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历史/帝国时代/明清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两个王朝。前者有姓赵的汉族皇帝;后者有满族皇帝。在这两个时期,香港经历的变化比前几个朝代更为显著。明朝期间,香港受到土匪、海盗甚至葡萄牙侵略者的威胁。更多人迁移到香港(虽然与宋元相比规模较小)。香港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后来满族入侵中国,开始了清朝,因此反清运动必须被康熙阻止。这对香港的发展造成了麻烦,因为皇帝决定发布大迁徙令,导致香港荒芜了许多年。当人们回来时,香港已经变得截然不同了。

香港在明朝是新安县的一部分,新安县是从东莞县分离出来的。新安县在1666年并入东莞,并在1669年再次分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到来。

明朝至清朝早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行政与国防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明朝初期,weisuos驻扎在香港。东部香港驻扎着1000人的weisuo,西部也驻扎着另一个。由于屯门夹在两者之间,那里的军事装备仅限于一个码头,后来缩减为洪水营房。换句话说,它并不被认为重要。

屯门巡检司在明朝再次改名。这次是官府巡检司。两名政府官员管理它,它受到五十名弓箭手的保护。该办公室负责人的工作与元朝时期的工作基本相同。在万历帝统治之前,关于该办公室的信息很少,但根据新安县志[1],负责人名单如下:

林云龙 林廷彩 叶奇 林玉茂
李家彩 李崇刚 杨登高 万伟
黄哲 陈国礼 徐朝旺 钟英伦
葛子鲁 史廷贤 程应芝 查晓
俞琼 李澜 李大成 张一机
黄祖祥 朱成学 洪义香 钟英阳
朱邦台 刘应平 王志谢


阿尔瓦雷斯在澳门的雕像

外部威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明朝中期,南海诸国开始与中国断绝关系,并向葡萄牙人投降。1511年,[2] 葡萄牙人阿尔布开克攻占了马六甲,因此鲁伊·德·布里托·帕塔林若热·阿尔瓦雷斯率领舰队回家。1514年,阿尔瓦雷斯率领军队抵达Tamao,即屯门。他在那里竖立了一根带有葡萄牙国徽的石柱,并建立了一个营地,在那里制造了huochongs等武器。负责马六甲的费尔南多·佩雷斯·德·安德拉德通过屯门派托马斯·皮雷斯带着一艘满载货物的船只前往虎门,这艘船据说是进贡的,但被中国官员拒绝入境。皮雷斯还是前进。他受到了两广总督陈金铃的迎接,陈金铃在庙里花了三天学习礼仪,然后命令卸货,并将货物搬到陆地。后来,陈金铃允许葡萄牙人继续前往首都。然而,不久葡萄牙船只爆发了瘟疫,大多数船只逃往屯门,只留下皮雷斯。后来,葡萄牙人被赶出中国,因为葡萄牙不在进贡国的名单上。

1518年,葡萄牙将军西芒·德·安德拉德率领他的舰队抵达屯门,并占领了那里。他在附近的岛屿上设立了刑场,拒绝纳税,并抢劫和虐待当地人。御史丘道隆何翱向皇位报告,请求许可和协助击败葡萄牙人,因此派出了著名将军王洪。由于有强烈的南风,葡萄牙船只几乎无法移动。王洪命令装满煤炭和油脂的船只靠近葡萄牙船只,导致它们着火。他还派潜水员下海沉没船只。负责东莞白沙巡检司的何汝说服为葡萄牙人工作的两名中国人改为为中国效力。他们复制了葡萄牙人的huochongs,这在战斗中证明很有用。四十天后,每艘葡萄牙船上只剩下八个人。葡萄牙人乘坐三艘较大的船只逃脱。这场战斗被称为屯门之战。由于两军在长洲的一个海湾西草湾相遇,后来又转移到少诏岛,[3],这场战斗也被称为西草湾之战。葡萄牙人再也没有打扰香港,而是将目标对准了中国的其他地区。

葡萄牙人决定将目标改为澳门不久后,香港便面临海盗问题。林道乾率领他数千人的海盗团伙在中国的海域肆虐,主要针对华南地区,但威胁着远至台湾高雄的海域,向过往船只勒索银两。这意味着香港船只不敢出海,因为他们不想招惹林道乾。后来,林道乾失败了,前往了北大年,因此海上又恢复了平静。

1551年,[4] 另一位海盗何亚拔率领他的外国军队前往东莞qianhu suo,但被李茂才击败。海盗林凤李奎(不,不是水浒传中的李)和刘香(不,绝对不是跨栏运动员)也抢劫过香港船只。

1586年,[5] 土匪陈耀威试图攻击龙跃头,但失败了。

明朝社会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明朝期间,由于社会稳定,许多人迁移到香港,其中包括客家人。

明朝时,香港的珍珠供应已接近枯竭。香港的珍珠采捞业被雷州廉州超越,不再是主要的珍珠采捞中心。

明朝时,官富重新设立。盐从大鹏经银铜山运往广州。[6] 明朝(以及后来的清朝)时期,香港也以捕鱼、农业和牡蛎养殖而闻名。

香港山坡上的土壤不利于种植谷物或水果。然而,它们适合种植香树。[7] 明朝时,香树在东莞和新安种植,香港是种植香树的地方之一。东莞和新安的香被称为官香,是中国品质最高的香。

沥源埔[8]沙螺湾是香港主要的香树产地。香从香埗头运往广州,香埗头意为进口香树的港口。[9] 香埗头位于香港仔东端的一个小海湾。从广州运往长江或钱塘沿线的地方,例如宿松

黑暗时代

[edit | edit source]

希腊黑暗时代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缺乏记录。香港的情况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香港没有文盲。只是没有人在那里。

清朝初期,清政府下令疏散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区,以阻止海盗和郑成功(明朝逃往台湾的官员)入侵。1661年[10],这项禁令也被施加于广东。居民被迫迁往内地50英里。香港留下的房屋和田地被毁。后来,他们被命令再往内迁30英里。

在黑暗时代,政府忽视了香港,因此香港成为土匪的基地,特别是袁四度,他占领了官富和其他地方,并对该地区进行抢劫。军队驻扎在香港的四个港口(屯门、狮子山、大埔头和马头山)以阻止人们进入。

广东巡抚王来任和两广总督周有德都请求解除禁令。朝廷于1669年同意并解除了禁令。香港的原住居民被允许返回家乡。然而,船只直到1683年才被允许离开香港。

疏散严重影响了香港的宗族。陶氏宗族是受影响的宗族之一。当他们返回香港时,他们花了20年时间才重新稳定生活。历史学家认为,由于疏散,陶氏宗族的人数从500多人减少到100人左右。

除了人员伤亡外,许多其他宗族甚至没有返回香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内地的生活。为了弥补这种情况,鼓励内地客家人迁往香港。疏散令解除后重新居住香港的原“客家人”自称为“艇仔”。而后来被鼓励迁往香港的人被称为“客家人”。

清朝殖民统治前的时代

[edit | edit source]

行政和事件

[edit | edit source]

到清朝,官富巡检司已经无力统治香港。香港被划分为自治的行政区域,包括(乡镇)、(围村)和(村庄)。这些区域都有自己的民选村长和族长。

随着保甲制度在全国推广,十户人家组成一个,十个组成一个,十个组成一个地保和巡检由族老选举,并由官方正式批准,然后执政。地保是镇上的警察。地保的工作更侧重于调查和处理罪犯,而巡检的工作更侧重于行政管理。

清朝后期,较弱的村庄和宗族联合起来,抵御较强的村庄和宗族。这些联盟被视为自治的行政区域,并选举出巡检。联盟的领土并非由政府决定,而是由人民决定,人民会向政府报告此事。虽然缺乏官方法律,但存在村庄特有的规则,巡检和地保确实执行了这些规则。村庄内的重要事务仍然由各个首领处理。

社会经济发展

[edit | edit source]

在黑暗时代之前,江西人依靠广东的盐。由于大疏散,他们改用淮河的盐。此外,只有少数制盐的人返回香港。政府恢复该产业的努力失败了。如今,屯门和台山仍然存在制盐场所,但盐的质量不如以前的朝代。

疏散也影响了香树生产,因为只有少数香农返回香港。在雍正年间,知县下令将香港的香树运往东莞,那里需要香树。人们担心会被逮捕,所以砍掉了所有香树,逃跑了。虽然香港仍然存在一些香树,但不再被使用。

注释

[edit | edit source]
  1. 《新安县志》是康熙年间撰写的历史文献。
  2. 正德六年。
  3. 今沙头。
  4. 嘉靖三十年。
  5. 万历十四年。
  6. 现今的张山寺附近有一条通往内地的路径,名为银铜。这可能是盐运输的路径之一。
  7. 正式名称为沉香
  8. 今沙田。
  9. 更常见于尖沙咀。
  10. 康熙元年。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