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地理/M1/生长性板块边界

来自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科书

生长性板块边界几乎总是位于海底,介于两块海洋地壳之间。它们由于张力而移动。

中大西洋区域(穿过大西洋) 北美洲 欧亚
非洲
南美洲
中印度洋区域(穿过红海,印度洋) 阿拉伯 印度-澳大利亚
非洲
东南太平洋区域 [从墨西哥向南延伸至南极洲] 太平洋 胡安·德·富卡
北美洲
科科斯
纳斯卡
南极洲区域 [围绕南极洲] 南极洲 非洲
印度-澳大利亚
太平洋
纳斯卡
南美洲
  • 洋中脊
  • 裂谷
  • 转换断层
  • 火山

中大西洋区域(北/南美洲 + 欧亚/非洲)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地貌概览

  • 被称为中大西洋海脊的洋中脊
  • 转换断层
  1. 发散/上升的岩浆流在张力的作用下,导致北美洲、科科斯、纳斯卡和南极洲板块从太平洋板块中分离出来。
  2. 形成了一个生长性板块边界。岩浆从板块边界涌出,形成一个隆起区域。
  3. 随着岩浆的上升和凝固继续进行,新形成的地壳被脊推逐渐推离板块边界。这就是海底扩张。
  4. 海底扩张的重复形成一个被称为中大西洋海脊的洋中脊。
  5. 当相邻的岩浆流以不同的速度流动时,会产生横向力。
  6. 这种力量会破坏洋中脊,并使断裂的脊相对于彼此水平移动,形成转换断层

东南太平洋区域(北美洲/科科斯/纳斯卡/南极洲 + 南极洲)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地貌概览

  • 被称为东太平洋隆起的洋中脊
  • 裂谷
  • 转换断层
  • 如复活节岛(太平洋 + 科科斯)这样的火山
  1. 发散/上升的岩浆流在张力的作用下,导致北美洲、科科斯、纳斯卡和南极洲板块从太平洋板块中分离出来。
  2. 形成了一个生长性板块边界,岩浆从板块边界涌出。
  3. 随着岩浆的上升和凝固继续进行,旧地壳被新形成的地壳逐渐推离板块边界。形成平行断层。这就是海底扩张。
  4. 海底扩张的重复形成一个被称为东太平洋隆起的洋中脊。
  5. 当相邻的岩浆流以不同的速度流动时,会产生横向力。
  6. 这种力量会破坏洋中脊,并使断裂的脊相对于彼此水平移动,形成转换断层
  7. 在东太平洋隆起处,新形成的海底更加坚固。
  8. 板块边界处出现裂缝。张力导致正断层。
  9. 由于重力,隆起的中央块向下沉降,形成平底裂谷。
  10. 随着板块分离,裂缝形成。当裂缝延伸到软流层时,岩浆的压力释放,岩浆上升到地表。
  11. 喷出式火山活动发生。喷发的熔岩冷却下来形成火山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底火山形成。
  12. 经过多次喷发后,一些海底火山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成为火山岛。复活节岛就是其中之一。

东非裂谷(非洲 + 阿拉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东非裂谷
  • 从莫桑比克延伸到红海
  • 长4000公里
  • 宽10-50公里
  • 两侧高出600米
  1. 地幔中的发散岩浆流在张力的作用下,将非洲和阿拉伯板块拉开,形成红海。
  2. 断层形成在中间,地壳被分成巨大的块体。
  3. 随着两块地壳进一步分离,中央块体由于重力而向下沉降,形成裂谷。两块外侧块体向上抬升。
  4. 沿着裂谷可以找到火山,因为岩浆通过薄弱线上升,例如乞力马扎罗山。
  5. 在裂谷的更深位置可以找到湖泊,例如维多利亚湖。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