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香港中学文凭地理/E1/变质岩

来自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物

变质作用主要分为两种

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形成

  1. 内部应力在断层或褶皱处积累
  2. 高压迫使矿物重新排列,形成变质岩
  3. 岩石被压扁,矿物排列在压扁平面上
  4. 形成片理构造

条件

  • 与大规模造山运动相关(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或海洋板块的俯冲)
  • 高温高压

例子

  • 页岩/泥岩/粉砂岩 → 板岩 →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花岗岩 → 片麻岩

接触/热变质作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上升的岩浆侵入岩层
  2. 岩浆侵入带来的热量产生高温,熔化并重结晶岩石晶体,形成新的岩石

这是一个局部过程。现有岩石与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带 - 也就是变质作用发生的地方 - 被称为接触带。岩石没有片理构造。

条件

  • 高温
  • 岩浆侵入

例子

  • 烟煤 → 无烟煤
  • 砂岩 → 石英岩
  • 石灰岩 → 大理石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