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肿瘤学/睾丸/精原细胞瘤
外观
|
精原细胞瘤
- 青春期前不会发展
- 分期分布: I期 85%,II期 11%,III期 4%
- 危险因素: DES、隐睾症、克氏综合征、微石症、免疫抑制(艾滋病第三常见恶性肿瘤,仅次于卡波氏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 隐睾症: 隐睾程度与风险相关,腹腔内隐睾风险为 1:20,而位于腹股沟管则为 1:80。
- 环境因素由于发病率的显著地理差异而发挥作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高,亚洲最低)
- 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IGCN)是推定的前体(也称为睾丸内上皮肿瘤,TIN,Tis)
- 生殖细胞在精子小管中异常
- 在超过 95% 的病例中发现与生殖细胞肿瘤相邻
- 在所有患有睾丸癌的高危临床人群中均发现(隐睾症、不育症、性器官发育不明、患有睾丸癌患者的同侧睾丸)
- 强烈染色胎盘碱性磷酸酶(正常生殖细胞呈阴性)
- 估计侵袭性生殖细胞肿瘤的风险在 5 年时为 50%,在 7 年时为 70%
- 精原细胞瘤没有分化(与非精原细胞瘤不同,非精原细胞瘤具有一定程度的单性生殖),并且保留了精子发生的某些方面
- 经典型精原细胞瘤
- "煎蛋"外观
- 超过 90% 对胎盘碱性磷酸酶呈阳性
- hCG 在 15-30% 中升高,与合体滋养细胞的存在有关
- AFP 不升高
- 间变型精原细胞瘤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类别,因为有丝分裂次数不是预后因素
- 年轻患者(20-40 岁)
- 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瘤
- 可能不是精原细胞瘤,但前体未知
- 老年患者(平均 54 岁)
- 不同的自然史和管理方式(仅通过睾丸切除术治愈)
- 放射敏感性
- A 型精原细胞: 推测是精子发生的干细胞,被认为是相对放射抵抗的。可能是由于细胞周期较长
- B 型精原细胞: 相对放射敏感
链接到 弗吉尼亚大学 病理学系以获取幻灯片和更详细的信息
- 4-8 个淋巴干从睾丸的血管门引流,并沿着精索向上到达内腹股沟环
- 引流到 T11-L4 之间的腹膜后淋巴结,大部分位于 L1-L3 之间
- 然后通过胸导管向上到达纵隔,再到达锁骨上窝,偶尔到达腋窝淋巴结
- 右侧睾丸肿瘤
- 着陆区: 肾血管下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同侧分布: 腔静脉旁、主动脉前、右侧髂总动脉
- 主动脉旁淋巴结被认为是同侧的
- 左侧睾丸肿瘤
- 着陆区: 左肾血管下方主动脉旁淋巴结
- 同侧分布: 主动脉旁、主动脉前、左侧髂总动脉
- 腔静脉旁淋巴结被认为是同侧的
- 之前的腹股沟手术可能破坏引流,并将其重新引导到髂淋巴结
见 分期
- Perez,第四版
分期 | 分布 | 生存率 |
---|---|---|
I | 85% | 98% |
II | 11% | 91% |
III | 4% | 75% |
I期睾丸切除术 + 监测
- 丹麦国家登记处;2024 年(2013-2018 年)PMID 37683134 -- "临床 I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复发预后因素:一项全国性、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Wagner T, J Clin Oncol. 2024 年 1 月 1 日;42(1):81-89. doi: 10.1200/JCO.23.00959. Epub 2023 年 9 月 8 日。)
- 丹麦前瞻性睾丸癌数据库。924 名患者。中位随访 6.3 年。复发率 16%
- 复发预测因素: 1) 睾丸血管门浸润,2) LVI+,3) bHCG 升高,4) LDH 升高
- 分层: 无 RFs - 6% 复发,而所有 4 个 RFs - 62%
- 多国,2002 年PMID 12431967,2002 年 - "通过监测管理的 I 期精原细胞瘤复发预后因素:一项汇总分析。Warde P 等。J Clin Oncol. 2002 年 11 月 15 日;20(22):4448-52.
- 来自 4 个大型登记处(玛格丽特公主医院、丹麦睾丸癌研究组、皇家马斯登医院和伦敦皇家医院)的汇总数据。638 例 I 期患者在睾丸切除术后通过监测管理。中位随访 7 年。
- 复发的多变量预测因素: 1) 肿瘤大小超过 4 厘米,2) 睾丸网浸润
- 如果肿瘤小于 4 厘米,则 30 岁以下的年龄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 5 年实际无复发生存率 (RFS) = 82%。复发风险 - 无危险因素: 12%;一个危险因素: 16%;两个危险因素: 31%
- 如果肿瘤小于 4 厘米,则大于 30 岁的复发风险: 11%;如果年龄小于 30 岁的复发风险: 20%
- 评论: 未通过独立数据集验证
转移性
- 多国,1997 年PMID 9053482,1997 年 - "国际生殖细胞共识分类: 转移性生殖细胞癌的预后因素-基础分期系统。"J Clin Oncol 1997;15(2):594-603.
- 来自 10 个国家/地区的汇总数据。5202 例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和 660 例精原细胞瘤患者。转移性 GCT 接受含顺铂化疗。中位 F/U 5 年
- 低危: 任何原发部位 AND 无肺外脏器转移 AND AFP 正常(LDH 和 B-HCG 可以有任何值)
- 中危: 任何原发部位 AND 存在肺外脏器转移 AND AFP 正常
- 高危: 无
- 腹股沟睾丸切除术
- 腹股沟切口
- 精索高位结扎
- 经阴囊睾丸切除术禁忌
- 发展出腹股沟和盆腔淋巴结的替代淋巴引流
- 留下完整的阴囊上方精索
- TIN 是侵袭性癌的前体,在 7 年时有 70% 的可能性。它可能在患有生殖细胞癌患者的约 5% 的同侧睾丸中被发现
- 对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建议进行对侧睾丸活检。由于假阳性的存在,通常需要进行双侧活检。
- TIN 可以有效地通过 20/10 放射治疗(无需手术)治愈,但这种剂量会损害约 25% 的睾丸间质细胞,导致雄激素依赖性。
- 化疗效果并不理想。
- 降级试验结果表明,标准分次照射的 16 Gy 不足以控制 TIN;即使在 14 Gy 时,睾酮生成仍然受损。
- 最低有效剂量/分次方案尚待确定。
- 德国睾丸研究,2003 年(1998-2001 年)PMID 12644817 - “16 Gy 放射治疗可能无法根除睾丸上皮内瘤:德国睾丸癌研究组剂量降低试验的初步报告。”(Classen J,Br J Cancer. 2003 年 3 月 24 日;88(6):828-31。)
- 前瞻性研究。从 18/9 Gy 开始,以 2 Gy 为步长逐步降低剂量。结果通过活检验证。
- 在类似的丹麦试验(如下)中,14 Gy 出现失败后,14 Gy 剂量组终止研究。16 Gy 队列扩大以获得更多统计学力量。
- 中期结果表明,16 Gy 不足以控制 TIN(也存在活性的精原细胞)。建议考虑不同的分次方案。内分泌数据尚未成熟。
- 哥本哈根,2002 年(丹麦)PMID 11896102 -- “睾丸放射治疗不同剂量对原位癌患者的疗效。”(Petersen PM,J Clin Oncol. 2002 年 3 月 15 日;20(6):1537-43。)
- 前瞻性研究。从 20/10 开始,以 2 Gy 为步长逐步降低剂量。结果通过活检验证。
- 在 20 Gy、18 Gy 和 16 Gy 组中,所有患者均缓解。14 Gy 组中一名患者在 20 个月后复发。
- 毒性:睾丸间质细胞功能 - 放射治疗后睾酮下降超过 5 年。所有放射治疗剂量组均需进行雄激素替代治疗。
- 结论:20/10 安全有效,14/7 可能导致复发。即使在 14 Gy 时,激素生成也会受损。
I 期治疗
[edit | edit source]治疗概述
[edit | edit source]- 历史上,精原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是睾丸切除术 + 腹股沟/腹主动脉放射治疗,有时还会进行纵隔放射治疗。
- 预防性纵隔放射治疗会导致心脏死亡率显著增加,最终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被放弃。
- 腹主动脉照射野加上同侧髂淋巴结(“狗腿”)30/15 成为标准治疗方案。
- 英国 MRC 临床试验 TE10 于 1999 年发表,表明仅腹主动脉照射野与传统的“狗腿”扩展照射野效果相当,急性毒性更低,精子数量更多。腹主动脉照射成为公认的新标准,承认存在盆腔复发风险,但风险较低。
- 英国 MRC 临床试验 TE18 于 2005 年发表,表明 30/15 和 20/10 剂量等效,毒性更低,20/10 组患者更快恢复工作。
- 对于接受过腹股沟手术的患者,仍应使用同侧淋巴结(“狗腿”照射野)。
- 同时,由于化疗对更晚期疾病非常有效,因此正在努力将化疗用于 I 期疾病。英国 MRC 临床试验 TE19 于 2005 年发表,表明单剂卡铂(AUCx7)与放射治疗(20 Gy 和 30 Gy)效果相当。随访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尚未得出结论。
- 一些机构也在尝试仅对选定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早期结果显示良好(15 年复发率 20%),挽救率很高。西班牙生殖细胞瘤组证明的风险分层管理可能是合理的治疗模式。
仅随访观察
[edit | edit source]- 不列颠哥伦比亚,2014 年(1998-2010 年)PMID 25135991 -- “采用积极随访管理的临床 I 期睾丸癌患者的复发模式。”(Kollmannsberger C,J Clin Oncol. 2014 年 8 月 18 日 - 在线发表)
- 回顾性研究。2483 名临床 I 期患者 - 1344 名精原细胞瘤患者,1139 名非精原细胞瘤患者 - 采用随访观察管理。
- 精原细胞瘤患者复发率 13%,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复发率 19%。死亡 6 人。5 年 DSS 99.7%。
- 结论:“对 CSI 睾丸癌进行积极随访观察可获得良好的结果。绝大多数 CSI 非精原细胞瘤的复发发生在睾丸切除术后的 2 年内,CSI 精原细胞瘤的复发发生在 3 年内。很少出现晚期和晚期复发。这些数据可以为进一步细化合理设计的随访计划提供参考。”
- 多伦多,2005 年(1985-1996 年)PMID 15708251 -- “睾丸 I 期精原细胞瘤术后随访观察的长期结果。”(Choo R,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 年 3 月 1 日;61(3):736-40。)
- 前瞻性、单臂研究。88 名 I 期患者(术后 AFP 和 hCG 正常)仅接受根治性腹股沟睾丸切除术,随后进行随访观察。20% 患者出现睾丸网侵犯,45% 患者肿瘤直径超过 4 厘米。中位随访时间 12.1 年,3 名患者失访。
- 无复发生存率:5 年 83%,10 年 80%,15 年 80%。
- 复发部位:88%(15/17)在隔膜以下。复发预测因子:睾丸网侵犯(HR 3.5)。
- 挽救治疗:14/17 接受放射治疗,3/17 接受化疗联合放射治疗。1 名患者再次复发,并通过化疗再次得到挽救。所有 17 名患者在挽救治疗后均无疾病迹象。
- 结论:随访观察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方案。
风险分层管理
[edit | edit source]- 第二期西班牙生殖细胞瘤合作组(1999-2003 年)PMID 16260698 -- “临床 I 期精原细胞瘤患者的风险分层管理:第二期西班牙生殖细胞瘤合作组研究。”(Aparicio J,J Clin Oncol. 2005 年 12 月 1 日;23(34):8717-23。)
- 前瞻性研究。314 名患者。100 名无风险因素患者接受随访观察。214 名存在风险因素患者(肿瘤直径超过 4 厘米,睾丸网侵犯)接受卡铂 AUC=7 x 2 治疗。中位随访时间 34 个月。
- 5 年 DFS:随访观察组 94%,化疗组 96%。复发:随访观察组 6%,化疗组 3%(肿瘤直径超过 4 厘米时为 1%,睾丸网侵犯时为 9%,两者同时存在时为 6%)。除一例外,其余均发生在腹膜后。中位复发时间 9 个月(4-28 个月)。
- 结论:风险分层策略安全有效。
- 第三期西班牙生殖细胞瘤合作组(2004-8 年)PMID 22042940 -- “临床 I 期精原细胞瘤的风险分层治疗:第三期西班牙生殖细胞瘤合作组研究。”(Aparicio J,J Clin Oncol. 2011 年 10 月 31 日。[提前发表])
- 前瞻性研究。227 名患者。84 名患者(37%)无风险因素,接受随访观察。44 名患者(19%)肿瘤直径超过 4 厘米,25 名患者(11%)出现睾丸网侵犯,74 名患者(33%)两者兼有。仅后者(两种风险因素兼有)接受卡铂 x 2 治疗。其余患者均接受随访观察。
- 中位随访时间 34 个月。随访观察组出现 16 例复发(7%);卡铂治疗组出现 1 例复发(1.4%)。3 年 DFS 88%(随访观察组),98%(辅助卡铂治疗组)。OS 100%。
- 所有复发均发生在腹膜后淋巴结,只有一例发生在盆腔淋巴结。中位复发时间 14 个月;中位淋巴结大小 2.5 厘米。所有复发患者均通过化疗达到无疾病生存状态。
- 结论:风险分层策略对 I 期精原细胞瘤有效。对于存在两种风险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卡铂治疗。对于存在 0-1 种风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进行观察。
放射治疗照射野大小
[edit | edit source]腹主动脉照射野上缘
- 汉诺威,2005 年(1992-1999 年)PMID 15788293 -- “I 期精原细胞瘤的辅助放射治疗:是否需要进一步缩小治疗范围?”(Bruns F,Acta Oncol. 2005;44(2):142-8。)
- 回顾性研究。80/163 名 I 期精原细胞瘤患者。接受从 T11/T12(与传统的 T10/T11 相比)延伸到 L4/L5 的腹主动脉照射。中位剂量 20 Gy。中位随访时间 7.1 年。
- 结果:5 年 RFS 95%;无 T12 以上复发。
- 剂量学:中位治疗范围减少 16%(13-21%)。
- 结论:建议采用这种方法,将辐射相关的迟发效应风险降至最低。
“狗腿”照射野与腹主动脉照射野
- MRC 临床试验 TE 10 (1989-1993)
- 1999 年PMID 10561173 -- “I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最佳计划靶区体积:一项医学研究委员会随机对照试验。医学研究委员会睾丸肿瘤工作组。”(Fossa SD,J Clin Oncol. 1999 年 4 月;17(4):1146。)
- 随机对照研究。478 名 I 期患者接受腹主动脉照射或“狗腿”照射。放射治疗剂量 30 Gy。中位随访时间 4.5 年。
- 照射野:腹主动脉(上缘 T10/T11,下缘 L5/S1,侧缘包括同侧肾门);“狗腿”(上缘 T10/T11;下缘闭孔内侧缘;同侧肾门纵向延伸至 L5/S1,然后斜向延伸至髋臼外缘,然后纵向延伸至闭孔内侧缘;对侧横突纵向延伸至 L5/S1,然后斜向与同侧平行,然后纵向延伸至闭孔内侧缘)。
- 复发:每组 9 例(NS),但盆腔复发:狗腿组 0 例,腹主动脉组 4 例。
- 毒性:腹主动脉组的急性毒性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低;腹主动脉组的精子数量显著更高(中位恢复时间:如果正常,为 13 个月 vs 20 个月;如果放射治疗前异常,为 24 个月 vs 37 个月)。
- 结论:无显著差异,仅腹主动脉组的并发症更少。建议腹主动脉照射作为标准治疗方案。
(预防性)纵隔放射治疗
-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2004 年(1951-1999 年)PMID 14726503 -- “睾丸精原细胞瘤治愈后的死亡率。”(Zagars GK,J Clin Oncol. 2004 年 2 月 15 日;22(4):640-7。)
- 回顾性研究。477 名 I 期或 II 期精原细胞瘤患者接受治疗,453 名患者(95%)未复发,并接受评估。71 名患者接受预防性纵隔放射治疗。中位随访时间 13.3 年。
- 所有原因特异性死亡率比:随访前 15 年无显著差异(SMR 1.3,NS),但随后增加(SMR 1.9,SS)。心脏 SMR 1.61(SS)。
- 预防性纵隔放射治疗(PMI):癌症死亡率更高(SMR 2.0,SS),心脏死亡率更高(SMR 2.4,SS),但在超过 15 年后才具有显著性。
- 美国全国调查,1992 年(1973-1974 年)PMID 1447034 -- “睾丸精原细胞瘤:放射治疗的长期益处和不良后果。”(Hanks GE,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2;24(5):913-9。)
- 回顾性研究。387 名患者随访超过 15 年。
- 无复发率:I 期 93%,II 期 96%。第二癌症 8%(SS)。
- 非癌症死亡:心脏 10 例(8 例接受纵隔放射治疗),SMR 2.3(SS);肺纤维化 2 例。
- 结论:IIa 期精原细胞瘤应取消纵隔放射治疗,IIb 期精原细胞瘤应进行化疗。I 期精原细胞瘤的剂量不应超过 30 Gy,II 期不应超过 35 Gy。
- 公主玛格丽特医院,1982 年(1958-1976 年)PMID 7085374 -- “睾丸精原细胞瘤:放射治疗后的治疗结果和失败模式。”(Thomas GM,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82 年 2 月;8(2):165-74。)
- 回顾性研究。444 例 I-III 期精原细胞瘤患者(采用 Walter Reed 分期)
- I 期(睾丸、包膜或精索)未使用 PMI:仅 6/329 在纵隔复发;最终 4 例未获救治(1.2%)
- II 期(腹腔内肿瘤扩散):不可触及性疾病 0/40 在纵隔复发;可触及性疾病 10/46 在纵隔复发(7/10 通过纵隔放疗获救)
- 结论:PMI 在 I 期和 II 期患者中没有必要
- MRC TE 18 试验 (1995-98)
- 2005 PMID 15718317 -- “I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辅助治疗中 30 Gy 与 20 Gy 随机试验:关于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 TE18 试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30942 试验(ISRCTN18525328)的报告”。(Jones WG 等人。J Clin Oncol. 2005 年 2 月 20 日;23(6):1200-8。)
- 随机试验。625 例患者。主动脉旁放疗(对接受过腹股沟手术的患者进行狗腿形放疗)。术后 20Gy/10 次或 30Gy/15 次
- 复发:30 Gy 组 10 例复发,20 Gy 组 11 例复发(无显著差异),2 年复发率为 3-4%。1 例死亡(分配到 20 Gy 组)
- 毒性:在 4 周时,20 Gy 组显著更好(中度/重度嗜睡 5% 对比 20%);在 12 周时无差异
- 结论:20 Gy/10 次足够,工作恢复更快
- 德国睾丸研究 PMID 12644817 - Classen J 等人。“16 Gy 放疗可能无法根除睾丸上皮内瘤变:德国睾丸癌研究组剂量减少试验的初步报告。”Br J Cancer. 2003 年 3 月 24 日;88(6):828-31。
- 请参见以上内容,但 16 Gy 被认为不足以消除 TIN/Tis
- MRC TE19/EORTC 30982 (1996-2001)
- 多国随机试验。14 个国家。1447 例患者,I 期。组 1)1 个周期卡铂(AUCx7)对比组 2)放疗(PA 或 DL 以及 20Gy/10 次 - 30Gy/15 次)。
- 4 年;2005 PMID 16039331 - Oliver RT 等人。I 期精原细胞瘤辅助治疗中放疗对比单剂量卡铂:随机试验。柳叶刀。2005 年 7 月 23-29 日;366(9482):293-300。中位随访 4 年
- 3 年无复发生存率:放疗组 96% 对比卡铂组 95%(无显著差异)
- 毒性:卡铂组嗜睡少,导致停工的可能性也更低。放疗后 1 例精原细胞瘤相关死亡,卡铂后无死亡
- 第二原发睾丸肿瘤:放疗组 10 例对比化疗组 2 例(有显著差异)
- 结论:1 剂量卡铂不劣于放疗,但随访时间仅 4 年
- 6.5 年;2008 ASCO 摘要 -- “I 期精原细胞瘤放疗对比卡铂:MRC/EORTC 随机试验更新分析(ISRCTN27163214)”。(Oliver RT,J Clin Oncol 26: 2008(5 月 20 日增刊;摘要 1))
- 结果:无复发生存率卡铂组 95% 对比放疗组 96%(无显著差异);放疗组 1 例精原细胞瘤相关死亡。预测因素:肿瘤较大(>4 cm),卡铂 AUC < 7
- 第二原发睾丸肿瘤:卡铂组 2 例对比放疗组 15 例(1.03% 降至 0.14%,HR 0.2,有显著差异)
- 结论:单剂量卡铂 AUC7 不劣于放疗;第二原发 GCT 风险降低
- 6.5 年;2011 PMID 21282539 -- “卡铂对比放疗治疗 I 期精原细胞瘤的随机试验:MRC TE19/EORTC 30982 研究(ISRCTN27163214)复发和对侧睾丸癌发生率的成熟结果”。(Oliver RT,J Clin Oncol. 2011 年 3 月 10 日;29(6):957-962。)-- 中位随访 6.5 年
- 5 年无复发生存率 94.7%(卡铂组)对比 96.0%(放疗组);HR 1.25。放疗组 1 例精原细胞瘤相关死亡。
- 接受 > = 99% AUC 7 剂量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为 96.1%,对比接受较低剂量的患者为 92.6%(p=0.08)。
- 卡铂组对侧 GCT 发生率降低(卡铂组 n=2 对比放疗组 n=15;HR 0.22)。
- 结论:单剂量卡铂对比放疗证实了不劣性;第二原发 GCT 风险降低。
- 社论;2011 PMID 21282532 -- “临床 I 期精原细胞瘤中的卡铂:过量和不足同时存在”。(Bosl GL,J Clin Oncol. 2011 年 3 月 10 日;29(6):949-952。)
- 评估:根据 MRC 和德国试验,他们没有对可疑淋巴结进行活检。患者只接受了睾丸切除术。因此,可以根据肿大或可疑淋巴结的临床基础进行治疗。
- 治疗建议
- IIa 期 - 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对狗腿形区域放疗至 20 Gy,然后对受累淋巴结进行加强剂量放疗至 30 Gy。考虑化疗作为挽救治疗。
- 备选方案(例如,患者有放疗史、IBD、马蹄形肾)可以考虑 BEP 3 个周期或 EP 4 个周期
- IIb 期 - 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对狗腿形区域放疗至 20 Gy,然后对受累淋巴结进行加强剂量放疗至 36 Gy。考虑化疗作为挽救治疗。
- 备选方案可以考虑 BEP 3 个周期或 EP 4 个周期
- IIa 期 - 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对狗腿形区域放疗至 20 Gy,然后对受累淋巴结进行加强剂量放疗至 30 Gy。考虑化疗作为挽救治疗。
IIC 期(淋巴结 > 5 cm)被认为是进展期精原细胞瘤,属于良好风险。
- 德国(多中心) (1991-1994)
- 2003 年,最终结果 PMID 12637477 -- “IIA/B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放疗: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最终报告”。(Classen J,J Clin Oncol. 2003 年 3 月 15 日;21(6):1101-6。)
- 前瞻性研究。94 例患者,IIA 期精原细胞瘤(n=66)或 IIB 期精原细胞瘤(n=21)。对主动脉旁和同侧髂窝高位淋巴结进行放疗。IIA 期剂量 30 Gy,IIB 期剂量 36 Gy。中位随访 5.8 年
- 结果:6 年无复发生存率 IIA 期 95%,IIB 期 89%
- 毒性:3 级恶心 8-10%;无迟发性毒性
- 结论:对 IIA-B 期精原细胞瘤进行放疗,减少放疗野,可获得优异的肿瘤控制效果,且无迟发性毒性
- 1997 PMID 9308934 -- “减少放疗野的 IIA 和 IIB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放疗:前瞻性多中心研究”。(Schmidberger H,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7 年 9 月 1 日;39(2):321-6。)
- n = 58(IIA 期 39 例,IIB 期 19 例)。
- 2003 年,最终结果 PMID 12637477 -- “IIA/B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放疗: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最终报告”。(Classen J,J Clin Oncol. 2003 年 3 月 15 日;21(6):1101-6。)
- 西班牙生殖细胞癌研究组 (1994-2003)
- 前瞻性非随机研究。72 例患者(18 例 IIA 期,54 例 IIB 期)。用 4 个周期的顺铂 + 依托泊苷或 3 个周期的 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进行治疗。
- 2008 年: PMID 18936476 — “化疗作为 IIA 和 IIB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放疗的替代疗法:西班牙生殖细胞癌研究组研究”。(Garcia-Del-Muro X,J Clin Oncol. 2008 年 11 月 20 日;26(33):5416-5421。)
- 中位随访 71 个月。83% 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7% 患者获得部分缓解。5 年无进展生存率 IIA 期 100%,IIB 期 87%。5 年总生存率 95%
- 结论:化疗是 IIA 或 IIB 期精原细胞瘤患者一种高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是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可以避免放疗带来的某些严重迟发性副作用。
前瞻性非随机研究
- 法国居斯塔夫·鲁西研究院;2013(1980-2001)PMID 21665493 -- “II 期精原细胞瘤放疗或顺铂基化疗的风险分层策略”。(Domont J,Urol Oncol. 2013 年 7 月;31(5):697-705。)-- 中位随访 9.4 年
- 前瞻性非随机研究。治疗策略是:对于 IIA-B 期肿瘤大小 <= 3 cm 的患者进行放疗,对于 IIB-C 期肿瘤大小 > 3 cm 的患者进行化疗。
- 67 例患者:5 例 IIA 期,31 例 IIB 期,31 例 IIC 期。37 例患者接受放疗(5/5 IIA 期,28/31 IIB 期,4/31 IIC 期)。30 例患者接受化疗(3 例 IIB 期,27 例 IIC 期)。
- 19 例复发(28%),11 例放疗组(30%),8 例化疗组(27%)。5 年无复发生存率 71%。16/19 例患者接受化疗挽救治疗。5 年总生存率 97%。
- 结论:“总生存率为 97%,根据这种风险分层策略管理的 II 期精原细胞瘤患者的总疗效良好。将化疗适应症扩展到选定的 IIB 期精原细胞瘤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因为在复发风险方面可能是有益的。”
回顾性研究
- 意大利佛罗伦萨;2009(1965-2005)PMID 18848787 -- “40 年来 II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管理”。(Detti B,Urol Oncol. 2009 年 9-10 月;27(5):534-8。)-- 中位随访 21 年。
- 106 例患者:83 例 IIA 期,19 例 IIB 期,4 例 IIC 期。89 例患者接受单独放疗;13 例患者接受化疗 + 放疗联合治疗;4 例患者接受单独化疗。
- 5 年无病生存率 96%。5 年无复发生存率 IIA 期 94%,IIB 期 72.5%,IIC 期 75%。15 例复发:5 例获救;10 例死亡。
- 第二原发肿瘤发生率:4 例(3.7%)。
- 结论:在 IIA 期精原细胞瘤中,放疗仍然可以取得优异的结果,因为大多数患者仅通过这种治疗就可以治愈。放疗或化疗可以作为 IIB 期患者的替代方案。化疗仍然是 IIC 期精原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III期被认为是晚期精原细胞瘤。除非患者存在非肺脏内脏转移,否则患者被认为是良好风险,而存在非肺脏内脏转移的患者被认为是中等风险。
- 睾丸精原细胞瘤放射治疗计划回顾;2012 PMID 22436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