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图上的薛定谔方程
考虑一个图 ,其中 是顶点的集合,而 是边的集合。每条边连接一对顶点;我们允许在任意两个顶点之间运行多条边。我们还允许连接顶点到自身的边(循环)。这种自由度带来了一些符号上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求读者灵活和宽容。
每条边 被分配一个正长度 ,因此被识别为一个区间 (方向是任意选择的,与最终的理论无关)。这使得 成为一个度量图。现在,图上的函数只是一组定义在各个边上的函数的集合。
薛定谔算子的特征值方程为
它需要在每条边上都满足,此外还需要满足以下顶点匹配条件
连续性意味着顶点的值在连接到(或入射)顶点的所有边上的函数之间是相同的。在第二个条件中(通常称为电流守恒条件),求和是在连接到顶点的所有边上进行的,导数都是按照同一个方向进行的:从顶点到边。循环边对求和贡献两项,每段边一端。
函数 被称为电势,但在下面所有示例中我们将将其设置为完全为零。顶点条件 \eqref{eq:cont}-\eqref{eq:current_cons} 被称为Neumann 条件\footnote{其他出现在
literature are ``Kirchhoff, ``Neumann-Kirchhoff, ``standard,
``natural etc.}; they can be generalized significantly, but before
我们再提供任何理论之前,让我们考虑一些例子。
区间 是最简单的图的例子;它有两个顶点(区间的端点)和一条边。由于只有一条边,因此每个顶点的连续性条件为空。顶点 处的电流守恒条件变为
而在顶点 处变为
负号出现是因为我们同意将导数指向边内;当然,在本例中它是冗余的。
设 并首先考虑正特征值, 。特征值方程变为
为了方便,我们用 代替。这是一个具有常系数的二阶线性方程,对于 可以很容易地解出
应用第一个顶点条件 我们得到 且 。第二个顶点条件变为
这给 加了一个条件,但没有确定 (很自然地,我们对平凡解 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得到 \emph{特征值} ,,以及对应的特征函数 ,这些函数在整体常数因子范围内定义(正如特征向量和特征函数应有的那样)。
在频谱中我们还漏了一个特征值:,其特征函数为 。虽然这与 时上述公式一致,但当 时,方程式 (\ref{eq:f_solution}) 的前提不再正确。
Solve the eigenvalue equation with and show that the
vertex conditions \eqref{eq:NC1} and \eqref{eq:NC2} are never
satisfied simultaneously (ignore the trivial solution ).
对标量积进行分部积分
Failed to parse (unknown function "\cc"):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 \left\langle f, -f'' \right\rangle = \int_0^L \cc{f(x)} \left(-f''(x)\right) dx, \end{aligned} }
以获得显然非负的表达式,从而表明不需要求解 \eqref{eq:eig_eq_V0} 就可以得出没有负特征值的结论。
我们没有试图寻找复特征值。这是因为我们定义的薛定谔算符是自伴随的(见 \cite{BerKuc_graphs} 的定理 1.4.4),因此具有实频谱。上面例子中的频谱是离散的:所有特征值都是孤立的,并且具有有限的重数。对于任何紧凑图(具有有限个边,所有边都具有有限长度)来说都是如此,见 \cite{BerKuc_graphs} 的定理 3.1.1。练习~\ref{hw:nonneg} 中概述的证明适用于所有顶点都具有 Neumann 条件的通用图。频谱中特征值 0 的重数可以证明等于图的连通分量的数量。
\label{sec:fake_vertex}
现在考虑一个由两个连续区间组成的图, 和 。我们实际上不需要从 0 开始对边进行参数化,因此在本例中我们将采用 *自然参数化*。
将两个区间上的特征函数的成分分别表示为 和 。在第一条边上求解方程,并在 处施加 Neumann 条件,得到 。在点 处的条件是
现在,根据二阶微分方程的唯一性定理,第二条边上的解完全由它在 处的取值和导数的取值决定。因此,解仍然是 ,并且在 处没有发生解的变化。我们可以考虑区间 ,而无需在 处引入额外的顶点。这显然推广到以下规则:具有度数为 2 的 Neumann 顶点等效于具有不间断的边。
例如,当想要编程一个循环边,但受到循环或多条边的符号表示困难的困扰时,此规则非常有用。在这种情况下,循环边可以实现为具有两个度数为二的虚拟顶点的三角形。
\begin{figure}
\centerline{\includegraphics{f_stargraph}}
\caption{A star graph with three edges.}
\label{fig:stargraph}
\end{figure}
现在考虑第一个非平凡的例子:一个在中心顶点处有 3 条边相交的星形图,参见图~\ref{fig:stargraph}。从端点到中心顶点参数化边,我们得到
此外,除了我们已经熟悉的方程 \eqref{eq:star_equation} 和 \eqref{eq:neumann_per} (三个副本) 之外,我们还有方程 \eqref{eq:cont_central} 中的中心顶点连续性条件和方程 \eqref{eq:cur_cons_central} 中的中心顶点电流守恒条件。请注意,在方程 \eqref{eq:star_equation} 中,特征值 在所有三条边上都相同。
方程 \eqref{eq:star_equation}-\eqref{eq:neumann_per} 的解为
对于一些常数 、 和 。现在剩下的两个方程,经过简单的简化后,变为
将方程 \eqref{eq:cur_cons_central_sub} 除以 \eqref{eq:cont_central_sub} 消除了未知常数,得到
该方程根的平方 (除非所有 都相等,否则无法显式求解)是星形图的特征值。
We ignored the possibility that one or more of the cosines in
equation \eqref{eq:cont_central_sub} are zero. Show that the
more robust (but much longer!) version of equation \eqref{eq:3star}
is
此外,根的阶数 \eqref{eq:3star_robust} 等于相应特征空间的维数。
例如,如果 ,\eqref{eq:3star_robust} 的左侧在 处二阶消失。这对应于两个线性无关的解,
实际上,关于这个简单的图还有很多可以说的(而且将会被说出来),但我们首先需要扩展我们考虑的顶点条件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