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介绍
“ | 以机器可读的形式提供文档是该系统的基本要求。带有纸带穿孔附件的打字机已经广泛用于信息处理和通信操作。它们在未来作为标准设备使用将提供新信息的机器可读记录。旧记录的转录将是一个问题,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工执行这项工作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因此,这项操作的机械化将不得不等到印刷阅读设备完善后才能进行。 | ” |
—H. P. Luhn |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商业智能 (BI) 系统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大量数据的访问权限。为了正常运行,这些系统将复杂的前端软件与 ETL 功能相结合,这些功能可以提取大量数据。这些系统的核心是庞大的企业数据仓库,可以为数据挖掘提供无限可能的组合的高级报表、OLAP 多维数据集和数据集。其基本理念是,技术先进的系统是有效决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基于这种信念,BI 供应商专注于技术先进的系统,而对这些系统是否满足决策者的需求关注相对较少。
对技术复杂性的追求以及对决策改进的漠视是 BI 项目低成功率 (50%)、高成本和时间超支的原因之一。虽然供应商和信息技术部门做对了技术,但他们经常无法交付对管理层有用的产品。高管和管理人员将拒绝那些不能促进评估和改进战略和运营效率的 BI 系统。从业者没有理解的是,技术先进的软件本身并不能让管理层执行这些至关重要的功能。
有效的商业智能系统必须考虑到决策者的目标导向行为。将决策者的目标导向行为纳入 BI 系统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框架作为无处不在的 BI 系统架构的基本构建块。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框架是一种“解释方案”,其中事件和活动的细节被组织起来并变得有意义(Goffman 1974)。框架根据框架所有者的目标导向行为组织世界。具体而言,框架捕捉了决策者目标导向行为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 ESM 的目标,以记分卡的形式传播。这些目标为业务部门的活动提供了指导。另一个部分是业务部门领导者的经验。正是他们的经验为如何实现目标提供了指导。框架所有者的目标导向行为在基于该部门必须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的业务部门战略地图中得到编码。
该系统的核心是战略地图和记分卡。我们建议战略地图可以用来组织公司作为系统,因为每个记分卡都包含创建控制系统所需的要素。控制系统需要一个测量单位、规范、比较器和校正单位。记分卡中的类比是度量、预算、报告和计划。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它允许业务部门领导者评估和纠正阻碍运营效率的问题。一旦管理层确信他们正在有效地运作,他们就可以向高管汇报。
该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个 BI 子系统都可以独立于所有其他子系统运行。作为一个系统,每个 BI 子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是完整的。因此,创建无处不在的 BI 系统始于在组织的各个层级创建 BI 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在创建系统之前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运行。此外,可以修复任何一个子系统中的问题,而不会干扰整个系统的运行。
完成子系统后,这些框架便组合成一个框架。框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堆叠框架。高管可以使用框架来确定所有业务部门是否在运营上有效。每个高管都可以拥有一个 BI 系统,使他/她能够从任何子系统访问信息。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基于其框架构建的系统。他们使用这个子系统来控制其他子系统。
这种无处不在的商业智能系统提供了两个重要的贡献。首先,它极大地增加了该系统不仅会被部署,而且会被用户接受的可能性。该系统是为决策者设计的,基于其业务部门战略地图中概述的他们的需求。他们根据其上级战略地图的目标和他们自己的经验的组合,概述了必要的报告。
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能够评估战略和运营效率。正如波特 (1996) 所论证的那样,运营和战略效率对于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首先有必要实现运营效率。每个子系统都促进业务部门运营效率的分析和报告。在确保运营效率后,高管就可以检查战略效率。
最后,如果系统无效,很容易对其进行更改。例如,如果某个业务部门没有实现运营效率,那么高管就可以确定其不成功的原因。可以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分配更多资源或尝试对齐框架,以防运营部门与管理层持有不同的信念。如果组织在运营上有效,但在战略上无效,那么高管需要重新制定战略。一旦他们做出必要的战略调整,他们就会传播新的战略地图并层层下达记分卡。这使得系统可以更改。
大多数定义都认为 BI“指的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商业环境的技能、技术、应用程序和实践。商业智能还可以指收集的信息本身。” [1]
此外,“商业智能技术的常见功能是报告、OLAP、分析、数据挖掘、业务绩效管理、基准测试、文本挖掘和预测分析。” [2] 最后,“商业智能通常旨在支持更好的商业决策。因此,BI 系统可以被称为决策支持系统 (DSS)。” [[3]
这些定义侧重于技能和功能。但是,在进行 BI 活动或使用技术之前,必须先到位一个系统。BI *活动* 与 BI *系统* 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认为,构建和维护 BI 系统与使用系统密切相关。
商业智能使决策者能够了解自己的业务和商业环境,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决策需要评估绩效(发生了什么)、检验假设(事情为什么和如何发生)以及预测未来事件(可能发生什么)。简单地说,管理层需要知道他们的战略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正在实施。更正式地说,商业智能系统允许用户回答以下任何问题
- 为什么发生?:X-->Y
- X 是否导致 Y 发生?
- 如果我们做 X,那么 Y 会发生吗?
- 它是如何发生的?:X1 -->Y2
- X 如何产生 Y?
- 我们能否确定 X 将产生 Y,或者 Z 实际上正在产生 Y?
- 发生了什么?:Y1 与 Yy
- 发生的事情与我们预期发生的事情相比
- 假设 X 产生 Y,我们真的在做 X 吗?
- 可能发生什么?:Xf -->Yf
- 如果 Xf 在未来发生,那么 Yf 也会发生吗?
- 假设我们做了 X 并且它产生了 Y,我们可以假设继续做 X 会继续产生 Y 吗?
定义:
本维基百科的目的是展示一个开发商业智能 (BI) 系统的流程,使分析师能够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本书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概述了创建此系统的流程。本书详细地、逐步地引导读者完成流程的每个阶段(计划、开发和生产)。在继续之前,需要定义一些概念。理解系统的确切含义很重要。从一个角度来看,系统由架构(蓝图)和基础设施(人员、流程和技术)组成。架构是“提供系统或产品整体设计的框架的一组规则或结构”。(Poe 等人,1998 年)技术基础设施的定义(Poe 等人,1998 年)为“使架构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所需的各种技术、平台、数据库、网关和其他组件”。其他组件被认为是指部署和维护基础设施所需的人员和流程。因此,本书将基础设施定义为实施 BI 架构所需的人员、流程和技术。本书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构建商业智能系统的当前方法。自上而下是指理解业务战略,然后构建系统,使决策者能够确定战略是否有效以及战略是否得到成功实施。框架方法将战略明确地嵌入商业智能系统架构中。这是通过首先将战略形式化为图表,然后使用这些图表创建系统来实现的。这样,图表就成为商业智能架构的一部分。明确的战略陈述至关重要,因为商业智能的目的是测试关于战略的正式理论和假设,以验证战略或监控绩效。随着战略图表中每个部分的验证,公司可以相信,将日常活动与战略相一致将有助于公司创造价值。一旦实现这一点,系统就允许管理层监控业务绩效。此外,如果公司没有盈利,并且战略确实得到有效执行,那么管理层可以采取措施确定重新制定战略。
商业智能 (BI) 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做出明智决策所需的信息。信息由商业智能系统通过报告传递。本书重点介绍提供信息所需的架构和基础设施。架构是提供系统或产品整体设计的框架的一组规则或结构(Poe 等人,1998 年)。BI 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 利益相关者及其各自的信息需求
- 数据输入
- 数据存储
- 数据分析
- 自动和选择性信息传播
BI 系统包括为组织技术、平台、数据库、网关、人员和流程提供框架的规则(架构)。为了实施架构,商业智能架构师必须实施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是指使架构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所需的各种技术、平台、数据库、网关、人员和流程(Poe 等人,1998 年)。
总之,决策者需要提供信息的报告,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组织和世界,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鉴于 BI 系统的这些功能,最持久的定义侧重于系统、工具、技术、流程和技术,这些元素构成了这四个要素,帮助决策者了解他们的世界。BI 通过帮助从数据源中提取数据、根据既定的业务知识组织数据,然后以对决策者有用的方式组织信息来呈现信息,从而增强决策者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的能力。它将技术与知识融合在一起,以便尽快向管理层提供有用的信息。
总之,商业智能系统包括概述如何组织系统(基础设施)各部分以提供在竞争市场中蓬勃发展(业务)或为人们提供最佳服务(政府)所需信息的规则(架构)(Poe 等人,1998 年)。无论技术如何,技术仅仅是工具,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一直存在,并且不会改变。
一开始...
著名的意大利万事通莱昂纳多·达·芬奇玩弄了一个开源 BI 平台的想法,但当他发现开源和商业智能需要先发明时,就放弃了这个项目。
Pentaho 网站,最大的开源商业智能提供商
实际上,H. P. Luhn(1958 年)在撰写有关商业智能系统的文章时写道:“这里描述的系统采用了相当先进的设计技术,问题是此类系统距离实现还有多远”。该系统需要比当时可用的技术和技术先进得多。他指出
“ | 以机器可读的形式提供文档是该系统的基本要求。带有纸带穿孔附件的打字机已经广泛用于信息处理和通信操作。它们在未来作为标准设备使用将提供新信息的机器可读记录。旧记录的转录将是一个问题,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工执行这项工作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因此,这项操作的机械化将不得不等到印刷阅读设备完善后才能进行。 | ” |
—H. P. Luhn |
1989 年,霍华德·德雷斯纳(Howard Dresner)提出 BI 作为描述“通过使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改进商业决策的概念和方法”的总称。直到 1990 年代后期,这种用法才得到广泛传播(维基百科)。
BI 历史上最迅速(但不重要)的发展集中在供应商创新上。架构变化非常缓慢,并且在创建 BI 系统的技术出现之前就已存在。技术的创建以及随后由 BI 供应商进行的快速工具开发需要
商业智能基础设施依赖于技术将数据转化为智能。供应商创新是创新的核心。自 1990 年代以来,创新速度不断提高。供应商不仅创建新产品并改进现有产品,而且模仿意味着技术在公司之间传播得很快。
同时,供应商产品的先进性也越来越高,易用性也越来越高。这些看似相互抵消的力量实际上是互补的。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用户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例如,正如 Poe 等人(1998 年)指出的那样,“虽然围绕数据仓库实施并补充数据仓库实施的产品和技术已经变得更加完善,但实际构建数据仓库的过程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同样,大多数商业智能系统组件也是如此。用户需求和架构的变化速度远慢于技术,但技术必须适应用户的需求。因此,重点应该始终放在 BI 系统的持久部分,而不关注任何一个供应商或技术。
商业智能在 1990 年代开始发展。商业智能现在是一个成熟的领域。在这个语境中,成熟意味着供应商提供了一套核心的产品和服务。
“ | 商业智能工具是一种旨在报告、分析和呈现数据的应用程序软件。这些工具通常读取之前存储的数据,通常(但并非总是)存储在数据仓库或数据集中。 | ” |
— 维基百科(商业智能工具) |
商业智能工具的主要通用类别是(维基百科商业智能工具)
- 电子表格
- 报告和查询软件 - 是提取、排序、汇总和呈现选定数据的工具
- OLAP
- 数字仪表板
- 数据挖掘
- 流程挖掘
- 业务绩效管理
每种工具都可以以多种方式出售,包括作为独立工具、工具套件的一部分、面向特定行业的软件的组成部分、基于 Web 的商业智能 2.0 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或者打包到数据仓库设备中。
供应商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是收购。近年来,市场上的趋势是大型公司收购小型公司(Richardson 等人,2008 年)。这巩固了 BI 市场份额。最大的包括
- 2008 年 - IBM 以 50 亿美元收购 Cognos
- 2008 年 - SAP 以 48 亿欧元收购 Business Objects
- 2007 年 - 甲骨文以 33 亿美元收购 Hyperion
请注意,少数商业智能供应商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下图显示了 2006 年至 2007 年间按供应商划分的市场份额。
按供应商划分的 BI 市场份额(以百万美元计)
最后,本文对营利性企业的目的做了一个简单的假设。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最好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了优于竞争对手的盈利能力。他们通过战略定位来做到这一点,这意味着执行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或以不同的方式执行类似的活动。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利润,公司可以专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第一种是公司提供更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收取更高的价格,从而增加收入。第二种类型的活动旨在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商品或服务,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波特 1997)。
这种方法对于现有系统也很有用。本书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思考 BI 系统的方法。公司及其商业环境不断变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做出改变才能保持活力。BI 系统使公司能够确定环境是否正在发生变化,以及他们的战略是否将在新环境中保持有效。BI 应该被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本书中介绍的过程应该迭代地应用,以不断更新 BI 系统。
Gartner 集团对 BI 的未来做出了几个预测。首先,在 2009 年到 2012 年之间,全球 5000 家顶级公司中超过 35% 的公司将定期无法对业务和市场重大变化做出明智的决策(Gartner 集团)。面对做出更好决策的需要,公司将寻求增加对 BI 系统的投资。
另一个重要的预测是,尽管 IT 部门负责构建和维护 BI 基础设施,但业务部门将控制至少 40% 的 BI 总预算(Gartner 集团)。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业务用户对 IT 部门交付他们做出决策所需信息的能力失去了信心(Gartner 集团)。面对这些问题,业务部门会亲自动手创建 BI 基础设施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个不满足用户需求的 BI 系统将会失败。这是因为 BI 系统无法提供有用信息,会对决策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然而,IT 部门负责构建和维护 IT 基础设施,他们更适合担任此角色。再次,尽管 IT 组织擅长构建 BI 基础设施,但业务用户对他们交付做出决策所需信息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不出所料,业务部门创建自己的 BI 基础设施存在风险。
“ | 通过独立于 IT 组织进行购买,业务部门有可能创建应用程序和信息的孤岛,这将限制跨职能分析,增加复杂性,并延误企业计划和执行变化...IT 组织可以通过鼓励业务部门使用现有资产并为购买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孤立功能影响的打包分析应用程序类别创建标准来克服这一点。 | ” |
—Garner 集团 |
利用现有资源是开发 BI 系统的一个好方法。然而,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一个重要的步骤是,业务部门和 IT 部门必须接受 BI 系统由架构和基础设施组成。业务部门应该领导架构的创建,而 IT 部门应该领导基础设施的创建。理想情况下,公司将拥有一个跨职能的 BI 部门来创建、维护和更新所有 BI 系统。这使得每个部门都能执行他们最擅长的功能,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资源。
本书介绍了一种构建这种类型系统的 методология。通过将框架和框架的构建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它允许业务部门和 IT 部门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此外,这种方法鼓励并展示了一个过程,通过该过程,业务部门和 IT 部门可以协同工作来构建 BI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