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研究/新约注释/启示录/第18章
- 1这些事以后,我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天上降下来,有大权柄;地就因他的荣耀发光。
注释:这位天使被描述为发出自己的光芒,这通常是赋予上帝的一种属性。这种对神圣特征的共享表明了天使的重要性,这反过来又指出了他的信息的重要性。然而,以下对这座城市的哀叹是用约翰的话语,而不是天使的话语。无论一个人是否相信约翰真的看到了异象,似乎很明显他是在将它们写下来之前仔细思考过它们。旧约意象的饱和(主要见:赛 13,34:耶 51;结 26-28,和纳 3),向读者展示了约翰头脑的内部运作,就像它展示了实际的异象本身一样。[1] 第 1-3 节提到这座城市已经沦陷,但之后在第 4-8 节中,场景似乎发生在现在。
- 2他大声喊着说:“大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牢狱,并各样可憎之鸟的笼子。 3因为万国都喝了她的淫乱的酒,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地上的商人因她奢华的富裕,就发了财。”
注释:“倾倒”一词的重复暗指以赛亚的宣告,他在那里两次宣告:“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以赛亚书 21:9)。重复强调了上帝所说他会做的事情的应许,那就是对巴比伦进行审判。
希腊语“phulake”在这里被翻译为“监狱”,但它也可以指“瞭望台”。无论如何,这节经文表明这座城市处于彻底荒凉的状态。简而言之,它已经被摧毁,成为恶魔、污秽之灵和不洁之鸟(例如,秃鹫)的家园。值得注意的是,其他译本,例如《新修订标准版》,在这里使用“困扰”一词。《新修订标准版》读作:“它已成为恶魔的住所,各样污秽之灵的困扰,各样污秽之鸟的困扰,以及各样污秽和可憎的野兽的困扰。”这种描述与耶利米书 51:37 和以赛亚书 34:11-15 有强烈的联系。这座城市充满了恶魔的侵扰,居民被囚禁在淫妇的魔咒之下。它提供了“不受惩罚”的淫乱和罪恶。
还应该注意的是,地上的君王所犯的“淫乱”并不指字面上的性交。这个比喻在启示录中被多次使用。
对巴比伦进行审判的原因在第 3 节中给出。巴比伦的影响是全面的。简而言之,惩罚是由于巴比伦对物质主义和贪婪的偶像崇拜。值得注意的是,罪恶不在于获得繁荣和财富,而在于对这种追求的追求,它成为取代上帝的偶像。
- 4我又听见从天上来的另一个声音说:“我的百姓,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免得受她的灾殃。 5因为她的罪恶滔天,上帝记念她的罪过。”
注释
如果读者相信约翰知道罗马将会灭亡,这可能是离开罗马的宣告。然而,罗马当时很繁荣,并没有真正面临灭亡的危险。因此,这个声明可能是呼吁读者拒绝参与房间的罪恶,例如过度的享受、贪食和其他各种违反基督教教义的淫乱行为。由于在本书的许多地方都明确指出罗马是邪恶的,所以如果这是其唯一目的,这段经文将是多余的。然而,如果这是一个针对罪恶类型的警告,那么它就有更具体的意义,尽管它仍然符合本书中关于公义的更大主题。还有一个来自天堂的声音,那就是耶稣。耶稣正在对那些从巴比伦的俘虏中出来的人说话,告诉他们不要屈服于她的诱惑。
- 6“照着她待你们的,加倍地报应她,照着她所行的,加倍地报答她。在她所盛满的杯中,也加倍地盛满她。”
注释:这是古代的“以牙还牙”法律,它在整个启示录中都有回响。这种正义的概念基于这样一种原则,即惩罚必须与罪行相符,不能超过罪行。这节经文的前半部分写得非常像耶稣基督在福音书中的布道(马太福音 5-7)。此外,这节经文的语境类似于基督在布道或教导中会说的话。短语“照着她所行的,加倍地报答她”表示完全的报应,如耶利米书 16.18、17.18、50.29 所示。这节经文延续了神圣报应的反复主题。维瑟林顿三世补充说,它表明了“神圣的以牙还牙”,特别是惩罚应该与罪行相符。
虽然这节经文可能很好地体现了“以牙还牙”的正义,但这篇特定的言论通常与旧约有关。例如,当摩西试图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时,上帝的公义采取了与启示录中的瘟疫非常相似的形式。在几乎所有新约中,耶稣的教导都集中在超越这种古老的正义,转向一种宽恕的结构。如果这是新约主流的基调,那么这节经文,以及整个启示录的其余部分,如此尖锐地偏离了普遍的基调,就很有意思了。
- 7“她怎样自夸,怎样奢华,就怎样用痛苦和愁苦报应她。因为她心里说:‘我作王,我是寡妇,我永不看见愁苦。’ 8所以她的灾殃必在一日期间临到她,就是死亡、哀哭、饥饿。她也要被火全然烧灭,因为审判她的主上帝大有能力。”
注释:她将忍受的痛苦程度与她拥有的骄傲程度相当。她是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雄伟城市,她的灾难来临之快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这座城市是所有七位国王/王国 的家园,但上帝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毁灭它。降临到这座城市的灾难被明确列出:死亡、哀哭和饥饿。然而,无论她多么相信自己与龙的联系,上帝更强大,将会征服一切。
这座城市被火焚烧的事实可能指的是尼禄统治下罗马的经历。
- 9地上的君王,曾与她行淫,并与她一同奢华,看见她烧灭的烟,就为她哀哭,悲叹。 10他们远远地站着,因害怕她的刑罚,说:“哀哉,哀哉,那大城巴比伦,那强大的城!因为你的刑罚在一小时内临到你了。”
评注:第 9 节中提到的王很可能指的是统治敌基督王国的十王。这里再次出现了以牙还牙:正如这些王在启示录 17 章 12-14 节中与羔羊交战了一个小时,审判也将在一个小时内降临,那时巴比伦城将要灭亡。这反过来象征着邪恶的毁灭和灭亡。
- 11“地上的商人必因她哭泣哀号,因为再没有人买他们的货物了:12黄金、白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丝绸、朱红色、香柏木、各种象牙器皿、各种木器、黄铜、铁、大理石、13肉桂、香料、没药、乳香、酒、油、细面粉、小麦、牲畜、绵羊、马匹、战车、奴隶,以及人的灵魂。14你心所贪恋的果子都离你而去,你一切美好华丽的东西都离你而去,你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评注:这些经文列出了所有进口到罗马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也提到了耶稣基督出生时收到的礼物(黄金、乳香和没药)。更重要的是,这里提到了人口贩卖,表明罗马是这些人口贩卖的中心。在那段时间,贩卖奴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些奴隶主要来自战争,当时罗马大约有 6000 万奴隶。还要注意,所有这些物品都是进口到罗马的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我们可以将这份产品清单与以西结书 27 章 2-24 节中提到的推罗的奢侈品清单进行比较。
- 15“靠她发财的商人,因惧怕她的刑罚,要远远地站着,哭泣哀号,16说:‘哀哉,哀哉,那大城,披着细麻布、紫色和朱红色,装饰着黄金、宝石和珍珠,17a因为在一个小时内,这样大的财富就归于无有了。’ ”
评注:那些一直以极高的价格敲诈顾客的商人将无法再销售他们的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物质主义方式将被切断,变得毫无价值。
17b“凡掌舵的,所有在船上航行的,水手,以及靠海经商的,都远远地站着,18看见她燃烧的烟,就喊着说:‘哪个城能比得上这座大城呢?’19他们把灰尘撒在头上,哭泣哀号,说:‘哀哉,哀哉,那大城,凡在海上航行的靠她的财富发财,在一个小时内她就被毁了。’ ”
评注:这座城市的毁灭来得非常快,神正在报复那些罪人以及谋害他先知的恶人。
- 20“天啊,你要因她欢欣,你们圣使徒和先知,因为神已经为你们报仇了。”
评注:这里提到了四组人,被呼召要为神的审判而欢欣。这是对神对邪恶的愤怒和对正义的执行而欢欣。“哦天”是一种修辞手法,将天比作一个人。圣徒指的是神的子民,一般信徒,因为使徒和先知也被提及。这里提到的使徒很可能是指十二门徒(不包括犹大,包括保罗)。先知可能只指的是旧约先知,或者指的是旧约和新约先知。词语kirma很可能指的是法官做出的审判。因此,罗马因她杀害的殉道者而受到审判。
- 21“一位大天使拿起一块石头,像一块巨大的磨石,扔进海里,说:‘这样,巴比伦这座大城就会猛烈地被摔倒,再也找不到了。’ ”
评注:这节经文与耶利米书中耶利米将他的预言系在石头上扔进幼发拉底河的事件相似,象征着巴比伦的灭亡。
- 22“你里面再也不会有弹琴的、唱歌的、吹笛的、吹号的声音,你里面也不再有任何工匠,你里面再也不会有磨石的声音,23你里面再也不会有灯的光,你里面再也不会有新郎和新娘的声音,因为你的商人是地上的大人物,你的巫术迷惑了万国。”
评注:根据 D.E. Aune,人们认为罗马的财富只能归因于巫术,而不是自然产生的。巫术、妓女和偶像崇拜暗指列王纪下 9 章 22 节中对耶洗别的描述。
- 24“在她里面,找到了先知、圣徒,以及所有在地上被杀的人的血。”
评注:巴比伦在启示录中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与一个作为国际权力中心的城市有关;与历史上统治过以色列的帝国有关;与敌基督统治下的一群十个国家有关;与假宗教或为了不敬神目的而操纵宗教机构有关;以及与权力滥用有关。巴比伦与基督教是对立的,因为它是“喝醉了圣徒的血,喝醉了耶稣的殉道者的血”(17:6)。巴比伦体系通过篡夺政治和宗教权力而获得完全控制。它最完美的形式是敌基督作为政治领袖,他把自己伪装成世界人民的救世主,并坚持要求人们崇拜他,认为他是神的化身。假先知与敌基督合作,并以神的伟大代言人自居,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宗教领袖。他利用自己职位的影响力宣称敌基督是弥赛亚,人们被迫崇拜他。
-
- ↑ Witherington, Ben. Revel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