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军事战略
此页面可能需要通过引用可靠出版物来验证事实。 您可以通过添加对可靠出版物的引用或通过更正被引用为事实的陈述来提供帮助。 |
军事战略是指导战争进行的计划的统称。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战略被视为“将军的艺术”。军事战略涉及战役的规划和指挥、部队的调动和部署以及对敌人的欺骗。现代战略研究之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事战略定义为“运用战斗来实现战争目的”。军事战略是指导战争进行的三大“艺术”或“科学”之一;另外两项是战术,即在战斗中执行计划和机动部队,以及后勤,即维护一支军队。
战略和战术密切相关。两者都涉及距离、时间和力量,但战略是大规模的,而战术是小规模的。最初,战略被理解为指导战斗的序幕,而战术控制着战斗的执行。然而,在 20 世纪的世界大战中,机动和战斗、战略和战术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曾经是骑兵连的范围内的战术将被应用于装甲部队。
在最纯粹的形式中,战略只处理军事问题。在早期的社会中,国王或政治领袖通常与军事领袖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政治领袖和军事领袖之间的沟通距离很小。但随着对职业军队的需求不断增长,政治家和军人之间的界限开始被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决定需要进行分离。正如法国政治家乔治·克列孟梭所说,“战争是太重要的业务,不能让士兵来处理。”这产生了大战略的概念,它涵盖了在战争中管理一个国家的所有资源。在大战略的环境中,军事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被简化为作战战略——对诸如军兵种和师等大型军事单位的规划和控制。随着军队规模和数量的增长以及用于沟通和控制的技术的改进,“军事战略”和“大战略”之间的差异缩小了。
大战略的基础是外交,通过外交,一个国家可以建立联盟或迫使另一个国家屈服,从而在不诉诸战斗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大战略的另一个要素是战后和平的管理。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成功的军事战略可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历史上有很多例子证明,在战场上的胜利并没有转化为长期的和平与安全。
战略(和战术)必须不断适应技术进步。一个时代的成功战略往往在其在军事武器和物资上的新发展使其过时很久后依然有效。 w: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在很大程度上,w:美国内战,都见证了“不惜一切代价进攻”的拿破仑战术与堑壕、机枪和铁丝网的防御力量之间的对抗。作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的反应,法国进入w: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采取了一种纯粹的防御性理论,其典型代表是“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但它却被德国的闪电战完全绕过。
- “不要重复那些让你获得一次胜利的战术,而要根据各种情况的无限变化来调整你的方法。”——孙子
主要文章: 军事战略原则
许多军事战略家试图将成功的战略概括为一套原则。孙子在其《孙子兵法》中定义了 13 个原则,而拿破仑列出了 115 个格言。美国内战将军内森·贝德福德·福雷斯特只要求一个原则:“用最多的人先到达那里”。大多数原则清单中常见的根本概念是
- 目标
- 进攻
- 合作
- 集中(质量)
- 经济
- 机动
- 突然袭击
- 安全
- 简单
一些战略家断言,坚持基本原则就能保证胜利,而另一些人则声称战争是不可预测的,将军在制定战略时必须灵活。陆军元帅[w:[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Helmuth von Moltke]]将战略表达为“临时权宜之计”的系统,将军必须在压力下采取行动。这些战略的基本原则在战争技术发展过程中相对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军事战略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 年孙子的著作,以及更早的斯巴达思想。w: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尤利乌斯·凯撒和成吉思汗的战役都证明了战略规划和调动。1520 年,w:尼科洛·马基亚维利的《战争论》探讨了公民和军事事务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战略的形成。在三十年战争中,瑞典的古斯塔夫·阿道夫展示了先进的作战战略,这使他在神圣罗马帝国地区取得了胜利。
直到 18 世纪,军事战略才成为认真研究的对象。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腓特烈大帝临时制定了“消耗战略”来抵挡对手并保存他的普鲁士军队。腓特烈遭到法国、奥地利、俄罗斯和瑞典的四面夹击,他利用了其中心位置,这使他能够沿着内线机动军队,并集中力量打击一个对手。他无法取得胜利,但他能够阻止失败,直到达成外交解决方案。腓特烈的“胜利”导致对“几何战略”的重视,强调机动路线、地形意识和关键要点的控制。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拿破仑战争彻底改变了军事战略。这场革命的影响在美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早期阶段仍然显而易见。随着廉价轻武器的出现和征兵制公民士兵的崛起,军队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大规模的编队。这使得军队需要首先划分成师,后来又划分成军。师级部队配备了师属炮兵,这种炮兵轻便、机动,射程远,火力强。步兵方阵和火枪兵齐射的僵化编队被轻步兵在散兵线上的作战所取代。
拿破仑一世利用这些发展,追求了一种残酷有效的“歼灭战战略”,对几何战略的数学完美并不重视。拿破仑总是力求在战斗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唯一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对手,通常通过机动优势取得成功。作为统治者和将军,他既处理大战略,也处理战役战略,并利用政治和经济手段。拿破仑最终败于他所完美掌握的策略。
拿破仑在战略上的实际胜利激发了军事战略领域的一场全新的研究热潮。他作品最著名的两位学生是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一位有哲学背景的普鲁士人,和w:安托万-亨利·约米尼,曾是拿破仑的参谋军官之一。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已成为战略圣经,论述了政治和军事领导力。他最著名的断言是
- “战争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的政策的延续。”
克劳塞维茨认为“几何”在战略中并不重要,他相信拿破仑的理念,即通过战斗和摧毁敌方部队来取得胜利,无论代价如何。然而,他也认识到,有限战争可以通过“消耗战战略”通过磨损对手来影响政策。
与克劳塞维茨不同,安托万-亨利·约米尼主要处理战役战略,包括计划和情报、战役指挥以及“将领艺术”而不是“政治家艺术”。他认为,胜利可以通过占领敌人的领土而不是消灭敌人的军队来实现。因此,几何考虑在他的战略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约米尼的两个基本战略原则是集中兵力一次打击敌军的某一部分,并打击最关键的目标。
拿破仑的“歼灭战战略”的一个显著例外,也是堑壕战的先驱,是托雷斯·韦德拉斯防线,它出现在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期间。法国军队靠掠夺当地物资生活,当他们遇到无法迂回的防御工事线时,就无法继续前进,一旦消耗了防线前面地区的全部物资,他们就被迫撤退。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以另一种作战方式的发展而闻名,这种作战方式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20世纪变得更加普遍。这就是英国对西班牙游击队的援助和鼓励,迫使法国不得不将他们大部分伊比利亚军队的资产浪费在保护军队的交通线上。这对英国来说是一项非常划算的行动,因为帮助西班牙起义者比装备和支付正规英国军队部队来对抗相同数量的法国军队要便宜得多。由于英国军队可以相应地减少规模,因此他们能够通过海陆运输来供应军队,而无需像当时通常那样靠掠夺当地物资生活。此外,由于他们无需搜集物资,因此他们没有激怒当地人,因此也无需像法国那样在交通线附近驻军。因此,帮助西班牙平民盟友进行游击战的战略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好处,并非所有好处都立竿见影。
军事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内战(1861-1865)中继续进行。罗伯特·E·李、尤利西斯·S·格兰特和威廉·T·谢尔曼等将军推动了战略的实践,他们都受到了拿破仑的壮举的影响(据说托马斯“石墙”杰克逊随身携带一本拿破仑格言集)。然而,在长射程步枪等技术进步面前,坚持拿破仑主义原则通常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所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也发生了变化。铁路使大规模部队能够快速机动,但机动受到狭窄、脆弱的走廊的限制。蒸汽动力和铁甲舰改变了海上的运输和作战方式。
战略机动仍然有成功的空间,例如谢尔曼在1864年的“向大海进军”,但这取决于敌人不愿筑垒。战争后期,特别是在防守静态目标时,例如在冷港战役和维克斯堡战役中,双方之间的堑壕规模发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美国内战中吸取的许多教训在普奥战争或普法战争等战争中被遗忘,当时机动获得了胜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两位最有影响力的战略家是普鲁士将军赫尔穆特·冯·毛奇和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在毛奇的领导下,普鲁士军队在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中取得了胜利,后者被广泛认为是军事战略构思和执行的经典案例。除了利用铁路和公路进行机动之外,毛奇还利用电报来控制庞大的军队。他认识到越来越需要将控制权委托给下属指挥官,并发布指示而不是具体命令。
毛奇最著名的战略理念是,他相信需要灵活应变,即使是最周密的计划,也无法保证在与敌人的第一次交锋后依然有效。
陆军元帅施利芬继毛奇之后,领导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筹备工作。他修改了毛奇之前制定的战略,提倡“歼灭战战略”,但面临着对抗人数占优势的敌人的两线作战的局面。他制定的战略是施利芬计划,在东线防御,同时集中兵力在西线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德国将转入东线进攻。施利芬受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取得成功的启发,计划进行一次包围的决战,从而歼灭敌人。
当时的另一位德国战略家和历史学家是汉斯·德尔布吕克,他扩展了克劳塞维茨的“有限战争”概念,提出了“消耗战战略”理论。他的理论与当时流行的军事思想背道而驰,当时流行的思想强烈支持战斗中取得胜利,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证明了毫无目的的“歼灭战战略”的缺陷。
在工业化在海军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步的时期,一位美国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几乎独自一人将海军战略领域更新到了现代。他受约米尼的战略原则的影响,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经济战略可能与军事战略一样重要,控制海洋意味着控制发动战争所需的贸易和资源。马汉推崇“大舰队”的概念以及扩张主义的观点,认为通过控制海上通道而不是加强沿海防御来实现防御。他的理论促成了1898年至1914年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战略被进攻性思维所主导,这种思维自 1870 年以来一直流行,尽管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和日俄战争(1904-1905)的经验更为近,在这些战争中,机枪展现出了其防御能力。到 1914 年底,西线陷入僵局,所有战略机动的能力都丧失了。交战双方被迫采取“消耗战”策略。德国在凡尔登的战斗,英国在索姆河和帕尚达尔的战斗都是旨在消耗敌人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消耗战耗时很长,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时长往往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消耗战的问题在于,深度防御工事的使用通常需要十比一的攻守比例才能有获胜的可能性。防御者能够利用内部路线调动部队,从而阻止了突破的可能性。
在其他战线上,仍然有空间使用机动战策略。德国在坦能堡战役 (1914)对俄国人进行了完美的歼灭战。英国和法国发动了灾难性的w: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结合海军力量和两栖登陆,试图援助其俄罗斯盟友并将奥斯曼帝国赶出战争。巴勒斯坦战役以骑兵为主,英国人在加沙 (1917)和米吉多 (1918)取得了两次突破性胜利。上校T.E. 劳伦斯和其他英国军官领导阿拉伯游击队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游击战,使用了在布尔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战略和战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见证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的军队。英国一直依赖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小型常备军,但其军队迅速扩张,超过了能够处理如此庞大部队的战略规划的将军和参谋人员的训练速度。技术的进步也对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空中侦察、炮兵技术、毒气、汽车和坦克、电话和无线电报。
与以往的战争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战略更多地受到国家联盟的大战略的指导;一边是协约国,另一边是同盟国。社会和经济动员起来进行全面战争。对敌国经济的攻击包括英国利用海上封锁和德国对商船使用潜艇战。
当各个国家开始协调进攻和防御时,统一指挥就成为一个问题。协约国最终在福煦元帅的领导下达成一致。德国通常领导着同盟国,尽管德国的权威在战争后期减弱,指挥链变得混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士兵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德国请求和平条件。在亚眠战役 (1918 年 8 月 8 日至 11 日)期间,精疲力尽的德国军队战败,德国国内因食物短缺和经济破坏而爆发了普遍的反抗。然而,协约国的胜利在那一刻已经确定。坦克重新引入机动战,只是时间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里,在那场冲突中引入的两项技术,飞机和坦克,成为了战略研究的主题。
空权的领先理论家是意大利将军朱利奥·杜埃,他认为未来的战争将在空中胜负。空军将承担进攻任务,地面部队只承担防御任务。杜埃的战略轰炸理论意味着打击敌人的核心地带——他的城市、工业和通信。空权将因此减少他的战斗意愿和能力。
英国将军J.F.C. 福勒,在康布雷的第一次重大坦克战役的策划者,以及他的同时代人B.H. 莱德尔·哈特,是军队机械化和摩托化的最杰出倡导者之一。他们看到了装甲战车展现出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能力。它将消除战壕和机枪的静态防御,恢复机动和进攻的战略原则。
具有创新精神的德国将军海因茨·古德里安进一步发展了福勒和莱德尔·哈特的思想,创造了突破性的闪电战战术,德国在 1939 年对波兰,后来在 1940 年对法国使用该战术。法国仍然习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静止战略,完全被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并立即被击溃。
技术变革对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对领导力却影响不大。电报,后来是无线电的使用,以及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得大量人员能够快速调动。然而,一名军官能够有效控制的人数,如果说有所下降的话,也是微不足道的。军队规模的扩大导致军官人数增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情报部门的领导下,盟军开发并部署了复杂的计策,战略欺骗,旨在误导轴心国策划者,导致他们采取无效的行动。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和其他国家元首在几次会议上会面,优先考虑战略,例如欧洲优先。
- 塔德乌斯·霍尔特,《欺骗者: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欺骗》,西蒙与舒斯特,2004 年 6 月,精装本,1184 页,ISBN 0743250427
待续
冷战是第一个以核武器造成世界全面毁灭的威胁为主导的时期,这种政策被称为相互确保毁灭 (MAD)。因此,这也是一场两个主要对手——美国和苏联——之间没有发生攻击的战争。相反,这场战争是通过代理人进行的。战场遍布超级大国不存在的任何地方。战斗不再主要局限于欧洲或太平洋,而是整个世界都成了战场,国家而不是军队成为主要参与者。唯一的固定规则是苏联和美国的部队不能公开地互相作战。
在冷战期间,随着指挥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战术、战略和战略之间的区别开始模糊,这在第一世界的武装部队中得到了体现。由两个超级大国控制的第三世界武装部队发现,战略、战略和战术,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实际上更加分化,因为军队的指挥落入了超级大国领导人的控制之下。
像迪安·艾奇逊和乔治·C·马歇尔这样的美国冷战时期人物很快就认识到,战胜苏联的关键在于经济上将其击败。苏联在二战结束后采取了防御姿态,美国及其强大的海军很快发现,它必须积极地保卫世界大部分地区免受苏联和共产主义的蔓延。这是战略逻辑中的众多看似矛盾之一。
冷战期间的战略也涉及核攻击和报复。美国在整个冷战期间都坚持有限先发制人打击政策。如果苏联对西线发动攻击,导致突破,美国将使用战术核武器阻止攻击。苏联对此采取了不首先使用政策,涉及大规模报复,导致相互确保毁灭。因此,如果华沙条约组织使用常规武器发动攻击,北约将使用战术核武器。苏联将以全面核攻击进行回应,导致美国进行类似的攻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后果。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美国一直维持有限先发制人打击政策至今(2004 年 6 月)。
冷战后战略的定义是美国超级大国地位
一些军事战略
与军事战略相关的其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