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加拿大刑事诉讼程序与实践/审判/证据权衡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事实认定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只有事实认定者(法官或陪审团)可以做出事实认定,除非对事实达成协议或根据《刑法》第 655 条承认事实。

证人的证词不是事实,直到事实认定者认定为事实。这只有事实认定者才能决定。事实认定者可以接受证人所说的话的全部、部分或全部不接受。[1] 如果证人关于某个问题没有可信度,那么支持该问题的证据必须被驳回。 [2]

对于被接受的证据,事实认定者可以对证据的各个部分赋予不同的权重。[3]

在考虑证词证据时,其价值归结为四个因素:[4]

  1. 感知,
  2. 记忆,
  3. 叙述,以及
  4. 真诚

法院确实拥有有限的权力来编辑陈述和其他形式的证据,作为其对审判程序管辖权的一部分。这通常适用于证据具有过度的偏见情况。[5]

事实认定者只有在存在“可接受的可信证据”且被认定为真实情况的情况下才能定罪。[6] 如果关于指控中某一项的“矛盾证据”存在,即使被告的辩护证据被驳回,也必须给予被告该项疑点的利益。[7]

在适当的情况下,无论罪行是什么,仅凭一名证人的证据认定有罪都是合理的。[8]

当面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故事时,法官不需要对哪个故事是正确的做出事实认定。[9]

有罪不应基于可信度对抗或对竞争性证据的选择。这会“削弱”无罪推定和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10] 但是,只要采取了进一步分析的所有步骤,做出“关于申诉人和被告之间可信度的认定”并不算错误。[11]

  1. R. v. D.A.I., 2012 SCC 5 (CanLII), [2012] 1 SCR 149, 第 72 段
    R. v. Francois, 1994 CanLII 52 (SCC), [1994] 2 S.C.R. 827, 第 837 页
    R. v. B.C., 2011 ONCA 604 (CanLII), 第 5 段,拒绝复审
    R. v. M.R., 2010 ONCA 285 (CanLII), 第 6 段
  2. R. v. Morin, (1987), 36 C.C.C. (3d) 50 per Cory J.A.
  3. R. v. Howe, 2005 CanLII 253 (ON CA), (2005), 192 C.C.C. (3d) 480 (Ont. C.A.), 第 44 段
  4. Kenneth S. Broun et al., 2 McCormick on Evidence, (6th ed.) (USA: Thomson/West, 2006), §245, 第 125 页,以及 R. v. Baldree, 2012 ONCA 138 第 43 段
  5. R. v. Dubois, (1986), 27 C.C.C. (3d) 325
  6. R. v. Campbell, 1995 CanLII 656 (ON C.A.)
  7. R. v. Chan, 1989 ABCA 284
    R. v. C.W.H., 1991 CanLII 3956 (BC C.A.)
    R. v. Miller, 1991 CanLII 2704 (ON C.A.)
  8. R. v. G.(A.), 2000 SCC 17 (CanLII), [2000] 1 S.C.R. 439, 第 453-4 页
    R v Vetrovec, 1982 CanLII 20 (SCC), [1982] 1 S.C.R. 811, 第 819-820 页
  9. R. v. Avetysan, 2000 SCC 56 (CanLII), 2000 SCC 56 第 2 页
  10. W.(D.) v. The Queen 1991 CanLII 93 (SCC), [1991] 1 S.C.R. 742, 第 757-8 页
    Avetsyan v. The Queen, 2000 SCC 56 (CanLII), [2000] 2 S.C.R. 745, 第 18-22 段
  11. R. v. Chittick, 2004 NSCA 135 (CanLII), 2004 NSCA 135, 第 23-25 段

评估可信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般性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评估证据包括评估证人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这些是不同的但相关的概念,分别指证人的真实性(前者)和准确性(后者)。[1]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重叠。“证词可靠性”或“可靠性”通常可以意味着或包括可信度。[2]

评估可信度不是一个科学过程[3],因此没有硬性的规则可以适用。[4]

  1. R. v. Morrissey, 1995 CanLII 3498 (ON CA), (1995), 22 O.R. (3d) 514 第 33 段,Doherty J.A. 判决
  2. R. v. Woollam, 2012 ONSC 2188 (CanLII) 第 90-111 段,详细阐述了“可靠性”一词的使用,还参考了 R. v. Murray 1997 CanLII 1090 (ON CA), (1997), 115 C.C.C. (3d) 225 (Ont.C.A.); R. v. Thurston, [1986] O.J. No. 2011 (Gen. Div.); R. v. K.T.D., [2001] O.J. No. 2890 (S.C.J.)
  3. R v Gagnon 2006 SCC 17
  4. R v White , [1947] SCR 268 1947 CanLII 1
    R. v. S.I.C., 2011 ABPC 261 第 19 段

评估证人证词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有很多工具可以利用:[1]

  1. 内部不一致:考虑与之前陈述或审判中的证词的不一致性。
  2. 外部不一致:考虑证人之间矛盾佐证的证据;
  3. 偏见和党派性:由于亲属关系、敌意、私利或任何其他有利于或伤害被告的动机,评估证人的党派性
  4. 能力:考虑证人讲述其证词的能力
    1. 观察的能力和机会,
    2. 记忆的能力,以及
    3. 能够传达其证词的细节;
  5. 合理的错误:考虑证人是否由于事件发生时事件周围的混乱,很容易或可以理解地对细节甚至事件发生时间产生错误;
  6. 考虑证人在当时情绪状态(例如,处于平静状态或恐慌状态);
  7. 如果回忆被记录下来,请考虑记录笔记的时间
  8. 考虑证人在证人席上的举止(语调、肢体语言等)
  9. 考虑回答方式,即证人是否直言不讳并对问题做出回应,或者证人是否回避争辩犹豫回答(无论是在作证时还是在先前的陈述中);
  10. 考虑常识是否表明证据不可能或极不可能,或者它是否合理且与其自身以及与无争议的事实一致。
    1. 考虑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是否得到解释,以及它是否与其当时的情绪状态相符[2]
    2. 一个人对事件反应的合理性
    3. 显示申诉人在犯罪发生后不久的举止的证据可能对可信度有用。声称遭到性侵犯或普通攻击的人在与警察交谈时可能会非常不安,这可能增加可信度。[3]
    4. 是否存在任何事件的夸大或最小化。同样,是否有任何企图重新塑造证据以适应特定目标的迹象;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1. 例如,参见 R. v. Jacquot 中的列表,2010 NSPC 13 第 40 段
    R. v. Comer,2006 NSSC 217 第 96 段
    R. v. Snow,2006 ABPC 92 第 70 页
    R. v. McKay,2011 ABPC 82 第 14 页
    R. v. Abdirashid,[2012] A.J. No 131 第 8 至 11 段
    R. v. D.F.M.,2008 NSSC 312 第 11 段,引用 R. v. Ross,2006 NSPC 20 第 6 段
  2. 法官有权考虑被告的情绪状况,以与其声称的罪行保持一致:
    R. v. Murphy,1976 CanLII 198,[1977] 2 S.C.R. 603,Spence J. 为多数意见,第 612 页。
    另见 R. v. Sidhu,2004 BCCA 59,183 C.C.C. (3d) 199 第 51 段;
    R. v. Lavallee,[1993] B.C.J. No. 669 第 2、5 和 11 段(C.A.);
    R. v. Huang,[1989] B.C.J. No 1296 第 7 段(C.A.)Macdonald J.A.; 以及
    R. v. Dorsey,[1987] O.J. No. 349 第 4-5 段(C.A.)
  3. R. v. Mete[1998] O.J. No. 16 (OCJ)

轻微的不一致

[edit | edit source]

证人之间关于时间、速度和距离等方面的不一致,所有这些都受到主观评估的影响,通常对可靠性影响有限,除非差异明显。细节上的微小差异实际上可以增强而不是降低证人的可信度,因为过于相似会暗示串通。

法院应该谨慎,不要因为轻微或“感知到的不一致”而贬低证人的证词。[1] 应该给证人以合理的怀疑。[2]


  1. R. v. A.F. 2010 OJ 4564,第 87 段
  2. R. v. Tran 1994 CanLII 56 (SCC) 第 248 页

重大不一致

[edit | edit source]

如果有两个同样可信的证人,可以应用一些经验法则

  • 必须将证词与无争议的事实进行对比,以查看哪一个更接近“契合”。[1]
  • 法官应考虑对于特定证人来说,什么是可以合理回忆的,什么是不可以回忆的。
  • 法官应优先考虑更了解特定事实的证人。[2]
  • 如果证据是“难以置信的”,则必须有更多无争议的事实来支持这一说法。[3]

如果有主要证人之间存在重大不一致或矛盾,或者有其他相互矛盾的证据,事实认定者将“仔细评估”之前的证据。[4]

  1. R. v. F.E. (1999),126 B.C.A.C. 161
    R. v. Ross,2002 BCSC 445 [1]
  2. R. v. U.(F.J.),1994 CanLII 1085 (ON C.A.) [2]
  3. R. v. B.(G.) [1990] SCR 57
  4. R. v. S.W. 1994 CanLII 7208 (ON CA),(1994),18 O.R. (3d) 509 (C.A.),第 517 页
    R. v. Oziel,[1997] O.J. No. 1185 (C.A.)(QL),第 8、9 段
    R. v. Norman 1993 CanLII 3387 (ON CA),(1993),87 C.C.C. (3d) 153 (Ont. C.A.),第 172-4 页

一致性和佐证

[edit | edit source]

没有规定要求醉酒的申诉人必须得到佐证才能被用于定罪。[1]

如果证人的证词没有被反驳,事实认定者可以在评估可信度和可靠性时依赖此证词,但是,不需要将此证词作为事实接受。[2]


  1. R. v. A.W.,2008 NLCA 52 (CanLII)
  2. R. v. Prokofiew,2012 SCC 49

动机和偏见

[edit | edit source]

法官可以考虑缺乏存在捏造指控动机的证据。[1]

  1. 见 R. v. Jackson,[1995] O.J. No. 2471 (C.A.);R. v. LeBrocq,2011 ONCA 405 (CanLII),[2011] O.J. No. 2323,2011 ONCA 405

情绪状态

[edit | edit source]

情绪状态的证据“可能构成证实罪行发生的间接证据……包括与指称罪行的时间联系以及情绪状态存在替代解释。” [1]

  1. R. v. Lindsay,[2005] O.J. No. 2870 (S.C.J.)

举止

[edit | edit source]

可以从举止来评估可信度。这可以包括“非语言线索”和“肢体语言、眼神、语调以及说话方式”。[1]

然而,主观的行为判断可能是准确性的不可靠指标。[2]

法官不应该仅仅根据行为证据来判断证人的可信度,因为这太“危险”了。[3]

仅仅根据证人行为来判断可信度是错误的。[4]

仅凭行为证据并不总被视为评估可信度的适当方式。[5]

仅凭行为本身不足以得出关于可信度或定罪的结论,特别是在存在“重大且无法解释的证据矛盾”的情况下。[6]

  1. R. v. N.S. (2010) 102 OR (3d) 161 (CA) at para. 55, 57
  2. Law Society of Upper Canada v. Neinstein (2010), 99 O.R. (3d) 1 (C.A.), at para. 66
    R. v. Smith, 2010 ONCA 229 (CanLII), at para. 11
    R. v. G.G. 1997 CanLII 1976 (ON CA), (1997), 115 C.C.C. (3d) 1 (Ont. C.A.), at pp. 6-8
    R. v. P.-P.(S.H.) 2003 NSCA 53 (CanLII), (2003), 176 C.C.C. (3d) 281 (N.S.C.A.), at paras. 28-30
    R. v. Levert 2001 CanLII 8606 (ON CA), (2001), 159 C.C.C. (3d) 71 (Ont. C.A.), at pp. 80-2
  3. R. v. J.A.A. 2011 SCC 17 (CanLII), 2011 SCC 17, [2011] 1 S.C.R. 628 at para. 14 (“it would be dangerous for this Court to uphold the convictions and thus resolve the credibility issue in this case on the strength of demeanour evidence, or on the basis that one party’s version was less plausible than the other’s.”)
  4. e.g. R. v. J.F. 2003 CanLII 52166 (ON CA), (2003), 177 C.C.C. (3d) 1 at para. 101
    R. v. Norman 1993 CanLII 3387 (ON CA), (1993), 87 C.C.C. (3d) 153 at 173
    R. v. Gostick 1999 CanLII 3125 (ON CA), (1999), 137 C.C.C. (3d) 53 at 59-61
    R. v. A.(K.) 1999 CanLII 3756 (ON CA), (1999), 137 C.C.C. (3d) 554 (Ont. C.A.), at para. 44
  5. e.g. R. v. Penney, [2002] N.J. No. 98 (N.L.C.A.), at para. 61
    R. v. Jennings, [2011] N.J. No. 388 (T.D.), at 21
  6. see R. v. W.S. 1994 CanLII 7208 (ON CA), (1994), 90 C.C.C. (3d) 242 (Ont. C.A.) at p. 250
    Faryna v. Chorny, [1952] 2 D.L.R. 354 (BCCA) by O'Halloran J.A. at p. 357 ("The real test of the truth of a story of a witness in such a case must be its harmony with the preponderance of the probabilities which a practical and informed person would readily recognize as reasonable in that place in those conditions")

常识和合理性

[edit | edit source]

以一方说法比另一方说法不太合理为依据来维持定罪是危险的。[1]

  1. R. v. J.A.A. 2011 SCC 17 (CanLII), 2011 SCC 17, [2011] 1 S.C.R. 628 at para. 14 (“it would be dangerous for this Court to uphold the convictions and thus resolve the credibility issue in this case on the strength of demeanour evidence, or on the basis that one party’s version was less plausible than the other’s.”)

证词分析

[edit | edit source]

法官必须非常小心,避免陷入比较两种说法而不评估“全部证据以确定是否有合理怀疑之外的罪责证明”的分析。[1]

法官在决定评估申诉人可信度时,必须考虑证据的全部背景,并解决任何内部矛盾。他不能忽略与结论相悖的证据。[2]

事实认定者不应在没有证据支持该理论的情况下,过分重视免责故事。[3]

  1. R. v. Ogden 2011 NSCA 89 at para 10; R. v. WH 2011 NLCA 59
  2. R. v. G., W., 1999 CanLII 3125 (ON CA) at 13,14, 17-19
    R. v. D.A., 2012 ONCA 200 (CanLII)
  3. R. v. Jenner 2005 MBCA 44, (2005), 195 C.C.C. (3d) at para. 21

被告人的可信度(W.D. 测试)

[edit | edit source]

W.D. 测试的目的是“确保陪审团知道如何将举证责任应用于可信度问题。陪审团必须被告知,审判不是证人之间可信度的竞争,他们不必完全接受辩方证据以进行无罪判决。”[1]

应用
当被告和申诉人提供相互矛盾的证据时,法官必须应用来自 R. v. D.W. 案的测试。[2]

W.D. 测试主要只适用于被告出庭作证的案件。[3] 然而,D.W. 的原则适用于任何以可信度为关键问题的案件。[4]

W.D. 步骤不仅适用于被告的证词,也适用于审判期间出现的其他免责证据。[span>5]

在法庭质询的背景下,D.W. 的原则不适用。[6] 罪责或无罪并不重要,证明标准是合理怀疑,因此被告将被视为与其他任何证人一样。因此,如果被告的说法与警官的说法冲突,例如,那么法院必须确定谁在说实话。如果法院无法决定谁在说实话,那么申请人必须失败。

当被告和另一个证人出庭为辩方作证时,W(D) 测试的应用方式有所不同。[7]


测试
当辩方传唤被告出庭作证,其证词与皇室证据相矛盾时,事实认定者必须确定

  1. 是否接受或拒绝被告的证据;
  2. 辩方证据是否使事实认定者对被告的罪责产生合理怀疑;或
  3. 如果辩方证据被拒绝,事实认定者是否根据其接受的证据,对被告的罪责有合理怀疑之外的确定。

步骤的顺序并不重要,但所有步骤必须分别应用。[8]

在考虑相互矛盾的可信度证据时,“权衡”一个故事胜过另一个故事是错误的。[9] 事实认定者不能“偏爱”一个故事胜过另一个,或者考虑谁“最”可信。“非此即彼”的方法,偏爱一个胜过另一个,应该避免。[10] 偏爱一个证词胜过另一个,实际上是在反转被告的举证责任。[11]

法官相信申诉人和被告,即使他们提供了不同的或相互矛盾的证据,也没有任何问题。[12]

真正的问题不是谁在说实话,而是皇室是否在全部证据的基础上,证明了被告有合理怀疑之外的罪责。[13]

将证据整体看待
W.D. 测试的前两个步骤要求“将被告的证据与皇室证据进行权衡”。[14]

法院不应孤立地看待任何证人的证据,而应将其与所有提交的证据整体关联起来。[15]

拒绝被告的证据
在解释拒绝被告证据的理由时,可以根据对与被拒绝证据相冲突的事实的合理怀疑之外的证明,来充分证明这一理由。[16]

法官不应以对申诉人的信任为理由而贬低被告的证据,否则,被告在作证之前就完全被削弱了。 [17]

第三步
法庭仅仅否定被告的故事是不够的。 [18] 该测试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传达“完全否定[被告的]证据并不意味着他的罪责已经确定”。 [19]

"直接从否定证据得出有罪结论,将对被告证据的不信任作为有罪的正面证据,这是错误的" [20]

"第四" 步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上诉法院建议在第一步之后为 D.W. 测试添加一个额外的元素,指示法官“如果你在仔细考虑所有证据后仍然无法决定相信谁,你必须宣判无罪”。[21]

法官在评估被告可信度时不能考虑路边陈述。 [22]

其他考虑因素
有时有人建议,为了避免给被告造成负担,应该首先考虑被告的证据,然后再考虑申诉人的证据。 [23] 但这种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24]

法官可以仅仅因为被告的证据与已接受的证据相矛盾而拒绝被告的证据。 [25]

  1. R. v. Van 2009 SCC 22 第 23 页
    W(D) 第 757 页
    R v JHS 2008 SCC 30 第 9 段
  2. R. v. D.W. [1991] 1991 CanLII 93
    R. v. Fowler, 1993 CanLII 1907 (BC C.A.)
    R. v. C.L.Y., 2008 SCC 2, [2008] 1 S.C.R. 5
    R. v. McKenzie (P.N.) 1996 CanLII 4976 (SK CA), (1996), 141 Sask. R. 221 (Sask. C.A.) 第 4 段
    R. v. Rose (A.) (1992), 20 B.C.A.C. 7 (B.C.C.A.)
    R. v. Currie, 2008 ABCA 374
    R. v. B.G.S., 2010 SKCA 24
  3. R. v. Warren, 2011 CanLII 80607 (NL PC) 第 24 页
  4. R. v. F.E.E., 2011 ONCA 783 第 104 页
  5. R. v. B.D., 2011 ONCA 51 (CanLII) 第 113-114 段
    R. v. Cyr, 2012 ONCA 919 (CanLII) 第 50 段
  6. 参见 R v Kocovic, 2004 ABPC 190
  7. 参见 R. v. Van, 2009 SCC 22, [2009] 1 S.C.R. 716 第 20-23 段
  8. R. v. J.H.S., 2007 NSCA 12 - 上诉至最高法院
  9. R. v. B.G.S., 2010 SKCA 24 第 9 页
  10. R v Challice (1979) 45 CCC 2d 546 (Ont CA) R v Morin 1988 CanLII 8 (SCC), [1988] 2 SCR 345
    R v Chan (1989) 52 CCC 3d 148 (Alta CA)
    R. v Jaura, [2006] O.J. No. 4157, 2006 ONCJ 385 第 12、13 段
  11. R. v. Abdirashid, [2012] A.J. No 131 第 6 段
  12. R. v. Nadeau 1984 CanLII 28 (SCC), [1984] 2 S.C.R. 570
  13. 加拿大刑事证据,第二版,作者 P.R. McWilliams,Q.C.,第 652 页;R. v. Nykiforuk (1946), 86 C.C.C. 151 (Sask. C.A.)
  14. R. v. Humphrey, [2011] O.J. No. 2412 (Sup. Ct.), 第 152 段
    也参见 R. v. Newton, 2006 CanLII 7733 (ON CA) 第 5 段
    R. v. Hull, 2006 CanLII 26572 (ON CA) 第 5 段
    R. v. Snider [2006] O.J. 879, 第 37 段
    R. v. Hoohing, 2007 ONCA 577 (CanLII) 第 15 段
  15. R. v. Lake (2005), N.S.J. No. 506
  16. R. v. D. (J.J.R.), 2006 CanLII 40088 (ON CA), [2006] 215 C.C.C. (3d) 252 第 53 段 (C.A.) Doherty J. ("基于对相互矛盾的证据的合理怀疑之外的考虑和推理的接受而完全否定被告的证据,与基于对被告作证方式或被告证据实质的质疑而拒绝被告证据一样,都是对拒绝被告证据的解释")
  17. R. v. Lake, [2005] N.S.J. No 506 第 21 段
  18. R. v. B.C.G., [2010] M.J. No. 290 ("即使审判法官驳回了"被告的事件版本",也并非意味着"合理怀疑"被遗忘了")
    R. v. Liberatore, [2010] N.S.J. No. 556, 第 15 页,WD 阻止了"事实认定者将证明标准视为单纯的可信度对抗"
  19. R. v. Gray, 2012 ABCA 51 第 40 页
  20. R. v. Dore 2004 CanLII 32078 (ON CA), (2004), 189 C.C.C. (3d) 526 (Ont. C.A.), 第 527 页
    R. v. H.(S.), [2001] O.J. No. 118 (C.A.)(QL), 第 4-6 段
  21. R. v. H.(C.W.) 1991 CanLII 3956 (BC CA), (1991), 68 CCC (3d) 146 (BCCA)
  22. R. v. Huff, [2000] O.J. No. 3487; 上诉至最高法院的申请被驳回 [2000] S.C.C.A. No. 562
  23. R. v. Moose, 2004 MBCA 176 第 20 段
  24. R. v. D.A.M., 2010 NBQB 80 第 53 和 56 段
    R. v. Schauman, 2006 ONCJ 304 第 6 段
    R. v. C.Y.L., [2008] S.C.J. No. 2
    R. v. Currie, [2008] A.J. No. 1212
  25. R. v. D. (J.J.R.) 2006 CanLII 40088 (ON CA), (2006), 215 C.C.C. (3d) 252 第 53 段
    R. v. M. (R.E.), 2008 SCC 51 (CanLII), (2008) 235 C.C.C. (3d) 290 (S.C.C.), 第 66 段
    R. v. Thomas, 2012 ONSC 6653, 第 26 段

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的可信度

[edit | edit source]

通过口译评估可信度需要仔细考虑,因为这是一个更加困难的工作。 [1]

法庭不应过分重视通过口译传达的证据中所感知到的矛盾。 [2]

  1. Sopinka、Lederman 和 Bryant,《加拿大证据法》(第二版)(多伦多:巴特沃斯,1999 年),第 16.25 节
  2. R. v. Tran, 1994 CanLII 56 (SCC), [1994] 2 S.C.R. 951, 第 987 页 ("法庭告诫,不应以微观方式检查口译证据中的矛盾。应给予证人有利的怀疑")
    R. v. X.(J.), 2012 ABCA 69 (CanLII) 第 13 段
    R. v. Zewari, [2005] O.J. No. 1953 (C.A.)(QL), 第 4 段
    NAFF v. 移民部长 (2004), 221 C.L.R. 1 (H.C. Aust.), 第 30 段
    Sopinka、Lederman 和 Bryant,《加拿大证据法》(第二版)(多伦多:巴特沃斯,1999 年),第 16.25 节 ("通过口译评估证据的可信度要困难得多")

儿童的可信度

[edit | edit source]

没有处理儿童证人的固定公式。 [1]

在评估儿童的可信度时,应适用与成年人相同的标准。 然而,“合理儿童”的标准将不同于成年人。 "儿童证词中的缺陷,如矛盾,可能不会像成年人证词中出现的相同缺陷那样严重地影响可信度和可靠性"。 [2] 必须从“常识”角度来处理儿童的证据,“同时考虑证据的优点和缺点”。 [3]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与成年人不同,因此,缺少时间和地点等细节是可以理解的,并不一定会致命。 [4] 应避免对儿童的刻板印象。 [5]

无论如何,对皇室的证明标准始终相同。 [6]

有关评估儿童证据的适当方法的详细信息,请参阅 R. v. B.G. [1990] S.C.R. 30 和 R. v. W. (R.) 1992 CanLII 56 (SCC),[1992] 2 S.C.R. 122

R. v. A.F. 2007 BCPC 345 中提出了有用的指导方针

  1. 必须谨慎评估儿童证人的可信度(在本语境中,“谨慎”意味着对接受或拒绝该证据没有偏见);
  2. 评估儿童证人可信度的标准不一定与适用于理性成人的标准相同;
  3. 必须考虑到,年幼的孩子可能无法回忆起精确的细节,也可能无法准确地传达事件的“何时”和“何地”,但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不应得出他们误解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谁对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结论;
  4. 法律上没有假设或推定儿童的证据不如成人的证据可靠;
  5. 在评估儿童证据的可信度时,必须使用常识方法,并考虑孩子的年龄、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孩子的沟通能力;
  6. 不一致,特别是关于时间或地点等外围事项的不一致,不应对儿童的可信度产生与成年人相同的不利影响,应考虑孩子的年龄和精神发育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7. 当皇冠案件以儿童或多名儿童的证据为基础时,证明责任(超出合理怀疑的罪责)保持不变。具体而言,加拿大最高法院在 R. v. D.W. 中规定的关于可信度的规则不会因为皇冠案件以此类证据为基础而改变。
  1. R. v. Marquard,[1993] 4 SCR 223
  2. R. v. H.C. 2009 ONCA 56,(2009),241 C.C.C. (3d) 45
  3. R. v. W. (R.),[1992] 2 SCR 122
  4. R. v. R.R.D.,2011 NLTD(G) 78 和 R. v. B.E.M.,[2010] B.C.J. No. 2787 (C.A.)
  5. 同上
  6. R. v. P.B.,[2011] O.J. No. 423 (S.C.J.);和 R. v. T.P.,[2010] N.J. No. 414 (P.C.)

警官的可信度

[edit | edit source]

法院不应因警官的职位而将其证据置于平民之上。

缺乏笔记

[edit | edit source]

没有做笔记会影响警官证词的可靠性。[1] </ref>如果警官经验丰富,他们应该养成记录所有相关观察结果的习惯。

警官应该记录调查的所有重要方面。适当的笔记记录是事实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证据不应依赖于记忆的随机性。[2]

没有做笔记的理由不能接受,因为警官“会记得”。[3] 如果没有做笔记,法院可以得出结论,观察证据实际上没有被观察到,而是调查后形成的信念。[4] 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法官仍可能接受证据。[5]

警官对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的记忆,如果没有任何笔记,其可靠性会降低。[6]

另见

  • R. v. McGee,2012 ONCJ 63


  1. R. v. Tang,2011 ONCJ 525 在 53 [3] -- 由于笔记记录不佳,警官证据完全被忽略
    R. v. Odgers,2009 ONCJ 287 (CanLII)[4]
    R v Machado,2010 ONSC 277 在 120-123
  2. R. v. Lozanovski,[2005] O.C.J. 112 在第 3 页
  3. R v Zack 1999 OJ No 5747 (ONCJ) 在第 2 页
    R. v Khan 2006 OJ 2717 在 18
  4. Zack 1999 OJ No 5747 在第 2 页
  5. 例如,R v Thompson 2001 CanLII 24186 ONCA
    R v Bennett 2005 OJ No 4035 ONCJ)
  6. Khan (2006),O.J. 2717 在 17
    R. v. Hayes,2005 OJ No 5057 在 9
    R v McGee,2012 ONCJ 63 在 66

性侵犯中的可信度

[edit | edit source]

加拿大不存在性侵犯案件中的近期投诉原则。在性侵犯或虐待案件中未能及时投诉不能被用来推断可信度。[1]

在性侵犯案件中,有人指出,严格分析申诉人行为的合理性,“作为反应性的人类行为是可变的和不可预测的”,并且存在“关于女性申诉人应该如何在给定场景中做出反应的刻板印象思维”的风险。[2]

但是,法院可以使用投诉证据作为“叙事证据,用于显示投诉的事实和时间,这可能有助于事实认定者评估真实性或可信度”。[3] 这些陈述不能用于“确认宣誓指控的真实性”。[4]

  1. R. v. D.D.,2000 SCC 43
  2. R. v. Lally,2012 ONCJ 397 在 105 到 113
  3. R. v. Dinardo,2008 SCC 24 (CanLII),2008 SCC 24,[2008] 1 S.C.R. 788 在第 37 段
  4. R v Dinardo,在第 37 段
    参阅 R. v. G.C.,[2006] O.J. No. 2245 (C.A.);R. v. Fair 1993 CanLII 3384 (ON CA),(1993),16 O.R. (3d) 1 (C.A.) 在 21

不信与捏造

[edit | edit source]

不信证人和得出捏造结论之间存在区别。

被不信的不在场证明没有证据价值。但是,被发现捏造的不在场证明可以作为推断罪责的证据。[1]

同样,被不信的免责陈述没有价值,而捏造的陈述可以作为证据使用。[2] 法官应考虑陈述的内容及其与指控的联系。[3]

不能仅仅根据不信结论推断出捏造结论。[4] 必须“根据独立于与被告说法相矛盾或使其失去信誉的证据”得出捏造结论。[5]

此证据包括被告做出不被相信的庭外陈述的情况,表明被告有意误导或转移嫌疑,并表明其有意识地知道自己犯下了罪行。[6]

  1. R. v. Hibbert, 2002 SCC 39 (CanLII), [2002] 2 S.C.R. 445, 第 57-58 段
    R. v. Coutts 1998 CanLII 4212 (ON CA), (1998), 126 C.C.C. (3d) 545 (Ont. C.A.), 第 15-16 段
    R. v. O’Connor 2002 CanLII 3540 (ON CA), (2002), 62 O.R. (3d) 263 (C.A.), 第 17 段
  2. R. v. Nedelcu, 2012 SCC 59 (CanLII) 第 23 段 ("驳回被告的证词不会为皇室创建证据")
  3. O'Connor 第 18 段
  4. R. v. Cyr, 2012 ONCA 919 (CanLII) 第 78 段
  5. Cyr 第 78 段
    O’Connor 第 21 段
    R. v. Coutts 1998 CanLII 4212 (ON CA), (1998), 126 C.C.C. (3d) 545 (Ont. C.A.) 第 15-16 段
  6. Cyr 第 79 段
    O'Connor 第 24, 26 段
[edit | edit source]

另请参阅

[edit | edit source]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