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生物化学/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短暂的电脉冲,负责神经元轴突上传播信息。与动作电位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是膜电位、静息电位和阈值。膜电位是指细胞内外电位的差值。静息电位是指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未接受任何兴奋或抑制信号时的膜电位。在许多神经元中,静息电位约为 -70 mV。阈值是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膜电位。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现象。它要么达到阈值并产生动作电位,要么不产生。
动作电位的第一个步骤是神经元膜电位达到阈值。膜电位变化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来自其他细胞或神经元的兴奋性刺激。膜电位的增加也称为去极化。达到阈值后,电压门控钠通道打开,钠离子进入细胞,使静息电位升高。随着电压继续升高,电压门控钾通道也打开,钾离子离开细胞。然而,由于钠离子仍在进入细胞,因此膜电位继续升高。当膜电位达到峰值时,就达到了动作电位,钠通道变得不应激,不再有钠离子进入细胞。钾离子继续离开细胞,膜电位缓慢下降至静息电位。这种静息电位的下降称为超极化。在静息电位时,钾通道关闭,钠通道“重置”,以便如果达到阈值,它们可以再次打开。由于并非所有钾通道在静息电位达到时立即关闭,因此额外的钾离子离开细胞,使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膜实际上经历了超极化后去极化,即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最终,随着钾离子扩散回细胞,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因为细胞膜对钾离子具有很高的通透性。钠钾泵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将钾离子泵入细胞。
机制(参考图)
静息电位由钠钾泵设定,钠钾泵利用 1 个 ATP 的能量泵入 3 个 Na+ 和 2 个 K+。这是因为离子被泵入逆浓度梯度,所以需要能量。静息电位介于 -60 到 -80 mV 之间。在静息电位时,没有信号通过膜传输。去极化是该机制的第二步,发生在细胞变得不那么负时,因为 Na+ 电压门控通道已打开,Na+ 离子现在进入细胞,导致膜电位幅度减小。当膜电位达到 -55 mV 时,它就达到了阈值,将触发动作电位。第三步称为上升阶段,其中更多的 Na+ 电压门控通道打开,导致细胞变得不那么负。它将正电荷带到细胞中,进一步增强去极化。更多的钠通道打开,导致正反馈循环。接下来的步骤称为下降阶段,因为最终,Na+ 电压门控通道失活并阻止额外的钠离子进入。同时,K+ 电压门控通道开始打开,发生超极化。超极化导致膜电位幅度增加,导致细胞变得更负。该机制的最后部分称为过冲,因为 Na+ 电压门控通道完全关闭,而 K+ 通道也开始缓慢关闭。这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状态,就像机制的第一步一样。
Na+/K+ 泵机制 离子泵与 ATP 结合,结合 3 个细胞内 Na+ 离子。ATP 被水解,导致泵磷酸化,然后释放 ADP。泵发生构象变化,将 Na+ 离子暴露在外部。磷酸化形式的泵对 Na+ 离子具有低亲和力,因此它们被释放。然后,泵结合 2 个细胞外 K+ 离子,这会导致泵去磷酸化,使其恢复到先前的构象状态,将 K+ 离子转运到细胞中。去磷酸化形式的泵对 Na+ 离子的亲和力高于 K+ 离子,因此两个结合的 K+ 离子被释放。ATP 结合,该过程再次开始。
动作电位的传导
当动作电位沿着轴突传播时,它会再生去极化。动作电位被传递到相邻区域,传导整个轴突的动作电位。当动作电位在轴突的特定区域传导并经历下降阶段时,它后面的区域正在超极化并经历下降阶段。该区域被称为去极化区,由钾离子流出引起。因此,去极化区域后面的失活 Na+ 通道阻止任何动作电位向后传播,使它们成为单向的。
属性
1. 动作电位始终是去极化的。
2. 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路径无关。
3.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反应。如果频率达到或超过阈值,就会发生动作电位。如果低于阈值,则不会发生动作电位。
4. 幅度不会随距离衰减。它确实在整个轴突上传递,没有任何损失。
5. 存在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6. 在静息状态下,钠和钙通道是关闭的
7. 膜对钾的通透性最大
8. 渗透压受到静电压的抵消,以达到平衡,平衡离子浓度。
轴突的直径影响动作电位的速度。轴突越宽,对动作电位电流的阻力越小。它类似于水管的作用,水管的直径越宽,对水流的阻力越小。因此,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要快得多。髓鞘是另一个影响动作电位速度的因素。髓鞘由两种类型的胶质细胞形成: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施万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充当轴突的绝缘体,增加了动作电位有效的长度。这种绝缘形式使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电流能够更快地达到阈值。绝缘的唯一问题是,轴突现在不再能够接触到环境或细胞外空间。只有绝缘轴突上的允许相互作用的区域是髓鞘间隙,称为郎飞结。动作电位只在这些节点形成,因为这是暴露的 Na+ 电压门控通道所在的地方。一个节点将经历动作电位的上升阶段,产生的电流将立即传播到下一个节点,在那里膜将被去极化,动作电位将被再生。动作电位和去极化从一个节点跳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称为跳跃传导。
Carlson, Neil R. 行为的生理学。波士顿:皮尔逊教育公司,2007 年。
Reece, Jane B. 坎贝尔生物学,2011 年
Levinthal, Charles, "Drugs, Behavior, and Modern Society",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