CanLII), per Popescul J. at para 16 (" Accordingly, it is clear that the Crown is not restricted on summary conviction appeals to raising only questions of law but may also raise matters of fact and mixed fact and law.")
  2. R. v. Century 21 Ramos Realty Inc. and Ramos 1987 CanLII 171 (ON CA) at p. 768-769
    R. v. Multitech Warehouse (Manitoba) Direct Inc. 1995 CanLII 6261 (MB CA) at p. 149
    R. v. Gilles and Ash, (1990), 81 Nfld. & P.E.I. R.1 (Nfld. C.A.), at para. 51
    R. v. Medicine Hat Greenhouses Ltd. and German 1981 ABCA 114 (CanLII) at para. 30
  3. R v Allen (1960), 128 C.C.C. 409 (B.C. Co. Ct.)
  4. R v Moore (1987), 38 C.C.C. (3d) 471 (Ont. C.A.)
  5. R. v. Krueger, 2006 ABCA 63 at para. 28

辩方上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根据第 813(a) 条,被告人可以对简易程序罪提出上诉。

813.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a) 本部分规定的程序中的被告可以向上诉法院上诉
(i) 对其作出的定罪或命令,
(ii) 对其判处的刑罚,
(iii) 对认定其不适宜受审或由于精神障碍而对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以及

...

R.S.,1985,c. C-46,s. 813;R.S.,1985,c. 27 (1st Supp.),s. 180;1991,c. 43,s. 9.


刑法典

向简易程序罪上诉法庭上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简易程序罪上诉应根据刑法典第二十七部分进行,并由省高级法院的法官审理。 [1]

根据 第 822 条,在处理根据第 813 条提出的上诉时,简易程序罪上诉法庭应遵循与上诉法院相同的规则,如第 683 至 689 条所规定。主要区别在于根据第 822(4) 条,简易程序罪上诉法庭可以在申请人证明存在“司法公正的否认”或“审判记录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下,下令重新审理。

因此,第 686 条的补救条款也适用于考虑被告人对定罪、不适宜受审或 NCR 判决的辩护上诉时,法院应参照第 686 条进行判断。

686(1) 在审理对定罪或认定上诉人无能力受审或认定上诉人由于精神障碍而对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的上诉时,上诉法院

(a) 可以准许上诉,如果它认为
(i) 判决应因其不合理或缺乏证据支持而被撤销,
(ii) 一审法院的判决应因对法律问题的错误决定而被撤销,或
(iii) 因任何原因导致了司法不公;


刑法典

检察官上诉的补救条款也适用于第 686 条。

686(4) 当上诉是对无罪释放的判决时,上诉法院可以

(a) 驳回上诉;或
(b) 准许上诉,撤销判决并
(i) 下令重新审理,或
(ii) 除非判决是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法院作出的,否则应就其认为被告人本应被判犯有但因法律错误而未被判有罪的罪行做出有罪判决,并根据法律判处刑罚,或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并指示一审法院根据法律判处刑罚。


刑法典

简易程序罪上诉法官不能干预一审法官的裁决,除非这些裁决不合理或缺乏证据支持。 [2]

历史上,简易程序罪上诉是通过重新审理进行的。 [3]

  1. R. v. P.R.F. 2001 CanLII 21168 (ON CA), (2001), 57 O.R. (3d) 475 (C.A.) at para. 5
    s. 812(1) designates superior court judges from each province
  2. R. v. Smits, 2012 ONCA 524 at 67
    see R. v. Grosse (1996), 29 O.R. (3d) 785 (C.A.), at pp. 791-92
  3. see R v Century 21 Ramos Realty Inc. 1987 CanLII 171 (ON CA) page 178 for summary of history

向上诉法院上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诉法院无权审理简易程序罪上诉。 [1]

检察官或辩护人必须在向上诉法院就法律问题提出上诉之前提出申请。

向高级法院上诉

就法律问题上诉
839. (1) 除非根据第 (1.1) 款的规定,否则对根据第 673 条定义的上诉法院可以根据该法院或该法院法官的批准,就任何涉及法律问题的理由提出上诉,反对

(a) 法院对根据第 822 条提出的上诉的裁决;或
(b) 上诉法院对根据第 834 条提出的上诉的裁决,除非该上诉法院是上诉法院。


刑法典

上诉人必须获得许可才能对简易程序罪上诉裁决提出上诉。上诉人必须满足刑法典第 839 条的要求:[2]

  1. 所要提出的问题仅涉及法律问题;
  2. 问题很重要/案件引发了有理有据的争议;以及
  3. 案件必须具有足够的重大意义,才能引起法院的注意。 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需要上诉法院进行第二级审理。 理由包括提出对司法行政或法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项。[3]

在考虑后一个问题时,主要考虑因素是“司法利益”。[4]

根据 s. 839(1)(a) 的许可应谨慎授予。主要考虑因素是“所提出的法律问题对刑事司法一般管理的意义”和“拟议上诉理由的优点”。[5]

即使存在错误,如果对法律没有潜在的重大影响,也应拒绝许可。[6] 然而,对于尚未解决的法律领域,应给予许可。[7]

  1. R. v. Smith (1984), 57 N.B.R. (2d) 78 (N.B.C.A.);R. v. Campbell (2000), (Ont. C.A.)
  2. R. v. Meikle, 2010 BCCA 337 R. v. Brunner, [1996] B.C.J. No. 628 (Q.L.) (C.A.) at para. 3;
    R. v. Bryan, 2004 BCCA 140 (CanLII), 2004 BCCA 140 at para. 14;
    R. v. Parmar, 2005 BCCA 187 (CanLII), 2005 BCCA 187 at paras. 3-10.
    R. v. Schalla (K.T.) 2007 MBCA 104, (2007), 220 Man.R. (2d) 69, at para. 1
    R. v. Langlois (D.J.) 2008 MBCA 72, (2008), 228 Man.R. (2d) 256
    R v Jacob 2012 MBCA 19
    R v RWM 2011 MBCA 74 at para 23 to 26
    R v Dickson 2012 MBCA 2
    R v Newfoundland Recycling Ltd. 2009 NLCA 28
  3. R. v. Denys (C.D.) 2009 MBCA 39, (2009), 240 Man.R. (2d) 13
  4. R. v. Meikle, 2006 BCCA 558; R. v. Andrews, 2007 BCCA 597
  5. R. v. R. (R.) 2008 ONCA 497, (2008), 90 O.R. (3d) 641 (C.A.), at para. 37
  6. R v Toor, 2001 ABCA 88 at para. 8
  7. R v A(DC), 1999 ABCA 244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