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生物化学/机制作用的错误理解
外观
< 结构生物化学
随着新信息的不断涌现,机制作用不断得到改进和更新。科学家有责任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并批判性地思考所陈述和暗示的内容。然而,当科学家不进行批判性思考,而只是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时,就会成为思维惯性的牺牲品。由于对机制作用的错误理解而导致的思维惯性可以分为四类:命名、连接组、科学范式和不当控制。
命名可以导致思维惯性。虽然乍一看可能不像,但机制的命名极其重要。机制的名称暗示其功能以及它所属的机制组。因此,如果一个机制被错误命名,可能会导致混淆或错误的假设。例如,激素非依赖性激活激素受体多年来被忽视,因为这些蛋白质最初被称为“激素受体”。错误地看待连接组也会导致思维惯性——当第一个机制的参与被视为第二个机制参与的证据时,反之亦然,第一个机制的不参与意味着第二个机制的不参与。当同一个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机制被视为单一机制的不同指标时,这会导致错误的思考。科学范式通过阻碍科学家跳出传统范式而导致思维惯性。例如,一个既定的科学范式是正常哺乳动物细胞死亡只发生在有东西杀死它的时候。由于这种范式,没有人考虑正常细胞可以自杀的想法。现在,这种细胞自杀的想法目前是生物学的基础之一。最后,思维惯性可能是由实验的不当控制造成的,当控制仅仅因为它们被普遍使用而被接受时。这种思维惯性是自我延续的,因为随着更多不当控制的使用,它们变得越来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