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第 5 章: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ADHD)是一种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的障碍。作为学生,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在某个时候遇到过这些问题,但患有多动症的学生比平常更频繁地出现这些问题,而且经常在家中和学校都出现。在课堂上,患有多动症的学生可能会不停地乱动和扭动,或难以保持坐姿,或不停地分心和离题,或难以等待轮流,或突然说出答案和评论。学生可能会不停地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或难以安静地玩耍,或过度说话而不听取他人的意见。或者学生可能会遗失东西,看起来杂乱无章,或倾向于在没有充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尝试冒险活动。虽然问题行为清单显然很长,但请记住,学生不会做所有这些事情。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有多动症的学生很可能经常或反复出现其中的一些行为,而且不止在一个环境中(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00 年)。[1]当然,在课堂上,这些行为可能会惹恼同学,让老师感到沮丧。
重要的是要注意,课堂是需要学生不表现出类似多动症行为的地方:学生通常应该长时间坐着,避免打断他人,在开始任务后完成任务,并保持头脑(和材料)井然有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此,课堂生活有时可能会加剧多动症,而老师并没有打算这样做。例如,一个学生只是轻微或偶尔有躁动不安的倾向,可能会在户外踢足球时很好地融入其中,但在课堂上却感到格外不安。同样,老师有时将一个仅仅是比较活跃的学生误认为患有多动症的学生也不足为奇,因为任何身体活跃的倾向都可能导致课堂管理问题。对男孩的“过度诊断”倾向比对女孩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性别角色期望导致老师对男孩的高活动性特别警觉。过度诊断也特别可能发生在文化上或语言上非盎格鲁人的学生身上 (Chamberlain, 2005),[2] 这可能是因为文化和语言差异有时会导致老师误解学生的行为。为了避免犯这种错误,重要的是要记住,在真正的多动症中,躁动不安、活动性和分心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持续存在。例如,一个在学校表现出这些问题但在家里从未表现出这些问题的学生可能没有多动症;他可能只是与他的老师或同学相处不来。
大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都认为,真正的多动症,与“仅仅”间歇性分心或高活动性不同,反映了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知道问题的确切性质或原因 (Rutter, 2004, 2005).[3][4]研究表明,多动症在家庭中具有遗传性,父母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比平时更容易出现这种疾病。然而,这种关联并不一定意味着多动症是天生或遗传的。为什么?因为以前患有多动症的父母可能会更严格地教育孩子,以防止他们的孩子患上这种疾病;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严格教育可能会引发孩子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躁动不安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多动症的特征。另一方面(或者说是“第三方面”?),父母的严格教育也可能是孩子躁动不安的结果,也可能是原因。对老师来说,底线是:将原因与结果区分开来令人困惑,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而且无论如何可能对确定实际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没有多大帮助。
研究还表明,如果服用某些药物,许多学生的 ADHD 症状可以减轻,其中最常见的是哌醋甲酯,俗称利他林 (Wilens, 2005; Olfson, 2003).[5][6]这种药物和其他类似药物的作用是刺激神经系统,通过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自己的选择以及行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来减轻症状。不幸的是,这些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患有多动症的学生,尤其是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后,而且无论如何,它都会带来一些实际问题。药物需要花钱,对于原本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或者对于没有医保支付药物费用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在美国,这种情况尤其常见。另一方面,药物必须定期服用才能有效,包括周末。如果父母自己的作息时间不规律,或者只是与孩子的作息时间不同,例如,由于夜班工作,或者父母分居并共同监护孩子,那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会很困难。
无论如何,由于老师不是医生,而且药物不受老师控制,因此,提供一个能让患有多动症的学生轻松有效地组织选择和行动的环境可能更重要。例如,清晰的规则和程序可以显著减少孩子课堂生活中的“噪音”或混乱程度。规则和程序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它们不必是任意强加的,好像学生不能理性地思考这些规则和程序一样。有时可以请一位同学模仿更缓慢、更沉思的工作方式,但要以不暗示对患有多动症的学生过度批评的方式进行。例如,那位更沉思的学生可以完成一组数学题,同时解释他在做题时在想什么。有时老师可以通过列出任务清单或长任务中的步骤来提供帮助。将集中工作分成几个短时间的小部分,而不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长时段的大部分也有帮助。无论你使用什么策略,它们都应该是始终如一的、可预测的,并且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制定。通过具有这些品质,这些策略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引导能力,并帮助他们屏蔽课堂生活中的干扰。从本质上讲,老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同时当然也要尊重学生。
- ↑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00)。《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TR》(文本修订)。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美国精神病学协会。
- ↑ Chamberlain, S. (2005)。认识和应对文化差异,以教育文化和语言多元化的学习者。学校与诊所干预,40(4),195-211。
- ↑ Rutter, M. (2004)。精神病理学中遗传影响的途径。欧洲评论,12,19-33。
- ↑ Rutter, M. (2005)。从发展角度看待精神病理学的多种意义。欧洲发展心理学杂志,2(3),221-252。
- ↑ Wilens, T., McBurnett, K., Stein, M., Lerner, M., Spencer, T. 和 Wolraich, M. (2005)。每天一次的哌甲酯治疗多动症。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学院杂志,44(10),1015-1023。
- ↑ Olfson, M., Gameroff, M., Marcus, S. 和 Jensen, P. (2003)。多动症治疗的全国趋势。美国精神病学杂志,160,1071-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