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近代早期部分 2
近代早期大约在公元 1500 年至 1750 年,或以法国大革命 (1789 年) 为结束,或以 1800 年为结束。本章关于近代早期的第二部分讨论了发现时代和殖民帝国、宗教改革和宗教动荡(包括三十年战争)、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宗教紧张局势以及现代性的各个方面。
发现时代大约从 1400 年到 1800 年。土地包括美洲(新世界);南部非洲;刚果河;西印度群岛;印度;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和夏威夷。很大程度上与帆船时代(1571-1862)同时期。
西班牙帝国(1492-1975)始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 1492 年登陆新世界。随后是拉孔基斯塔,即西班牙征服者对美洲的殖民化。科尔特斯在西班牙-阿兹特克战争(1519-21)后征服了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和许多其他人也被征服。费迪南德·麦哲伦是一位葡萄牙探险家,他组织了西班牙探险队,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时间是 1519 年至 1522 年,在他的死后由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完成。
西班牙帝国主要分为总督区
- 印度总督区(1492-1526)
- 新西班牙总督区(1535-1821)
- 秘鲁总督区(1542-1824)
- 新格拉纳达总督区(1717-1819)
- 拉普拉塔河总督区(1776-1814)
新西班牙总督区包括西班牙东印度群岛(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卡罗来纳群岛、台湾部分地区和马鲁古群岛部分地区)和西班牙西印度群岛(古巴、伊斯帕尼奥拉岛、波多黎各、牙买加、开曼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海湾群岛)。它还包括美洲大陆的很大一部分,包括西班牙路易斯安那州。
葡萄牙帝国始于 1415 年。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在他前往印度的航行中(1497-1499),完成了绕过非洲南端的首次航行,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这将有助于葡萄牙在非洲周围的贸易路线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香料贸易中,大约持续了一个世纪。
《托尔德西拉斯条约》(1494)将世界划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影响力区域,但其他国家对此置之不理。这导致西班牙在美洲特别活跃,而葡萄牙在美洲的影响力仅限于巴西。葡萄牙在印度、东印度群岛、非洲和阿拉伯海岸周围建立了大量的贸易站。
在伊比利亚联盟期间(1580-1640),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帝国合并。随着荷兰-葡萄牙战争(1601-1663)的爆发,荷兰试图从葡萄牙手中夺取巴西和安哥拉,但失败了;荷兰人在好望角和东印度群岛取得了胜利,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马六甲、锡兰、马拉巴尔海岸和马鲁古群岛,但没有夺取澳门。
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的主要欧洲殖民帝国包括
- 英国帝国,始于 1583 年,在 1707 年成为英国。
- 法国帝国,1534-1980 年。
- 荷兰帝国,始于 1581 年。
其他欧洲殖民帝国包括丹麦海外殖民地和瑞典海外殖民地,俄罗斯在近代早期也大幅扩张。非欧洲帝国包括中国的清朝(1636-1912);阿散蒂帝国(1701-1896,西非阿散蒂人的国家);以及印度的锡克帝国(1799-1846)和马拉塔帝国(1674-1818);以及地中海和黑海周围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阿曼帝国(1696-1856)是波斯湾和印度洋的一个海上帝国。
荷兰殖民地分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主要在东印度群岛和南非)和荷兰西印度公司(主要在美洲东海岸)。荷兰人在 1606 年发现了澳大利亚,在 1642 年发现了新西兰;这两个地方后来都被英国殖民。英荷战争:是 17 世纪和 18 世纪进行的四场战争;主要是英荷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着贸易和海外殖民地;大多数战斗都在海上进行。
在北美,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占主导地位。南美洲和中美洲主要是西班牙,而巴西则是葡萄牙。丹麦帝国(1536-1953)包括挪威、冰岛和格陵兰。瑞典帝国(1638-1663 和 1784-1878)主要由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组成。
在近代后期(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日本和美国建立了帝国。英国帝国在此期间迅速扩张,最终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法国殖民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区和法属印度支那(今天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大西洋奴隶贸易是欧洲及其殖民地财富的主要来源;它始于 1526 年的葡萄牙人,并在 1780 年至 1800 年间达到顶峰。
在许多情况下,这是一种三角贸易;欧洲的制成品将在非洲西海岸与奴隶交换;这些奴隶将被运往北美和南美以及西印度群岛;原材料将被运回欧洲。就数量而言,贩卖奴隶的帝国是葡萄牙、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帝国。据估计,超过 1200 万非洲人被运送到大西洋彼岸,直到它开始被禁止,首先是丹麦在 1803 年,然后是英国在 1807 年。1888 年,巴西成为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西方国家。
海盗黄金时代:跨越 1650 年代到 1720 年代后期。主要的航海海盗地区是加勒比海、大西洋、印度洋和红海。它包括加勒比海著名的海盗,如亨利·摩根、威廉“船长”基德、“花布”杰克·拉克汉姆、巴塞洛缪·罗伯茨和黑胡子(爱德华·蒂奇)。
罗马天主教在历史上一直受到挑战。例如,在中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加泰罗人背叛了天主教教义;这导致了阿尔比十字军东征(1209-1229)和加泰罗人的种族灭绝。
新教先驱是挑战天主教并影响新教改革的运动;其中包括
- 胡斯派
- 一个前新教波西米亚改革的基督教运动。他们追随扬·胡斯,他在 1415 年被烧死在火刑柱上。胡斯战争(1419-1434)导致温和胡斯派获胜,而激进胡斯派失败;因此,胡斯派宗教在波西米亚存在了两个世纪。在波西米亚起义(1618-1620)之后,三十年战争的第一阶段,他们被镇压了。
- 瓦尔登斯派
- 由彼得·瓦尔多在 1170 年代创立,他们后来尤其影响了再洗礼派。
- 罗拉德派
- 由 14 世纪的英国神学家约翰·威克里夫创立,他们在英格兰宗教改革中发挥了作用。
新教改革是 16 世纪西欧新教的建立,当时西欧的宗教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主。
新教改革始于 1517 年,在萨克森的维滕贝格,马丁·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发送给美因茨大主教;这些论纲抗议出售免罪符(意味着无条件的),免罪符由神职人员出售,被认为可以使灵魂免受上帝的惩罚。在 1521 年的沃姆斯议会(神圣罗马帝国在沃姆斯自由帝国城市举行的一次会议)之后,路德被教皇利奥十世开除教籍,并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定罪为逃犯。
早期的新教运动包括
- 路德教
- 以马丁·路德的教义为基础;路德教会在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尤其盛行。
- 加尔文教或改革宗教
- 以包括乌尔里希·茨温利和约翰·加尔文的教义为基础。加尔文教传播到荷兰共和国、苏格兰(长老会)和法国南部(胡格诺派),以及德国、匈牙利和英格兰(清教徒),程度较小。
- 英国国教
- 由亨利八世创建,成为英格兰的主要宗教——英国国教;它融合了改革教和路德教的某些方面。英国圣公会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基督教团体(仅次于天主教和东正教)。
- 再洗礼派
- 是新教的一个早期分支,再洗礼派教会包括阿米什派、胡特派和门诺派。
- 一神论
- 是一个非三位一体的神学运动,一神论教会起源于波兰立陶宛联邦和特兰西瓦尼亚。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 1555 年签署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以及施马尔卡尔登同盟(神圣罗马帝国内的路德派诸侯)允许神圣罗马帝国内的统治者选择路德教或罗马天主教作为官方信仰。加尔文教直到 1648 年的西伐利亚和约才被允许进入神圣罗马帝国。
反宗教改革:是天主教在宗教改革的回应中复兴的时期。它始于特伦托公会议(1545-1563)的 25 次会议,导致了教会教义和教义的改革;下一次大公会议是第一次梵蒂冈公会议(1869)。
还有为培训神父而设立的神学院;耶稣会,一个新的宗教组织,开始了传教工作,还有奥古斯丁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
宗教裁判所,起源于 12 世纪的法国,被用来执行反宗教改革并镇压异端;它包括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罗马宗教裁判所和葡萄牙宗教裁判所。
16、17 和 18 世纪初的欧洲宗教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改革带来的宗教分歧造成的。它们包括三十年战争(见下文),
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尤其引人注目,罗马天主教徒反对胡格诺派(法国新教徒),这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去世后的结果;300 万人死亡可以归因于他们。圣巴托罗缪节大屠杀(1572)是法国各地 30,000 到 100,000 名胡格诺派被杀害的事件。亨利四世,前胡格诺派,颁布了南特敕令(1598),保证了有条件的宗教自由。后来,在路易十三的不宽容政策下,发生了胡格诺派叛乱(1621-1629)。路易十四的枫丹白露敕令(1685)撤销了南特敕令,并导致了进一步的迫害。
其他主要的欧洲宗教战争包括
- 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三国战争(1639-1651);
- 八十年战争(1568-1648),导致荷兰共和国从西班牙独立;
- 神圣罗马帝国的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5)。
在 1580 年到 1630 年之间,还出现了女巫审判的增加;超过 50,000 人,主要是妇女,丧生,宗教紧张局势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一场特别破坏性的欧洲宗教战争。它大致在两个派别之间进行(尽管其中一些联盟在战争期间会发生变化)。其中包括
- 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国家及其盟友,包括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君主国和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以及天主教联盟(主要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南部国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和斐迪南三世,分别在位 1619-1637 和 1637-1657 年,领导天主教徒;蒂利伯爵和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是天主教部队的成功将军。
- 反哈布斯堡王朝国家主要是新教,除了天主教法国。它还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挪威和瑞典;荷兰共和国;以及英格兰和苏格兰。它包括一些神圣罗马帝国国家(如波西米亚、普法尔茨选侯国、萨克森和勃兰登堡-普鲁士),尽管有些会加入反对法国的战斗。法国由路易十三(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43-1715)统治,红衣主教黎塞留是国家首席大臣(1624-1642)。
战争有许多方面,但重要的方面包括
- 波西米亚起义(1618-1620)
- 主要是胡斯派人口的波西米亚(见上面新教先驱运动)反对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的统治,他成为波西米亚国王(1617-1619 和 1620-1637)。1618 年的布拉格事件是指代表斐迪南二世的两位天主教贵族及其秘书被抗议的胡斯派从布拉格城堡的窗户扔出去;三个人都从坠落中幸存下来。它以斐迪南二世的胜利而告终,白山战役(1620)是决定性的战斗,许多波西米亚贵族被处决。
- 普法尔茨战役(1620-1623)
- 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是加尔文教徒,他试图篡夺斐迪南二世对波西米亚的统治,暂时成为波西米亚国王(1619-1620)。奥地利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军队入侵普法尔茨选侯国,驱逐腓特烈五世;征服成功,但战役扩大了冲突。
- 丹麦参与(1625-1629)
-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丹麦-挪威国王,是路德教徒,他入侵神圣罗马帝国以支持新教徒;但他很快被迫撤退。随着吕贝克条约(1929)的签订,丹麦-挪威的参与结束,他们的国家随后衰落。
- 瑞典参与(1630-1648)
- 新教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入侵神圣罗马帝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包括布莱滕费尔德战役(1631)等战役。在此期间,马格德堡遭到洗劫(1631 年)是天主教部队摧毁新教城市马格德堡的事件。阿道夫在吕岑战役(1632 年)中丧生,其继任者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在诺德林根战役(1634 年)中惨败后,瑞典的军事介入结束了两年。
- 法国参与(1635-1648)
- 波旁王朝的法国,其盟友包括瑞典和荷兰共和国,与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作战,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与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和神圣罗马帝国结盟;这开始了法西战争(1635-1659),尽管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是天主教徒。布拉格和平条约(1635)或多或少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方面。法国有一位伟大的将军——图伦纳子爵。它包括罗克罗伊战役(1643 年),法国以决定性的胜利击败了西班牙。瑞典在维特施托克战役(1636 年)和扬考战役(1645 年)取得了重要的胜利,打败了神圣罗马帝国。
三十年战争和其他方面的冲突包括
- 加尔文教特兰西瓦尼亚(在加布里埃尔·贝特伦的领导下)从 1619 年起参与,得到奥斯曼帝国的支持。
- 从 1619 年起,荷兰共和国开始参与,尽管荷兰共和国与西班牙之间有十二年停战协议(1609-1621)。
- 法国的胡格诺派新教徒叛乱,在 1621 年到 1629 年之间断断续续地发生,但没有成功。
- 上奥地利的农民战争(1626 年),企图从巴伐利亚的统治下解放上奥地利,但没有成功。
- 意大利北部的曼图亚王位继承战争(1628-1631),法国人成功地击败了哈布斯堡王朝。
- 从 1940 年开始,有收割者战争(或加泰罗尼亚起义)和葡萄牙复国战争(见下文)。
西伐利亚和约(1648)结束了三十年战争。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国和瑞典之间、荷兰与西班牙之间达成了一致。但法西战争继续进行(见下文)。
- 战争造成大约八百万人的死亡,包括士兵(70万至180万人,大多数死于疾病)和平民(350万至650万人,大多数死于疾病和饥饿)。由于战争,神圣罗马帝国遭受了广泛的饥荒和破坏。
- 战争削弱了神圣罗马皇帝和哈布斯堡家族,权力回归帝国诸侯。
- 随着八十年战争(荷兰独立战争,1568-1648)的结束,荷兰共和国正式独立;瑞士也正式独立。
- 领土变化包括法国、瑞典和勃兰登堡-普鲁士的领土扩张。
- 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诸侯可以决定其州的宗教信仰,可以是天主教或路德教,现在加尔文教也得到认可。
法西战争和葡萄牙复国战争
[edit | edit source]1648年后,法西战争(1635-1659)在意大利、低地国家和加泰罗尼亚继续进行;葡萄牙复国战争(1640-1668)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也继续进行。英西战争(1654-1660)与法西战争有关。
- 收割者战争(1640-1659),或称加泰罗尼亚起义,是法西战争(1635-1659)的一部分。它包括法国占领东比利牛斯山脉的鲁西永(1642)。法西战争以比利牛斯条约(1659)结束,西班牙将北加泰罗尼亚和其他边境地区割让给法国;法国还获得了法国佛兰德斯。
- 葡萄牙复国战争(1640-1668)导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伊比利亚联盟解体,英国和法国帮助葡萄牙战胜西班牙。随着里斯本条约(1668)的签订,西班牙失去了葡萄牙。
法国与哈布斯堡西班牙之间的冲突将在后来的战争中继续,包括吞并战争(1667-1668)、法荷战争(1672-1678)、重聚战争(1683-1684)和九年战争(1688-1697)。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宗教紧张局势
[edit | edit source]英格兰的亨利八世(统治时间为1509-1547)是其父亲亨利七世之后的第二位都铎王朝国王。他监督了英国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和英格兰教会,并解散了修道院。他还开始了都铎王朝征服爱尔兰(1529-1603),将英国统治扩展到整个爱尔兰;他还监督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律合并。亨利八世死后,他的三个孩子继承了王位
- 爱德华六世(统治时间为1547-1553),一位像他父亲一样的都铎王朝的英国新教国王;他在15岁时去世。
- 玛丽一世(统治时间为1553-1558),一位都铎王朝的天主教女王。她嫁给了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她试图逆转英国宗教改革。她对新教徒的迫害使她获得了“血腥玛丽”的绰号。
-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间为1558-1603),一位新教徒,也是最后一位都铎王朝君主。她的统治包括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这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一位坚定的天主教徒)试图发动的入侵。她未婚,死后由詹姆斯一世继承英国王位。
苏格兰宗教改革导致了苏格兰教会(或称“基尔克”)的建立,该教会是长老会和主要是加尔文教派;约翰·诺克斯是其中一位领导人。玛丽女王(苏格兰女王)的天主教统治被她的儿子詹姆斯六世(苏格兰,1567-1625,新教斯图亚特)继承。
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成为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1603-1625),他是英格兰的第一位斯图亚特王朝君主,随后的君主统治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他幸免于天主教徒早期的暗杀企图,即火药阴谋(1605)。詹姆斯一世死后由他的儿子查理一世继承王位。
三王国战争、联邦和复辟
[edit | edit source]查理一世(统治时间为1625-1649)是一位新教斯图亚特王朝国王。但他娶了一位天主教徒,并对天主教抱有同情,这引起了议会的担忧,他的“君权神授”的公开信仰也引发了担忧。十一年暴政(1629-1640)是指查理一世在皇家特权下统治,没有诉诸议会。清教徒是16世纪和17世纪的英国新教徒,他们试图从英格兰教会中清除罗马天主教的习俗,十一年暴政是他们离开新英格兰的高峰时期。
查理一世统治期间爆发了三王国战争(1639-1651),他在1649年被处决。“三个王国”指的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宗教引起的;其中包括英国内战(1642-1651)。议会派(“圆颅党”)将击败保皇党(“骑士党”)。托马斯·费尔法克斯是议会的总司令,取代了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伊克斯;他领导议会取得了许多胜利,包括决定性的纳西比战役(1645),但他将在政治上被他的下属奥利弗·克伦威尔所超越。
然后英格兰进入英联邦(1649-1660),奥利弗·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1653-1658)。在联邦期间,苏格兰失去了部分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在苏格兰复辟期间被逆转(1660)。克伦威尔是清教徒,在护国公时期(1653-1659,护国公统治时期),清教徒变得尤为重要。奥利弗的儿子兼护国公理查德·克伦威尔(1658-1659)的无能统治最终导致了联邦的垮台。
复辟是指君主制的回归,由查理二世(统治时间为1660-1685)继承王位,他是一位新教斯图亚特王朝国王,对天主教抱有同情,是查理一世之子。反天主教的歇斯底里情绪导致了天主教阴谋(1678-81),这是一项由泰特斯·奥茨策划的虚构的天主教阴谋,目的是废黜查理二世;九名耶稣会士被处决,十二人死于狱中,其他天主教修道院被镇压。查理在1681年解散议会,以绝对君主的身份统治,直到他去世。查理二世只有私生子,死后由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继承英格兰王位。
光荣革命和最后的斯图亚特王朝
[edit | edit source]詹姆斯二世(苏格兰的七世),统治时间为1685-1688,是查理二世的斯图亚特王朝兄弟。他的统治以光荣革命(1688)结束,他被议会和奥兰治的威廉的军队赶下台,主要原因是他的天主教信仰。
光荣革命后,所有后来的君主都是新教徒。詹姆斯二世死后由他的斯图亚特王朝女儿继承王位
- 玛丽二世(统治时间为1689-1694),她嫁给了奥兰治的威廉(统治时间为1689-1702),他是英格兰的威廉三世和苏格兰的二世,也是荷兰共和国的执政官。
- 安妮女王(统治时间为1702-1714)是最后一位斯图亚特王朝君主。在她的统治期间,《联合法案》(1707)将苏格兰的政府与英格兰(和威尔士)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1707-1801);英格兰议会成为大不列颠议会;1801年,它成为联合王国议会。
斯图亚特王朝(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君主,1603-1649和1660-1714)之后是
-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包括格鲁吉亚王朝(1714-1830或1837)和维多利亚王朝(1837-1901)。
- 萨克森-科堡和哥达王朝(1901-1917),后来更名为温莎王朝(1917年至今)。
威廉派战争和雅各布派起义
[edit | edit source]在爱尔兰的威廉派战争(1689-1691)期间,这场战争发生在爱尔兰,詹姆斯二世被奥兰治的威廉打败。詹姆斯在1690年的博因河战役中战败后离开了爱尔兰。
雅各布派起义是指旨在拥立詹姆斯二世及其后代的失败的天主教起义;它们以拉丁语中的詹姆斯“雅各布斯”命名。自1603年以来,苏格兰与英格兰(以及威尔士和爱尔兰)分享着同一个君主。这些起义主要发生在苏格兰,并得到了天主教苏格兰高地氏族成员的支持。
最重要的起义是
- 1689年的雅各布派起义(第一次起义)是一次试图重新拥立詹姆斯二世的失败尝试。之后发生了格伦科大屠杀(1692),这是对格伦科的麦克唐纳氏族约30名手无寸铁的成员的大屠杀,据称是因为他们没有宣誓效忠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 1715年的雅各布派起义(“15年”)是一次试图拥立詹姆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老僭王”),即詹姆斯二世之子的失败尝试。当时英格兰由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统治。
- 1719年的雅各布派起义(“19年”)是詹姆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发起的规模较小的起义。
- 1745年的雅各布派起义(“45年”)是一次试图拥立查理·爱德华·斯图亚特(“年轻的僭王”或“波尼王子查理”),即詹姆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的儿子,的失败尝试。卡洛登战役(1746)以政府的决定性胜利结束了起义,政府军由坎伯兰公爵指挥;当时的英国国王是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二世。
文艺复兴(约 1300 年至约 1600 年)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借鉴于法语“renaissance”,其字面意思是“重生”,因为它被视为古典学习和文化的重生。哲学(特别是人文主义)、科学、技术和战争方面都有发展。在艺术方面也有发展,包括建筑、舞蹈、美术、文学和音乐。对古典罗马和希腊文本的兴趣重新燃起,同时也有阿拉伯文本的翻译。印刷术的发明,由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约于 1439 年大幅改进,有助于传播知识。
意大利的先驱文艺复兴(约 1280-1400 年)作家包括但丁·阿利吉耶里,他写了神曲(约 1308 年至 1320 年)。彼特拉克(1304-1374)是人文主义的早期倡导者。乔托是一位早期艺术家。意大利早期的文艺复兴(约 1400-1495 年)艺术家包括雕塑家多纳泰罗;以及画家马萨乔、桑德罗·波提且利、乔瓦尼·贝利尼、菲利波·利皮和保罗·乌切洛。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是最重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之一。
意大利的盛期文艺复兴(约 1495-1520 年)包括列奥纳多·达·芬奇、早期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建筑师布拉曼特。它还包括安东尼奥·达·科雷焦。它随着拉斐尔的去世而结束。后来的画家包括提香、丁托列托和保罗·韦罗内塞。
美第奇家族在 1434 年至 18 世纪初的大部分时间里统治着佛罗伦萨(作为当时的共和国,然后是佛罗伦萨公国,以及托斯卡纳大公国)。他们资助了许多与文艺复兴有关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尼可洛·马基雅维利、伽利略·伽利雷和桑德罗·波提且利。洛伦佐·德·美第奇与这种赞助关系特别密切。
罗马宗教裁判所始于 1542 年,压制了文艺复兴的某些方面。它禁止了一些书籍,例如波兰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首次印刷于 1543 年,它推进了太阳系的日心说。它还对知识分子进行审判;伽利略·伽利雷,他在他的关于两种主要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 年)中支持哥白尼的工作,被审判。
在意大利以外,文艺复兴的思想很快传遍欧洲,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低地国家、波兰、葡萄牙、俄罗斯、西班牙、克罗地亚和苏格兰等国家。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其他著名的艺术家包括:德国艺术家汉斯·霍尔拜因小师、汉斯·霍尔拜因大师和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荷兰艺术家希罗尼穆斯·博斯、老彼得·勃鲁盖尔、小彼得·勃鲁盖尔和扬·凡·艾克;以及希腊艺术家埃尔·格列柯。
巴洛克时期(17 世纪和 18 世纪)以建筑、音乐、绘画和雕塑中的高度华丽风格为特征。艺术家包括委拉斯开兹、卡拉瓦乔、伦勃朗、鲁本斯、普桑和维米尔。巴洛克作曲家包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安东尼奥·维瓦尔第、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和亨利·珀塞尔。它之后是古典音乐时期;大约在 1730 年至 1820 年之间,它包括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和弗朗茨·舒伯特。洛可可,或“后期巴洛克”,在 18 世纪中叶传播到欧洲各地。
启蒙时代或理性时代,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所发展起来的思想以世俗、多元化、法治为特征,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也强调了科学。著名的科学家包括艾萨克·牛顿(1642-1727)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1646-1716),他们在经验主义之父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的早期工作基础上进行了研究。著名的哲学家包括
- 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对理性主义有贡献)、伏尔泰(特别是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倡导者)、丹尼斯·狄德罗(以及他的《百科全书》)和孟德斯鳩(以及他的权力分立理论)。
-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和托马斯·霍布斯,他们都对经验主义和社会契约理论做出了贡献。
- 普鲁士-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以及先验唯心主义学说。
- 荷兰-葡萄牙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一位理性主义者。
伏尔泰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丹尼斯·狄德罗编辑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1751-72)是这一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功。
开明的专制主义,即使用启蒙思想来宣扬君主专制,是一个奇怪的副作用;很久以后,它被仁慈的独裁统治的概念所取代。约瑟夫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765-1790 年,是启蒙运动和开明的专制主义的杰出君主,与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并驾齐驱。
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在 16 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废除而成为主导力量。它取名为资本,亚当·斯密将其定义为“一个人预期会为他带来收入的那部分财产”。资本的投资成为积累财富的主要因素。
重商主义,即从国家出口商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由于殖民主义,跨大西洋的奴隶和商品贸易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