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蛮书/译者注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蛮书 (蠻書)
作者:范绰,编辑: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由沃尔特·斯坦尼什从Template:ISO 639 name翻译,以及  维基文库
Template:Plain sister一部9世纪关于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历史上的南诏国的政治地理的中古汉语文本。它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资料。本译文基于武英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编校的1774年活字印刷版数字化版本。
[[Category:最初以Template:ISO 639 name创作的作品]]

其他来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其他有助于翻译南诏时期资料的来源包括以下内容。

  • 石碑 (碑)
    • 德化碑 (德化碑):一块非常大型的刻有铭文的石碑,曾经(或现在)安置在现代大理与下关之间的一个村庄。我的印象是,这主要记录了南诏与唐朝战争的记述。
    • 大理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石碑,包括梵文碑,其中一些目前没有展出。目前尚不清楚如何获得这些碑的清单或出版的拓本。
  • 墓葬
    • 有很多来自不同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其中一些可能包含与文本中描述的事件或地点相关的资料。
  • 石窟 (石窟)
    • 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位于剑川 (剑川)县,如今是石宝山 (石宝山)石窟群的南部。一些著名的历史诗人曾经说过,北方有这样那样的著名的佛教雕刻(非常庞大,比如大同),而南方则有石宝山。好吧,它规模太小,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历史上,其他地方的人仍然对此印象深刻。如今,在我看来,其主要吸引力在于未经记载的yoni或超大的女性生殖器,这是一种很少被讨论的,但确凿无疑的(因此并非完全具体!)印度文化联系。16个石窟创建于850—1179年,包含139尊雕像,包括国王雕像、描绘君主政治的插图以及观音、普萨和明王雕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奚奴逻及其妃嫔图(奚奴逻及其王后和妃嫔的插图)、异牟寻议政图(异牟寻讨论政治事务的插图)、明王堂八大护法图(八大金刚或菩萨作为毗卢遮那佛的凶猛护法的形象)、以及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插图)。这些雕刻不仅反映了佛教原则的影响,也表明南诏大理统治者拥有相当高的宗教地位。”—— 台北中央研究院更多信息在此 以及 此处
    • 鸡足山 (鸡足山)位于宾川 (宾川)县,有一些藏文题刻,可能属于后期。然而,它也可能在其各种建筑物中保存着南诏时期的记录。
  • 图卷……描绘了黑皮肤的人以及有趣的顶部发髻。
    • 日本京都有邻馆(有鄰館)收藏的南诏图卷(9—10世纪,31.5厘米x 5.8米)节选。
      南诏图卷(9—10世纪,31.5厘米x 5.8米),收藏于日本京都有邻馆博物馆(有鄰館)。我认为我从未见过此卷出版。我在2016年4月飞往日本,但未能观看或获取副本。显然它“描述了南诏的建立者细奴逻的故事。在卷轴中,他与其他八位部落首领一起祭拜一根铁柱,观音向他保证他的妻子将成佛。后来,观音七次显身,启迪南诏王国,使其成为整个中国西南地区的领导政权。”—— 中央研究院新西兰梅西大学旧网页上的另一篇报道声称这是“一卷带有公元899年和946年相应日期的卷轴,但可能是9世纪原作的12世纪副本——在Chapin & Soper的文章中进行了插图和分析。”[1]
    • 张胜温画卷(張勝溫 畫卷)(1180年;30厘米x 16米)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节选。
      张胜温 - 画卷(張勝溫 畫卷)(1180年;30厘米x 16米;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据说它“描绘了南诏大理国王礼佛的情景,以及佛教的法界图。[2]这幅作品表达了更加复杂和融合的佛教宇宙观,并提供了大理王国佛教君主制发展情况的额外记述。”—— 中央研究院。网上有一些片段,希望最终能够提供一个高分辨率版本。我在2010年在国立故宫博物院购买了这幅画的副本——然而它可能是图卷,目前存放在另一个大陆的仓库中,无法获取。
  • 其他文本
    • 南诏野史 (南詔野史)据说是明朝出版的南诏历史,但可能起源更早。它似乎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分为三部分,下卷分为四部分。它创作于1775年。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一个版本,名为南诏野史会证。大部分(但并非全部)此版本可在名古屋大学网站上在线获取。另一个据称完整的文本副本可在ctext.org网站上在线获取
    • 异物志 (异物志;字面意思:“外国事务记录”),也称为交州异物志 (交州异物志)、南裔异物志 (南裔异物志)、交趾异物志 (交趾异物志)和杨议郎著书 (杨议郎著书)等,是东汉朝廷顾问杨孚(杨孚)撰写的一篇论文,涵盖南海地区的人民、地理、动物群、水稻种植、水果、树木、草、竹、昆虫和鱼类。它是第一篇关于岭南地区的产品、生产方法和土著习俗的中文记录。隋书新唐书都引用了异物志,但从宋朝(960-1279)开始,这本书就失传了,尽管在一些作品中仍然存在零星的参考文献,例如:北堂书抄 (北堂书抄)、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艺文类聚 (艺文聚类)、水经注齐民要术广韵太平寰宇记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本草纲目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广东新语 (广东新语)和广东通志 (广东通志)等。清道光帝元年(1821年),曾钊(曾钊)从古代文本资料中整理出一个杨议郎著书 (杨议郎著书)版本,然后在1849年整理出异物志。1947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基于异物志的一系列作品,随后在1991年广东省出版集团出版了岭南文库,其中包括吴永章(吴永章)的著作异物志辑佚校注 (异物志辑佚校注)。

关于翻译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您好。我不是“专业翻译”,但在云南地区断断续续生活了15年,拥有(非常)有限的古代中国历史学术背景,并将其作为兴趣爱好。关于本文,据称已存在英语、[3]法语和越南语的译本。我还了解到最近出版了一部注释不同的相关文本——范绰《云南志补注》(《云南记补注》),由穆琴(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注释。

除了戈登·H·卢斯1961年出版物的引言外,在准备翻译本之前或期间,我没有查阅或参考过任何这些作品。翻译到第4章后,我获得了一个在线来源。基本上,它证实了我自己的印象,这是一个好兆头,尽管它有一些错误,也帮助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许多错误。

在翻译过程中,我还绘制了地图,以帮助缩小识别范围并直观地阐明地理参考,访问了一些地点,并结合了老照片,为文本增添了一些背景和深度。

希望您喜欢这个译本。如果您想留下评论、更正或建议,欢迎您给我留言。翻译工作始于2015年2月,并持续到2018年,已完成约90%,至少完成了一版“初译”,以及10%的将译文与戈登·H·卢斯之前的英文译文进行对比的二次校对工作。令人担忧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在数字源文本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错误。我前往一些讨论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飞往日本试图寻找相关资料(但“博物馆”锁着,当地人也不知道如何进入或是否开放!),并计划进行另一次实地考察。我真心希望有人能利用这些工作成果!

不幸的是,某个维基用户决定删除所有地图,因为他们不相信背景地形属于合理使用。这些是文本的基石,现在丢失了,除非我能够再次获得位于另一个国家的原始数据。短期内这不太可能发生。因此,翻译的核心被破坏了。我对这件事感到非常难过,以至于我无法继续。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人确实联系我表示同情和支持。在这项工作之后,在2022年,我得知了不止一个,而是两个新的译本。第一个也是由云南探险家刘德伟先生创作的2022年创意共享许可翻译,它引用了本翻译并采用了类似的呈现方式,第二个是已故大理大学卜绍贤教授的译本,据称于2015年完成,但直到2018年才出版。因此,如果您是一位对深入了解文本感兴趣的学者,这些可能都是极好的资源,毫无疑问,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我自身不完美且现在在制图方面惨遭剔除的工作。

原文版本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真正的原文已经丢失。现存版本都是部分或重新编纂的。

中文维基百科至少记录了八个版本的源文本。

我们使用的是一个数字版本(包含其自身新引入的错误!),它来源于《武英殿聚珍版》。该版本的转写者经常参考《新唐书》中的南诏章节,该章节包含一些类似的内容,但存在重要的语义差异,并且通常似乎也将其视为合理的校正。他们还从《资治通鉴》、《八诏篇》和其他来源中汲取校正。

现存的(戈登·H·卢斯)英文译本也基于《四库全书》,以及第二个仅以残缺的威妥玛拼音标识的源文本——《渐西村舍丛刻》(同一作者之前基于此文本进行翻译,但该译本已丢失)。可以推测,法语和越南语版本也很可能基于前三个版本之一。

  •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皇帝于1403年下令编纂,并于1408年完成。
  • 《四库全书》——清朝鼎盛时期(公元18世纪)。这个版本可以通过浙江大学图书馆和archive.org在线获取
  • 《武英殿聚珍版》——1774年编纂的活字印刷版本,是我们翻译的基础。
  • 《琳琅秘书从书》
  • 《渐西村舍从书》
  • 《云南备征志》
  • 《知不足斋》
  • 《蛮书校注》——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与戈登·H·卢斯先前译本的差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除了翻译上的具体差异外,本译本还具有以下优势。

  • 排版改进
逐段对比原文、译文和卢斯先前译本。
内嵌中文。
引入逻辑章节。
地名和人名加粗。
使用现代汉语拼音。
嵌入古代图像,以提供更丰富的背景信息。
大量注释描述背景信息、研究和翻译相关决策。
超链接到外部参考。
  • 更优质的地图
我们的地图包含中文和英文(使用标准现代汉语拼音,除非已确定不同的古音),基于准确的现代地形卫星地图,并按路线划分,以提高清晰度。
译者注:请注意,文本的这一基石被破坏性的维基用户剔除了,因此,令我非常沮丧和担忧的是,它不再存在。
相比之下,卢斯先前的译本仅在整本书的单行手绘地图上提供了威妥玛拼音,该地图莫名其妙地包含了许多文本中根本不存在的地名,同时跳过了确实存在的地名。
  1. 显然指的是海伦·B·查平(亚历山大·C·苏珀修订)。《漫长的佛教图像卷轴》,《亚洲艺术》,第32卷(1971年),4-41、157-99、259-306,第33卷(1971年),75-140;补充卷,阿斯科纳1971年。不用说,我也没有见过这个。
  2. 显然——根据对相对复杂性、系统性和时空接近性的可疑推断——指的是杜顺大师(中文:杜顺;公元557-640年)的《四法界》,他是中国华严宗佛教的创始人,因此,与早期、简单、纯粹的印度概念(或其藏传版本)相比,《四法界》的概念具有相对较强的中国影响、后发性和更复杂/发达的特性。普遍的法界(或佛教教义的领域)概念显然起源于3世纪的《胜鬘经》(英文名为《胜鬘皇后师子吼经》),其核心是佛性(意为“如来”(佛陀)的“子宫”或“胚胎”(garbha),即佛陀)的教义,并指出这是法界(或佛教教义的领域)和法身(佛陀未显化、不可理解(acintya)的方面,佛陀从中产生,并在其解体后返回其中)的基础。
  3. 唐范绰;戈登·H·卢斯(译者)(1961)。G. P. Oey(编辑)。《蛮书(南蛮书)》。纽约伊萨卡:康奈尔大学东南亚项目。第116页。 {{cite book}}: |author2=具有通用名称(帮助)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