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生物化学/保罗·D·博伊尔
保罗·德洛斯·博伊尔(出生于 1918 年 7 月 31 日)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化学名誉教授,也是 1997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因其在 ATP(三磷酸腺苷)合成方面的研究而获奖。
保罗·D·博伊尔出生于犹他州普罗沃,父母是戴尔·德洛斯·博伊尔和格蕾丝·盖蒙。虽然他是在一个摩门教社区强烈的地区长大的,但博伊尔被认为是非信徒。由于他成长的许多年都在大萧条时期度过,因此博伊尔很早就学会了努力工作和为目标坚持不懈的意义。他上了普罗沃高中,通过不断参加辩论队和学生会,他最终成为高年级学生会主席。从高中毕业时,博伊尔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杨百翰大学,在那里他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妻子利达·惠克,他们在 1939 年 8 月 31 日结婚,五天后他们将前往威斯康星州,博伊尔将开始他的研究生学习。
博伊尔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著名的生物化学系入学。正是在这里,他对酶学和代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最终成为他主要的研究方向。由于新建成的生物化学新楼,博伊尔有机会参加当时一些伟大生物化学家举办的生物化学研讨会。
在 1943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博伊尔前往斯坦福大学参与一项战争项目。在那里,他研究了从血浆中提取的血清白蛋白,这些白蛋白被用来治疗战场上的休克。这些血清的问题是,当加热杀死病毒和微生物时,溶液会变得浑浊,蛋白质会变性。这是研究需要改进血清以使蛋白质即使在加热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的地方。最终,博伊尔和他的团队发现,长链脂肪酸比任何其他化合物都能更好地稳定血清,并且这些脂肪酸链甚至可以逆转某些情况下的变性。
博伊尔职业生涯的下一阶段将他带到了明尼苏达大学,由于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工作,他被任命为助理教授。在那里,他将研究重点放在生物化学,更具体地说,是酶上。他最终有机会在 1955 年接受古根海姆奖学金,这使他能够在瑞典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雨果·西奥雷尔一起工作。同年,他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酶化学奖。他在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并将大部分研究时间花在酶上。虽然他的研究还没有集中在最终为他赢得诺贝尔奖的 ATP 合成酶上,但他对该主题非常感兴趣,并在有机会时与氧化磷酸化途径一起工作。
1963 年,博伊尔和一群研究生被派往洛杉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设化学楼的新翼。正是这次旅行,加州的魅力让博伊尔无法抗拒,1965 年,他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MBI) 的主任。在 1963 年的这次旅行中,博伊尔发现磷酸组氨酸不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而实际上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中间体。这一发现,以及他在 MBI 获得的新资源,使他发现了 ATP 合成的结合电荷机制。尽管他在 1963 年发现了这一点,但直到多年后才被科学界普遍接受,而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更晚,是在 1997 年。
1990 年,博伊尔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名誉教授。他在校园附近有一所房子,他和妻子住在一起。他们有三个孩子和八个孙子孙女。那些上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孙子孙女在学校期间都住在他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