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遗传咨询手册/18q缺失综合征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18q缺失综合征

遗传病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由18号染色体长臂缺失(或更常见的是其一部分)引起

发病率和携带者频率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18号染色体缺失综合征(18p- & 18q-)的估计频率约为每40,000个出生儿中1例。这意味着在美国每年约有100个婴儿出生时患有18p-和18q-。
  • 80%的病例是由于从头突变导致;10%的病例是由于亲本易位导致;其余10%为嵌合体,通常导致较轻的表型

临床特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症状通常与缺失的大小相关。

主要特征

  • 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不全(97%)
  • 肌张力低下(79%)
  • 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6%)
  • 身材矮小(61-77%的患者低于第五百分位数)
  • 听力障碍(70%)
  • 智力障碍,智商< 70(68%)
  • 步态异常(68%)
  • 耳朵异常
    • 狭窄或闭锁的耳道(39-64%)
    • 突出的耳轮或耳屏(58%)
    • 耳朵位置低(8%)
  • 足部畸形(51-74%)
    • 马蹄内翻足(21%)
    • 第二趾植入异常(21%)
    • 第一趾和第二趾之间有间隙(3%)
  • 内分泌问题
    • IgA缺乏症(30%)
    • 生长激素缺乏症(68%)
  • 面部畸形
    • 小头畸形(53-56%)
    • "鲤鱼嘴"(56%)
    • 下颌发育不良(19%)
    • 中面部发育不全(68%)
    • 眼裂倾斜(9%)
    • 眼距过宽(26%)
    • 内眦赘皮(29%)
    • 斜视(20%)
    • 眼球震颤(30%)
    • 视盘苍白(23%)
    • 鼻梁宽(23%)
    • 唇裂(9%)
    • 嘴角有结节(6%)
  • 腭部异常(30%)
    • 腭裂(12%)
    • 高腭弓(15%)
    • 腭帆裂(3%)
  • 生殖器异常
    • 女性:小阴唇发育不良(35%)
    • 男性(57%):隐睾、尿道下裂、阴茎短小、腹股沟疝(13%)
  • 头发稀疏(14%)
    • 乳头间距过大(12%)
  • 手部异常
    • 手指锥形(35%)
    • 拇指近端(33-65%)伴第一掌骨短小
    • 手掌横纹(23%)
    • 指尖旋涡模式高(36%)和指纹总脊线计数高
    • 手指末端肉多(11%)
    • 弓形指(4%)
  • 皮肤凹陷(23%)
  • 癫痫发作(12%)
  • 膝内翻(9%)
  • 短头畸形(8%)
  • 脐疝(7%)
  • 视神经萎缩(4%)
  • 湿疹(4%)
  • 腹股沟疝(4%)
  • 额头突出大(4%)
  • 牙齿发育不良(4%)
  • 囟门闭合延迟(4%)
  • 舞蹈症(3%)
  • 后发际线低(3%)
  • 脊柱侧弯(3%)
  • 面部草莓状血管瘤(3%)
  • 脖子短(3%)
  • 严重的喂养问题(3%)

发病年龄、自然病程、寿命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从出生时就显现出来
  • 自然病程:大多数患者的智商在40到85之间,也有报道智商正常(100或以上)。身材矮小很常见,还有各种听力和视力问题。行为问题可能会发生,有时会导致患者表现出类似自闭症的行为。这些症状是可变的,因此缺失较小的患者将比缺失整个18q的患者表现出更轻的表型。
  • 寿命是可变的,但可能比普通人群低,这取决于缺失的严重程度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或缺陷。

通过染色体研究确诊

监测、管理和治疗方案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患者应接受内分泌科、听力学、眼科、遗传学、神经科、骨科、免疫学、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和早期干预的监测。

最近的研究发现,18q-引起的矮身材和髓鞘形成不全可能有潜在的治疗方法。生长激素治疗已被证明可能提高患有18q-的儿童的智商。Cody等人于200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37个月的治疗期内,平均非言语智商(nIQ)提高了17分,身高标准差分数提高了1.7分。在接受非言语智商测试时,所有除了一个孩子之外,测试结果都在可测量范围内(>50),在研究结束时,他们的智商都在正常范围内(即,>70)。

心理社会问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内疚、恐惧、焦虑、愤怒、悲伤和难以置信是与这种诊断相关的常见情绪。父母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财务问题、影响家庭关系的问题以及患有18q-的个人可能需要的护理,都是应该与父母讨论的事情。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提纲中的信息最后更新于2002年。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