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词/高级/语法/语义角色
语言学家根据自然语言如何指示哪些名词是动词的宾语以及它们在动词中扮演什么角色来对它们进行分类。你的构词语言也必须以某种方式指示哪些宾语在动词中扮演什么角色——除非你正在创造一种结构奇特的构词语言,在这种语言中你没有带宾语的动词。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在词语语义类别(如名词和动词)上玩游戏的语言结构;但与此同时,如果你要进行如此多的颠覆,你可能会发现,在你进行颠覆之前,了解动词和宾语语言是如何工作的会很有帮助。
了解一种语言如何将宾语与动词对齐,可能对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工作知之甚少。我们将在本节中对此进行更多说明,但我们主要将其留给后面的章节,因为事实证明,对齐的原因可能与语言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其他深层主题深深交织在一起。这一切都与句子如何融入更大的语篇有关。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永远不会远离对齐。
请记住,当一个语言学领域存在争议或不确定性时,这对构词者来说是一个机会,让他们尝试并看看什么可以工作以及如何工作。人们已经研究了“形态句法对齐”领域中语言术语的整体排列(如果你真正考虑“形态句法”这个词,它似乎意味着与“语法”相同,只是听起来更学术),并得出结论,语言学家对这个领域发生的事情几乎没有线索。这大致是语言学家斯科特·德兰西在 2005 年关于能格性的研讨会上所说的话
当我们将一个集合限制在某些类型的标本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能格性”研讨会是否类似于收集,比如,长着爪子的鸟——一个重要的分类学标准——会游泳的鸟——在分类学上只具有边缘意义,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式——或者,比如,蓝色的鸟,这将证明对任何生物学目的都是一个几乎没有用的标准。
——斯科特·德兰西,“能格性的蓝鸟”,2005 年。
为了对许多语言进行分类,足以识别名词宾语相对于动词可能扮演的三个角色
- 不及物动词的唯一名词宾语,称为主语(S)。
- 猫睡觉。跑步者跑步。
- 在及物动词中起作用的名词,称为施事(A)。
- 老鼠吃奶酪。
- 在及物动词中被作用的名词,称为受事(P)。
- 老鼠吃奶酪。
请注意,主语是不同的,因为它实际上没有说明名词如何参与动词;在
- 老鼠吃。
- 奶酪被吃掉了。
老鼠是吃的主语,奶酪是被吃掉了的主语(是的,这是被动语态;语法语态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你可能会认为,在这里,老鼠是施事,奶酪是受事,即使每个都是不及物动词的唯一宾语。然而,我们谈论的是句子的整体语法组织,这些名词用法的许多细微语义区别并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在不超过 S A 和 P 的情况下定义一些最常见的语言类型,当这三个结构角色不够时,其他语言类型往往不是用更大的结构角色集来描述,而是用与仍然只需要 S A 和 P 的“更简单”类型的差异来描述。
这三个有时被称为“核心格”,以区别于其他各种各样的格——与格、工具格、方位格等。
不同的对齐类型通过它们用来跟踪不同名词宾语的逻辑排列来区分,但在我们深入研究之前,花点时间看看它们使用的指示器的机制是值得的。(当然,我们在中级阶段已经详细讨论过很多这些内容;但现在我们想从对齐系统的角度进行概述。)
“通用”标记策略是给每个名词屈折变化以指示其格,就像拉丁语或希腊语一样。词语“格”可能被专门用来指代通过给名词屈折变化来标记的句中名词角色;以这种方式使用“格”的人会说英语没有名词格,这意味着英语没有给名词屈折变化来表示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你还会发现“格”这个词被更广泛地用于指代通过任何方式指示的名词角色,那么英语的同一种属性就会被描述为说英语中的名词格不是通过屈折变化来标记的。我们将在这里以更广泛(有些人会说,更宽松)的意义使用“格”这个词。
那么,另一种指示格的方式就是词序;这就是英语的方式(尽管一些英语代词也因格而屈折变化)。由于这是语法,而名词屈折变化是形态学,所以使用屈折变化的对齐系统和使用位置的对齐系统之间的区别可以用“句法”来表示;因此,拉丁语和希腊语使用的对齐方式是“宾格”,而英语使用的对齐方式是“句法宾格”。
也可以将关于名词的信息放在动词上。这可能是与名词上显示的信息重复的信息,就像英语动词与主格的数“一致”一样。(奇怪的是,主格/动词屈折变化的具体形式通常是一个后缀-s,它在两者之间移动,当名词是单数时附加到动词,当名词是复数时附加到名词——一个特征,人们怀疑,如果它是被构词者而不是自然语言发明的话,可能会受到极大的赞赏;但回到对齐。)然而,动词可以根据其一个或多个宾语的属性进行屈折变化,这些属性并没有在名词本身上显示出来。然后,如何确定将哪个动词标记的信息应用于哪个名词,可能由其他一些方法来决定——例如位置,或者一些其他与动词和名词一致的标记——或者可能只是模棱两可;一种语言不难做到只是将某些东西保持未指定,而说话者要么从语境中推断出来,要么偶尔误解它,而不觉得这种歧义奇怪或不自然。
还有一些语言用动词屈折变化表示关于名词的如此多的信息,以至于名词甚至不需要作为单独的词出现;极端情况下,这会变成名词化,然后变成多式综合,在理论上——没有单独的名词词语(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多式综合语言)。当然,像多式综合这样的东西并不是开关,可以打开或关闭;关于一个给定的语言是否“真正”是多式综合的,或者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争论的余地。语言的实际运作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在自然界中几乎从来都不是纯粹的,所以如果你正在构建一个人工语言(因此你并没有真正试图创造一种不自然地统一的语言),你可能希望事物以一种巧妙地不纯粹的方式运作。
英语为这三个结构角色设置了两种名词格:主格用于不及物主语和及物施事,宾格用于及物受事。由于英语主要通过词序来标记名词格——撇开所有格,以及除了它的一些代词——因此这三个结构角色 S A P 之间只有两个格并不奇怪;当标记只是动词之前还是动词之后时,你只能标记两个格。更有趣的是,许多给名词屈折变化表示格的语言,例如拉丁语,也使用单个主格来表示主语和施事,以及一个单独的宾格来表示受事。以这种方式使用两种格标记来表示这三个结构角色的语言被称为主宾格语言;简称宾格语言或主格语言。大多数印欧语言,以及许多其他语言,都是宾格语言。
一些语言以另一种“明显”的方式将这三个结构角色分成两个标记格:通过以与及物受事相同的方式标记不及物主语。通常,主语-受事格被称为绝对格,而施事格被称为能格。这些语言被称为能格-绝对格;简称能格语言或(偶尔)绝对格语言。能格语言并不常见;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巴斯克语。
宾格语言和能格语言之间的区别可能听起来很肤浅,正如斯科特·德兰西上面引用的文章所暗示的那样,对语言的特征并没有深刻的说明。然而,即使它很肤浅,它在与语言的其他特征交互的方式上也可能是相当广泛的。例如,我们上面使用的被动语态,“奶酪被吃掉了”,在本质上是一个主宾格结构:它通过删除主格宾语——施事——并将宾格宾语改为主格来将及物动词转换为不及物动词。能格语言可以有一个反被动语态,其中及物动词通过删除绝对格宾语——受事——并将能格宾语改为绝对格来转换为不及物动词。使用这些语态的原因是不同的,并且实际上只有在你考虑许多句子的长篇文本时才会发挥作用。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探讨语态;但应该清楚的是,你如何排列和使用语态将与名词对齐完全交织在一起。对齐也会与关系从句的形成交织在一起,这又是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的另一个主题。所以,这种对齐方式本身可能很肤浅,但它对语言如何扩展到更大的文本很重要。
几年前,能格语言在人工语言领域大行其道,这可能得益于 David Bell 的人工语言 _ámman îar_. 不过,人工语言设计者们也幽默地指出,将主语 (S) 和宾语 (O) 结合成一个格,将主语 (S) 和施事 (A) 结合成另一个格,那么也可以尝试将施事 (A) 和宾语 (O) 结合起来。对于及物动词,你将无法分辨两个名词中哪个是施事者,哪个是受事者。这似乎是一种荒谬的做法,因此他们将其称为“**怪诞狂躁**”语义功能。但随后他们发现至少存在一种自然语言确实这样做了,这是对anadew的经典实例。说话者可能会通过“常识”来处理施事者/受事者的混淆,考虑语境;如果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成为问题,人们可能会期望语言发生某种变化来解决歧义——这将再次成为一种语义功能策略。
另一种处理三个结构角色 S A O 的直接方法是对它们全部进行不同的标记。具有这种特征的语言被称为**三方语言**。通常,主语的格被称为**绝对格**,施事的格被称为**能格**,受事的格被称为**宾格**;因此,三方语言有时被称为**能格-宾格**语言。三方语义功能在人类自然语言中非常罕见;一些例子包括北美的尼兹珀斯语、澳大利亚的王库玛拉语和马来西亚的塞姆雷语。
主动语义功能
[edit | edit source]有些语言用不同的格来区分施事者和受事者——就像宾格和能格语言一样——但随后可能会在不及物动词的唯一论元中使用任一格。这些语言被称为**主动-静态**语言;也称为**分裂不及物语言**;或者简称**主动语言**。
通常(这些语言类型在所有语言中都很常见),不及物动词使用的格取决于动词——每个不及物动词都需要特定的论元格。这些语言被称为**分裂-S**语言。更罕见的是,一种语言可能允许根据语义考虑选择不及物论元格,因此同一个动词可以接受任一格;这些语言被称为**流体-S**语言。
在美洲(南、中、北)、大洋洲、西藏、高加索和西伯利亚,人们发现了主动-静态语言的零星例子。
分裂语义功能
[edit | edit source]一种语言的不同部分可能使用不同的语义功能系统;这种语言被称为**分裂语言**。分裂-S 语言——可以说是——这种分裂的一个例子,它发生在一组遵循主格-宾格模式的动词和另一组遵循能格-绝对格模式的动词之间。(你会注意到,流体-S 很难融入“分裂”的这个概念,但似乎也有道理将分裂-S 和流体-S 归入一类单独的主动-静态语言。)代词——或者至少是一些代词——通常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即使在英语中,一些代词(I/me,he/him,等等)也是一般情况下缺少核心格变格的例外。
语言通常会根据动词时态或体进行分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能格动词形式通常**不是**现在时、将来时或虚拟式。这可能与语言演变有关,以及能格模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动词形式是如何产生的。例如,有人提出,印地语中的能格过去式是由于过去式从被动语态演变而来,被动语态将受事者移到主语的位置。(将来时有时也可能从某种虚拟式演变而来。)分裂语义功能也可能沿着**语义化**的路线发生,例如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可能是语义化等级的最高点——遵循主格-宾格模式,而其余的代词遵循能格-绝对格模式。
术语“**分裂能格**”是指语言的一部分是能格,另一部分不是——虽然通常不是分裂-S 语言。你偶尔会遇到术语“**分裂主格**”,但不常遇到,这可能是因为主格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语义功能系统,而能格则不常见。
无格语义功能
[edit | edit source]语义功能也可以使用名词的某些内部属性来实现。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些北美语言中,这些语言可能对名词有一个强大的**语义化等级**;在纳瓦霍语中,及物动词的两个论元按照语义化程度最高者排在最前面,其中语义化程度最高者通常是施事者,动词上的一个词缀表明语义化程度较低的名词何时是施事者。(当然,你_可以_将相同的纳瓦霍语语义功能方案解释为使用词序,以及一个用于动词的反转词缀,以及一个约定,即语义化程度更高的名词必须排在最前面。这是否算作“无格”是一个关于术语的争论,因为无论如何描述,这种语言的工作方式都是一样的。)
南岛语语义功能
[edit | edit source]一种在语言学上具有挑战性的语义功能策略——母语人士使用它没有问题,但语言学家却难以理解它的工作原理——是南岛语系共有的,南岛语系分布在太平洋岛屿、东南亚沿海地区和马达加斯加。一个格被保留给最强调的名词,由不同的语言学家称为焦点、主题或触发器;其他一些格适用于其余的名词,而名词论元的格和位置可以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语态来重新排列,这些语态可以将几乎任何名词提升为焦点。
关于对那个论元所强调的性质存在很大争议;语言学家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术语“主语”、“焦点”和“主题”,他们可能在这些术语上达成广泛一致,也可能没有达成一致,来描述名词在它所出现的特定子句的句法中,或在该子句所出现的更大话语中,可以如何与之相关。术语“触发器”被一些人提出作为一种中立的术语来表示所涉及的特定强调方式,这一提议遭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反对。
在任何以这种方式工作的语言中,很明显,不及物动词的唯一论元是触发器;因此,如果及物动词的施事者通常是触发器,人们可能倾向于将触发器格视为主格,并将语言归类为宾格,或者如果受事者通常是触发器,将触发器视为绝对格,并将语言归类为能格。当然,塔加拉族语——菲律宾的主要南岛语母语,它最常使用受事触发器——有时被归类为能格语言。
在典型的宾格或能格语言中,被动化(对于宾格)或反被动化(对于能格)是一种减少价态的操作,而被删除的论元可以作为斜格重新引入;但南岛语语言有一系列语态,这些语态不会减少价态,同时允许施事者、受事者或更遥远的语义角色,如与格、地点格或工具格,被提升为与不及物动词的唯一论元的格相同。
触发器语言
[edit | edit source]从大约 1995 年开始,在 Conlang 邮件列表 上对南岛语语义功能的讨论,导致了一个“触发器语言”的概念,该概念旨在简化南岛语语言的工作方式。格标记表示动词所有名词论元的语义角色,_除了_其中一个被指定为“触发器”,它根本没有格标记,它的格标记出现在动词上。一种以这种方式工作的语言是 Ayeri,它始于 2003 年(它的作者后来陷入对南岛语语义功能的迷宫式研究的深入探索,仅仅是为了解释 Ayeri 与之_不同_的地方)。另一个例子是(纯粹的象形)人工语言 X。然而,早在 2006 年(事实上,是在_讨论这本维基百科_的时候),X 的作者就指出,这种有趣的语义功能策略不是南岛语的,因为它使触发器特性的名词属性与名词论元的语义角色完全分离,而南岛语语言使用语态来重新排列这些语义角色。
双宾语动词
[edit | edit source]大多数动词要么是不及物动词,只有一个论元,要么是及物动词,有两个论元;我们一直在用它们如何处理这两种最常见的动词类型来描述语义功能系统。特别是,及物动词的两个论元中哪一个被视为不及物动词的唯一论元。
但也可能存在一类双宾语动词,有三个论元;这三个论元角色分别是_施事者_、_宾语_和_受事者_。在英语中,我们会有
- The librarian gave the student the book.
其中图书馆员是施事者,书是宾语,学生是受事者。但问题是,在宾语和受事者中,哪一个被视为(单)及物动词的受事者?这与询问及物动词的论元中哪一个被视为不及物动词的唯一论元是相同的问题。
将宾语视为受事者的语言被称为**间接格**(虽然你不会经常遇到这个术语,因为似乎大多数语言都这样工作)。将受事者视为受事者的语言被称为多种名称:**第二格**、**直接宾语**、**离格**,以及——信不信由你——**反能格**。
从上面的例子中,很明显英语属于较不常见的第二格类型:受事者被视为及物动词的受事者——紧挨着动词——而宾语则以一种新的方式被处理,不同于任何及物论元——紧挨着动词排在第二位。被动语态的转换证实了这一点,被动语态删除了施事者,并将受事者提升为主格——在英语中,这意味着受事者排在动词之前。
- The student was given the book.
这使事情听起来井井有条,但语言通常是有机性的,而不是井井有条的。考虑一下英语句子
- 图书管理员把书给了学生。
以及它的被动形式
- 这本书被给了学生。
这里发生了什么?将“图书管理员把书给了学生”简化为“图书管理员给了书”类似于被动语态,只是它没有去掉第一个论元(图书管理员)并将第二个论元(学生)提升到它的位置,而是去掉第二个论元(学生)并将第三个论元(书)提升到它的位置。因此,它的被动形式将是“这本书被给了”。为这两种形式都添加一个表示接受者的介词短语,就会得到“图书管理员把书给了学生”和“这本书被给了学生”。
这可能再次显得井井有条……但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英语是次语态,有些人声称英语主要是间接语态,并混合了一些次语态(记住,这只是关于如何描述语言的问题,而不是它如何运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些英语方言会说诸如“这本书由图书管理员给了学生”(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即使自己不这么说,也能理解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