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面向老年人信息通信技术/高级电子写作技能

来自Wikibooks,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模块内容

  • 网络礼仪;
  • 在线交流中的不同写作风格(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其他渠道)。

学习目标

  • 解释不同的写作风格(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其他渠道);
  • 介绍使用不同的在线沟通方式来联系不同群体或个人的方法;
  • 了解电子写作的优势;
  • 重新获得在在线沟通中使用不同风格的自信。

学习成果

  • 参与者能够使用高级写作技巧和文化合适的语言进行有目的的沟通;
  • 参与者能够使用不同的在线沟通风格并积极运用网络礼仪;
  • 参与者了解网络俚语。

学习场景

  • 关于网络礼仪概念的引导式讨论;
  • 视频;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演示,展示如何使用不同的在线沟通风格;
  • 演示恰当和不恰当的在线沟通风格使用方式。

评估

  • 参与者必须使用不同的在线沟通风格进行互动;
  • 每个参与者都必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篇帖子。


完成本模块后,学习者将

  • 参与者能够使用高级写作技巧和文化合适的语言进行有目的的沟通;
  • 参与者能够使用不同的在线沟通风格并积极运用网络礼仪;
  • 参与者了解网络俚语。


培训介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网络礼仪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网络礼仪代表了在线保持良好礼仪和行为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网络礼仪是指在任何计算机网络上的电子通信中所实践和提倡的一套职业和社会礼仪。常见准则包括礼貌和精确,避免网络欺凌。网络礼仪也规定用户应遵守版权法并避免过度使用表情符号。

网络礼仪是网络礼仪或互联网礼仪的简称。

该术语最早出现在1983年讽刺性“亲爱的艾米丽”新闻专栏的帖子中,但其起源早于万维网。在那个时代,公共发布的商业用途并不流行,互联网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基于文本的电子邮件、Gopher、Telnet和FTP。

尽管管理网络礼仪的具体规则可能因所使用的论坛而异,但它同样适用于聊天、博客、留言板、电子邮件和上网。

虽然没有官方的网络礼仪规则或指南列表,但总体思路是在线尊重他人。以下是十个遵循良好网络礼仪规则的例子

  1. 避免在线发布煽动性或冒犯性评论(即喷人)。
  2.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分享他人可能不想在网上发布的个人信息、照片或视频。
  3. 切勿通过发送大量未经请求的电子邮件来发送垃圾邮件。
  4. 无论输赢,在玩在线游戏时都要展现良好的体育精神。
  5. 不要在网络论坛或网站评论中对他人进行网络欺凌,反复纠缠或骚扰他们。
  6. 在在线论坛发帖或评论照片或视频(例如 YouTube 或 Facebook 评论)时,请坚持主题。
  7. 不要使用脏话或冒犯性语言。
  8. 避免用更多负面评论回复负面评论。相反,用积极的帖子打破循环。
  9. 如果有人问你问题,并且你知道答案,请提供帮助。
  10. 感谢在线帮助你的人。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匿名感,因为您通常看不到或听不到与您在线交流的人。但这并不是缺乏礼貌或发布煽动性评论的借口。虽然一些用户可能觉得他们在网上发帖时可以躲在键盘或智能手机后面,但事实是他们仍然是发布内容的人。请记住——如果您在线发布冒犯性言论,并且匿名面纱被揭开,您将需要为您的评论负责。

电子邮件礼仪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撰写电子邮件时,务必使用良好的网络礼仪。例如,您应始终包含一个总结电子邮件主题的主题。在每封邮件的开头加上收件人的姓名并在邮件结尾加上您的姓名或“签名”也很有帮助。典型的签名包括您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或网站网址。专业的签名也可能包括您的公司名称和职位。大多数电子邮件程序允许您保存多个签名,您可以将其插入电子邮件底部。

如果您想向多个收件人发送电子邮件,只需将每个电子邮件地址添加到“收件人”字段即可。但是,如果电子邮件主要针对一个人,则应将其他地址放在“抄送”(抄送)字段中。如果您向多个彼此不认识的人发送电子邮件,最好使用“密件抄送”(密件抄送)字段。这可以隐藏每个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有助于防止垃圾邮件。

网络论坛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网络论坛是一个网站或网站的一部分,允许访问者通过发布消息相互交流。大多数论坛允许匿名访客查看论坛帖子,但要求您创建帐户才能在论坛中发布消息。在论坛中发帖时,您可以创建新主题(或“帖子”)或在现有帖子中发布回复。

各种主题的网络论坛都可用。例如,软件支持、网站管理员帮助和编程讨论。虽然许多网络论坛侧重于 IT 主题,但它们并不局限于信息技术。有与健康、健身、汽车、房屋、教学、育儿以及数千个其他主题相关的论坛。有些论坛是通用的,例如健身论坛,而另一些则更具体,例如瑜伽教练论坛。

社交媒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交媒体是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允许用户在线互动。这包括网络论坛、维基和用户生成内容 (UGC) 网站。但是,该术语最常用于描述流行的社交网络网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 Facebook - 一个在线社区,允许个人用户创建个人资料、分享照片和视频,并在彼此的个人资料页面或“时间轴”上发帖。
  • Twitter - 一种互联网服务,允许人们发布快速更新并实时查看他们关注的其他用户的帖子或“推文”。
  • LinkedIn - 一个专业的社交网络网站,允许用户创建个人资料、发布简历并与其他专业人士和求职者沟通。
  • Pinterest - 一个在线社区,允许用户通过“固定”项目并在其个人资料页面上进行描述来与他人分享想法和照片。
  • Web 2.0(一系列用于使网站更具动态性和增强用户交互的基于 Web 的技术)的出现使社交媒体变得流行起来。此后,它得到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使用量的增长推波助澜,这些设备通常用于访问社交媒体服务。事实上,大多数社交媒体网站还提供自定义应用程序,方便用户在旅途中轻松查看和发布更新。

社交媒体的增长也催生了另一个新兴行业,即社交媒体营销。它指的是专注于社交媒体而不是传统广告渠道的推广方式。社交媒体营销的目标是通过促使用户点赞、分享、推荐或 +1 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例如,“在 Facebook 上关注我们”或“在 Twitter 上关注我们”等短语鼓励用户在线推广产品或服务。

关键词

网络礼仪、Facebook、Twitter、LinkedIn、Pinterest、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网络礼仪、网络、互联网。

所需材料

  • 个人电脑(连接到互联网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 互联网连接
  • 投影仪
  • 纸和笔
  • 白板
  • 音响
  • 胶带或绳子

学习主题/领域

学习活动的叙事/顺序描述。

讲师将通过提问什么是网络礼仪的概念来开始讲座?然后,讲师将重点介绍网络礼仪与传统礼仪之间的一些异同点。

在讲座开始时,讲师将解释什么是网络礼仪,它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我们需要它以及我们如何使用它。对于参与者来说,了解在线沟通中的差异非常重要,因为在在线沟通中,个人与另一个人或一群人没有直接接触。网络礼仪的使用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上略有不同。参与者需要了解,网络礼仪也取决于所涉及的社交网络形式、对话或沟通,因为每个平台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推特受字数限制,Instagram 和 Facebook 则具有广泛的媒体使用范围。同样,在任何平台上,个人的真实身份都可能被隐藏或不被察觉。

任务 - 参与者将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进行两人一组的交流。每对搭档将围绕一个特定问题进行沟通,他们需要利用网络礼仪达成共识。作业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体验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进行沟通。任务 – 参与者必须在一个选择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公开帖子。

作业结束后,参与者将互相分享作业中的经验以及任何关于网络礼仪使用方面的疑虑、评论和体验。

课程结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课程的目的

  • 介绍不同的写作风格方法;
  • 促进对使用不同的在线沟通方式来应对不同群体或个人的意识;
  • 发现电子写作的优势;
  • 激发在在线沟通中使用不同风格的自信。

讲师将通过提问什么是网络礼仪的概念来开始讲座?然后,讲师将重点介绍网络礼仪与传统礼仪之间的一些异同点。

网络礼仪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讲座开始时,讲师将解释什么是网络礼仪,它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我们需要它以及我们如何使用它。对于参与者来说,了解在线沟通中的差异非常重要,因为在在线沟通中,个人与另一个人或一群人没有直接接触。网络礼仪的使用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上略有不同。参与者需要了解,网络礼仪也取决于所涉及的社交网络形式、对话或沟通,因为每个平台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推特受字数限制,Instagram 和 Facebook 则具有广泛的媒体使用范围。同样,在任何平台上,个人的真实身份都可能被隐藏或不被察觉。

小组合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任务 1 - 参与者将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进行两人一组的交流。每对搭档将围绕一个特定问题进行沟通,他们需要利用网络礼仪达成共识。

任务 2 – 参与者必须在一个选择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公开帖子。

这两个作业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体验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进行沟通。

经验分享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作业结束后,参与者将互相分享作业中的经验以及任何关于网络礼仪使用方面的疑虑、评论和体验。

参与者必须撰写自己的博客文章(主题选择与个人兴趣相关)。

https://wordpress.org/support/article/introduction-to-blogging/

为了结束课程,培训师将引导一个总结环节,鼓励参与者表达他们对所讨论主题的疑问、困惑、想法和感受。

参与者将回答一份简短的问卷,以评估课程的形式和内容。

课程总时长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小时20分钟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