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SST 物理/波/电磁应用
外观
在物理学中,波粒二象性认为光和物质同时表现出波和粒子的性质。这个概念是量子力学的结果。
1905 年,爱因斯坦将惠更斯观点与牛顿观点调和起来。他解释了光电效应(一种光似乎不表现为波的效应),方法是假设存在光子,即具有粒子性质的能量量子。爱因斯坦假设光的频率 与其光子的能量 相关
(2.3) |
其中 是普朗克常数 ()。
1924 年,德布罗意声称所有物质都具有波的性质。他将波长 和动量 p 联系起来
(2.4) |
这是上面爱因斯坦方程的推广,因为光子的动量由下式给出
(2.5) |
其中 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并且 .
德布罗意公式在三年后得到证实,方法是引导一束电子(具有静止质量)穿过晶体格栅并观察预测的干涉图案。此后,用中子和质子进行了类似的实验。最近用原子和分子进行类似实验的作者声称,这些更大的粒子也表现得像波一样。这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这些实验者假设了波粒二象性的论据,并在他们的论证中假设了德布罗意方程的有效性。
普朗克常数 h 极小,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感知到日常物体的类波性质:它们的波长极小。物质可以具有非常短的波长这一事实在电子显微镜中得到了利用。
在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解释如下:每个系统和粒子都由状态函数描述,状态函数对所有可测量变量的概率分布进行编码。粒子的位置是其中一个变量。在进行观察之前,粒子的位置用概率波来描述,概率波可以相互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