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假设您对复数有一定的了解。事实上,本书中的许多内容都假设您已经熟悉多元微积分。如果您之前没有接触过复数,建议您阅读更详细的介绍,其中包含更多关于复数算术的练习,本书假设您已经熟悉这些练习。这类介绍通常可以在代数(或“代数 II”)教材中找到,例如代数华夏公益教科书中关于复数的部分。
直观地,一个复数z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 ,
其中x和y是实数,i是虚数,满足 。我们称x为z的实部,y为z的虚部,分别用
。我们称x为z的实部,y为z的虚部,分别用 和
和 表示。注意,对于数字
表示。注意,对于数字 ,
, ,不是
,不是 。此外,为了区分复数和纯实数,我们通常用字母z和w表示复数。有一个更正式的复数定义很有用。例如,人们经常会遇到关于复数的处理方法,其中指出
。此外,为了区分复数和纯实数,我们通常用字母z和w表示复数。有一个更正式的复数定义很有用。例如,人们经常会遇到关于复数的处理方法,其中指出 是那个满足
是那个满足 的数字,然后我们使用
的数字,然后我们使用 ,使用我们通常用于算术的许多规则。不幸的是,如果不注意,这会导致困难。并非所有通常的代数规则都能以我们预期的方式延续。例如,以下计算中存在一个缺陷:
,使用我们通常用于算术的许多规则。不幸的是,如果不注意,这会导致困难。并非所有通常的代数规则都能以我们预期的方式延续。例如,以下计算中存在一个缺陷: ,但如果没有先清楚地了解复数是什么以及允许对复数进行哪些运算,就很难指出缺陷所在。
,但如果没有先清楚地了解复数是什么以及允许对复数进行哪些运算,就很难指出缺陷所在。
在数学上,复数被定义为一个有序对,并赋予代数运算。
- 定义
一个复数z是实数的有序对。也就是说 ,其中x和y是实数。所有复数的集合用符号
,其中x和y是实数。所有复数的集合用符号 表示。
表示。
 
这个定义最直接的结果是我们可以将复数看作平面上的一点。将这个定义与上面的直观定义进行比较,很容易看出虚数i只是作为占位符来表示哪个数字属于第二个坐标。
 
我们说两个复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作为有序对相等。也就是说,如果  和
 和  ,那么 z = w 当且仅当 x = u 且 y = v。更简洁地说,两个复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和虚部相等。
,那么 z = w 当且仅当 x = u 且 y = v。更简洁地说,两个复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和虚部相等。
如果复数仅仅是有序对,那么我们对它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复数是有序对,并且还包含几个代数运算,正是这些运算使复数变得如此有趣。
- 定义
令 z = (x, y) 和 w = (u, v),那么我们定义加法为
- z + w = (x + u, y + v)
乘法定义为
- z · w = (x · u − y · v, x · v + y · u)
 
当然,我们可以将任何实数 r 看作是一个复数。使用我们对复数的直观模型,很明显实数 r 应该对应于复数 (r, 0),并且在这种识别下,上述运算完全对应于实数加法和乘法的通常定义。在本文的其余部分,我们将随意地将实数 r 称为复数,其中理解了上述识别。
以下关于加法和乘法的性质很容易从实数的对应运算中推导出。它们的验证留作读者练习。令 z、w 和 v 为复数,那么
| • z + (w + v) = (z + w) + v | (加法结合律); | 
| • z · (w · v) = (z · w) · v | (乘法结合律); | 
| • z + w = w + z | (加法交换律); | 
| • z · w = w · z | (乘法交换律); | 
| • z · (w + v) = z · w + z · v | (分配律)。 | 
复数加法和乘法的一个优点是,0 和 1 在复数中的作用与它们在实数中的作用相同。也就是说,0 是复数的加法单位元(意味着 z + 0 = 0 + z = z),而 1 是乘法单位元(意味着 z · 1 = 1 · z = z)。
当然,此时自然会问到减法和除法。但是,我们没有直接给出减法和除法的公式,而是遵循其他代数主题的惯例,首先讨论逆运算。
- 定义
令 z = (x, y) 为任何复数,那么我们定义加法逆元 −z 为
- −z = (−x, −y)
然后很容易验证 z + −z = 0。
 
现在,对于任何两个复数 z 和 w,我们定义 z − w 为 z + −w。现在我们来对乘法做同样的事情。
- 定义
令 z = (x, y) 为任何非零复数,那么我们定义乘法逆元, 为
 为
 
留给读者验证  。
。
 
现在我们可以定义除法为  。与实数一样,除以零仍然是未定义的。为了使最后这个定义更有意义,引入复数上的另外两个运算是有帮助的。第一个是绝对值。
。与实数一样,除以零仍然是未定义的。为了使最后这个定义更有意义,引入复数上的另外两个运算是有帮助的。第一个是绝对值。
- 定义
令 z = (x, y) 为任何复数,那么我们定义复数绝对值,记为 |z| 为
 
请注意,|z|  **始终** 是一个实数,并且   |z| ≥ 0  **对于任何**  z  都成立。
 
当然,根据绝对值的这个定义,如果  z = (x, y)  ,那么 |z|  就与向量  (x, y)  的模相同。
在介绍第二个定义之前,请注意,我们直观的定义只是要求我们找到一个平方等于 -1 的数。当然,  i2 = (−i)2 = −1  ,因此作为起点,可以选择 -i 作为最基本的虚数。这个想法激发了以下定义。
- 定义
设  z = (x, y)  是任何复数,则我们定义  z  的 **共轭** ,记为   为
  为
 
 
根据这个定义,很容易验证   ,因此将两边除以 |z|2  ,我们得到
  ,因此将两边除以 |z|2  ,我们得到   。将此与上面乘法逆元的定义进行比较。
  。将此与上面乘法逆元的定义进行比较。
回顾一下,平面上的每个点都可以用直角坐标表示,例如 (x, y)  ,当然数字分别表示到  x  轴和  y  轴的距离。但这个点也可以用极坐标 (r, θ)  表示,其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到原点的距离,第二个数字是连接原点和点的一条线段与正  x  轴形成的角度。由于复数可以简单地看作平面上的点,我们可以立即推导出复数的极坐标表示。像往常一样,我们可以令一个点  z = (x, y) = (r cos θ, r sin θ)  ,其中   。θ 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因为正弦和余弦是 2π 周期的。一个 θ 值,使得  z = (r cos θ, r sin θ)  称为  z  的 **辐角** 。如果我们将 θ 的选择限制在  0 ≤ θ < 2π  ,那么只要  z ≠ 0  ,θ 的选择就是唯一的。这通常被称为 **辐角的主值分支** 。
  。θ 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因为正弦和余弦是 2π 周期的。一个 θ 值,使得  z = (r cos θ, r sin θ)  称为  z  的 **辐角** 。如果我们将 θ 的选择限制在  0 ≤ θ < 2π  ,那么只要  z ≠ 0  ,θ 的选择就是唯一的。这通常被称为 **辐角的主值分支** 。
作为简写,我们可以写成   ,因此
  ,因此   。这种表示法简化了乘法和求幂运算,因为
  。这种表示法简化了乘法和求幂运算,因为
|   |   | 
|  | ![{\displaystyle =r_{1}r_{2}\left[\left(\cos \theta _{1}+i\sin \theta _{1}\right)\left(\cos \theta _{2}+i\sin \theta _{2}\right)\right]}](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007831e4e47fbafc653bc35a589d1a6f6dc8f8c3)  | 
|  | ![{\displaystyle =r_{1}r_{2}\left[\left(\cos \theta _{1}\cos \theta _{2}-\sin \theta _{1}\sin \theta _{2}\right)+i\left(\sin \theta _{1}\cos \theta _{2}+\cos \theta _{1}\sin \theta _{2}\right)\right]}](https://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adf12e6aa262c886ac5d92b8b46906cd2f662c6b)  | 
|  |   | 
|  |   | 
根据基本三角恒等式。应用此公式可以简化许多复数计算。
使用归纳法,我们可以证明
 , ,
对所有正整数  成立。
 成立。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复数的基本概念,我们继续讨论复平面拓扑性质。
- 用  和 和 表示 表示 . .
- 用  和 和 表示 表示 . .
- 证明复平面上的绝对值满足 **三角不等式**。也就是说,证明 
 
- 证明复平面上的绝对值满足 **反三角不等式**。也就是说,证明 
 
- 给定一个非零复数  ,确定 ,确定 和 和 ,使得 ,使得 。 。
- 确定  和 和 的公式,以 的公式,以 和 和 表示。 表示。
- 找到  个不同的复数 个不同的复数 , , ,使得 ,使得 。提示:使用上面给出的 。提示:使用上面给出的 公式和 公式和 周期性 周期性 和 和 。 。
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