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卡纳达语/简介

来自 Wikibooks,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卡纳达语主要在印度卡纳塔克邦使用。

卡纳达语使用地区的分布图。

卡纳达语的母语使用者被称为卡纳达人,人数约为3800万。它是世界上40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它是印度的规定语言之一,也是卡纳塔克邦的官方和行政语言。卡纳达语使用卡纳达文字书写。卡纳达语的碑文可追溯到大约1500年前,而文学古卡纳达语则在公元6世纪的甘加王朝和公元9世纪的拉施特拉库塔王朝蓬勃发展。卡纳达文学拥有超过一千年的不间断的历史,其卓越性一直延续至今。卡纳达文学作品获得了八项 ज्ञानपीठ 奖和五十六项萨希提亚·阿卡德米奖。根据印度文化部任命的语言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印度政府正式将卡纳达语认定为古典语言。2011年7月,在中央印度语言研究所(CIIL)的领导下,在迈索尔建立了一个古典卡纳达语研究中心,以促进与该语言相关的研究。

梵文和巴利文的影響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纳达语语法的影响来源似乎有三方面:巴尼尼的语法、非巴尼尼学派的梵文语法,特别是KatantraSakatayana学派,以及巴利文语法。自古以来,文学巴利文似乎在卡纳塔克邦盛行。在卡纳达语用于行政或礼仪目的之前,说本土巴利文的民众可能已经与卡纳达语使用者接触,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卡纳达语的语音、形态、词汇、语法和句法都显示出明显的梵文和巴利文影响。

卡纳达语中一些源自巴利文的自然化(tatbhava)词语的例子有baṇṇa(源自vaṇṇa)、arasu(国王),以及源自梵文的varṇa(颜色)、hunnime(新月)源自puṇṇivāpaurṇimā(满月)以及rāya源自rāja(国王)。卡纳达语有许多借词(tatsama),例如dinakopasuryamukhanimiṣaanna

古卡纳达语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现存最早的卡纳达语诗歌记录是公元700年的tripadi韵律的卡佩·阿拉巴塔记录。尼帕图加·阿莫加瓦尔沙一世国王(公元850年)的《Kavirajamarga》是现存最早的卡纳达语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关于文学批评和诗学的著作,旨在规范几个世纪以来文学中使用的各种书面卡纳达语方言。这本书提到了早期作家(如公元6世纪的杜尔维尼塔国王和公元636年艾霍勒记录的作者拉维基尔蒂)的卡纳达语作品。由于最早可用的卡纳达语作品是一部关于语法和统一现有卡纳达语语法和文学风格的指南,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卡纳达语文学一定是在几个世纪前开始的。一部早期的现存散文作品《Vaddaradhane》(公元900年)由希瓦科蒂亚查里亚撰写,详细描述了什拉瓦纳贝拉戈拉的巴德拉巴胡的生活。在《Kavirajamarga》中提到的几个世纪前的卡纳达语作品尚未被追踪到。一些现在被认为已经失传但在后几个世纪被提及的古代文本包括夏玛昆达查里亚的《Prabhrita》(公元650年)、斯里瓦拉达德瓦(也称为图姆布卢拉查里亚)的《Chudamani》(冠冕珠宝——公元650年),这是一部96,000节诗歌的作品,是对逻辑(Tatwartha-mahashastra)的评论。据说《Karnateshwara Katha》是为普拉凯希二世国王而作的颂歌,属于公元7世纪;希瓦玛拉二世国王的关于大象管理的作品《Gajastaka》属于公元8世纪;阿莫加瓦尔沙一世国王的宫廷诗人斯里维贾亚的《Chandraprabha-purana》被认为属于公元9世纪初。公元10世纪的泰米尔佛教评论家(在泰米尔语法著作《Nemrinatham》的注释中)的参考表明,卡纳达语文学可能早在公元4世纪就已繁荣起来。古典后期诞生了卡纳达语文学的几个流派,新的创作形式开始使用,包括Ragale(一种自由诗)和SangatyaShatpadi等韵律。这一时期的作品基于耆那教和印度教原则。这一时期的两位早期作家是哈里哈拉(诗人)和拉格哈万卡,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先驱。哈里哈拉确立了Ragale的创作形式,而拉格哈万卡推广了Shatpadi(六行诗节)的韵律。公元12世纪的瓦查纳文学传统完全是本土的,在世界文学中独一无二,是社会各阶层贡献的总和。瓦查纳是关于那个时期社会、宗教和经济状况的简洁诗歌。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社会革命的种子,导致了对种姓、教派和宗教观念的彻底重新审视。瓦查纳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家包括巴萨瓦纳、阿拉玛·普拉布和阿卡·玛哈德维。

中古卡纳达语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15世纪到18世纪期间,印度教对中古卡纳达语(Nadugannada)语言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库马拉·维亚萨撰写了《Karnata Bharata Kathamanjari》,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卡纳达语作家。他的作品完全用本土的Bhamini Shatpadi(六音步)创作,是对《摩诃婆罗多》前十卷的绝妙改编。在此期间,梵文的影响存在于大多数抽象的、宗教的、科学的和修辞的术语中。在此期间,一些印地语和马拉地语词汇进入卡纳达语,主要与封建主义和民兵有关。

毗湿奴派印度教圣人,如卡纳卡达萨、普兰达拉达萨、纳拉哈里蒂尔塔、维亚萨蒂尔塔、什里帕达拉亚、瓦迪拉贾蒂尔塔、维贾亚·达萨、贾甘纳塔·达萨、普拉萨纳·文卡塔达萨,都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虔诚的诗歌。卡纳卡达萨的《Ramadhanya Charite》是一部罕见的作品,涉及阶级斗争问题。这一时期见证了Haridasa Sahityalit 达萨文学)的兴起,它对bhakti文学做出了丰富的贡献,并为卡纳提克音乐播下了种子。普兰达拉达萨被广泛认为是“卡纳提克音乐之父”。

从19世纪开始创作的卡纳达语作品逐渐过渡,被归类为Hosagannada或现代卡纳达语。在现代主义者中,最著名的是诗人南达利克·穆达纳,他的作品可以被描述为“现代卡纳达语的黎明”,尽管一般来说,语言学家将古尔瓦迪·文卡塔·拉亚的《Indira Bai》或《Saddharma Vijayavu》视为现代卡纳达语的第一批文学作品。最早的“卡纳雷斯语”活字印刷似乎是威廉·凯里(传教士)于1817年在塞拉姆普尔印刷的《Canarese Grammar》,以及约翰·汉兹于1820年出版的“卡纳达语圣经”。第一部印刷的小说是约翰·班扬的《Pilgrim's Progress》,以及其他文本,包括《Canarese Proverbs》、《The History of Little Henry and his Bearer》(玛丽·玛莎·谢伍德著)、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巴特的《Bible Stories》和“一本卡纳雷斯语赞美诗集”。20世纪的现代卡纳达语受到许多运动的影响,特别是NavodayaNavyaNavyottaraDalitaBandaya。当代卡纳达语文学在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卡纳达语文学作品获得了八项 ज्ञानपीठ 奖和五十六项萨希提亚·阿卡德米奖。

口语卡纳达语的例子。

口语和书面形式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口语卡纳达语往往因地区而异。书面形式在整个卡纳塔克邦或多或少保持一致。《民族语》报告了卡纳达语“大约20种方言”。其中包括昆达加纳达语(仅在昆达普尔使用)、纳达瓦尔-卡纳达语(纳达瓦鲁使用)、哈维加纳达语(主要由哈维亚克婆罗门使用)、阿雷巴舍(主要在达克希纳卡纳达的苏利亚地区由高达社区使用)、索利加语、古尔巴加卡纳达语、达拉瓦德卡纳达语等。所有这些方言都受到其区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民族语》还将一组四种与卡纳达语相关的语言归类,除了卡纳达语本身外,还有巴达加语、霍利亚语和乌拉利语。

地理分布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纳达语主要在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使用,在邻近邦的边境地区(安得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和果阿邦)以及美国、欧洲、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中东国家、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和新加坡的大型社区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使用。

官方地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纳达语是印度的23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卡纳塔克邦的行政语言。它也是印度的六种古典语言之一。

书写系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种语言使用49个音位字母,分为三组:swaragalu(元音——13个字母);vyanjanagalu(辅音——34个字母);以及yogavaahakagalu(既不是元音也不是辅音——2个字母:anusvara visarga )。字符集与其他印度语言|印度语几乎相同。这种文字本身源自婆罗米文字,与印度的大多数其他语言一样,相当复杂,因为出现了各种“半字母”(字形)或符号的组合,这些符号以类似于罗曼语中变音符号的方式附加到各种字母上。卡纳达文字几乎完全是语音的,但“半n”的声音除外(它变成了半m)。然而,书写符号的数量远远超过字母表中的49个字符,因为不同的字符可以组合形成复合字符(ottakshara)。卡纳达文字中的每个书写符号对应一个音节,而不是像英语这样的语言中的一个音素。卡纳达文字是音节性的。

已废弃的卡纳达语字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纳达语文学作品使用了(音译为'rh')和(音译为'ḻ'、'lh'或'zh')这两个字母,其发音方式最有可能类似于当今的马来亚拉姆语和泰米尔语|泰米尔语。这两个字母分别在12世纪和18世纪停止使用。后来的卡纳达语作品用(ra)和(la)分别替换了'rh'和'lh'。另一个已灭绝的字母(或未分类的vyanjana(辅音))是'nh'或'inn'。(同样,这在马来亚拉姆语和泰米尔语中也有对应物。)在卡纳达邦沿海地区(特别是达克希纳卡纳达地区)的卡纳达语作品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观察到这种辅音的使用。现在几乎没有主流作品使用这种辅音。这个字母已被ನ್(辅音n)取代。

卡纳达文字的演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下图展示了卡纳达文字从史前时期到现代时期的演变过程。卡纳达文字的演变分阶段进行,例如

原始卡纳达语 -> 卡纳达语早期 -> 古卡纳达语 -> 现代卡纳达语。

原始卡纳达文字起源于古代婆罗米文字,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发展起来。卡纳达语早期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发展起来。古卡纳达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左右,而现代卡纳达文字则出现在公元17世纪左右。

卡纳达语的规范词序是主宾谓(主语-宾语-谓语),这与达罗毗荼语系语言的情况相同。卡纳达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具有三种语法性别|性别(阳性、阴性和中性或普通)和两个数(单数和复数)。它根据性别、数和时态等进行屈折变化。第一部已知的权威性卡纳达语法书籍是Keshiraaja撰写的Shabdhamanidarpana。第一本可获得的卡纳达语书籍是一部关于诗歌的论文:Kavirajamarga。对卡纳达语语法最有影响力的描述是Keshiraja的Shabdamanidarpana(约公元1260年)。较早的语法著作包括9世纪的Kavirajamarga(一部关于alańkāra的论文)的部分内容,以及12世纪上半叶Nagavarma II创作的KavyavalokanaKarnatakabhashabhushana

复合词干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纳达语中称为samāsa的复合词干是一组两个或多个词组合在一起。根据复合规则的不同,复合词干有几种类型。例如:tangaaLihemmaraimmadi

根据Keshiraja的Shabdamanidarpana,卡纳达语中有九种性别形式。然而,在现代卡纳达语文学中,实际上只使用了三种性别形式:阳性、阴性和中性。

阳性Pullinga

表示男性的人的词被认为具有阳性性别。

  • 例如:Shiva、Bhima、Rama、arasa '国王'
阴性Stree linga

表示女性的人的词被认为具有阴性性别。

  • 例如:Parvati、Lakshmi、Saraswati、amma '母亲'
中性Napunsaka

不属于上述两类的名词被认为具有中性性别。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