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地理/M1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地理

发展相互排斥吗?

本章重点

  • 板块构造
    • 板块和板块边界
    • 内部过程
    • 地貌和板块边界
  • 构造地质灾害
    • 原因
    • 影响
    • 影响因素
    • 防范措施
    • 措施有效性
    • 留在灾害易发地区还是离开

引导问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具有活跃构造活动地区的现状如何?
  • 哪些地区经常受到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的影响?
  • 这些自然灾害存在哪些空间模式?
  •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模式?它与全球板块和板块边界分布有什么关系?
  • 主要板块和板块边界是什么?它们位于哪里?
  • 在板块边界发现了哪些相关的地貌特征?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 板块运动如何产生与这些特征相关的自然灾害?
  • 为什么有些地震和火山带远离板块边界?


板块构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板块构造理论由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该理论基于大陆漂移的思想,描述了地球岩石圈板块的大规模运动。

地球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地壳、地幔和地核。用鸡蛋做比喻,最外层的地壳对应于蛋壳;中间的地幔对应于蛋白;最里面的地核对应于蛋黄。但是,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描述,只能用来让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地壳的厚度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可以分为两类: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顾名思义,大陆地壳构成了地球上的陆地,而海洋地壳则位于海洋之下。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在厚度、化学成分等等方面。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