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lor.org 的世界古代文明/西非和中非
非洲历史
在西撒赫勒地区,定居社区的兴起主要归功于小米和高粱的驯化。考古学表明,早在公元前 2 千年,西非就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城市人口。在跨撒哈拉贸易之前,为了应对沙漠、草原和森林之间生态系统南北差异带来的机遇,形成了互利共生的贸易关系。农业民族从沙漠游牧民族那里获得盐。沙漠游牧民族从草原上的牧民和农民以及尼日尔河上的渔民那里获得肉类和其他食物。森林居民提供毛皮和肉类。
蒂希特(达尔蒂希特)和瓦拉塔是早期城市中心中最突出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00 年,位于今天的毛里塔尼亚。在撒哈拉沙漠曾经的稀树草原上,有大约 50 个石制定居点散落。它的居民以捕鱼和种植小米为生。人们发现,曼德人的索尼恩克人负责建造这些定居点。大约在公元前 300 年,该地区变得更加干旱,定居点开始衰落,很可能迁至库姆比萨莱。从建筑类型和陶器来看,人们认为蒂希特与后来的加纳帝国有关。老杰内(杰内)大约在公元前 300 年开始被定居,生产铁器,人口众多,从拥挤的墓地可以证明这一点。居住的建筑是用土坯建造的。到公元前 250 年,杰内已成为一个繁华的大型市场城镇。
再往南,在尼日利亚中部,大约在公元前 1000 年,诺克文化在约斯高原上发展起来。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社区。诺克人用陶土制作了微型栩栩如生的雕塑,包括人头、大象和其他动物。到公元前 500 年,他们开始冶炼铁。到公元 200 年,诺克文化消失了。根据与诺克陶土的风格相似性,伊菲和贝宁的青铜雕像被认为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班图扩张是人类历史上非洲大陆的关键人口流动和定居。讲班图语的人(尼日尔-刚果语系的支系)从公元前 2 千年开始从喀麦隆向东扩展到非洲大湖地区。在公元前 1 千年,班图语从非洲大湖地区扩展到非洲南部和东部。公元前 2 世纪,早期扩张一路向南抵达赞比西河上游谷地。然后,讲班图语的人在公元 1 世纪向西推进到今天安哥拉的稀树草原,向东推进到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从非洲大湖地区开始的第二次推进是向东推进,发生在 2000 年前,扩展到印度洋海岸、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东部群体最终在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遇到了来自非洲大湖地区的南部移民。两组人都继续向南推进,东部群体继续前往莫桑比克,并于公元 2 世纪抵达马普托,并扩展到德班。到公元 1 千年后期,扩张已经到达南非的大凯河。高粱是主要的班图作物,不能在纳米比亚和西开普省的冬季降雨中生长。科伊桑人居住在南非剩余的地区。
"非洲历史:非洲西部"(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Africa#West_Af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