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步章节中,我们讨论了集合上的等价类。如果读者还没有掌握这个概念,建议他们在开始本节之前先掌握它。
回顾上一节中核的定义。我们将展示它拥有的一个有趣的特征。具体来说,令 属于陪集
 属于陪集  。那么存在一个
。那么存在一个  使得
 使得  对所有
 对所有  都成立。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核的陪集包含了
 都成立。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核的陪集包含了  中映射到特定元素的所有元素。核启发我们去寻找所谓的正规子群。
 中映射到特定元素的所有元素。核启发我们去寻找所谓的正规子群。
定义 1: 一个子群  称为正规子群,如果对于所有
 称为正规子群,如果对于所有  都有
 都有  。我们有时会写
。我们有时会写  来强调
 来强调  在
 在  中是正规的。
 中是正规的。
定理 2: 一个子群  是正规子群当且仅当对于所有
 是正规子群当且仅当对于所有  都有
 都有  。
。
证明: 根据定义,一个子群是正规的,当且仅当  ,因为共轭是一个双射。定理通过在右边乘以
,因为共轭是一个双射。定理通过在右边乘以  得出。 ∎
 得出。 ∎
我们在引言中提到过,核是一个正规子群,因此我们最好证明一下!
定理 3: 设  是任何同态。那么
 是任何同态。那么  是正规的。
 是正规的。
证明: 令  且
 且  。那么
。那么  ,所以
,所以  ,证明了定理。 ∎
,证明了定理。 ∎
定理 4: 令  是群,
 是群, 是一个群同态。如果
 是一个群同态。如果  是
 是  的正规子群,那么
 的正规子群,那么  是
 是  中的正规子群。
 中的正规子群。
证明: 设  且
 且  . 则
. 则  ,因为
,因为  在
 在  中是正规子群,因此
 中是正规子群,因此  ,证明了定理。 ∎
,证明了定理。 ∎
定理 5: 设  为群,且
 为群,且  为群同态。 则如果
 为群同态。 则如果  是
 是  的正规子群,则
 的正规子群,则  在
 在  中是正规子群。
 中是正规子群。
证明:设  且
 且  。那么,如果存在
。那么,如果存在  使得
 使得  ,我们有
,我们有  ,其中存在
,其中存在  ,因为
,因为  是正规的。因此,对于所有
 是正规的。因此,对于所有  都有
 都有  ,因此
,因此  在
 在  中是正规的。∎
 中是正规的。∎
推论 6: 设  为群,且
 为群,且  为满射群同态。那么,如果
 为满射群同态。那么,如果  是
 是  的一个正规子群,那么
 的一个正规子群,那么  是
 是  的正规子群。
 的正规子群。
证明:将定理 5 中的  替换为
 替换为  。∎
。∎
注记 7: 如果  是
 是  的一个正规子群,且
 的一个正规子群,且  是
 是  的一个正规子群,这不一定意味着
 的一个正规子群,这不一定意味着  是
 是  的正规子群。鼓励读者提供一个反例。
 的正规子群。鼓励读者提供一个反例。
定理 8: 设  为群,且
 为群,且  为子群。那么
 为子群。那么
- i) 如果  是正规子群,那么 是正规子群,那么 是 是 的一个子群。 的一个子群。
- ii) 如果  和 和 都是正规子群,那么 都是正规子群,那么 是 是 的正规子群。 的正规子群。
- iii) 如果  和 和 都是正规子群,那么 都是正规子群,那么 是 是 的正规子群。 的正规子群。
证明: i) 设  为正规子群。首先,由于对于每个
 为正规子群。首先,由于对于每个  ,都存在
,都存在  使得
 使得  ,所以
,所以  。为了证明
。为了证明  是一个子群,设
 是一个子群,设  。那么
。那么  对于某个
 对于某个  ,因为
,因为  是正规子群,所以
 是正规子群,所以  是一个子群。
 是一个子群。
ii) 令  且
 且  。由于
。由于  和
 和  都是正规子群,因此存在
 都是正规子群,因此存在  使得
 使得  。由此可知
。由此可知  ,因此
,因此  是正规子群。
 是正规子群。
iii) 令  且
 且  。由于 H 是正规子群,因此
。由于 H 是正规子群,因此  ,同理
,同理  。因此
。因此  ,由此可知
,由此可知  是正规子群。 ∎
 是正规子群。 ∎
在下文中,令  为任何群。然后
 为任何群。然后  具有与其相关的以下正规子群。
 具有与其相关的以下正规子群。
- i) 群  的中心,记作 的中心,记作 ,是与群中所有元素都可交换的元素构成的子群。 ,是与群中所有元素都可交换的元素构成的子群。 。 很容易验证 。 很容易验证 是一个正规子群,留给读者证明。 是一个正规子群,留给读者证明。
- ii) 群  的 *交换子群*,记为 的 *交换子群*,记为 或 或![{\displaystyle [G,G]}](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6ddf7a724a331d1e12ffa6571ba246ebf08f1335) ,是由子集 ,是由子集![{\displaystyle \{[g,h]\mid g,h\in G\}}](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0e3642ff423d13af7902523e271f26f3fc8b1621) 生成的子群,其中 生成的子群,其中![{\displaystyle [g,h]=g^{-1}h^{-1}gh}](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e87495055902ee8caee67b2645802bd3192d68c5) 对所有 对所有 成立。对于 成立。对于 ,我们引入简写符号 ,我们引入简写符号 。那么我们有 。那么我们有![{\displaystyle s[g,h]s^{-1}=[g^{s},h^{s}]}](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e4a2e76a46758ba4931169e7726444ce5719900b) ,因此对于任何交换子乘积 ,因此对于任何交换子乘积![{\displaystyle [g_{1},h_{1}][g_{2},h_{2}]...[g_{n},h_{n}]}](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05ee73b8601997cc9ce0132fda432c489052e6b2) ,其中所有元素都在 ,其中所有元素都在 中,我们有 中,我们有![{\displaystyle s[g_{1},h_{1}][g_{2},h_{2}]...[g_{n},h_{n}]s^{-1}=[g_{1}^{s},h_{1}^{s}][g_{2}^{s},h_{2}^{s}]...[g_{n}^{s},h_{n}^{s}]}](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7f3a134ab60c59a8d356635e3b1a837adfd70429) ,因此 ,因此 是正规子群。 是正规子群。
注 9: 我们可以迭代交换子群构造,并定义  和
 和 ![{\displaystyle G^{(n)}=[G^{(n-1)},G^{(n-1)}]}](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a17dd810df62db01a2dc73d228f794671be61f3c) 对所有
 对所有  。我们在本书的后续结果中不会使用交换子群,所以对我们来说它仅仅是一个奇特之处。
。我们在本书的后续结果中不会使用交换子群,所以对我们来说它仅仅是一个奇特之处。
为什么正规子群很重要?在初步的章节中,我们讨论了等价关系和相关的等价类集合。如果  是一个群,并且
 是一个群,并且  是一个等价关系,那么什么时候
 是一个等价关系,那么什么时候  允许一个群结构?当然,我们必须在
 允许一个群结构?当然,我们必须在  上指定乘法。我们现在就来做这件事。
 上指定乘法。我们现在就来做这件事。
定义 10: 令  是一个群,并且
 是一个群,并且  是
 是  上的等价关系,我们在
 上的等价关系,我们在  中的等价类上定义乘法,使得对所有
 中的等价类上定义乘法,使得对所有  ,
,
![{\displaystyle [a][b]=[ab]}](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709d523ac678f932a75edb3c135db415a516eb13) 
这确实是唯一自然的方式。取两个等价类,选择代表,计算它们的乘积,并取其等价类。警觉的读者心中只会有一件事:这定义良好吗?对于一般的等价关系,答案是否定的。读者可以尝试举出一个例子。更有趣的是,什么时候它定义良好?根据上面的定义,我们显然需要投影映射  由
 由 ![{\displaystyle a\mapsto [a]}](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4c8d995257f3f7673bcc9899592b780f3c8baa56) 定义,成为同态。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要求压缩为两个,这两个要求都与消去律有关。
 定义,成为同态。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要求压缩为两个,这两个要求都与消去律有关。
定理 11: 设  是一个群,
 是一个群, 是
 是  上的等价关系。那么
 上的等价关系。那么  在自然乘法下是一个群,当且仅当对于所有
 在自然乘法下是一个群,当且仅当对于所有 
 . .
证明: 假设  是一个群。由于
 是一个群。由于 ![{\displaystyle a\sim b\,\Leftrightarrow [a]=[b]}](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d57fad6157e2fb04c6c6c01c8641e66aeb939f91) ,该性质来自
,该性质来自  中的消去律。现在假设该性质成立。那么它的乘法规则是定义良好的,并且必须验证
 中的消去律。现在假设该性质成立。那么它的乘法规则是定义良好的,并且必须验证  是一个群。令
 是一个群。令  ,那么结合律来自
,那么结合律来自 
![{\displaystyle ([a][b])[c]=[ab][c]=[(ab)c]=[a(bc)]=[a][bc]=[a]([b][c])}](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df3c24dbce21b37cd99cab27576785d87a112216) . .
 中的单位元是
 中的单位元是  的等价类,
 的等价类,![{\displaystyle [e]}](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1e517f3f718c26bd940d716e6990b105eda255a4)
![{\displaystyle [e][a]=[ea]=[a]=[ae]=[a][e]}](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a462637d01479aac0c1df6f6d849fb547df09503) . .
最后,![{\displaystyle [a]}](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ea82bc70a8e322f13a3c4e5b9d5d69e8ef097ad8) 的逆是
 的逆是 ![{\displaystyle [a^{-1}]}](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4052acf255f7f364db7f0a838ba98efe6cddecff)
![{\displaystyle [g][g^{-1}]=[gg^{-1}]=[e]=[g^{-1}g]=[g^{-1}][g]}](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d0d7c6297d3d1414ace5762edf7291162559990d) . .
因此, 确实定义了一个群结构,证明了该定理。∎
  确实定义了一个群结构,证明了该定理。∎
我们将称等价关系 与
 与  是 “兼容” 的,如果
  是 “兼容” 的,如果  是一个群。那么,
  是一个群。那么, 被称为
  被称为  关于
  关于  的 “商群”。另外,作为一个直接的结果,这也使
  的 “商群”。另外,作为一个直接的结果,这也使  成为一个同态,但不仅仅是任何同态!它满足一个泛性质!
  成为一个同态,但不仅仅是任何同态!它满足一个泛性质!
 显示投影同态满足的泛性质的交换图。
显示投影同态满足的泛性质的交换图。
定理 12:  设  是与
  是与  兼容的等价关系,并且
  兼容的等价关系,并且  是一个群同态,使得
  是一个群同态,使得  。那么存在一个唯一的同态
。那么存在一个唯一的同态  使得
  使得  。
。
证明:在集合论的初步章节中,我们展示了集合的对应陈述,所以我们知道  作为集合之间的函数存在。我们需要证明它是一个同态。这立即成立:由于
 作为集合之间的函数存在。我们需要证明它是一个同态。这立即成立:由于 ![{\displaystyle {\tilde {\phi }}([a])=\phi (a)}](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ba68841b61417f519c073010a1df5f0ca72ae618) 由交换律得出,我们有
 由交换律得出,我们有 ![{\displaystyle {\tilde {\phi }}([a]){\tilde {\phi }}([b])=\phi (a)\phi (b)=\phi (ab)={\tilde {\phi }}([ab])={\tilde {\phi }}([a][b])}](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358619247c61a2dcdf328fd8c85e97b36a1a7f9e) 。正如前面所说,
。正如前面所说,![{\displaystyle {\tilde {\phi }}([a])=\phi (a)}](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ba68841b61417f519c073010a1df5f0ca72ae618) 表明唯一性,证明了定理。 ∎
 表明唯一性,证明了定理。 ∎
引理 13:设  是群
 是群  上的等价关系,使得
 上的等价关系,使得  。那么
。那么 ![{\displaystyle H=[e]}](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71b9efecf97425da5810d59b8aa815abfd642e2d) 是
 是  的子群,并且
 的子群,并且  。
。
证明:首先, 不是空的,因为
 不是空的,因为  。令
。令  。然后
。然后  ,通过在左边乘以
,通过在左边乘以  可以得到。然后由于
 可以得到。然后由于  ,我们有
,我们有  ,通过相同的论证可以得到。应用传递性得到
,通过相同的论证可以得到。应用传递性得到  。最后,在左边乘以
。最后,在左边乘以  得到
 得到  ,从而得到
,从而得到  ,因此
,因此 ![{\displaystyle H=[e]}](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71b9efecf97425da5810d59b8aa815abfd642e2d) 是一个子群。
 是一个子群。
假设  对于
 对于  。然后
。然后 ![{\displaystyle [a]=[b]}](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410d2187c04d4e54d4ccec24556a76fd427a93aa) ,这意味着
,这意味着 ![{\displaystyle [a^{-1}b]=[e]}](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383fc426856ac7c32d19103e2a75073dc6993516) 。因此
。因此 ![{\displaystyle a^{-1}b\in [e]}](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5f71aaa87e70bf84e484feaa6048535b82e4f371) 。现在假设
。现在假设 ![{\displaystyle a^{-1}b\in [e]}](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5f71aaa87e70bf84e484feaa6048535b82e4f371) 。那么
。那么 ![{\displaystyle [a^{-1}b]=[e]}](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383fc426856ac7c32d19103e2a75073dc6993516) ,因此
,因此 ![{\displaystyle [a]=[b]}](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410d2187c04d4e54d4ccec24556a76fd427a93aa) ,最后得到
,最后得到  。
。
假设  。由于
。由于  是一个子群,所以有
 是一个子群,所以有  ,因此
,因此  。最后,假设
。最后,假设  。那么
。那么  。特别地,由于
。特别地,由于  ,这表明
,这表明  ,完成了证明。 ∎
,完成了证明。 ∎
使用右陪集和等价关系  和
 和  的镜像版本完全类似。陈述定理和写出证明留给读者作为练习。
 的镜像版本完全类似。陈述定理和写出证明留给读者作为练习。
我们已经展示了等价关系如何定义  的一个子群。实际上,等价类都是这个子群的所有陪集。现在我们将反过来,展示一个子群如何定义
 的一个子群。实际上,等价类都是这个子群的所有陪集。现在我们将反过来,展示一个子群如何定义  上的等价关系。
 上的等价关系。
引理 14: 令  是群
 是群  的一个子群。那么,
 的一个子群。那么,
- i)  是一个等价关系,使得对于所有 是一个等价关系,使得对于所有 ,都有 ,都有 。 。
- ii)  是一个等价关系,使得对于所有 是一个等价关系,使得对于所有 ,有 ,有 。 。
证明:我们将证明 i)。 ii) 的证明类似,留给读者作为练习。
在子群部分已经证明了  是一个等价关系,以及
 是一个等价关系,以及  。假设
。假设  。然后对于所有
。然后对于所有  ,有
,有  ,因此
,因此  。现在假设
。现在假设  ,则
,则  ,因此
,因此  ,完成证明。 ∎
,完成证明。 ∎
 
定理 15:对于 G 上的每个等价关系  ,使得
,使得  ,存在 G 的唯一子群
,存在 G 的唯一子群  ,使得
,使得  正好是
 正好是  的左陪集。
 的左陪集。
证明:这直接来自引理 13 和引理 14。
同样,镜像语句是完全类似的。定理的陈述留给读者作为练习。
引理 16:设  是由
 是由  给出的等价关系,其中
 给出的等价关系,其中  是 G 的子群。那么我们知道
 是 G 的子群。那么我们知道  兼容当且仅当
 兼容当且仅当  是正规子群。
 是正规子群。
证明:假设  是兼容的,
 是兼容的, 且
 且  。那么
。那么  ,兼容性给出我们
,兼容性给出我们  ,所以
,所以  。由于
。由于  是任意的,我们得到
 是任意的,我们得到  对于所有
 对于所有  ,因此
,因此  是正规的。现在假设
 是正规的。现在假设  是正规的。那么
 是正规的。那么  ,
, 且
 且  对于所有
 对于所有  。利用这一点,我们得到
。利用这一点,我们得到  ,类似地对于右侧情况,所以
,类似地对于右侧情况,所以  与
 与  兼容。 ∎
 兼容。 ∎
定义 17: 当等价关系由指定一个正规子群  给出时,关于此等价关系的商群表示为
 给出时,关于此等价关系的商群表示为  。然后我们称
。然后我们称  为
 为  关于
 关于  的商群,或者
 的商群,或者  模
 模  。注意,这与之前对该符号的定义相符。
。注意,这与之前对该符号的定义相符。
在  中的乘法如前所述,为
 中的乘法如前所述,为  ,单位元为
,单位元为  ,并且
,并且  对于所有
 对于所有  成立。
 成立。
定义 18: 令  为
 为  的一个正规子群。然后我们定义投影同态
 的一个正规子群。然后我们定义投影同态  为
 为  对于所有
 对于所有  成立。
 成立。
定理 19: 一个子群是正规子群当且仅当它是某个同态的核。
证明:我们已经证明了左边的蕴含关系。对于右边的蕴含关系,假设  是正规子群。那么
 是正规子群。那么  是一个群,我们有投影同态
 是一个群,我们有投影同态  如上定义。由于对于所有
 如上定义。由于对于所有  我们有
 我们有  ,
, ,因此
,因此  是一个同态的核。 ∎
 是一个同态的核。 ∎
定理 20: 令  为群,
 为群, 为一个同态,
 为一个同态, 为
 为  的一个正规子群,使得
 的一个正规子群,使得  。那么存在一个唯一的同态
。那么存在一个唯一的同态  使得
 使得  。
。
证明:这可以从定理 12 中通过令  得到。 ∎
 得到。 ∎
 显示第一个同构定理的交换图。
显示第一个同构定理的交换图。  是一个同构。
 是一个同构。
定理 21(第一同构定理): 设  是群,
 是群, 是一个同态。那么
 是一个同态。那么  .
.
证明:由定理 20 可知,存在一个唯一的同态  使得
 使得  。我们需要证明
。我们需要证明  当限制到
 当限制到  时是一个同构。这是显然的,因为根据引理 13,
 时是一个同构。这是显然的,因为根据引理 13, ,因此
,因此  是单射的,并且对于任意的
 是单射的,并且对于任意的  ,都存在一个
,都存在一个  使得
 使得  ,因此它是满射的,所以也是同构。 ∎
,因此它是满射的,所以也是同构。 ∎
引理 22: 设  是一个群,
 是一个群, 是一个子群,
 是一个子群, 是
 是  的一个正规子群。那么
 的一个正规子群。那么  是
 是  的一个正规子群。
 的一个正规子群。
证明:设  且
 且  。则
。则  ,因为
,因为  且
 且  是一个子群,并且
 是一个子群,并且  ,因为
,因为  ,
, 且
 且  在
 在  中是正规的。因此,
 中是正规的。因此, ,并且
,并且  在
 在  中是正规的。 ∎
 中是正规的。 ∎
定理 23(第二同构定理): 设  是一个群,
 是一个群, 是一个子群,
 是一个子群, 是
 是  的一个正规子群。则
 的一个正规子群。则  。
。
证明:定义  为
 为  ,对于所有
,对于所有  。
。  是满射,因为
 是满射,因为  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写成
 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写成  ,其中
,其中  且
 且  ,所以
,所以  。我们还有
。我们还有  ,因此根据第一同构定理有
,因此根据第一同构定理有  。 ∎
。 ∎
引理 24: 令  为一个群,令
 为一个群,令  为
 为  的正规子群,使得
 的正规子群,使得  。那么
。那么  是
 是  的一个正规子群。
 的一个正规子群。
证明: 令  且
 且  。则
。则  对于某个
 对于某个  成立,因为
 成立,因为  是正规的。因此
 是正规的。因此  ,表明
,表明  在
 在  中是正规的。∎
 中是正规的。∎
定理 25(第三同构定理) 令  为一个群,令
 为一个群,令  为
 为  的正规子群,使得
 的正规子群,使得  。则
。则  。
。
证明: 令  由
 由  给出。由于
 给出。由于  ,它定义良好且满射,并且是一个同态。它的核由
,它定义良好且满射,并且是一个同态。它的核由  给出,因此根据第一同构定理,
 给出,因此根据第一同构定理, 。 ∎
。 ∎
定理 26(对应定理): 设  是一个群,
 是一个群, 是一个正规子群。现在设
 是一个正规子群。现在设  和
 和  。那么
。那么  是从
 是从  到
 到  的一个保持序的双射。
 的一个保持序的双射。
证明:我们需要证明单射性和满射性。对于单射性,注意到如果 ,那么
,那么 ,所以如果
,所以如果 使得
 使得 ,那么
,那么 ,证明了单射性。对于满射性,设
,证明了单射性。对于满射性,设 。那么
。那么 ,使得
,使得 ,且
,且 ,证明了满射性。最后,由于
,证明了满射性。最后,由于 意味着
 意味着 ,双射是保序的。 ∎
,双射是保序的。 ∎
注 27: 同态定理有时被称为第四同构定理。
定理 28: 令  来自定理 26. 那么
 来自定理 26. 那么  是正规子群当且仅当
 是正规子群当且仅当  在
 在  中是正规子群, 此时
 中是正规子群, 此时  .
.
证明: 由于  是满射,
 是满射, 是正规子群意味着
 是正规子群意味着  是正规子群。假设
 是正规子群。假设  是正规子群。那么
 是正规子群。那么  ,因此
,因此  是正规子群,因为它是一个正规子群的原像。为了证明同构,令
 是正规子群,因为它是一个正规子群的原像。为了证明同构,令  由投影的复合构成:
 由投影的复合构成:  。那么
。那么  ,因此根据第一同构定理,
,因此根据第一同构定理, 。 ∎
。 ∎
 
推论 29: 令  为一个群,
 为一个群, 为一个正规子群。则对于任意
 为一个正规子群。则对于任意  ,存在唯一子群
,存在唯一子群  使得
 使得  且
 且  。此外,
。此外, 在
 在  中为正规子群当且仅当
 中为正规子群当且仅当  在
 在  中为正规子群。
 中为正规子群。
证明:根据定理 26,我们有投影  为一个双射,且由于
 为一个双射,且由于  对所有
 对所有  成立,我们有
 成立,我们有  。第二部分由定理 28 推出。∎
。第二部分由定理 28 推出。∎
证明:
根据定理 2.6.?, 和
 和  是
 是  的子群。此外,定理 2.6.? 意味着
 的子群。此外,定理 2.6.? 意味着  。因此,函数
。因此,函数
 
是一个同态。
此外,由于  是
 是  的子群,对于所有
 的子群,对于所有  ,我们有
,我们有
 
因此
 
因此, . 因此,第一个同构定理意味着
. 因此,第一个同构定理意味着
   
定义 30:如果一个群没有非平凡的真正规子群,则称该群为简单群。
示例 31:每个循环群  ,其中
,其中  是素数,是简单的。
 是素数,是简单的。
定义 32:令  为一个群,
 为一个群, 为一个正规子群。
 为一个正规子群。  称为最大正规子群,如果对于
 称为最大正规子群,如果对于  的任何正规子群
 的任何正规子群  ,我们有
,我们有  .
.
定理 33:令  为一个群,
 为一个群, 为一个正规子群。 则
 为一个正规子群。 则  是最大正规子群当且仅当商群
 是最大正规子群当且仅当商群  是简单的。
 是简单的。
证明:根据定理 26 和定理 28, 存在非平凡的正规子群当且仅当存在
 存在非平凡的正规子群当且仅当存在  的真正规子群
 的真正规子群  ,使得
,使得  。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 不是极大的当且仅当
 不是极大的当且仅当  不是单群。定理得证。 ∎
 不是单群。定理得证。 ∎
习题 1: 回忆子群章节中关于酉群和特殊酉群的定义。定义阶为 的射影酉群为群
的射影酉群为群  。类似地,定义阶为
。类似地,定义阶为 的射影特殊酉群为
的射影特殊酉群为  。
。
- i) 证明  
- ii) 使用第二同构定理,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