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刑事程序与实践/逮捕和拘留/秘密线人
外观
< 加拿大刑事程序与实践 | 逮捕和拘留
警方经常会依靠秘密线人来形成他们进行无证逮捕或搜查令的理由。这些在与毒品和有组织犯罪有关的交易中最为普遍,在这些交易中,机密通信往往被分享给那些可能对向警官透露这些信息感兴趣的人。
匿名或机密来源的“举报”,可以用来构成逮捕或搜查的理由。必须根据以下因素来考虑“举报”:[1]
- 提供的详细信息程度;
- 线人的信息来源;
- 线人以往的可靠性。
此测试之前被表述为:[2]
- 该信息是否具有说服力,预测了犯罪的发生?
- 如果该信息来自警察之外的“举报”来源,那么该来源是否可靠?
- 在做出进行搜查决定的之前,该信息是否得到警方的调查证实?
所有这些因素都应在“所有情况综合考虑”中进行平衡,以确定证据是否符合“合理性标准”。[3]
匿名的举报通常是不够的。 [4]
考虑详细程度的目的是“确保它是基于比仅仅是谣言或八卦更多的信息”。[5]
仅仅依靠结论性陈述是不够的,没有任何关于“来源或知识途径的信息,以及是否有任何表明其可靠性的迹象,例如过去提供过可靠的信息或警方监控证实了其故事的一部分”。[6]
无论是在考虑无证搜查还是搜查令(如窃听令)时,测试都保持不变。[7]
来自线人的传闻可以足够。[8]
对信息可靠性的考虑必须在无证搜查或申请搜查令时进行。它不能从搜查结果事后进行考虑。[9]
在匿名举报的情况下,对举报的犯罪方面的确认非常重要。 [10]
如果没有证实或确认,来源的可靠性就是最主要的问题。[11]
- ↑ R. v. Warford (2001), 161 CCC 309, 2001 NFCA 64 (NLCA)
R. v. Garofoli, [1990] S.C.J. No. 115 at para. 68 - ↑ R. v. Debot, [1989] S.C.J. No. 118 1989 CanLII 13 at p. 218-219
- ↑ R v Debot, supra
R. v. Garofoli, [1990] S.C.J. No. 115 at para. 68 - ↑ R. v. Bennett (1996) 108 CCC 175, 1996 CanLII 6344 (QC CA) [1]
- ↑ R. v. Greffe, 1990 CanLII 143 (SCC), [1990] 1 SCR 755
- ↑ Greffe, supra
- ↑ R. v. Garofoli, [1990] S.C.J. No. 115 at para. 68 ("I see no difference between evidence of reliability of an informant tendered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and probable grounds to justify a warrantless search ... and evidence of reliability of an informant tendered to establish similar grounds in respect of a wiretap authorization.")
- ↑ R. v. Garofoli, [1990] S.C.J. No. 115 at para. 68
- ↑ R. v. Garofoli, [1990] S.C.J. No. 115 at para. 68
- ↑ see R. v. Campbell, 2003 MBCA 76 (CanLII), 2003 MBCA 76, at par. 27
- ↑ R. v. Maton, 2005 BCSC 330 (CanLII) at para. 45 R. v. Pippin 1994 CanLII 4659 (SK CA)
R. v. Cheecham, (1989), 51 C.C.C. (3d) 498 (Sask. C.A.)
R. v. Duther, 2002 NBPC 4
R. v. Duncan 2004 MBCA 64 (CanLII)
- 线人信息的详细程度
- 与线人讨论的时长
- 了解被告的信息量(姓名或描述)?
- 信息是否包含犯罪地点?
- 信息是否包含毒品的性质和质量?
- 信息是否包含交易的性质?
- 线人的信息来源
- 第一手、二手还是第三手信息?(第三手信息与匿名信息一样好)
- 信息的时效性
- 以往的可靠性:[1]
- 了解的时间长度
- 联系的频率
- 支付次数(事件之前/之后)
- 根据其信息获得的有效搜查令数量
- 搜查是否导致了毒品/金钱/武器的没收(如果有,数量是多少?)
- 信息是否导致了定罪?
- 错误、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数量?
- 案件被驳回/宣告无罪/撤回的数量
- 线人的可信度
- 他们当时是否有待决指控?
- 非结论性信息
- 他们是否有犯罪记录?是否有不诚实的犯罪记录?如果有,多少次,多久以前?
- 其他调查来源的证实/确认
- 信息中被证实的细节数量/多少?
- 信息中非明显或模糊的部分有多少?
有犯罪记录的线人很常见也很正常。记录的存在不应必然否定信息的价值。[2] 然而,伪证等罪行可能会对其可信度产生影响。 [3]
- ↑ Garofoli,.supra, emphasizes past reliability
- ↑ Robertson c. Mohawk Council of Kahnawake, 2010 QCCS 355 (CanLII), <http://canlii.ca/t/27ww0> at 29
- ↑ R. v. Pelley, 2002 CanLII 20132 (NL PC), <http://canlii.ca/t/1chqr> at 21
被告只有在获得法庭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对宣誓作证以获得搜查令的警官进行交叉询问。如果交叉询问有助于确定授权法官是否有依据批准该命令,则应允许进行交叉询问。 [1]
- ↑ Salhany, Canadian Criminal Procedure, Sixth Edition, at 3.1880
see also: Parsons v. R., 2012 CanLII 42275 (NL SCTD) - leave ref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