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商业智能/序言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战略执行需要一个系统范围的方法,该方法始终推动组织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正确地做这些事情。

—Morgan 等人,2007


商业智能
序言 简介

商业智能和商业智能系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商业智能侧重于使组织更有效。对于利润最大化的组织,这意味着利用 BI 来实现持续盈利。对于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这意味着有效地为其受益人或选民提供服务。BI 如何为任何类型的组织服务?

无论其目标如何,所有组织都进行两种类型的活动(波特 1996 和摩根等人 2007)

  1. 战略有效性 - 做正确的事(项目和计划)
  2. 运营有效性 - 做正确的事(正确的流程)

最具竞争力和效率的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了优异的绩效。他们通过运营和战略有效性来做到这一点。运营有效性意味着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执行类似的活动,方法是更好地利用投入。它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战略有效性意味着执行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执行类似的活动(波特 1996)。只有在实现运营有效性后,组织才能专注于战略有效性。这是因为一个组织有可能(但不一定)在做正确的事时有效地运作。然而,优异的盈利能力或公共服务发生在组织做正确的事时(波特 1996 和摩根等人 2007)。

BI 系统帮助组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它们帮助中层管理人员确定他们的业务部门是否具有运营效率。一旦组织的领导者确定公司具有运营效率,那么高管就可以确定公司是否正在有效地执行战略。为了执行这些任务,决策者需要情报才能评估战略和运营有效性。商业智能系统提供进行战略和运营评估以及实施战略(运营)所需的情报。因此,一个有效的、组织范围的 BI 系统允许决策者评估战略和运营有效性。

本书概述了一种使用框架架构来思考 BI 和构建 BI 系统的方法。具体来说,本书侧重于一种特定类型的 BI 系统架构。信息系统既有架构也有基础设施(Poe 等人 1997)。架构是一组规则,为系统(蓝图)的整体设计提供框架。技术基础设施(或简称基础设施)与架构密切相关,包括技术、平台、数据库、网络以及使架构发挥作用所需的任何其他组件(Poe 等人 1997)。本书通过为框架和框架开发架构和基础设施来定义 BI 系统。

本书中的方法假设

  1. 公司战略可以并且应该嵌入 BI 架构(蓝图)中
  2. BI 架构和基础设施(技术)是相关的,架构驱动基础设施
  3. BI 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决策者
  4. 有很多方法可以看待一个组织。每个视图都是一个参考框架(或简称框架)
  5. BI 系统是框架(框架)的互连
  6. BI 系统允许决策者确定他们是否正在做正确的事情和做正确的事情(运营和战略有效性)

书籍方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书演示了如何使用逐步方法构建商业智能 (BI) 系统。我们采用当前的观点,即 BI 是系统的和普遍的,而不是将信息系统或产品应用于公司的孤立部分。商业智能也不仅仅是添加到 ERP 或数据仓库中的模块以生成报告。相反,商业智能通过为决策者提供组织监督、控制和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引导,侧重于运营、流程和战略规划,以运营公司。出于这个原因,指导构建成功的 BI 系统的可靠方法必须同时关注战略和运营效率。这需要对组织计划和控制进行系统化方法。

本书使用框架方法演示了如何一步一步构建商业智能系统。这种技术将 BI 系统划分为系统(框架)及其部分(框架)。每个框架对应于决策者的参考框架,例如经理、副总裁、主管等。框架可以位于组织的最高层(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等),位于中间层(例如主管和经理),或位于最低层(分析师、员工等)。框架是框架的互连,既垂直(上下层次结构)又水平(跨业务部门或孤岛),它允许共享和整合信息。框架的结构允许决策者集中信息、控制和领导力,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

该系统在组织的多个级别之间创建了架构和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每个框架都有一个架构和基础设施。框架还包含一个架构和基础设施。将系统方法应用于框架架构将各部分整合为一个系统。信息在系统中水平和垂直流动。


书籍结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们建议框架为构建组织的 BI 系统提供系统化方法方法。本书的结构带领读者完成构建此系统的过程。构建 BI 系统的过程是顺序的,最好使用层次结构来教授。最高级别是与理解和创建 BI 系统所需的知识相对应的部分。这些部分是顺序的和分段的。第一部分演示了如何构建框架。信息系统由架构(蓝图)和基础设施(建筑)组成。读者了解框架的架构和基础设施后,他们将继续了解如何创建框架。有关框架的部分概述了整个 BI 系统的架构和基础设施。

第一步是学习如何构建框架的架构(第 1 部分:第 1 阶段)。然后我们展示如何为框架创建基础设施(第 1 部分:第 2 阶段和第 3 阶段)。下一部分展示了如何构建框架的架构(第 2 部分:第 1 阶段)和基础设施(第 2 部分:第 2 阶段和第 3 阶段)。

层次结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每个的定义如下

  • 部分是最高级别的划分,对应于构建 BI 系统的重要方面。本书采用的一种方法将 BI 系统呈现为具有互连框架的框架。要构建 BI 系统,首先需要了解如何构建框架,包括架构和基础设施。接下来,有必要了解如何将框架连接到框架中。这需要了解框架架构和基础设施。
  • 阶段将部分划分为三个部分。这些阶段包括 Skunkworks、原型开发(敏捷方法)和最终生产(SDLC)。Skunkworks 指的是一群个人,他们生产构成架构的创新产品。原型(敏捷开发)阶段将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应用于基于框架(架构)生产原型(基础设施)。生产是指通过设计用于将原型转变为符合公司规则和法规(包括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HIPPA 以及有关架构和基础设施的规则)的产品的过程来发送原型。
  • 步骤是最小的细分,与章节同义。每个章节都有一个目的,并描述将实现步骤目的的活动。具体来说,每个步骤或章节都有一个名称、目的、输入、活动、输出和文档。

章节内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步骤名称:与章节名称同义。这是步骤目的的简短描述。
  • 目的:解释进行步骤的原因
  • 输入:一个步骤的输出成为另一个步骤的输入。
  • 活动:活动以输入为基础创建输出和文档。
  • 输出:这是活动的产物。
  • 文档:描述输出,包括书面描述、用户手册、代码、图表等。

书籍目标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书的目的是培训读者成为商业智能系统的商业分析师。请注意,商业分析师和分析师并非同一角色。

商业分析师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术语商业分析师用于描述从事商业分析学科的人员。商业分析师负责分析客户的业务需求,以帮助识别业务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本书假设商业分析师在帮助构建 BI 系统中扮演最广泛的角色。他们参与创意阶段或秘密研究组(“秘密研究组是指一群人为了取得非凡的结果,以一种超出常规规则的方式开展项目。” - http://searchcio.techtarget.com/sDefinition/0,,sid182_gci214112,00.html),开发原型并最终将产品投入生产。他们是 BI 系统的架构师,也是实施基础设施的人员。因此,他们参与了流程的许多部分。

  • 业务需求收集对企业所需事项的规范,包括启动特定项目的用途(项目启动文档),所需成就以及质量度量。它们通常用企业所需的大致结果来表达,而不是系统可能执行的特定功能。特定的设计元素通常不在此文档的范围内,尽管可以参考设计标准。
  • 功能需求描述系统、流程或产品/服务必须执行的操作,以满足业务需求。请注意,业务需求通常可以分解为子业务需求,并且许多功能需求。这些通常称为系统需求,尽管某些功能可能是手动的,而不是基于系统的,例如创建注释或工作说明。
  • 用户需求是交付成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必须正确地解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此交付成果还可以反映产品的设计、开发方式,并定义测试用例的制定方式。商业分析师将在需求管理工具中记录需求;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表格或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
  • 非功能需求是那些不为业务需求执行特定功能,但需要支持功能的需求。例如:性能、可扩展性、服务质量 (QoS)、安全性和可用性。这些通常在系统需求中包含,在适用的情况下。
  • 基础设施开发此角色要求商业分析师为 BI 系统开发技术基础设施。BI 系统包括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网络和前端工具等项目。商业分析师必须熟悉基础设施所有部分的工作原理,即使不是专家。

分析师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分析师执行公司的日常分析,是主要的商业智能工作者。分析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解释性数据分析、预测建模、查询、报告、OLAP 以及决策所需的“警报”。分析师通过使用 BI 系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 发生了什么事?
  • 有多少?
  • 多久一次?
  • 在哪里?
  • 问题到底在哪里?
  • 需要采取哪些行动?
  •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 如果这些趋势持续下去会怎样?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 目标是了解他们如何使用系统,以及系统如何帮助他们提供做出决策所需的智能。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