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历史修辞学/柏拉图与修辞学的关系/柏拉图,“申辩篇”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请注意,以下内容是阅读笔记的复制粘贴。语法很糟糕。片段很多。

从引言中——最初的希腊语标题“并非指道歉,而是在法律诉讼中的辩护演说”。因此,苏格拉底的申辩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令人同情的事件。

当然,我们永远无法了解这段文字的背景。历史上是否苏格拉底一开始就被判处死刑已经失传。当然,“申辩篇”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一份真实的庭审记录。这种“申辩”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纯粹是(有趣)的推测(参见约翰·M·库珀对对话的介绍性说明)。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质疑苏格拉底是否真的因为其学生的“三十僭主”关系而被审判。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指出他勇敢地抵抗了他们关于处决的命令。然而,至少三十人中的两个人是他的学生,并且表现出类似于柏拉图《理想国》中表达的反对民主的思想。

说服还是真理?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作品比大多数其他对话更能体现出修辞表演。好吧,实际上是非修辞表演——如果我们以通常的方式理解修辞(如对环境、受众等的关注)。请注意,对话的开场白以二元论开始——什么是说服力的,什么是真实的。这种二元论将继续推动柏拉图关于修辞学的大多数著作。作为一名成功的演说家会招致怀疑(17 a-b)。在对话的后面,我们了解到真理和智慧与流行的观点相悖[21d-e]。

苏格拉底独特的问答方式(未来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像27b这样的时刻很多,苏格拉底提醒人们注意他与众不同的方式。

苏格拉底对文风的怀疑不容忽视。在17c中,苏格拉底强烈赞扬朴实文风,这种文风呼应了启蒙时代对修辞和雄辩的拒绝。拒绝诗人就是拒绝“天赋”所产生的虚假[22c],这预示着《理想国》第十章中对所有艺术的拒绝(参见22d,工匠对自己的手艺有深入的了解)。在对话的开场白中,苏格拉底强调他的演讲将是即兴的。这从根本上体现了苏格拉底在《斐德罗篇》中对写作的拒绝。苏格拉底更喜欢口头的自发性,而不是写作的培养。在苏格拉底看来,写作天生就存在着某种不真实[17c]。只有年轻人“玩弄文字”。

诡辩的罪行/苏格拉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他被控犯有诡辩罪:“谁让错误的论证变得更强大”。这也将在《高尔吉亚篇》中听到——对高尔吉亚的指控。这是柏拉图对诡辩的旗帜。此外,在《云》中对苏格拉底的刻画。

请注意,苏格拉底为不收取费用而感到自豪[20b-c]。我们应该对那些收费过低的人格外警惕。

“他们说:‘那个苏格拉底,是个有害的家伙,他腐蚀了年轻人’“[23d]。所以苏格拉底因教年轻人提问而受到审判,提问会引发愤怒(26b)。他教了他们什么?解构——揭露第一原则、基础的艺术。苏格拉底认为,他之所以被审判,不是因为指控,而是因为他的像牛虻一样追求真理,他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使他极不受欢迎。

智慧毫无价值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苏格拉底将自己定位为人智的掌握者(不是任何其他或更高的智慧——就像诡辩者所声称的)。几乎带有一种东方韵味——对苏格拉底来说,真正的智慧是认识到自己并不智慧[21b]。它是一种持续的求知、谦逊、勇敢等状态。“我不认为我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23b:“你们这些凡人中,最智慧的人,就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他的智慧是毫无价值的”。

“如果有人说他从我这里学到了什么,或者私下里听到了别人没有听到的东西,请相信他说的不是真话”[33b]。

非修辞的苏格拉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这段对话中,苏格拉底明显侮辱了他的听众。再次,我们必须推测,这个听众是公平地评判他,还是仅仅在等待宣判。第一次发生在31d-e,当他告诉民主陪审团,对于一个“真正正直、善良”的哲学家/人来说,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是死刑。他坚决地坚持着

不要因为我说真话而生我的气;谁真正反对你或任何人群,阻止城市发生许多不公正和非法的行为,谁也活不长。一个真正为正义而战的人,必须过一种私人的生活,而不是公共生活,如果他想活下来,哪怕只是很短的时间。[32]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我要指出“正义”一词的使用是特殊的,因为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正义与社会法律制度密切相关。对苏格拉底来说,正义显然超越了人类。这一点将在《高尔吉亚篇》的结尾部分得到更详细的论述。第二——这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情感的蔑视。想想在整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多少次批评听众对他的文风或论点做出反应——他多少次敦促听众“如果我以我通常的方式进行,不要引起骚动”[27b]。他通常的方式当然很不寻常——但苏格拉底没有承认(在这里或其他地方,据我所知),变化和与不寻常的相遇是一种情感或感性的体验。这可能是《理想国》的愿景依然是一种纯粹的智力,而不是政治行为的原因之一。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擅长发展思想,而不是将人类组织起来执行这些思想。[请注意,他在34b-c中贬低了情感诉求和展示的使用]。

25a-e,苏格拉底以可能性来界定正义(这似乎非常不符合他的个性)。

35a-b;苏格拉底对死亡的不恐惧在《高尔吉亚篇》的结尾再次出现。再加上他对个人而不是公共的正义感的理解,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道德的超验概念。这一点在38a处更加明显

如果我说我无法保持沉默,因为这意味着违背神明,你们不会相信我,会认为我是在讽刺。

另见41d:“一个好人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不会受到伤害”。但是,正如苏格拉底在《高尔吉亚篇》的结尾所论述的那样,他不害怕任何人类法庭,因为他只向神圣的逻各斯负责。

也许你认为我被判有罪,是因为我缺乏能说服你们的言语,如果我认为我应该尽我所能说或做任何事来避免我的判决。并非如此。我被判有罪,不是因为我缺乏言语,而是因为我缺乏胆识和无耻,以及对你们说出你们最想从我这里听到的那些话的意愿,哀叹和眼泪,以及我所说和所做,我认为不值得我做的事情,但你们却习惯从其他人那里听到。我认为当时的危险不应该让我做任何卑鄙的事情,现在我并不后悔我的辩护方式。我宁愿在这样的辩护后死去,也不愿在做出另一种辩护后活着。[38d-e]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