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开放和远程教育/电子学习准备/高等教育中学生的电子学习准备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面向开放的世界

本章介绍了两种主要模型,用于评估或确定学生使用信息通信技术 (ICT) 在高等教育中的电子学习准备情况。两种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和统一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已被证明是用户友好的。每个模型将根据开发者的观点进行描述,并辅以一些过去研究的实证例子。学生使用 ICT 在高等教育中的电子学习准备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学习者的成功和电子学习在各个教育层面的发展。根据 Vilkonis、Bakanoviene 和 Turskiene 的说法,“学习者的准备是电子学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

Dada 将电子学习准备 (电子准备) 定义为一个国家愿意将信息通信技术 (ICT) 整合到社会并加以利用的衡量标准。[2] 经济学人智库 (EIU) 在 Srichanyachon 的引文中给出了另一个定义,“电子学习准备或电子准备是衡量一个国家 ICT 基础设施质量及其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利用 ICT 为自己谋福利的能力的指标。”[3] 这些定义暗示了一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电子学习准备也指的是他们利用 ICT 作为增强其在线学习的工具的能力或意愿。

然而,学习者的电子学习准备取决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利用 ICT。戴维斯 (1989) 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 (TAM) 强调了其中的一些因素。根据 TAM,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接受或使用 ICT 的主要预测因素。[4] 戴维斯最初是根据或扩展理性行为理论来设计 TAM 的。[5] 此外,在 TAM 中,“感知有用性被定义为学习者认为使用技术会提高他/她的学习成绩的程度。相比之下,感知易用性指的是一个人认为使用 ICT 会免除努力,轻松克服困难或免除巨大努力的程度。”[6] 这些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态度,因为它可以提高或降低他/她适应技术作为新学习工具的动机。


在针对学生电子学习准备问题进行的许多研究中,它验证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学生使用技术的意愿和对使用技术的态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项研究考察了 TAM 和学生对电子学习的接受程度,证实了

感知有用性在决定学习者使用技术的意愿方面比对使用技术的态度更重要。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显著影响对使用技术的態度。TAM 可以作为解释学生接受电子学习技术的模型。[7]


与 TAM 中确定的因素相反,统一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 (UTAUT) 模型提出了以下四个因素,包括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进条件,作为在线学习接受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 UTAUT 模型,每个结构/效应代表了用户接受和使用行为与技术相关的不同方面或层次。一方面,绩效期望指的是一个人对技术使用会提高他/她的工作/学习绩效的信任程度,另一方面,努力期望指的是与使用技术相关的容易程度。此外,社会影响与他人对一个人应该使用新系统的感知的影响相关,而促进条件指的是一个人认为组织和技术基础设施存在以支持技术使用的程度。[8]


此外,UTAUT 模型还包含四个调节因素,即用户体验、自愿性、人口统计特征(例如性别和年龄)。每个调节因素都会修改效应。在这方面,例如,努力期望对使用 ICT 意愿的影响受性别和年龄的调节。这意味着,一个人使用新系统或 ICT 的意愿自然取决于努力期望、性别和年龄。


作为一种新模型,UTAUT 已经过实证检验和交叉验证,以检验其效率和效用。检验结果表明,UTAUT 模型是评估学生在开放和远程学习 (ODL) 的各个教育层面上接受使用 ICT 的电子学习准备的有效工具。Venkatesh 等人指出,三个因素,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是使用 ICT 意愿的直接决定因素,而行为意愿和促进条件是使用行为的直接决定因素。[8]

近年来,UTAUT 已被用于多项研究中,以调查学习者在 ODL 中接受使用任何形式技术的电子学习准备情况。大多数研究人员考察了学生使用移动学习的电子学习准备情况。在一项研究中,Wang、Wu 和 Wang 证实了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趣味性和学习自我管理是使用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的决定因素。[9] 此外,Abu-Al-Aish 和 Love 在他们的研究中一致认为,这些因素(基于 UTAUT)绩效期望、努力期望、讲师的影响、服务质量和个人创新(新增结构)对学习者使用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具有重大影响。[10]

图 3.2 统一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 (UTAUT) 模型。(Venkatesh 等人,2003)网址:http://pubs.sciepub.com/ajis/3/2/3/image/fig2.png

虽然这两个模型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结构(组成部分/因素)来检验学习者的电子学习准备情况,但它们都对修改持开放态度。任何未来的研究都可以识别与研究领域背景或环境相关的任何因素,这些因素除了之前在 TAM 和 UTAUT 模型中讨论过的因素之外。Venkatesh 等人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识别能够在已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意愿和行为的结构”。[8]

  1. Vilkonis, R., Bakanoviene, T., & Turskiene, S. (2013). Readiness of Adults to Learn Using E-Learning, M-Learning and T-Learning Technologies. Informatics in Education, 12(2), 181-190.
  2. Dada, D. (2006). E‐Readines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Moving the focus from the environment to the users.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7(1), 1-14.
  3. Srichanyachon, N. (2009). Key Components of E-Learning Readiness‖.
  4. Cheon, J., Lee, S., Crooks, S. M., & Song, J. (2012). An investig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readiness i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Computers & Education, 59(3), 1054-1064. Padilla-MeléNdez, A., Del Aguila-Obra, A. R., & Garrido-Moreno, A. (2013). Perceived playfulness,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a blended learning scenario. Computers & Education, 63, 306-317.
  5. Padilla-MeléNdez, A., Del Aguila-Obra, A. R., & Garrido-Moreno, A. (2013). Perceived playfulness,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a blended learning scenario. Computers & Education, 63, 306-317.
  6.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319-340.
  7. Masrom, M. (2007).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e-learning. Technology, 21(24), 81.
  8. a b c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425-478.
  9. Wang, Y. S., Wu, M. C., & Wang, H. Y. (2009). Investigating the determinants and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cceptance of mobile learn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0(1), 92-118.
  10. Abu-Al-Aish, A., & Love, S. (2013).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acceptance of m-learning: an investig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14(5).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