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加拿大刑事诉讼程序和实践/审判/陪审团/陪审团选择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一般原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陪审团应由“加拿大社会的一个代表性横截面”组成。[1] 因此,被告无权要求陪审员由特定种族或族裔组成。[2]

陪审员被假定为公正的裁判员,因为他们宣誓了。[3]

陪审团选择中的任何法律错误都需要重新审判。[4] 这包括法官的法律错误或在管理选择过程中的不合理自由裁量权行使。[5]

  1. R v Ironeagle, 2012 SKQB 324 (CanLII) 第 5 段
  2. R. v. Kent, (1986), 40 Man. R. (2d) 160, (1986) 27 C.C.C. (3d) 405 (Man. C.A.) 第 421 页(“被告无权要求陪审团中包括其种族成员。如此解释《宪章》将违背加拿大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传统以及每个人作为陪审员的权利”)
    R v Ironeagle, 2012 SKQB 324 (CanLII) 第 5 段
  3. R. v. Williams, 1998 CanLII 782 (SCC), [1998] 1 SCR 1128 第 13 段
    R. v. Spence, 2005 SCC 71, [2005] 3 S.C.R. 458 第 21-22 段
    R. v. K.(A.) 1999 CanLII 3793 (ON CA), (1999), 176 D.L.R. (4th) 665 (Ont. C.A.) 第 52 段
  4. R v Barrow, 1987 CanLII 11 (SCC), [1987] 2 SCR 694 第 714 页
  5. R. v Barnes 1999 CanLII 3782 (ON CA), (1999), 46 OR (3d) 116 第 30 段,138 CCC (3d) 500 (CA)

陪审团审查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警方可以进行背景调查,以确保符合《刑法典》和省级陪审团法案的资格。如果发现例如犯罪记录等信息,必须将其披露给辩方。[1]

警方在陪审团选择方面有限的能力,不需要披露,因为意见和基础信息(如社区声誉)缺乏可靠性。[2]

辩方必须披露他们知道的任何可能表明陪审员有偏见或不合格的信息。[3]

  1. R v Yumnu, 2012 SCC 73
    R v Emms, 2012 SCC 74
    R v Davey, 2012 SCC 75
  2. Yumnu, Emms, Davey
  3. Yumnu 第 66-67 段

在选择期间解除陪审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另请参见 加拿大刑事诉讼程序和实践/审判/陪审团#解除陪审员

解除陪审员
632. 法官可以在审判开始前任何时间,命令任何陪审员免除陪审团服务,无论该陪审员是否根据第 631(3) 或 (3.1) 款被传唤,或者是否对该陪审员提出任何挑战,其理由是

(a) 对待审事项有个人利益;
(b) 与主持陪审团选择过程的法官、被告将接受审判的法官、检察官、被告、被告的律师或潜在证人有关系;或
(c) 个人困难或其他任何合理的理由,法官认为应免除陪审员。

R.S., 1985, c. C-46, s. 632; 1992, c. 41, s. 2; 2001, c. 32, s. 39; 2002, c. 13, s. 53.


CCC

法官必须在开始无异议挑战或有因挑战之前,审查陪审团是否有困难豁免。否则,将有效地减少各方可能拥有的挑战次数。[1]

  1. R. v. Douglas, 2002 CanLII 38799 (ON CA)

有因挑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根据第 638(1)(b) 条,一方可以“有因”挑战陪审员,声称陪审员可能并非公正。测试是“是否存在‘现实可能性’,即陪审团池中可能包含并非公正的人,即使在审判法官的适当指示下,他们也可能无法抛开其偏见,公正地决定王室和被告之间……"[1]

提出挑战有因的一方必须证明:[2]

  1. 社区中存在普遍的偏见;以及
  2. 尽管有审判保障措施,一些陪审员可能无法抛开这种偏见,做出公正的决定。

这些是偏见性的“态度”和“行为”组成部分。[3]

有因挑战的目的是筛选陪审团中的潜在偏见。[4]

人们假设陪审员能够抛开自己的观点和偏见,以支持王室和被告之间的公正性,并遵守审判法官的指示。[5]

有因挑战的基本问题是,被告能否根据《宪章》第 11(d) 条获得公正审判。[6]

法官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来监督挑战。[7]


  1. R v Find 2001 SCC 32 第 31 段
  2. R v Find 第 32 段
  3. Find 第 32 段
  4. R. v Sherratt, 1991 CanLII 86 (SCC), [1991] 1 SCR 509 第 533 页
  5. R. v. Find, 2001 SCC 32, [2001] 1 S.C.R. 863 第 26 段
  6. R. v. Bennight, 2012 BCCA 190 第 42 段
  7. R. v Hubbert (1975), 11 OR (2d) 464 第 291 页
    R v Sherratt, 1991 CanLII 86 (SCC), [1991] 1 SCR 509 第 527 页
    R v Williams 1991 CanLII 86 (SCC) 第 13 和 55 页

问题应该“相关、简洁和公平”,并避免侵犯“潜在陪审员的隐私,试图探究个人感受、意见和信仰”。[1]

挑战意见的能力是有限的。通常问题非常狭隘,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2]

  1. R. v Hubbert (1975), 11 OR (2d) 464, 29 CCC (2d) 279 at pp. 289-90 (CA), 1977 CanLII 15 (SCC), [1977] 2 SCR 267 确认并采纳
    R. v Dhillon, 2001 BCCA 555 (CanLII), 2001 BCCA 555 第 53 段
    R v Williams 1991 CanLII 86 (SCC), [1991] 1 SCR 509 第 53 段
  2. 例如 R. v Sandham (2009), 248 CCC (3d) 46 第 3 段 (安大略省)
    R. v M.M.,[2003] O.J. No. 5962 第 24 段,其他理由得到 2007 ONCA 329 (CanLII), 2007 ONCA 329, 220 CCC (3d) 74 确认

静态审判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