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心理学/认知功能
爱德华·托尔曼在 1948 年发表了两项研究,极大地与当时的主流行为主义观点相矛盾。托尔曼研究了认知地图,并用老鼠进行研究。他的第一个实验研究了潜伏学习;学习不是研究人员立即就能知道的,这与通过只研究可观察到的现象来将心理学变成硬科学的举动形成了鲜明对比。托尔曼使用了三组老鼠,并将它们放在迷宫中。第一组在完成迷宫后没有得到任何奖励。第二组在完成迷宫后始终会获得奖励。第三组在研究的前 10 天没有获得任何奖励,但在最后 8 天获得了奖励。托尔曼观察到,第一组在跑迷宫时始终犯了很多错误,并且在 18 天的研究中几乎没有进步。第二组始终获得奖励,在犯错数量方面不断进步。第三组在最初的 10 天内几乎没有进步,但在出现食物奖励后,进步显著。第三组的进步比一直获得奖励的组更明显。(托尔曼,1948)
- 托尔曼推测,第三组老鼠在研究的前 10 天内一直在学习迷宫,但由于没有获得任何奖励,所以没有动力完美地跑迷宫。
- 一旦有了奖励,老鼠头脑中潜伏的学习就变得有用,老鼠跑迷宫的效率也更高。
- 托尔曼打破了行为主义的约束,研究了一个研究人员无法立即察觉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是刺激反应的直接结果。
- 托尔曼的研究对 196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认知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托尔曼的第二个研究是关于空间定位的。在这项研究中,老鼠在一个简单的迷宫中跑来跑去,迷宫的起点在一个圆桌上。老鼠向北跑进迷宫,向左转,向西跑,向右转,向北跑,最后向右转,向东跑。迷宫的终点有一个食物奖励。此外,迷宫中没有任何死胡同或岔路;它非常简单,老鼠跑完迷宫后,它们的位置会比起点高出约 3 点钟,或相对于起点东北方向约 45 度。当老鼠学会了这个简单的迷宫后,托尔曼在老鼠从起点桌子进入迷宫的入口处增加了 12 条新通道。托尔曼在原始通道的左侧放置了三条通道,原始通道被封堵,所以当老鼠意识到这不是死胡同后,就会立即进入并退出,并将另外 9 条通道放置在原始通道的右侧。最常使用的路线是通往原始食物奖励所在地的最近通道;在这种情况下,是第 6 号通道。(托尔曼,1948)
托尔曼证明,老鼠确实不需要遵循他所说的路线图,即从 A 到 B,再到 C,最后到 D。老鼠已经形成了一个地形图,可以帮助它们从 A 到 D 走最短的路线。托尔曼指出,“老鼠似乎不仅获得了一条路线图,说明最初专门训练的路线通往食物,而是获得了一张更广阔的综合地图,说明食物位于房间的某个方向。”托尔曼再次抛弃了行为主义,表明存在可以研究的认知功能,即使这些功能无法直接观察到。
沃尔夫冈·科勒提出了另一种学习理论,与之前提出的“尝试错误”理论不同。科勒称他的发现为顿悟学习。科勒最著名的顿悟学习研究是与苏丹大猩猩进行的研究。
- 苏丹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被展示了一根棍子
- 它可以使用棍子将水果拉到笼子附近,这样它就可以捡起来。
- 在苏丹学会了使用棍子够到水果后,科勒将水果移到离苏丹更远的地方,超出了它短棍的范围。
- 然后,科勒将一根更长的棍子放在苏丹已经有的短棍的范围内。
- 最初,苏丹试图用短棍够到水果,但失败了。
- 在苏丹环顾四周后,它再次拿起短棍,用它够到长棍,然后用长棍够到水果。(科勒,1925)
科勒将这种类型的学习称为顿悟学习。苏丹从未被训练用一根棍子够到另一根棍子;它似乎顿悟了。科勒简单地解释道,学习中存在认知过程,学习不仅仅是条件反射。科勒证明,没有逐步的塑造或尝试错误,因此必须存在内部组织过程,导致新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