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肿瘤学/物理学/辐射相互作用
外观
|
辐射相互作用
- 电磁射线(光子)
- 粒子(光子)和波(相互垂直的电磁波)的二象性
- X 射线和伽马射线在物理特性和生物效应方面相同,但来源不同
- X 射线 - 产生于原子核外部,通常是入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弯曲时释放的多余能量
- 伽马射线 - 产生于原子核内,在放射性衰变或荧光过程中
- 电离辐射是指光子能量 > 1 keV 的辐射
- 由高 Z 密度的金属(铅,贫铀)屏蔽
- 电子、贝塔射线、正电子
- 非常轻,在组织中不沿直线传播,而是被原子轨道电子的库仑斥力偏转
- 平均每次相互作用损失 50% 的能量
- 因此,在组织中具有明确的穿透“范围”,即使它们的路径不是直线而是曲折的 = CSDA(连续减速近似)范围
- 对于 12 MeV 电子,这大约是几厘米
- 质子
- 由回旋加速器束产生(例如,麻省总医院,洛马琳达)
- 由于它们比电子重,因此主要通过“钻入”原子电子云沿直线传播
- 在路径结束时,它们与入射原子的相互作用迅速增加,并且迅速减速,导致布拉格峰
- 由中 Z 金属屏蔽,以提供电子减缓质子的速度。应避免使用高 Z 材料,因为它们会产生二次 X 射线和中子
- α 粒子
- 由重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衰变产生
- 在相同的能量下,它们比质子传播得慢得多(由于质量大得多),有效范围为几毫米
- 被皮肤(死细胞层)很好地吸收,但在粘膜(摄入,吸入)中很危险
- 在 RT 中实验使用
- 由低 Z 材料屏蔽
- 中子
- 通过与质子(主要是氢核)碰撞进行相互作用
- 由高度含氢(混凝土)和高度吸收(硼-10)材料的组合屏蔽
- 激发
- 内层电子被赋予足够的能量,使其“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但不足以使其脱离原子核
- 然后它立即“跃迁”回原来的能级,以填补空缺,在此过程中以电磁辐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
- 这种辐射对于给定的元素是特征性的(因为它是一个壳层能级差的函数),被称为特征辐射
- 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终没有改变,但电子云几何形状的扰动可能会引起生物学变化
- 电离
- 内层电子被赋予足够的能量,使其脱离原子核(> 结合能)
- 更高的壳层电子“跃迁”到较低的能级以填补空缺,在此过程中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电磁能量与壳层之间的能级差相同
- 在大型原子中,更高的壳层电子可能会级联“跃迁”,导致多个电磁发射
- 一旦价层电子“跃迁”,原子就会缺失一个电子,并成为自由基
- 发射的 X 射线被称为特征 X 射线,并且对于每个元素都是唯一的
- 组织元素和不同壳层之间的结合能的总体平均值为 33 KeV(这意味着,平均而言,需要 33 KeV 来使电子从原子中弹出,从而使原子电离)
X 射线/伽马射线以 5 种不同的方式与组织相互作用
- 相干散射
- 仅在最低的诊断 X 射线能量(< 5% 的相互作用)下才显着
- 入射光子被偏转(吸收并立即重新发射),方向和能量变化最小
- 可能导致乳腺X线摄影对比度问题,但在治疗能量下不相关
- 光电吸收
- 在高 Z 组织(如骨骼)或较低的电磁能量下(因此在治疗能量下不重要)中得到显着增强
- 入射光子“看到”最内层电子(85% K 壳,14% L 壳,1% 其他),并被它们吸收
- 取决于吸收的能量,这会导致电子被激发到更高的壳层或在电离中从原子中弹出。如果被弹出,则被称为光电子,并在组织中引起弹道损伤
- 空缺被填补(如上所述在电离中)来自更高的壳层,导致特征 X 射线
- 这些特征 X 射线可能被同一原子的电子立即重新吸收(常见)。如果它们有足够的能量,可能会在第二次电离事件中激发或弹出另一个电子。如果被弹出,则被称为俄歇电子,并在组织中引起弹道损伤
- 如果价层电子受到影响,剩余的原子可能成为自由基
- 康普顿散射
- 在治疗能量下,软组织中最主要的相互作用
- 入射光子“看到”单个最外层电子,并像台球一样从它们反弹。然后它被称为康普顿光子,并且可以经历额外的相互作用
- 在此过程中,它在电离事件中将电子从轨道中弹出,这会导致组织中的弹道损伤。占辐射损伤的 ~75%
- 原子成为自由基,导致组织中的生物损伤。占辐射损伤的 ~25%
- 康普顿相互作用的概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反比。
- 它与原子序数无关,因此在治疗能量下,骨骼和软组织界面几乎无法区分(= 对比度差)
- 在诊断 X 射线能量下,康普顿散射方向相当随机;在治疗 X 射线能量下,它是向前峰值的
- 每次相互作用的能量损失 < 20%,因此入射电子可以在通过光电吸收(如下)被吸收之前多次相互作用
- 这是能量在 30 keV - 30 MeV 下的主要组织效应
- 正负电子对产生
- 仅在高光子能量(> 1.02 MeV)下发生,并且优先发生在高 Z 组织中
- 入射光子(能量)通过 E=mc2 在原子核附近转化为质量(电子和正电子)
- 超过 1.02 MeV 的额外能量被转化为动能,并在 2 个粒子之间分配
- 正电子然后与某个电子(不一定来自同一个原子)相互作用,并被转换回 2 个 0.51 MeV 的电磁光子
- 电子导致组织中的弹道损伤
- 在阻止入射光束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正负电子对产生,因为块体是高 Z 材料(对于铅,这是能量 > 5 MeV 下的主要效应)
- 光致蜕变
- 仅在非常高的光子能量(> 7 MeV)下发生
- 入射光子沉积了如此多的能量,以至于原子核蜕变
- 低水平中子产生的来源(对于辐射屏蔽很重要)
- 治疗能量下的相互作用总结
- 相干散射 - 没有实际影响
- 光电吸收 - 影响较小:1)自由电子(光电子),2)+/- 自由电子(俄歇电子),3)自由基原子
- 康普顿散射 - 主要影响:1)自由电子(康普顿电子),2)自由基原子
- 正负电子对产生 - 影响较小:1)自由电子,2)两个 0.51 MeV 光子
- 光致蜕变 - 没有实际影响
- 与上面“产生 X 射线”中描述的过程相同
- 两种基本相互作用
- 辐射(轫致辐射) - 电子绕原子核弯曲 => 以电磁 X 射线形式释放能量
- 电离(特征 X 射线) - 与轨道电子碰撞 => 电子释放 => 空缺填补 => 以特征 X 射线形式释放能量
- 任何给定的电子在单次相互作用中可以损失极小或极大量的能量,并被偏转极小或极大量的角度。这导致进入组织的入射电子在其路径(和距离)上存在很大差异(**射程弥散**)。
- 入射质子也主要通过与轨道电子相互作用而损失能量;然而,由于它们重得多(约 1800 倍),它们在每次相互作用中只损失极小一部分动能,因此散射也很小。
- 相互作用(以及能量损失)在较慢的能量下变得更加频繁。因此,质子移动得越慢,它损失给组织电子的能量就越多,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直到它突然失去所有能量。这个能量快速损失(及其沉积到组织中)的区域被称为布拉格峰。
- 布拉格峰出现的距离和能量沉积可以非常精确地计算(不像电子)。剂量快速下降使其非常适合精确地将剂量传递到肿瘤,而不是传递到肿瘤以外的健康组织。
- 入射质子也很少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并且可能使细胞杀伤力提高约 10%(PMID 472125 [无摘要] - "The determination of absorbed dose in a proton beam for purposes of charged-particle radiation therapy." Verhey LJ, Radiat Res. 1979 Jul;79(1):34-54.)
- 几种重离子(氦、氩原子核)已在临床上进行了测试。
- 它们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方式类似于质子,但由于它们更重,因此它们最初的散射更少,并且在末端具有更快的剂量下降(布拉格峰)。
- 它们也更常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并且可能在单次相互作用中损失大量的动能。这种高能量沉积在每单位剂量上比 X 射线更有效地杀死细胞(高相对生物效力 = RBE)。
- 由于中子很重且呈中性,因此它们只通过与原子核相互作用而损失能量。与重离子类似,这会导致在单次事件中突然发生大量的能量损失(沉积)。它们还具有很高的相对生物效力(RBE)。
- 与 X 射线类似,剂量下降呈指数形式(因为相互作用是随机的,不像质子/离子相互作用,随着速度减慢而增加)。在组织中,50% 的剂量在约 10 厘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