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Saylor.org 的比较政治/极权主义国家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朝鲜的党派家族国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作者:权赫尼克和郑炳浩,"朝鲜的党派家族国家",《亚太期刊》,第 10 卷,第 28 期,第 1 号,2012 年 7 月 9 日。

朝鲜战争(1950-1953 年)后的十年是朝鲜形成的关键时期。今天可见的朝鲜政治和社会制度的许多显著特征是在战后时期(从 1950 年代中期到 1960 年代后期)扎根的。

这个时代,首先,是朝鲜取得骄人成就的时期。社会主义政治通常被称为基于人人平等获取和分配社会商品原则的实质性经济民主,与建立在普选制和追求获得更多社会商品的个人自由理念上的自由国家的形式民主形成对比。在战后初期,朝鲜在建立以实质性民主为模式的国家和经济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迅速将一个战火纷飞、以前高度分层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社会,享受着分配正义和全民识字。

朝鲜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这一成就,而且与其他革命性社会主义国家相比,社会动荡或政治暴力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朝鲜战争具有讽刺意味的积极后果,这场战争虽然将朝鲜化为灰烬,并给朝鲜人民带来难以想象的苦难,但它也消除了主要阶级冲突和社会不平等。战争导致所有人陷入贫困和困苦;它也连根拔起潜在的阶级和政治敌人,其中许多人在战争期间搬到了韩国。

朝鲜战争还催生了朝鲜庞大的群众动员机制,随后用于经济复苏,然后用于建设国家控制的集体经济。结果令人印象深刻。到 1956 年,也就是毁灭性战争结束三年后,朝鲜恢复了战前的农业生产水平,并将战前的工业产出翻了一番,在 1957 年实现了惊人的 45% 的年工业增长率。到 1950 年代末,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在同一时期,朝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社会改革,包括免费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国家认可的女性在工作场所的平等权利、国家资助的医疗服务以及为战争伤残人员和阵亡士兵家属提供的福利制度。正是以这种成功的群众动员为背景,著名的剑桥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 1964 年 10 月访问平壤后,写了一份名为“朝鲜奇迹”的报告。罗宾逊称赞了朝鲜在朝鲜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民族自豪感的强烈集中”,该发展由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领导,金日成是“救世主而不是独裁者”。[1]

毫无疑问,战后朝鲜的许多人坚定地致力于改善经济和社会状况,并且正如罗宾逊所观察到的那样,人们对集体社区充满了自豪感。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在战后初期,该国的“救世主”金日成在提高人民的承诺和为集体利益创造社会力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朝鲜借鉴了苏联俄罗斯的斯塔汉诺夫运动,宣传充满激情,甚至奇迹般的劳动是主要的公民美德。然而,朝鲜也创造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来激发人们对劳动的热情和热情。这在战后劳模运动中很明显,该运动采取了更为军事化的形式和更为民族主义的特征,采用了与金日成领导的 1930 年代满洲游击队斗争(见下文)和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正如它在朝鲜被称为,以及后来“胜利的祖国解放战争”)期间的英勇牺牲相关的口号和图像。

值得注意的是金日成的现场指导统治艺术,这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排场形式,涉及魅力型统治者与普通工人公民之间的亲密接触。一位曾在朝鲜广泛旅行的外国观察员告诉我们,他对已故领导人一生都实践了现场指导的程度印象深刻,正如朝鲜各个角落都有许多纪念领导人访问的当地遗址所证明的那样。这种与人民的亲密接触对他建立魅力型领导人至关重要。海伦-路易斯·亨特写道金的现代排场招牌艺术的力量:“他传达出对人民生活的深刻个人兴趣,为国家利益(在他看来)不知疲倦地工作,并保持着人民领袖的形象。此外,他独特的领导风格,以对全国的无尽巡视为特征,使他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在那里他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2] 亨特引用了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话,他曾在朝鲜待过一段时间:“金与人民的关系是世界上所有其他领导人都会羡慕的。”[3]

这两种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艺术的结合,一种借鉴于苏联,另一种基本上是原创的,导致朝鲜的公共经济在形式和经验上与苏联俄罗斯的公共经济有所不同。杰弗里·布鲁克斯探讨了斯大林时代苏联的公共文化,重点关注他所称的苏联领导人和苏联人民之间“道德剧”的礼物交换。[4] 他描述了工人如何被驱使去理解他们正在享受的所有现代生活便利,无论是新住房、学校还是现代交通工具,都视为来自斯大林的礼物,以及他们如何反过来被鼓励将这种理解视为他们的责任,作为苏联国家的公民和工人国家中的工人,来欣赏来自斯大林的这些礼物,并试图予以回报。从这个角度看,布鲁克斯关注的是苏联劳模的戏剧性,他们的超凡农业或工业劳动表现被苏联媒体广泛传播,作为对斯大林的爱之礼物的回报形式。[5] 苏联的突击队员从斯大林那里获得了权利和礼物;类似的政治化礼物交换关系也体现了朝鲜的群众动员。然而,这种情况在 1960 年代发生了变化,因为领导人的排场实践加剧了。在这种环境下,朝鲜的劳模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国家物质利益的奖励。对他们来说,国家给予的最有意义的礼物是领导人访问他们的工作场所,这构成了对他们奉献精神的最终公共认可。

上述过程在 1970 年代进一步激进化(当时朝鲜与上一个十年相比,开始失去经济实力,也面临着由于中苏分裂而导致的国际社会主义团结中政治危机的加剧),催生了一种新的礼物逻辑。随着金日成的人格崇拜从崇高的形式发展到极端程度,它不仅试图涵盖朝鲜政治主权的全部基础,而且还试图将国家经济的整个运作秩序以及从公共领域到家庭领域的公民生活的全部范围纳入其中。伟大领袖成为革命政体的跳动心脏,作为一个历史实体,其起源反过来与领导人的传记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每个公民的生活在概念上成为领导人体现的主权身体的一部分,公民的经济生活成为由领导人领导的超有机家庭经济的一部分——因此,口号,“janggunnim siksol”(“我们是将军的家人”),在朝鲜家庭的国内空间被广泛展示。此外,成为朝鲜人,在朝鲜拥有一个政治家园并在那个家园享受有意义的政治生活这一非常物质的事实,从根本上来说是来自领导人模范历史生活——家族国家的集体有机生活的生命活力——的礼物。

众所周知,金日成的继任者,他的长子金正日,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塑造金日成魅力权威的形成性政治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根据朝鲜来源的解释,这种发展等于金正日代表朝鲜人民表现出的孝道的典范,所有朝鲜人民都是,毫无疑问,创始领导人的政治子女。同样明显的是,这个过程是金日成(朝鲜政治实体的创始者)将权力交接给金正日(新兴领导人,他对创始领导人的权威和遗产的奉献,正如朝鲜媒体经常强调的那样,比整个朝鲜人民对同一个人物的忠诚和忠诚加起来还要强大)的长期、精心准备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人类学家兼朝鲜问题资深观察员李文雄将朝鲜的政治秩序定义为“家族国家”。李文雄认为,“人民与最高领导人之间的联系非常类似于亲属关系。因此,将现代朝鲜的政治制度称为家族国家是合适的……领导人的作用类似于一家之主的角色;他行使绝对权力,是所有智慧的源泉。因此,国家的命运类似于一个家庭的命运。”[6] 将国家比喻为超级有机体的家庭的理念,在金日成1972年六十寿辰之际发布的歌曲《我们庆祝最高领导人的长寿与健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为了让我们幸福,

我们最高领导人奉献了他的全部生命。

从他的父爱和怀抱中,

今天我们的幸福已经开花结果。

我们将追随您,直到天涯海角。

我们将侍奉您,直到日月无光。

世代铭记您的恩情,

我们将一心一意地忠诚于您。

仰望我们伟大的父母,

您的子民庆祝您的长寿与健康。

将政治共同体视为一个大家庭的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家园是杰出领导人恩赐的理念,在同一周年纪念背景下发布的其他歌曲中也十分突出,例如《世界无处可羡》

天空是蓝色的;我的心是快乐的,

我听到风琴的声音。

我热爱我的国家,那里的人们生活和谐。

我们的父亲是最高统帅金日成。

我们的家是[工人]党的怀抱,

我们都是真正的亲兄弟姐妹。

我在这世界上无处可羡。

然而,家族国家理念应该与二战后立即出现的另一个重要范式相结合。在对朝鲜政治历史的开创性研究中,著名的日本现代朝鲜史学家和田晴树提出了将朝鲜政治制度定义为“党派国家”(日语为 yugekitai kokka;朝鲜语为 yugyokdai gukka)[7]。

这个概念关注的是在20世纪中期朝鲜建国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政治人物,以及这些奠基人物在殖民时期作为主要在日本占领的满洲活动的武装抵抗组织成员的职业背景。[8] 一个相对较小的武装抵抗组织由年轻的金日成领导,并得到了中国东北部大量韩裔移民的道德和政治支持。[9] 1945年后,这些最初以满洲为基地的武装革命者在日本殖民统治结束后朝鲜建国的初期岁月里,比其他民族主义团体享有优先权,并得到了占领朝鲜北部半岛的苏联军队的强力支持(朝鲜南部半岛则由美军占领)。[10] 众所周知,在朝鲜战争后的十年里,金日成及其来自满洲时代的旧党派组织,与其他革命组织和派系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到20世纪50年代末,金日成所谓的满洲党派派系已成为朝鲜无可争议、不可撼动的政治力量,至今仍是如此。

和田晴树认为,从那时起,“朝鲜是由金日成及其满洲派系建立的”这一说法就成为朝鲜的官方历史。[11] 这一群体年迈的昔日游击队员,是金日成所谓的个人崇拜在战后年代得以依靠的主要权力基础。这些人为建设朝鲜人民军做出了贡献,他们在人民军中担任要职,并在金日成1994年去世后,成为支持其指定的继任者金正日,以及后来金正日之子金正恩的越来越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田晴树在提出“党派国家”这一理念时,描述了朝鲜战后的政治发展是如何将金日成领导的党派组织在满洲进行的武装反殖民抵抗活动的历史,作为民族现代史和政治体制宪政史中最重要的、神圣的、包罗万象的史诗。

这一理念在战后大量的公共文化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但也强有力地体现在朝鲜位于平壤附近的大成山上的国家公墓的组织中。该公墓最初是在1953年7月停战协定后立即建成的,并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金日成1972年六十寿辰之后)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日成七十寿辰之后)进行了搬迁和翻修。公墓最初建造的时间可能让人觉得这里应该是朝鲜在朝鲜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埋葬地。然而,情况并非如此。朝鲜没有为朝鲜战争中阵亡将士设立国家承认的公共墓地,尽管它有一些碑文、纪念碑和博物馆来纪念他们。事实上,朝鲜的国家公墓中没有朝鲜集体朝鲜战争经历的痕迹,也没有那场残酷、旷日持久的内战和国际战争的巨大牺牲。相反,公墓专门用于安葬来自战前历史和朝鲜存在多年的年代的特定一群民族英雄——所谓的朝鲜第一代革命者,指的是金日成在20世纪30年代领导的满洲党派组织成员。

这座名为革命烈士陵园的公墓,将分散在全国各地和中国东北部的约一百座满洲党派成员的墓葬集中在一起。金日成将旧部们的遗骸迁往平壤的目的是为了表明,正如今天铭刻在纪念碑上的他的指示那样,“反日革命烈士的光荣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心中。” 然而,他的行动无疑还有其他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老革命家。正如前面提到的,战后朝鲜时期是全国人民为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经济而进行强制动员的时期。这也是朝鲜劳动党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的时期,导致了本土朝鲜共产主义运动成员以及背景和政治倾向与苏联或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密切相关的团体的清洗。查尔斯·阿姆斯特朗将这场权力斗争恰如其分地称为“中心化边缘”,他指出,这场斗争的结果是,以金日成为代表的革命资历相对较低的一群人,战胜了朝鲜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中所有历史上更为重要的力量。[12] 因此,决定在首都附近建造革命烈士陵园,并将金日成满洲党派组织(事实上,只是满洲韩人独立运动的一部分)的英雄人物埋葬在那里,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旨在将边缘中心化,并使金日成及其满洲派系战友夺取并巩固权力。金日成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回忆起他对老满洲战友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们对他坚定不移的信任和忠诚。满洲党派组织成员的墓葬集中在一起,是巩固金日成权力基础和建设其个人魅力权力的重要事件。

我们认为,从上述两种模式的相互作用——党派国家和家族国家——的角度来观察朝鲜政治制度的历史特征是有帮助的。这两个范式不仅说明了朝鲜国家,也说明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模式也有助于阐明朝鲜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军事第一政治,或称“先军政治”,是朝鲜自1994年7月开国领袖金日成去世以来的主要政治指导方针,与金日成的继任者金正日有关,金正日统治朝鲜直至2011年12月去世。从许多方面来说,这一政治理念是对朝鲜战争后党派国家理念的延续和再造。

先军政治在朝鲜基层更为人知的是“枪杆子”政治。枪杆子成为金正日群众政治的象征,取代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国家的经典象征——锤子和镰刀(在朝鲜,它们还包括代表知识分子的毛笔)。枪杆子符号与传统的阶级符号结合在一起,成为农业、工业和知识劳动者的单一权力和意义来源。朝鲜媒体报道的许多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事件表明人民军在国家建设项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军队也积极参与季节性农业工作,尤其是在插秧和收割季节。枪杆子取代镰刀和锤子,从概念上意味着经济和社会以军队为模式,在实践领域意味着国家资源将集中在加强军队,而不是维持社会。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称这种理论发展为从价值的劳动理论向以党派政治为基础的人力和物质价值理论的转变。

“枪杆子”的概念复杂而引人入胜;为了这篇文章的简洁起见,这里只提一下,它指的是维持党派国家所必需的一切资源,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资源。它的广泛参考范围包括朝鲜的全部武装力量、全部军事硬件和人员、所有爱国个人和社区,以及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实际承诺。据报道,金正日不止一次说过,枪支是先军革命者的最忠诚战友,因此,它永远不会背叛革命。[13] 事实上,枪杆子不仅仅是一个物体,而是一种最纯粹的忠诚和忠诚的体现,是军事第一时代党派国家公民应有的精神品质。根据先军政治的一句关键口号,在今天的朝鲜,一千万支枪杆子准备为革命中心而死。在这种情况下,枪杆子既是物体,也是生命;即,忠诚于朝鲜革命创始遗产的人,也是革命杰出中心可持续政治统治的手段。

近年来,朝鲜关于“枪管”理念的文学作品承认了成为“枪管”的难度。这需要对已故的建国领袖怀有强烈的渴望,并对领袖的遗产以及守护遗产的人保持绝对忠诚[14]。它还需要保持与遗产守护者之间同志般的爱和忠诚,这种爱和忠诚要像满洲英雄对他们游击队领导人的爱和忠诚一样强烈和坚定。然而,最近,朝鲜文学开始承认,成为“枪管”可能需要克服像满洲英雄那样克服饥饿的痛苦,以及失去亲人因饥饿而死的悲伤。同时,“枪管”政治理念断言,如果一个人拥有足够的爱的能力和正确的爱的力量,这些自律和人类生存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15]。

著名的朝鲜歌曲《同志之爱》(1980)颂扬了这种爱的力量。

无论道路多么艰辛,

我们都要翻越艰难险阻。

无论火焰之风多么猛烈,

我们都要生死与共。

你无法用金子买到,

同志之间无边的爱。

让我们的决心永存,

仰望那颗独星。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朝鲜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同志之爱的美德的新歌和电视剧。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电视剧《海上之路》,这部电视剧描绘了一群人在暴风雨过后,在船只漂流于海上的困境中,在饥渴和饥饿的煎熬中,如何发现彼此之间真正的同志之爱、无私的爱。电视剧的主题曲《同志之爱》唱道:

在平静的日子里,我们不知道,

真正的同志是多么宝贵。

与我同命运的同志之爱,

我在动荡的日子里发现,没有你,我不复存在。

在教导我们什么是真爱的将军的怀抱中,

让我们永远成为同志。

这两首歌都与朝鲜革命演变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困难时期有关,这两个时期都被称为“苦难的行军”时期。其中一个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以来,朝鲜几乎整个国家都遭受的严重饥荒和物资短缺的极度困境。尽管朝鲜当局在 2000 年 10 月庆祝劳动党建党纪念日时宣布“苦难的行军”时期已经结束,但严重的经济和生存危机在今天仍然困扰着该国很大一部分人口。歌曲《同志之爱》与这种当代困境的经历产生了共鸣。

另一首歌曲《同志之爱》指的是另一个被称为“苦难的行军”的困难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追溯到 1938 年底。当时,在日本强烈的压力下,由金日成领导的满洲游击队被迫进行长征以求生存,他们与饥饿、中国东北部恶劣的冬季以及敌人的袭击作斗争。这场持续了大约一百天的长征,被朝鲜历史铭记为金日成及其革命同志最艰难的时期。金日成的游击队在这段时期遭受了重大损失,以及长期战友背叛的几次危机。然而,就像中国革命中的长征一样,“苦难的行军”在朝鲜历史上被描绘成光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的革命者克服了不可能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一个革命国家的自豪家园奠定了基础。在朝鲜艺术和文学中,一百天的“苦难的行军”通常也被描绘成一个美好的时期——在极度困难中,崇高的人性美德得到了展现。这些美德是同志之间的团结和对民族解放事业的钢铁般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正如无数关于那个时代的歌曲、戏剧和绘画中所描绘的那样,它们是对游击队领导人的忠诚和信念。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苦难的行军”的新歌和电视剧,如《同志之爱》,旨在将当代饥饿危机与历史上的反殖民斗争进行类比。这种类比宣扬了人类精神和道德团结的力量,能够克服不利的历史条件——人们相信,对于那些拥有正确的精神和道德力量的人来说,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这种精神力量不是一种辩证力量(它塑造历史条件,并被这些条件塑造),而是一种超越的力量,如果得到适当的引导,它将不受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精神力量的关键在于同志之间在艰苦的行军中的道德团结,上述歌曲将其描述为“同志之爱”;然而,这种精神团结的超越性并不局限于同志之间的道德纽带。更重要的是,它在于他们对领袖无所不包、无懈可击的权威的坚定信念,只有通过这种信念,同志之爱的道德才能找到其最终目的和真正的力量。

因此,今天的“枪管”理念是长期存在的游击队国家模式在政治和社会危机时代的“发明传统”。这场危机有许多方面(例如 20 世纪 90 年代初社会主义国际秩序的解体),但最重要的是,它与 1994 年建国领袖金日成去世有关。这位弥赛亚式领袖的逝世恰逢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朝鲜经济崩溃和严重粮食短缺导致无数朝鲜公民悲惨死亡——根据家庭国家模式,这些受害者被认为是建国领袖的“儿女”。

因此,今天关于“苦难的行军”的叙事所宣扬的公民道德,采取了遗产政治的形式。这种政治形式在朝鲜被称为“遗训政治”(yuhun jongch’i),它与该国特殊的世袭领导人继承模式(如今已传至第三代)密不可分。它将战后时期发展起来的家庭游击队国家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并在其中添加了强有力的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蒙太奇;早期革命运动中的危机与革命国家生活中新的现实之间的连续性,以及老满洲游击队员的道德与今天朝鲜政治家族成员所需的公民道德之间的连续性。然而,在这样做的时候,今天关于“苦难的行军”的政治叙事正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内部矛盾。

家庭国家和游击队国家的模式在朝鲜的统治艺术中紧密交织在一起。然而,家庭国家的独特道德概念维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抵制与游击队国家理念的合作。一个政治实体是一个扩大化的家庭的理念,它带来了国家与社会之间一种道德上的相互关系:国家为社会提供基本经济生活和人类福祉的安全保障,作为回报,社会对政治制度保持忠诚,并为国家经济做出贡献。无论这种关系是像金日成的朝鲜那样,以一位有魅力的领袖为中心的个性化的家长式特征,还是以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的社会主义政治的更加制度化的形式,情况都是如此。

朝鲜在“先军”时代的政治领导人,是在日常经济的废墟上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的,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只来自于游击队国家的传统,而没有能力运用来自管理经济可持续的政治家庭的权力,即家庭国家的权力。因此,朝鲜至今仍在继续的“先军”时代,面临着两种政治形态之间尖锐的矛盾,而这两种政治形态的和谐是该国合法国家地位和政治实体与社会之间有意义的联系自朝鲜战争后时代的支柱。朝鲜国家继续对自豪的游击队国家理念表现出强烈的承诺,但它所遭受的诸多失败,削弱了它作为有意义的家庭国家统治的权利主张。与此同时,普通的朝鲜人被迫承担不断加剧的矛盾的后果,即自豪的游击队国家与失败的家庭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在持续的经济和生存危机中,人们持续承受着成为模范“枪管”公民的压力。

这种矛盾触及了游击队国家理念的核心。满洲游击队斗争的故事,是一个革命运动的故事,它涉及一小部分先锋革命者,以及这些久经沙场的行动者组成的相对简单的社会组织。相比之下,今天的“枪管”政治涉及一个复杂的国家社会,它有精细的劳动分工,包括军队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分工。

在这方面,嵌入在旧的和新的游击队政治的历史类比方案中的逻辑矛盾,指的是试图将诞生于非凡历史环境中的军国主义道德团结的规则扩展到复杂的现代社会。即使是在满洲的背景下,也不可能将专门用于职业游击队的规则轻易地扩展到平民生活。游击队的生命是一种非凡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在定义上可能无法在没有来自同情平民团体的物质和道德支持的情况下继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反叛乱战争的暴力行为往往以摧毁平民社区为目标,以摧毁游击队组织。当这种暴力发生时,机动的游击队可能试图通过逃离反叛乱部队的包围来逃脱(就像金日成在 1938-1939 年冬季的满洲游击队一样),从而让平民社区自生自灭。

然而,这种游击战中的生存技巧,并非游击队国家可以选择的方式。游击队国家与传统的游击队不同,它是一个有领土限制的实体,除了它统治的地方,它无处可去。此外,它的生存不仅取决于军队,也取决于公民社会的生存。这两种游击队政治形态(旧的和新的)之间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国家和家庭国家模式之间的相关矛盾,构成了朝鲜今天政治和社会秩序所面临的最关键的结构性问题。自 2011 年 12 月金正日去世以来出现的新的第三代领导层的生存能力,将取决于它如何创造性地应对嵌入朝鲜游击队家庭国家起源中的根本结构性和道德矛盾。

[1] 琼·罗宾逊,“朝鲜奇迹”,《每月评论》第 16 卷第 8 期(1965 年):548。

[2] 海伦-路易斯·亨特,《金日成领导下的朝鲜》(康涅狄格州纽波特:普拉格出版社,1999 年),26。

[3] 同上。

[4] 杰弗里·布鲁克斯,《谢谢你,斯大林同志!从革命到冷战的苏联公共文化》(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0 年),105。

[5] 同上,74, 83-105。

[6] 李文雄,《朝鲜政治文化的形成与特点》(首尔:国家统一研究所,1976 年),43。

[7] 和田春树,《朝鲜:游击队国家的现状》(东京:岩波書店,1998 年)。

[8] 崔大淑,《金日成:朝鲜领导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5 年),123–36, 149–57。

[9] 查尔斯·K·阿姆斯特朗,《朝鲜革命,1945-1950》(伊萨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2004 年),13–37。另见朴贤玉,《同床异梦:帝国、社会生活和朝鲜革命起源于满洲》(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杜克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阿姆斯特朗,《朝鲜革命》,222-39。

[11] 和田春树,《金日成与满洲抗日战争》(东京:平凡社,1992 年),377。另见崔大淑,《金日成》,107-58;安德烈·兰科夫,《朝鲜危机:去斯大林化失败,1956》(檀香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05 年),202–10。

[12] 查尔斯·K·阿姆斯特朗,“以边缘为中心:满洲流亡者和朝鲜国家”,《韩国研究》第19卷(1995年):1-16。

[13] “白头山 눈보라(白头山,暴风雪)”,《劳动新闻》,2000年3月21日。

[14] 权熙锡,“朝鲜的渴望政治”,《批判亚洲研究》第42卷(2010年):3-24。

[15] 参阅吴炫哲,《先军政治的伟大将军和爱情的世界》(平壤:平壤出版社,2005年)。另见梁索尼娅,“生物政治还是主权之爱的逻辑:爱情在朝鲜的去向”,载《朝鲜:走向更深的理解》,梁索尼娅编(普利茅斯:莱克星顿出版社,2009年),第57-84页。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