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评论/书籍/TCA2/p101
显然,图根哈特将亨利希的社会心理认同概念 (p. 100) 分为两部分。首先,正如亨利希所指出的,存在着能够自主行动的人的泛化认定;其次,存在着具有生活史的个体的质的认定。正如对第 100 页的评论一样,这似乎也仅仅是说明分析单位的问题。
然而,图根哈特显然超出了这一点,引入了“一个人想要成为谁的问题”(101.2.mid)。哈贝马斯将其呈现为个人“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谁”的问题。突然间,视角不再是第三者的观察者,他们选择对个人进行数字化、泛化或质的认定,无论是作为一个类别还是作为独立的项目。
相反,我们现在处于个人脑海中,似乎存在着一个全新的议程。当个人“弄清楚”时,他/她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不是作为观察问题,而是“通过他的生活计划”。这个生活计划被定义为“一个人负责任地承担起来的生活史的组织”。因此,弄清楚自己显然需要承担起组织生活史的计划。
历史是一种回顾性的东西,也许这个想法是你正在构建一些东西,或者你将把它展示给(某人)作为你的身份。但为什么这必须是一种负责任的努力并不清楚。似乎不负责任的方法也会产生生活史,而且可能是一种更准确地描绘一个人真实身份的生活史。事实上,尚不清楚责任是否与一个人是否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构建生活史是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生活中有关。
因此,被定义为自我认定问题的质的认定,似乎也被称为“谓词自我认定”(p. 101.2.bot-7)。“谓词”这个词的含义并不明确。
亨利希有一个泛化的自我认同概念:这个人能够自主行动。图根哈特有一个质的自我认同概念:它是“一个人根据反思性的自我理解,认定自己是他想要成为的人的能力”(p. 102.1.4)。听起来图根哈特会说,如果你不能诚实地说你是你想要成为的人,那么你就没有自我认同。当然,一些非常糟糕的人也非常确信他们对生活有正确的看法,因此,自我认同是否会是诚实、谦虚、自卑的个人会拥有的东西,或者想要拥有的东西,这一点并不完全清楚——除非,当然,我们定义“反思性的自我理解”来阻止那些不入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