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会学导论/集体行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我仍然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件事。我正在乘坐公共汽车从郊区的家前往我家乡的市中心。大学刚毕业,我找到了一份银行管理方面前途光明的工作,并期待着接下来的几天在市中心接受培训。当我抓住车厢后部的扶手时,车内已经是人满为患,站着都挤满了人。各种香水的香味和古龙水的香味从穿着西装、领带和其他商务着装的男女身上飘来。人们都在实践着社会学家 欧文·戈夫曼 所称的“礼貌性忽视”:在拥挤的空间里,有意不去关注周围的陌生人。所有人都认真地通过公交车的窗户观察着街道上的景色,或者认真地阅读他们带来的药店小说。

然后,“它”发生了。两个陌生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坐在我前方几英尺的地方,同一个座位上。坐在窗边、向窗外看的那位男士突然发出了一声无法理解的怒吼,声音类似于:“嗨-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当他喊的时候,他把头从窗外转向坐在他旁边的年轻女子。当他的喊声结束时,他只是再次转过头,继续看着窗外。

我和所有其他乘客都完全惊呆了。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男人发出这种尖锐的喊声,刺破了我们清晨乘坐公交车时朦胧的宁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为坐在他旁边的那个年轻女子感到难过,她坐在他旁边的时候一定死了无数次。他要做什么?拿出刀子?攻击那个女人或其他人?必须做点什么。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这个男人的尖叫一样令人着迷。什么也没发生。一点也没有。那个年轻女子没有动。公交车上的乘客仍然专注于任何事物,而不是那个刚刚大喊大叫的男人。每个人都协同行动,只是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完全的沉默和忽视是集体性的、阴谋式的反应。我简直不敢相信。直到几年后,我才了解到患有图雷特综合征的人有时会无意地大喊大叫。也许这就是导致这种异常行为的原因?即使是这样,所有公交车上的乘客怎么会如此显著地做出反应,完全无视刚刚发生的事情?

简介

[edit | edit source]

术语“集体行为”是指不反映现有社会结构(法律、习俗和制度),而是以“自发”方式出现的社会过程和事件。集体行为也可以被定义为既不符合(行为者遵循现行的规范)也不背离(行为者违反这些规范)的行为。集体行为是第三种行动形式,发生在规范不存在或不明确,或者规范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学者们对集体行为的关注远远少于对顺从或背离的关注。

集体行为的例子包括:宗教复兴集会(如纪录片《马乔》中所描绘的那样)、剧院火灾中的恐慌(例如肯塔基州比佛利山庄晚餐俱乐部火灾)、网站(例如MySpace)或服装(例如手环)的突然流行、改善环境的集体社会运动(例如绿色和平组织)或谣言的迅速传播(例如巴拉克·奥巴马是穆斯林还是美国公民)。这些不同的行为都属于社会学家称之为集体行为的领域。

集体行为与群体行为在三个方面不同

  1. 集体行为涉及有限的、短暂的社会互动,而群体往往会长时间地保持在一起
  2. 集体行为没有明确的社会边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集体的成员,而群体成员身份通常更具排他性
  3. 集体行为产生弱势和非传统规范,而群体往往具有更强大、更传统的规范

传统上,社会学中的集体行为包括四种形式[1]:人群、公众、大众和社会运动。尽管在当今社会学家中,关于哪些应该纳入“集体行为”标签的争论程度不一,但通常还包括其他行为,如:谣言、暴乱、趋势和时尚。

为什么研究集体行为?

[edit | edit source]

除了对理解为什么一大群人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行事本身感兴趣之外,研究集体行为还有实际原因。以下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实际意义

1975 年,在演出结束后,The Who 的粉丝们。

"1979 年 12 月 3 日,在英国摇滚乐队The Who 的售罄音乐会开场时,有 11 名粉丝因压缩性窒息而死亡,数十人受伤。这场音乐会使用了“节日座位”(也称为“通用座位”),最佳座位采用先到先得的方式。由于节日座位,许多粉丝早早地到达了。当等待在外部的粉丝听到乐队进行最后的音响测试时,他们以为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并试图冲进仍未开放的大门。人群最前面的人被踩踏,因为后面的人不知道大门还没有打开。当晚只有几扇门开放,有报道称管理人员没有打开更多大门,因为担心有人会偷偷绕过售票处。"

更好的建筑设计和人群管理或许可以避免这场悲剧。如何重新设计建筑物和管理人群是研究集体行为可以带来的两项知识。了解人们在暴乱中的行为方式,是什么引发了暴乱,以及如何快速结束暴乱也是研究集体行为可以带来的知识。此外,了解人类在自然灾害中的反应方式,并确保发生的损害完全是灾害造成的,而不是对灾害的人类反应造成的。

研究集体行为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真正改变社会中的某些元素。这是集体行为中被称为“社会运动”的部分。同样,一个例子可以帮助说明这一点

1965 年 3 月 7 日,在血腥星期天,阿拉巴马州塞尔玛市,警察袭击了民权游行者。

"1965 年 3 月 7 日,非裔美国人领袖带领 600 人从塞尔玛步行 54 英里(87 公里)到蒙哥马利州府。然而,在行进仅 6 个街区后,州警察和当地执法人员用警棍、催泪瓦斯、缠绕着铁丝网的橡胶管和牛鞭袭击了这些和平示威者。他们驱散了示威者,将他们赶回塞尔玛。全国广播播放了执法人员袭击手无寸铁的示威者要求投票权的画面,引发了全国性的反应。在第一次游行 8 天后,林登·约翰逊发表了一篇电视讲话,以争取对已提交国会投票权法案的支持。他在讲话中说

但即使我们通过了这项法案,战斗还没有结束。发生在塞尔玛的事情是更大规模运动的一部分,这场运动影响着美国的所有地区和州。这是非裔美国人争取享受美国生活的全部福祉的努力。他们的事业也必须是我们的事业。因为这不仅仅是非裔美国人的事业,实际上是我们所有人的事业,我们必须克服偏见和不公正的沉重遗产。我们必将克服。"

约翰逊于 8 月 6 日签署了 1965 年的《投票权法案》。1965 年的法案废除了人头税识字测试和其他主观的选民测试。它授权联邦政府监督那些使用这些测试的州和独立选区中的选民登记。该法案对非洲裔美国人产生了直接的积极影响。该法案通过后几个月,就有 250,000 名新的黑人选民登记。四年内,南部选民登记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

理解如何组织社会运动以追求社会变革是社会学家研究的领域之一。更好地理解如何组织此类运动可以为运动成员提供取得成功的必要工具。

以下各节将详细介绍各种集体行为形式。

人群

[edit | edit source]

人群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目的或意图并互相影响的人的集合。人群在现代生活中很常见。大多数体育赛事、音乐会和其他表演都会吸引人群。布鲁默 (1951) 区分了四种人群类型

  • 偶然人群 - 人们松散地聚集在一起,没有真正的互动(例如,商场里的人)
  • 传统人群 - 有意安排的聚会(例如,由政治领导人组织的社区会议)
  • 表达人群 - 描绘一群人参与情绪激昂的事件(例如,政治集会或欧洲或拉丁美洲的足球比赛)
  • 行动人群 - 一群人决心完成某件事(例如,粉丝在音乐会期间或之后冲上舞台)

当人群行为指向一个特定的暴力目的时,其结果就是暴民。暴民往往情绪激动。暴民暴力的例子包括 19 世纪和 20 世纪美国南部发生的私刑。没有特定目标的暴力人群行为被称为暴乱。由于暴乱没有特定的目的,因此人们认为其目的是表达普遍的不满。

弥散人群

[edit | edit source]

集体行为也可以指在很远距离内弥散或分散的行为。并非所有集体行为都必须在彼此附近(紧凑人群)发生。这在大众媒体出现后尤其如此,大众媒体可以快速传播世界各地的信息。

人群行为理论

[edit | edit source]

传染理论

[edit | edit source]

传染理论最初由古斯塔夫·勒庞 (1896) 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群会对成员施加催眠影响。催眠影响加上属于一大群人的匿名性,会导致非理性、情绪化的行为。或者,正如该名称所暗示的那样,人群的狂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传染性,就像一种疾病,传染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我滋养,不断发展。这也意味着人群的行为是人们聚集在一起所产生的紧急属性,而不是人们本身的属性。

勒庞的理论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传染理论将人群成员描述为非理性的。然而,许多人群行为实际上是理性恐惧(例如,被困在燃烧的剧院中)或理性不公正感(例如,辛辛那提种族骚乱)的结果。其次,人群行为往往是由个人发起和引导的。人群似乎具有自己的生命,这是千真万确的,但个人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还值得注意的是,勒庞的著作是从一位惊恐的贵族的角度写的。他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人群事件解释为对动物情感的非理性回归,他认为这通常是人群的特征。布鲁默认为人群是情绪化的,但它们能够产生任何情绪,而不仅仅是愤怒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趋同理论

[edit | edit source]

趋同理论认为,人群的行为不是人群的紧急属性,而是志同道合的个人聚集在一起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人群变得暴力(暴民或暴乱),趋同理论会认为,这不是因为人群鼓励暴力,而是因为想要变得暴力的人聚集在人群中。

趋同理论的主要批评是,人们在人群中做一些他们在独自一人时不会做的事情。人群对人们有匿名化作用,导致他们参与有时离奇的行为。因此,虽然某些人群可能是由于志同道合的个人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行动(例如,政治集会)而形成的,但某些人群实际上会促使个人参与他们本来不会参与的行为。

涌现规范理论

[edit | edit source]

涌现规范理论将上述两种理论结合在一起,认为是志同道合的个人、匿名性和共同情绪的结合导致了人群行为。该理论采用符号互动论来理解人群行为。它认为,人们带着特定的期望和规范聚集在一起,但在人群发展后的互动中,新的期望和规范可能会出现,从而允许通常不会发生的行为。

人群作为“聚会”

[edit | edit source]

最近对集体行为的研究开始改变社会学对人群的思考。[2] 这种新方法区分了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作为聚会的原因以及他们聚集在一起后所做的事情。大多数聚会是临时的,并且通过组装过程形成。聚集在一起的个人通常彼此认识,并被邀请或告知聚会。一旦聚集在一起,已经互相认识的个人子群往往会始终保持在一起。当然,也有一些孤独的个人。

这条研究路线还抛弃了人群会损害判断力的观点。[2] 当然,酒精和毒品会导致偏差行为,它们确实会损害判断力并影响人群的行为,但人群本身并不一定会损害判断力。个人在聚会中的行为也表明个人仍然是独立的,有时会响应邀请,有时会忽视邀请,有时会与他们的子群进行互动,有时会自发地行动。[2]

聚会也表现出解散过程,从而结束聚会。[2] 有时这些是紧急解散,例如当当局赶到并试图结束聚会时。有时这些是计划好的,或者聚会的热情消退,人们只是离开了。也许“人群作为聚会”方法的关键点是,聚会存在很大差异。

恐慌

[edit | edit source]

恐慌是一种突然的恐惧,它支配着思维,并经常影响群体。恐慌通常发生在灾难情况下,例如火灾,并可能危及受影响群体的整体健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试图在设计和规划中适应恐慌的症状,例如群体行为,通常使用模拟来确定引导人们安全逃生的最佳方式。

道德恐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道德恐慌是一种基于对某个个人或群体(通常是少数群体或亚文化)构成社会威胁的感知而产生的群众运动。这些恐慌通常由媒体对社会问题的报道所推动(尽管也存在自发的道德恐慌,历史上一些道德恐慌也曾由宗教任务、政府运动和科学动员来推动,针对少数群体使用媒体来进一步宣传他们的主张),并且经常包括大量的大众歇斯底里。道德恐慌是专门以道德为框架的,通常表现为愤怒而不是纯粹的恐惧。虽然不总是这样,但道德恐慌往往围绕着性和性取向问题。经常会涉及一个广泛传播的、看似全新的都市传说。这些恐慌有时会导致暴民暴力。这个词是由斯坦利·科恩在 1972 年创造的,用来描述 1960 年代英国媒体对摩登族和摇滚族的报道。

英国最近的道德恐慌包括正在进行的针对恋童癖者的黄色报纸宣传活动,该活动导致 2000 年 8 月一名儿科医生被愤怒的(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暴民袭击和迫害,以及 1993 年围绕着英国利物浦詹姆斯·布尔格谋杀案的恐慌。(查看此页面以了解道德恐慌的示例。)

2005 年,在伯利兹骚乱期间,抗议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骚乱是一种公民动乱的形式,其特点是无组织的群体突然而强烈地爆发暴力、破坏或其他犯罪行为。虽然个人可能会试图领导或控制骚乱,但骚乱通常是混乱的,并表现出群体行为。骚乱经常发生在对感知到的不满的反应中,或者出于异议。历史上,骚乱的发生原因包括工作或生活条件差、政府压迫、征税或征兵、种族或宗教之间的冲突、体育比赛的结果,以及对通过法律渠道表达不满的沮丧。骚乱通常涉及破坏和破坏私人和公共财产。具体的目标根据骚乱的原因和参与者的倾向而有所不同。目标可能包括商店、汽车、餐馆、国有机构和宗教建筑。

大众歇斯底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歇斯底里是一种诊断标签,应用于一种精神状态,即无法控制的恐惧或情绪过激。那些“歇斯底里”的人往往会因为无法控制的恐惧而失去自我控制。

这个词也出现在短语大众歇斯底里中,用来描述公众的大规模近乎恐慌的反应。它通常应用于在新闻报道后出现的每个人都患有的流行性疾病,例如 1980 年代后期的雅皮士流感。类似的用法指的是任何类型的公共浪潮现象,并已被用来描述不明飞行物报告、麦田怪圈等类似案例的周期性广泛再现和公众兴趣。

歇斯底里通常与塞勒姆巫术审判红色恐怖麦卡锡主义撒旦仪式虐待等运动有关,可以通过相关的社会学术语道德恐慌更好地理解这些运动。

大众歇斯底里也可以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心理性疾病,或由心理而非外部来源(例如污染物或传染源)引起的疾病。2009 年,中国吉林一家丙烯酸纱厂的数百名工人生病,这是心理性疾病导致大众歇斯底里的一个近期例子。[3] 中国的医生断定,对于大多数患病者来说,没有中毒的物理迹象,而工人们声称中毒是导致疾病的原因。

流行,也被称为狂热,指的是一种在文化(或亚文化)中相对快速地流行起来的时尚,保持流行,通常持续相当短暂的时间,然后迅速失去流行。(查看此页面以了解流行的列表。)

谣言通常被视为“关于公众关注的某个对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事件说明或解释,在人与人之间流传” (第 33 页)[4],尽管定义可能有所不同。[5] 谣言通常涉及某种陈述,其真实性无法立即或永远得到证实。

谣言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 它们是通过口头传播的
  2. 它们提供有关某个人、事件或情况的“信息”
  3. 它们表达并满足社区的情感需求

还有各种类型的谣言,包括

  1. 白日梦谣言,反映公众的愿望和期望的结果
  2. 担忧或恐惧谣言,反映人们所惧怕的结果
  3. 离间谣言,旨在破坏群体忠诚度或人际关系

随着谣言的传播,它们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简洁,更容易理解。[6] 在前 5 到 6 次传播中,约 70% 的信息细节都会丢失。[6] 负面谣言比正面谣言更有可能被传播。

谣言可能是集体解释过程的一部分。[7] Bordia 和 DiFonzo 发现,存档的互联网留言板上的 29.4% 的陈述是试图解决问题的意义建构陈述。其余讨论围绕着这些陈述展开。

在奥巴马 2008 年总统竞选期间,关于他的两个突出谣言在流传,即他并非在美国出生,以及他是穆斯林。

谣言也可能是政治传播策略。媒体和特定的文化历史条件可能促进谣言的传播。[8] 2006 年,Jayson Harsin 提出了“谣言炸弹”的概念,用来描述当代媒体和政治关系中广泛存在的类似谣言的传播现象,尤其是在手机和互联网、广播、电视和印刷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复杂融合中。Harsin 将谣言视为一种特殊的修辞策略。对于 Harsin 来说,“谣言炸弹”将谣言的定义扩展为一个政治传播概念,具有以下特征

  1. 验证危机。验证危机可能是谣言最显著和政治上最危险的方面。
  2. 公众对某个政治群体、人物或事业存在不确定性或焦虑的背景,谣言炸弹会克服或转移到对手身上。
  3. 一个明显有党派倾向的来源,即使是匿名的来源(例如“总统的一位匿名顾问”),试图从谣言炸弹的传播中获得政治利益。
  4. 在高度发达的电子媒介社会中,新闻传播速度快,谣言传播迅速。

谣言的例子包括

  • 从伊拉克转移到叙利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传闻[9]
  • 迪斯尼改编的小美人鱼中的性暗示
  • 另一部迪斯尼电影狮子王中的性暗示
  • 另一部迪斯尼电影阿拉丁中的性暗示
  • 约翰·麦凯恩有一个非婚生黑人孩子的传闻[10]
  • 奥巴马是穆斯林,并且并非在美国出生的传闻。

有很多可靠的線上資源可以用来核实谣言和都市传说,包括

研究实例

[edit | edit source]

Berk (1974)[11]博弈论来表明,即使在燃烧的剧院中的恐慌也可能反映出理性的计算:如果观众中的成员认为逃向出口比步行更合理,那么结果可能看起来像动物般的践踏,而实际上并不非理性。在对人群集合的一系列实证研究中,McPhail (1991)[12] 认为,人群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传统的关于情绪化和一致性的刻板印象往往不能描述人群中发生的事情。

建议的多媒体资源

[edit | edit source]

附加阅读

[edit | edit source]

McPhail, Clark 和 Ronald Wohlstein。1983 年。“群体聚集、示威游行和暴动中的个人和集体行为。”社会学年度评论 9:579-600。Granovetter, Mark。1978 年。“集体行为的阈值模型。”美国社会学杂志 83(6):1420-1443。Snow, David, Louis Zurcher 和 Robert Peters。1981 年。“胜利庆典作为戏剧:一种关于人群行为的戏剧化方法。”象征互动 4:21-42。Vider, Stephen。2004 年。“重新思考人群暴力:自我分类理论和 1999 年伍德斯托克暴动。”社会行为理论杂志 34:141-166。Cress, Daniel 和 David Snow。1996 年。“边缘的动员:资源、捐助者和无家可归者社会运动组织的生存能力。”美国社会学评论,61:1098-1109。Staggenborg, Suzanne。1988 年。“职业化和正规化在亲选择运动中的后果。”美国社会学评论,第 53 卷(第 4 期),第 585-605 页。Piven, Frances Fox。2006 年。挑战权威:普通民众如何改变美国。纽约:罗曼与利特菲尔德出版公司。McAdam, Doug。1999 年。政治进程与黑人暴动的发展,1930 年 - 1970 年。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Meyer, David。2004 年。“抗议和政治机会。”社会学年度评论,30:125-145。

讨论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 你曾经在人群中做过你平时不会做的事情吗?
  • 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通常会恐慌吗?
  • 为什么这么多电影和电视剧暗示如果人们“知道真相”就会恐慌?
  • 你会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转发谣言或连锁邮件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Herbert Blumer,“集体行为”,载 A. M. Lee 主编,《社会学原理》,纽约,Barnes & Noble,1951 年,第 67-121 页。
  2. a b c d Schweingruber, David S. 和 Clark McPhail。1999 年。一种系统地观察和记录集体行动的方法。社会学方法与研究。27:451-498。
  3. Jacobs, Andrew。2009 年。“中国工人说疾病是真实的,不是歇斯底里。”《纽约时报》,7 月 30 日 http://www.nytimes.com/2009/07/30/world/asia/30jilin.html?partner=rss&emc=rss (访问时间 2009 年 7 月 30 日)。
  4. Peterson, Warren 和 Noel Gist。1951 年。谣言和公众舆论。美国社会学杂志。57(2):159-167。
  5. Pendleton, S.C. (1998),“谣言研究重新审视和扩展”,《语言与交流》,第 1 卷,第 18 号,第 69-86 页。
  6. a b Allport, Gordon 和 Joseph Postman。1947 年。谣言心理学。拉塞尔和拉塞尔。
  7. Bordia, Prashant 和 Nicolas DiFonzo。2004 年。互联网上社会互动中的问题解决:谣言作为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季刊。61(1):33-49。”
  8. Harsin, Jayson。2006 年。谣言炸弹:对美国政治中新旧趋势融合的理论化。南方评论:传播、政治与文化。39(1):84-110。
  9. http://www.nysun.com/foreign/saddams-wmd-moved-to-syria-an-israeli-says/24480/
  10. http://www.boston.com/news/globe/editorial_opinion/oped/articles/2004/03/21/the_anatomy_of_a_smear_campaign/
  11. Berk, Richard。1974 年。集体行为。W. C. Brown Co. ISBN 0697075257
  12. McPhail, Clark。1991 年。疯狂人群的神话。Aldine。 ISBN 0202303756
[edit | edit source]

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


政治 · 社会运动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