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全球化与移民
全球化的一个普遍定义是将较小的集体融合成更大的集体的过程。人们认为,全球化现象始于第一批人类。当代全球化是由科技的进步推动的,特别是在通信和交通方面。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人类学、地理学、法学、艺术和电影研究的学者都帮助定义了这个词。许多人已经确定了技术经济全球化是其他形式的全球化的开端,例如跨国文化交流。[1]
重点不仅放在单个国家,还放在整个地球。因此,一个更好的定义将强调当代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协同的、包含科技进步以及市场放松管制和开放边境的进程,以带来更多的人员、资金、货物、服务和信息的流动。全球化促进了融合、协调、效率、增长,在某些情况下也促进了民主化和同质化。[2] 但是应该指出,全球化在历史上和目前对某些人造成了极度负面和破坏性的后果。当工业化的大规模消费社会与觅食或耕作群体接触时,这一点尤其明显。
经济史学家伊曼努尔·沃勒斯坦提出了世界体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中,一些国家从对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剥削中获益。该理论还建立了三个等级制度层次,分别是:“核心”、“边缘”和“半边缘”。沃勒斯坦将核心国家定义为拥有主导资本、广泛的军事力量和高技能水平,而边缘国家则是弱势国家,严重依赖核心国家来补充其经济。半边缘国家以拥有自己的运作经济为特征,但仍利用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来获取劳动力和生产原材料。因此,这三个层次强调了世界市场的全球不平等。
第一个核心区域的例子位于欧洲西北部,包括英国、荷兰和法国。相反,由于其密集的资本、高劳动力和创新的科技,美国是当代核心国家的典型例子。尽管印度的科技产业继续蓬勃发展,但它们被认为是半边缘国家,因为它们仍然依赖外国投资者提供资金和其他原材料。
与全球化相关的世界体系理论:来自“核心”国家的跨国公司经常会将工厂和制造厂设在环境和劳工标准最宽松的国家(半边缘/边缘国家),因为那里缺乏跨国劳工法规,他们可以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发展中国家随后会为了争夺公司的业务,通常会降低劳工标准,例如最低工资。因此,这些员工的工作条件是虐待和不合理的,但政府对此置之不理,没有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1]
跨国公司在印度、孟加拉国和越南等贫困国家寻找劳动力,主要使用年轻女性工人作为生产工具。这些工人平均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以“低于贫困线的工资在可怕的条件下工作”。[2] 由于缺乏适当的监督,工人们被允许在非人化和不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全球化帮助土著群体:卡亚波人:是巴西马托格罗索和帕拉平原地区的盖语土著人,位于亚马逊盆地以南,沿着辛古河及其支流。卡亚波人是游牧民族,他们仍然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使用可持续的刀耕火种 生产方式。他们利用全球媒体和国际关注,建立了对自己土地的政治权力。曾经,采矿和伐木活动威胁要摧毁热带雨林及其文化。然而,卡亚波人使用强有力的策略将伐木者和矿工逐出了某些地区,并将自己打造成经济力量。后来,他们再次受到政府秘密计划的威胁,该计划要在他们的土地上修建一系列水力发电大坝。但是,卡亚波人组织了一场大型示威活动,吸引了全世界的媒体关注。包括著名摇滚乐队,包括斯汀,他们也露面了。在帕拉州阿尔塔米拉的第一座大坝遗址举行的示威活动持续了几天,对世界银行和巴西政府都施加了很大压力。因此,世界银行拒绝了用于建造大坝的贷款请求,巴西政府也退出了其最初的计划。此外,卡亚波人与美体小铺建立了友好关系,美体小铺能够向他们供应他们畅销的护发素系列中使用的巴西坚果油。[3]
全球化没有帮助土著群体: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简明历史例子是 15 世纪和 16 世纪欧洲殖民美洲。当欧洲人移民到美洲时,他们带来了欧洲疾病,而当地人口对此没有天然免疫力。这与军事武器和战术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导致了大约 90% 的当地人灭绝。[4] 全球化也损害了许多被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剥削的文化——例如,由于中国制造的西方产品的全球化,中国血汗工厂工人的恶劣工作条件越来越普遍。工人们在危险条件下过度劳累,从 16 岁左右就开始工作。由于危险的机器,每年大约有 4 万名工人失去手指。此外,他们还接触到危险化学品,因此美国和其他西方文明由于接触到这些化学品而不购买该产品。除了危险的工作条件外,中国的血汗工厂还以支付低于最低工资的工资而闻名,同时让工人平均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5]
1. 农业:全球化影响农业,因为通过农业,食物可以在盈余的情况下种植或养殖并出口到世界各地。合法和非法药物也被送到世界各地。农业影响全球化的一个因素是贸易自由化,因此取消了国家之间自由交换商品的限制。例如,菲律宾的小农无法与全球市场的价格竞争,而全球市场由拥有更先进农业技术的国家控制。“无论你关注玉米、蔬菜还是家禽,农业经济的主要部门都因进口而遭受重创。” [3]
2. 觅食:实行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因为它们与来自全球各地不同文化的个体接触越来越多。这种互联过程通常会导致可用于支持觅食生活方式的领土大幅减少。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觅食只能支持更小、密度更低的人口。
3. 园艺:受全球化的影响与觅食方式非常相似。园艺社会依赖于迁移式刀耕火种农业以及狩猎采集的实践。随着全球化的持续,这种方式生产食物的可用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
4. 工业化:受全球化的影响,因为许多文化方面都是通过工业化传播的,尤其是通过技术手段,这是最有效率的通信和交换方式之一。这一过程改变了大多数发达社会结构,对资本主义的成功产生了重大影响。
5. 游牧:受全球化的影响,因为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放牧、饲养和屠宰的动物可以出口到其原产地区域以外。共同拥有重要物品,例如食物,可以进一步促进“整合国家和人民的过程”。此外,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可以用于国际纺织行业。一种材料可以制成服装,并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方出售。
游客被定义为住在其正常环境之外,且无意定居在该地点的人。他们出于休闲或娱乐目的前往新地方。许多国家,如希腊、泰国和巴哈马,严重依赖全球旅游业产生的收入。这些地区的就业严重依赖相关的工作领域(例如酒店和运输服务,如游轮和出租车)。
有三种类型的 旅游 地点。
- 国内旅游:住在某个国家的人在该国境内旅行。(例如,住在加州的美国人访问纽约)
- 入境旅游:非居民在某个国家的边界内旅行。(例如,澳大利亚游客访问中国居民)
- 出境旅游:一个国家的人在另一个国家境内旅行(例如,加拿大居民访问希腊)
此外,还有五种类型的旅游:[6]
一些活动包括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表演、展示和景点,这些活动对特定文化很重要。
- 文化旅游:参观体验其他文化的活动(例如,旅行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参加 狂欢节)。
- 历史旅游:参观历史遗址或纪念碑(例如,旅行到巴黎参观 埃菲尔铁塔 或旅行到罗马参观 斗兽场)。
- 环境旅游:参观体验与旅行者在其祖国所习惯的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例如,旅行到南极洲)。这也包括前往国家公园,这些公园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保护,用于环境观光(例如,旅行到 黄石公园 或 优胜美地)[8]
- 休闲旅游:参观参加目的地特有的活动(例如,旅行到西班牙的潘普洛纳观看 奔牛节)。
一个国家内的景点吸引着游客。一些最受欢迎的国际旅游景点包括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和中国的长城。长城每年吸引约 1000 万游客。其他文化方面,如品尝美食、体验传统活动或学习语言,也可能吸引游客。纵观历史,富裕程度较高的人拥有较多的旅行机会。富人既有钱又有时间去参观其他地区,而低收入人群则没有这种机会。这种从一个地区流入另一个地区的财富可以给吸引游客的地区带来很大益处。
旅游业对全球经济来说总体上是有益的,但也存在与游客和被旅游国家相关的风险。对于游客来说,无论何时身处与自己国家不同的国家,安全和健康等问题都存在。在某些情况下,游轮已经处理了 w:游轮爆发 的传染病。依赖旅游业作为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国家可能会发生各种事情,旅游业有很多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 自然灾害,例如卡特里娜飓风,由于自然灾害,阻止了很多人参观新奥尔良。
- 恐怖主义,在 9/11 恐怖袭击后,许多人不愿意访问纽约。
如果经济体能够在不完全依赖旅游业的情况下帮助自己,那么就可以避免其国家内部的持续波动状态。[9] 然而,旅游业也会导致人权在某些行业遭到侵犯,例如 性旅游,即游客根据对性活动的限制不足来选择其度假地点,以及持续的 环境退化。随着旅游业成为一种全球现象,这类问题越来越频繁。在世界各地,热门旅游目的地正面临着大量游客迁徙造成的污染问题,表明旅游业约占全球污染的 5%。仅加勒比海地区,这是一个热门的游轮目的地,就包含了世界上倾倒在海洋中的废物的一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型游轮和遍布许多岛屿海岸线的广阔海滨度假村。
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认为,“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资本主义企业需要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经济帝国主义来实现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增强国家文化霸权,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增强盈利能力。”1 经济帝国主义指的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控制超过了应有的程度,影响了该国的经济以外的方面。一旦组织在经济上主导了自己的国家,就会出现一种文化驱动的向其他国家扩张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公司的推动,各行业继续通过出口和剥削其他国家来扩张。仅仅出口已经不足以养活这些公司,因此出现了全球化消费主义并唤起对世界各地相同产品的需求的新目标。因此,全球市场和消费文化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沃尔玛、迪士尼、麦当劳和维萨万事达卡等公司都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吸引顾客,让他们渴望自由、低价或优质体验。反过来,这导致所有人都以类似的方式消费。市场文化被消费者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假设,即金钱和产品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而企业被设计成让消费者总是对他们拥有的东西感到不满意,并准备购买更多,因此能够自我复制和维持自身。
这种广泛的消费文化意识并非一直存在;它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二战后财富和地位的结果。战争结束后,企业生产能力达到顶峰,并通过为军工复合体提供资金赚取巨额利润。如果这种对产品的巨大需求能够持续下去,他们将赚取更多可观的利润。这种需求是通过向美国人,以及随后向全世界的人们灌输物质商品与社会地位提升之间联系而产生的。由于企业也控制着我们看待世界的媒介,即媒体,因此他们可以轻松地将这种消费主义思维方式变成社会的一种习惯。
结果,消费世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他们迁移到为企业工作,集中在城市,进行消费,从而产生废物,同时消耗能源和资源。批评者认为,“美国化”带来的后果是对文化多样性强度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以及我们星球的环境可持续性。
1Ritzer, George. "The Globalization of Nothing 2" (2007) 2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05/05/02/eveningnews/main692495.shtml
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混合
[edit | edit source]为了理解文化、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人类学家发展了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混合的理论。文化帝国主义认为,一些文化通过正式的政策或一般的文化变革,主导并最终取代其他文化。这成为理解西方文化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的一种流行方式。然而,理解文化的传播并非易事,难以完全识别和分析。以下是人类学家在考虑西方文化对其他社会的影响时要牢记的一些最重要的论点。
- 首先,文化帝国主义假设非西方人民在西方文化的传播面前无能为力。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能动性或抵抗自己处境的权力。
- 其次,它暗示西方文化从未改变。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但正是文化变化的原因创造了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术语。
- 第三,它忽略了完全发生在“西方”之外的全球文化趋势。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西方文化的结果,由于最近的全球化,文化的传播急剧增加。
由于这些缺陷,人类学家发展了另一种解释,称为文化混合。这种新的理解认为,文化不仅仅是盲目地采用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特征,而是借鉴不同文化中与自身互补或贡献的某些部分。用来定义这种方法的另一个术语是文化克里奥尔化。这种观点侧重于混合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动力。它不是将文化变化解释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偶然支配,而是展示了土著人民如何有目的地采用和驯服外国思想。
世界主义
[edit | edit source]世界主义是一个概念,最早由古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家使用。世界主义可以理解为在多种文化环境中都感到舒适,并能够处理多种观点或新的思维方式。从斯多葛派的意义上说,世界主义意味着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社区中——我们出生的当地社区,以及人类辩论和抱负的社区”。[10]
在启蒙运动期间,18世纪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重新审视了这个术语,并将其定义为精通西方方式,宣扬一种“第一世界”文化。如今,文化人类学家使用这个术语来包含对这种精英西方文化的替代方案。
“世界主义”一词已被用来描述道德和社会政治哲学中各种重要的观点。所有世界主义观点所共有的模糊核心是,所有人类,无论他们的政治派别如何,都是(或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同一个社区的公民。世界主义的不同版本以不同的方式设想了这个社区,有些侧重于政治制度,有些侧重于道德规范或关系,还有些侧重于共享市场或文化表达形式。世界主义的一种具体形式是经济世界主义,其核心是围绕着具有最低限度政治干预的全球自由贸易市场。经济世界主义本身并不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因为它可能会产生许多大规模问题,例如财富不平等、贫困,以及作为资本主义副作用的自然/环境危害。
迁移
[edit | edit source]人类迁移是指人类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任何移动。这可以发生在任何距离和各种群体规模中。现在,家庭为了应对经济和社会需求而一起迁移更加普遍。
迁移的一个突出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4]大屠杀。当时欧洲对犹太血统和宗教信仰的人民实施的种族灭绝反映了犹太人迁移的必要性。发生在欧洲的大屠杀是犹太血统或宗教信仰的人被迫迁移的例子,因为他们如果不离开希特勒的势力范围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欧洲各地的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一些人被送往集中营,而另一些人则逃往其他国家,因为他们害怕死亡和奴役。大约有 600 万犹太人在这一时期遇难,数百万人逃离。由于联合国[5]巴勒斯坦分治计划,许多人迁移到了现在的巴勒斯坦英国托管地,也就是现在的以色列。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内战期间,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KMT)从中国逃离,并带着中华民国政府从南京逃往台北(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以及来自中国的约 200 万难民,其中主要是士兵、国民党党员和一些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和商业精英。[6] 不要忘记“血泪之路”,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移民事件之一。当美国原住民被迫从他们的祖先家园迁移到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东南地区时。移民遭受疾病、饥饿的困扰,超过四千人死亡。
不同类型的迁移
[edit | edit source]国内迁移
国内迁移是指人们从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搬迁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为了让个人或家庭能够搬迁,需要有适当的动机,以及对他们即将搬往的新地方的经济机会的承诺。人们通常认为,他们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改善,以证明搬迁的合理性。国内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可能包括经济困苦、强迫、宗教迫害、职业变动或其中任何组合。
美国历史上一个例子就是向西迁移。由于经济利益和更多定居空间的可能性,来自东海岸的美国人沿着俄勒冈小径迁移到更靠近北美西海岸的未开发土地。人们认为美国西部拥有几乎无限的空间,因此任何想要在华盛顿、俄勒冈和加州定居的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大农场。一些少数民族团体,例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和摩门教徒,为了能够在自己的社区定居,免受宗教理想带来的迫害,而迁移到西部。
参考文献
"westward movement."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09 Mar. 2009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641224/westward-movement>.
国际移民--- 我想做这个词 Curtis Wisser (talk) 05:59, 9 March 2009 (UTC)Curtis Wisser
最常见的移民类型之一是国际移民,即人们跨越国际边界前往另一个大陆或国家。这种类型的移民可以是长期或短期。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新的国家停留很短时间。还有许多人永久移民并工作,以便将家人带到他们的新目的地。(需求 2a)
长期国际移民的一个例子是拉丁美洲西班牙裔公民为了为家人提供生活而移民到美国。人类学家尤金妮娅·乔治斯研究了洛斯皮诺斯人移民到美国的现象。在大多数家庭中,丈夫会移民并工作,直到他们能够将家人带到美国;“这有时需要几年时间,因为它涉及完成签证的文书工作,并且需要攒下比定期寄往洛斯皮诺斯的钱更多的钱。”然而,有些家庭更愿意在站稳脚跟后留在洛斯皮诺斯,但每年都会回到美国一个月或更长时间,以维持他们的签证。(需求 2b)
- Schultz, Emily, and Robert Lavenda. Cultural Anthrop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migration
不同类型的移民
[edit | edit source]- 劳工移民
劳工移民是指为了找工作而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工人。劳工移民工人主要关注的是最丰富的职位,这取决于一年中的时间或季节,换句话说,劳工移民工人主要是季节性工人 (1)。联合国将劳工移民定义为任何在原籍国以外工作的人。劳工移民的定义因世界各地而异,但通常被认为是寻找季节性工作的人。<(1)ref:http://www.encyclopedia.com/topic/migrant_labor.aspx>
来自华盛顿州的帕斯科的劳工移民就是一个例子。该地区学校的辍学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季节性劳工移民的影响。当需要收割农作物时,工人们会搬到帕斯科,并带上他们的家人。然后当他们离开时,学生们会辍学而不是转学。据信,一些工人是非法移民,这对学校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需要支持这些学生。尽管如此多西班牙裔学生可能会参加课程,但更大的移民也导致了文化价值观的交流。它导致了两个国家之间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交流。移民为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互动提供了一个机会。它为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走到一起,分享他们的观点。[11]
- 难民
难民是指被迫离开本国以逃避暴力或灾难威胁的移民。境内流离失所者是指那些离开家园但没有离开本国的人。虽然难民离开了他们的祖国,但大多数人仍然留在原籍地区。例如,叙利亚接收了来自伊拉克的大约 140 万难民。伊朗和巴基斯坦也收留了大量阿富汗难民。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和美国是大多数难民的收容地。在 1951 年难民公约[7]中,签署该文件的国家在法律上承诺保护抵达其国家的难民的权利。该公约还执行不驱回原则,禁止将难民驱逐到他们生命或自由可能受到危险的地方。
如今,数百万伊拉克难民已经逃离家园,前往伊拉克境内的更安全地点或邻国,许多伊拉克难民流离失所,即直接或间接地被强行/不情愿地从他们居住地迁移。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干预五年后,该国正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和流离失所危机。大约有 150 万伊拉克难民生活在叙利亚、约旦和其他邻国。一些试图返回家园的伊拉克人发现他们的家园要么被摧毁,要么被占领。伊拉克一些地区的暴力可能性仍然很高,这些难民生活在越来越绝望的环境中。 [8]
- 境内流离失所者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境内流离失所者是指被迫或被迫离开其居住地的人或群体,通常是为了避免武装冲突、普遍暴力、侵犯人权以及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然而,与难民不同,他们没有越过任何国际公认的国家边界。对境内流离失所者的援助和帮助极其困难。这是因为在国际法中,援助和保护这些人的责任在于这些人在其中的国家的政府。然而,许多人流离失所是因为发生在中央政府权力无疑受到削弱的国家中的内战或暴力。因此,这些国家不太可能能够或愿意帮助这些境内流离失所者。还有一个问题是,与难民不同,没有关于境内流离失所的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制度。联合国于 1994 年制定了《境内流离失所者指导原则》,但该原则没有约束力,因此这些人在没有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9]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0]等个别组织选择提供援助的情况下就无法得到保护。
虽然几乎不可能准确记录一个国家有多少境内流离失所者,但估计苏丹名列榜首,大约有 600 万境内流离失所者。该国已经经历了 25 年的内战,2005 年,当邻国乍得发动袭击时,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苏丹政府本身无力也不愿帮助其公民,并被指控犯下危害人类罪。政府的民兵以及与之作战的叛军组织都被指控杀害无辜平民和人道主义工作者。尽管已经制定了将境内流离失所者重新安置的计划,但他们被重新整合的人数很少,很明显,该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内战导致住房和就业不足,学校、医疗设施和水源遭到破坏,所有这些都是阻碍进步的巨大障碍。"Sudan-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 in Khartoum" (PDF). Retrieved 2009-03-4. {{cite web}}
: Check date values in: |accessdate=
(help)
- 体制移民
体制移民是指那些保留了一些以前国家和传统的文化习俗和社会生活的移民。这些人可以是境内流离失所者,也可以是劳工移民和其他国家的人。这些人将被归类于人类学家理查德·威尔克和丽莎·克利格特的社会模式中的人类本性经济“阵营”。这表明这个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改善他们所属的整个社会的状况的动机,而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地位。 [11] 体制移民遵循经济领域的社会规则和权力与传统的规范。当人们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时,他们会努力改善这个群体。
如今,在我们自己的美国,随处可见体制移民。许多这些移民来自国外,虽然一些在美国各地为工作而搬迁的人也可以归类为体制移民。大量这些移民帮助美国形成了“大熔炉”的性质。他们来到这里工作或出于各种其他原因,并带来了他们的文化理念、社会体系,以及他们的家庭。这通常为已经成为公民的人们所接受,只要新移民也接受一些美国文化。我们国家内部的体制移民的例子可能是卡车司机或根据农业季节在全国各地搬迁的家庭/工人。这些人一直在全国各地工作,但通常都有一个他们至少每年回去一次的家(家人)。尽管他们迁移,但他们的纽带仍然牢固。
移民理论
[edit | edit source]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概念中,他描述了经济的现实,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追求财富的人大多遵循自己的利益和福祉。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资本从高工资国家流向低工资国家。反之,劳动力流动则从低工资国家流向高工资国家。贫困国家的人们愿意以低工资工作,因此工厂建在这些地方以降低成本。移民主要受推动因素或拉动因素的影响。推动因素是指缺乏工作机会、政治恐惧或自然灾害的威胁,迫使人们离开其原籍国,而拉动因素是指人们被高薪和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众多工作机会吸引。
耐克等公司在越南等贫困国家建立血汗工厂,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有效地提高净收入。耐克在越南的工人数量是其在美国的四倍。约翰·诺伯格的一篇文章提到,越南人喜欢他们的新工作,因为他们不仅获得了更好的薪水,而且还不用在阳光下工作。1
1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qa3724/is_200306/ai_n9251504
侨民
[edit | edit source]侨民一词指的是任何拥有共同族裔身份的人群,他们被迫或自愿离开其定居领土,成为与以前家园断绝联系的新地区的居民。这与传统的游牧文化相反。侨民文化的证据是社区对主要语言变化的抵抗以及对宗教和文化习俗的维护。一些例子包括自中国入侵西藏以来居住在尼泊尔和印度的藏族僧侣,居住在日本的韩国人(Zainichi Kankoku jin),以及居住在温哥华、伦敦、悉尼、新加坡、纽约和洛杉矶的大量香港人。
犹太人侨民
[edit | edit source]犹太人侨民始于公元前722年亚述人征服以色列,希伯来人分散到整个中东。这些受害者似乎总是被历史书籍所忽视。当尼布甲尼撒[12]在公元前597年驱逐犹大人时,他允许犹太人留在巴比伦,而其他人逃往尼罗河。这被认为是犹太人侨民的开始日期。现在有三个希伯来人团体。一些人在巴比伦、犹大、埃及,以及其他散布在中东地区。所有这些犹太人都在波斯和希腊法律下保留了他们的宗教。一些人皈依了不同的宗教,但仍然忠于新发现的托拉。罗马人歧视犹太人。总督们想要尽可能多地获得金钱收入,并尽可能多地拿钱。犹大人反抗,公元73年,最后一位革命者被困在马萨达的山顶堡垒中。1000名男人、女人和孩子在围困中挨饿了两年。他们宁愿自杀也不愿向罗马人投降,山上的剩余人员自杀身亡。罗马人摧毁了耶路撒冷,吞并了犹大,并将犹太人赶出了巴勒斯坦。随着犹太人散布到非洲、亚洲和欧洲,侨民将继续存在。^ 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History/Diaspora.html
亚美尼亚侨民
[edit | edit source]亚美尼亚侨民是指居住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北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以外的亚美尼亚人团体或社区。它主要指的是亚美尼亚人在亚美尼亚种族灭绝期间和之后迁移的情况,当时有150万亚美尼亚人被灭绝。
亚美尼亚侨民自1375年亚美尼亚失去国家地位以来就一直存在,在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之后规模显著扩大。大多数亚美尼亚人仍然留在亚美尼亚平原上,留在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历史亚美尼亚。亚美尼亚人作为农民在安纳托利亚农村地区生存下来,但其他人,主要是商人,则重新定居在君士坦丁堡、士麦那和塔尔苏斯等主要奥斯曼城市。通过向上社会流动,他们能够获得财富和地位,即使作为一个非伊斯兰少数民族。这种情况在19世纪中后期发生了变化,奥斯曼帝国的政治气候变化引发了政治恐慌。对起义、暴动和政变的恐惧让奥斯曼人寻找替罪羊。他们在这奥斯曼-亚美尼亚人口中找到了。年轻土耳其政府试图巩固其权力,在亚美尼亚种族灭绝期间,屠杀了或强行将绝大多数亚美尼亚人从安纳托利亚东部省份迁至西南地区。
今天,据估计,全世界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亚美尼亚人居住在历史上的亚美尼亚以外。[13] 世界各地出现了亚美尼亚社区,其中最大的社区位于约旦、埃及、叙利亚、俄罗斯、波兰、西欧、印度和北美。在全世界估计的900万亚美尼亚人口中,只有约300万居住在亚美尼亚,约13万居住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14] 剩余的人口似乎均匀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大约有200万人居住在前苏联国家。[15] 后共产主义的亚美尼亚共和国正式将亚美尼亚民族定义为包括分布广泛的侨民,这一政策与许多侨民亚美尼亚人的感受一致。亚美尼亚正式认为所有流离失所的亚美尼亚人都是亚美尼亚的一部分。2008年,亚美尼亚设立了侨民部,以加强与亚美尼亚侨民的联系。
远距离民族主义
[edit | edit source]远距离民族主义出现于侨民成员决定支持其祖国斗争的时候。这些移民虽然是与祖国不同的国家的公民,但他们参与其祖国公民参与的程度较低。然而,他们通常对祖国的感情比对他们目前居住的地方更深,这使得他们支持祖国的斗争。他们倾向于通过宣传、金钱和武器等方式参与其祖国的当前冲突,除了投票之外。
跨境国家
[edit | edit source]参与远距离民族主义的移民也被称为跨境国家公民。他们虽然是另一个国家的公民,但声称即使他们离开了国家,他们的后代仍然是其祖先国家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仍然有权参与祖国斗争,因为他们预计将带着新技能回到祖国,帮助建设他们的国家。在许多国家,跨境国家公民被允许在其原籍国投票。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公民的移民被期望在多米尼加选举中投票。跨境国家公民有权参与最终影响他们的决定,无论这些决定在哪里做出。
远距离民族主义已经超出了其定义,现在被称为跨境国家,两者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公民对祖国的忠诚度更高。那些声称即使他们离开了祖国,他们的后代仍然是其祖先国家的一部分的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就是参与跨境国家的公民。他们希望有权参与其祖国斗争,因为他们预计将带着技能回到祖国,帮助建设他们的国家。在许多国家,参与跨境国家的公民被允许在其原籍国投票。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公民的移民被期望在多米尼加选举中投票。跨境国家公民有权参与最终影响他们的决定,无论这些决定在哪里做出。跨境国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容易地执行的原因是,通信和交通技术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使他们能够对祖国产生更大的影响。跨境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参与祖国的国家斗争。在墨西哥和菲律宾,移民通过汇款维持家庭和社区,对于远距离民族主义至关重要。人们似乎对自己的家有一种依恋,尤其是当他们还没有适应自己的新家时。在墨西哥,鼓励移民参与祖国政治。虽然在墨西哥受到鼓励,但在许多其他国家,例如美国,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不久,这种行为就不被鼓励了。在9月11日事件之后,双重忠诚开始受到重新审查,美国对那些在美国境内拥有远距离民族主义的国家采取了预防措施。
公民身份
[edit | edit source]实质性公民身份
[edit | edit source]实质性公民身份与形成身份和文化区别的概念相关。在这种类型的公民身份中,少数民族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它可能将“想象中的劳动力市场身份归因于不同国籍的工人”[7]。最终会导致许多问题和不公平待遇。这个概念“暗示了平等的概念,即公民在他们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方面享有共同地位”,但实际上它处理的是谁有权“享有确保有效成为国家社区成员的权利”[8]。
世界上的一个例子是,美国、法国或英国等国家将务农或种植作物视为较低的工作。而在中南美洲等地,农业非常普遍,被视为平等的工作。这意味着当来自这些地区的人移居美国或欧洲时,他们会面临歧视,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知道如何做的工作。
灵活公民身份[16]由人类学家翁爱华定义为“经常跨越国界流动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和专业人士所采用的策略和效果,他们寻求规避和利用不同的国家政权”。这个概念允许国家共同努力,朝着更好的经济和全球成功迈进。这与全球化概念密切相关[17]。之前似乎为了实现国家全球化,它们需要独立,但事实证明,由于灵活的公民身份,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矛盾。这个概念允许企业主和经理等人士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公司,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目标。
中国文化就是一个例子。中国精英家庭是太平洋地区经济成功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切始于中国人迁入欧洲帝国,在此过程中,中国人必须加强与家庭和商业伙伴的联系,才能取得成功。例如,一家香港家族企业老板让他们的儿子经营太平洋地区的酒店链的一部分,而另一个兄弟则住在旧金山,管理位于北美和欧洲的酒店。
在中华文化和灵活的公民身份中,有时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当家庭分散在世界各地时,当忽视支持、关系和父母责任等事项时,他们似乎很难保持快乐和紧密联系。看起来成功有时会失控,他们所看到的只有成功。他们忘记了如何思考除了全球化[18]、资本主义经济和金钱以外的事物。民族主义的概念可能完全失去意义,他们似乎遵循一种后民族精神。当“人们对世界的一种态度,在这种态度下,人们服从资本主义市场的统治,同时试图避免国家统治”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对于数千名美国人来说,获得美国公民身份是他们经历过的最令人沮丧和耗时的过程。然而,真正让这个过程如此艰难的并非公民考试或联邦官员的尖锐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障碍更早出现,当潜在的公民试图通过获得“绿卡”在美国生活和工作时。在美国每年迎接近 90 万移民中,有 14 万多名专业人士,其中超过一半在科技行业工作,被授予永久居留权。正是这一群体往往要经历一个越来越昂贵、有风险和繁琐的过程。例如,大多数移民律师收取 5,000 到 7,500 美元的费用,陪同客户完成绿卡流程。有些案件在加上申请费和任何潜在的家庭成员之前,可能要花费接近 15,000 美元。然而,真正的成本更难量化。许多申请人可能会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始终伴随一种失去机会和无助的感觉,他们要等待这个过程结束。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希望确保所有在美国的绿卡持有者都有资格成为公民。他们会对其对国家的奉献、忠诚和信任进行测试。[13]
世界体系理论:认为一些国家在经济上利用或剥削其他国家,并描述了三个层级的国家:核心、边缘和半边缘。
贸易自由化:各国之间货物自由贸易变得更容易的过程。
经济帝国主义:当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控制超过了应有的范围,影响了该国的经济方面以外的方面。(W01358949)
市场文化:企业注重员工之间的竞争,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美国化: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其他方面变得更像美国的进程。
文化帝国主义:通过技术或政府政策,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的进程。
同质化:通过在世界各地传播符号和思想,减少遗传多样性,使事物(理想、仪式、道德等)相同或相似。
性旅游:当游客选择其度假地点是基于对性活动的限制较少时。
侨民:任何共享共同种族身份的群体被迫或自愿从其定居区域迁移到新的领土,被从其原来的家园流离失所。
全球化:金钱、思想、文化流动增加,导致互动增加。
世界主义:对其他文化和思维方式灵活、适应和开放,接受全球社区的观点,即所有人都属于一个社区。
流离失所:当人们被迫或不愿离开其居住地,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
- ↑ "Globalization."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3 vols. 2nd ed. Charles Scribner's Sons, 2002. Reproduced in History Resource Center. Farmington Hills, MI: Gale. http://galenet.galegroup.com.access-proxy.sno-isle.org/servlet/History/.
- ↑ "Globalization."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3 vols. 2nd ed. Charles Scribner's Sons, 2002. Reproduced in History Resource Center. Farmington Hills, MI: Gale. http://galenet.galegroup.com.access-proxy.sno-isle.org/servlet/History/.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yapo_people.
- ↑ http://whqlibdoc.who.int/smallpox/9241561106.pdf.
- ↑ World Business - "In Chinese Factories, Lost Fingers and Low Pay",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2008/01/05/business/worldbusiness/05sweatshop.html
- ↑ Smith, Lavene L.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2nd ed.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 1989. Google Books. Google. 4 Mar. 2009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YONSh9ItwWAC&printsec=frontcover#PPA4,M1>.
- ↑ NANCY OJEDA-MACIAS. ETHNIC TOURISM: THE CASE OF CUETZALAN, MEXICO. https://www.msu.edu/user/schmid/ethnic.htm
- ↑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http://www.nps.gov/
- ↑ Knox, Paul L. and Marston, Sallie, A, Human Geography: Places an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4th Edition, Pearson Prentice Hall, NJ 2007
- ↑ Nussbaum, Martha C. (1997). Kant and Stoic Cosmopolitanism, in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Volume 5, Nr 1, pp. 1-25
- ↑ Manali Oak. http://www.buzzle.com/articles/pros-and-cons-of-immigration.html
- ↑ Georges E. Fouron and Nina G. Schiller, Georges Woke Up Laughing: Long-Distance Nationalism and the Search for Home
- ↑ 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news/nation/story/2012-05-17/citizenship-process-us/55040886/1
- Bauder, Harald. 劳工运动:移民如何调节劳动力市场。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 年。
- Dwyer, Peter. 理解社会公民身份。政策 P,2004 年。
- ^ Schultz, Emily A. 和 Lavenda, Robert H. 2009 文化人类学:人类状况的视角。第 7 版。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第 266 页
- Mance, Henry. 世界难民指南。2007 年 2 月。 http://uk.oneworld.net/guides/refugees
- ^ Schultz, Emily A. 和 Lavenda, Robert H. 2009 文化人类学:人类状况的视角。第 7 版。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第 410-412 页
- Schultz, Emily 和 Robert Lavenda。文化人类学。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 年。
- “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中的伦理(我们时代的议题)” 作者 Kwame Anthony Appi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