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众包/免费内容和开放流程/网络效应

来自维基教科书,为开放世界打造开放书籍

兰德尔·门罗的漫画 阐释了维基百科常见的用户体验:它像网络一样的结构,链接着各种各样的主题,吸引着休闲读者去学习他们原本没有预料到的东西。

更不明显但至关重要的是,这种效果不仅适用于内容消费,也适用于内容创作。任何学会编辑关于桥梁的文章的人,也会学会编辑关于美国总统、蝙蝠侠或服装的文章,因为所有文章都位于同一个软件平台上。类似地,任何学会编辑维基百科文章的人,也会学会编辑维基导游上的旅行指南、维基新闻上的新闻报道等等。维基编辑的即时性(只需点击“编辑”,进行修改,然后点击“保存”)意味着,一旦有人体验了修改内容的乐趣,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继续进行,只要他们发现可以改进的内容。

维基百科中有一些流程需要之前未参与编辑的编辑人员审核文章,并确认其符合某些标准,例如优良条目评审。这通常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完成的:想要自己的文章被评审的贡献者通常被要求评审其他人的贡献,以此类推。因此,一个专注于改进某篇文章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去看其他内容,并决定哪些内容需要改进。

贡献者有不同的动机。有些人想改进关于他们所在地区、他们的爱好或他们研究过的主题的文章。其他人觉得最适合以跨主题的方式贡献:例如,以英式英语撰写文章、包含矢量图的文章或包含嵌入式地理数据的文章。这些不同的贡献者从不同的类别和导航工具中获益。这里,前面提到的队列(例如“包含推销文本的文章”、“等待优良条目评审的文章”或“包含损坏外部链接的文章”)是帮助人们找到可以有效贡献的地方的宝贵工具。

想要改进特定类型文章的用户,使用与想要查找特定类型文章的用户相同的导航工具。因此,任何可能用于帮助读者导航的东西,也可以用来鼓励贡献。反之,任何将内容分割和分离的东西都会阻碍一些贡献。按主题划分文章集,对专注于特定主题的贡献者来说影响不大,但会阻碍其他类型的贡献者,并且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价值也会更少。

上一页 索引 下一页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