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会学/社会导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书籍
作为一个游牧社会,马赛人的生活方式围绕着他们的牲畜。他们经常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数百英里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旅行,寻找放牧的土地和为他们的牛群提供水源。母牛在提供肉、血和牛奶形式的蛋白质方面非常宝贵,并为建造他们的半临时小屋提供干粪便。考虑到牛在他们社会中的重要性,马赛男性通常根据他拥有的牲畜数量来决定他的财富和妻子的数量。马赛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工业革命和当前后工业时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技术已经成为全球规范。然而,马赛人的游牧传统在极端的社会变革中得以幸存。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你仍然可以看到马赛人穿着传统的格子斗篷和各种各样的手镯,为妇女和男人,在数英里的沙漠中迁徙。然而,添加了一个新的配件 - 手机。今天,马赛人可以使用手机上的 GPS 来定位他们的牛群的放牧区和水源。他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移动应用程序,例如那些定位该地区潜在捕食者的应用程序。对于马赛人来说,手机使得避开和猎杀狮子变得更加容易。他们社会中的许多成员甚至利用手机建立和促进旅游业务,旨在为外来人提供体验马赛人生的机会。因此,手机在全球化时代极端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矛盾地成为维持马赛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关键组成部分。

马赛人是社会如何能够同时跨越两个社会发展阶段(即游牧民族和后工业时期)的一个典型例子。本章关于“社会”首先解释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然后介绍了韦伯、马克思和涂尔干关于从前工业社会(如马赛人)到今天似乎更加普遍的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变革的影响的经典观点。

马赛男子展示他们的跳跃舞蹈。

介绍

[edit | edit source]

社会最简单的定义是,一群人分享一个确定的领土和文化。在社会学中,我们将这个定义进一步扩展,认为社会也是这群人的社会结构和互动。社会结构是社会中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式和关系。[1] 因此,社会不仅是这群人和他们的文化,还有这群人之间以及他们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学中,社会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区别。文化是指社会中规范、价值观、信仰、行为以及赋予符号的意义。[2] 文化不同于社会,因为它在关系中增加了意义。例如,对于波士顿的同性伴侣来说,“丈夫”的意义与犹他州南部农村的一夫多妻制的男性来说,“丈夫”的意义截然不同。因此,虽然这种关系在两者中都存在(即他们都有社会结构),但关系的意义因文化而异。

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拥有文化,而文化只能在有社会的地方存在。社会学家尽管认识到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主要出于分析目的将它们区分开来:它允许社会学家独立于文化和文化变革(将在下一章中更详细地讨论)思考社会发展,尽管社会变革和发展取决于文化。

本章简要概述了人类社会中存在并继续存在的几种类型。然后它将介绍一些理解社会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对个人意味着什么的经典方法。

社会发展

[edit | edit source]

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格哈德·伦斯基的工作。[3] 伦斯基概述了人类社会中一些更常见的组织结构。人类社会的分类可以基于两个因素:(1)主要生存手段和(2)政治结构。本章侧重于社会的生存系统,而不是它们的政治结构。

虽然认为所有社会都会通过下面概述的阶段发展是有点牵强附会,但大多数社会似乎都遵循这样的路线。人类群体从狩猎采集者开始,走向游牧和/或园艺,发展成为农业社会,最终经历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后有可能发展服务业)。[4] 并非所有社会都经历了所有阶段。一些社会停滞在游牧或园艺阶段(例如贝都因游牧民族),尽管这些可能是由于经济壁龛造成的暂时停滞,这些壁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一些社会也可能由于从其他社会引入了技术而跳过阶段。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类别并非真正截然不同的群体,因为在一个社会中使用的生存系统之间经常存在重叠。一些游牧社会也从事一定程度的园艺食品生产,大多数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仍然有农业,只是规模较小。

狩猎采集者

[edit | edit source]

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方式基于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因此,狩猎采集者相对流动,狩猎采集者群体拥有流动性边界和组成。在狩猎采集社会中,通常是男性猎杀大型野生动物,女性采集水果、坚果、根和其他可食用的植物性食物,以及猎杀小型动物。狩猎采集者使用野外可获得的材料建造住所,或依靠天然住所,如悬崖。他们的住所为他们提供了免受捕食者和恶劣天气的保护。

古代猎人。

大多数狩猎采集社会都是游牧民族。在这样的生存系统下很难定居下来,因为一个地区的资源可以很快耗尽。由于其生存系统,狩猎采集社会的人口密度往往很低。农业生存系统可以支持的人口密度比未经耕种的土地高 60 到 100 倍,从而导致更高的人口密度。

狩猎采集社会也往往拥有非等级化的社会结构,尽管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由于狩猎采集者倾向于游牧,他们通常无法储存剩余食物。因此,狩猎采集社会很少支持全职领导者、官僚或工匠。狩猎采集社会中的等级平等主义往往也扩展到性别平等主义。虽然有争议,但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狩猎采集社会中的性别平等主义源于对粮食生产缺乏控制、缺乏剩余食物(可用于控制)以及男女对亲属和文化生存的平等贡献。

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据表明,在公元前 13000 年之前,所有人类都是狩猎采集者。虽然数量正在减少,但如今仍然存在一些狩猎采集群体。这些群体分布在北极、热带雨林和沙漠,那里其他形式的生存生产是不可能的或成本过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群体并没有持续的狩猎采集历史;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祖先都是农民,由于迁移和战争,他们被推到了边缘地区。仍然存在的狩猎采集群体的例子包括

农业社会和狩猎采集社会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许多狩猎采集者会通过砍伐或焚烧对他们无用的植物来有意识地操纵景观,以鼓励他们食用的植物的生长和成功。大多数农业人口也往往进行一些狩猎采集。一些农业群体在温带月份耕作,在冬季狩猎。

游牧民族

[edit | edit source]
2006 年的伊朗游牧民族。

游牧社会是指以驯养的牲畜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社会。通常情况下,游牧民族像狩猎采集者一样,是游牧的,他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在不同的地方寻找新鲜的牧场和水源,以供他们的牲畜使用。游牧的生存方式往往导致人口密度更高,并且会发展出社会等级制度和劳动分工,因为更容易产生食物剩余。

游牧社会至今依然存在。例如,在澳大利亚,该国内部广阔的半干旱地区存在着被称为“羊站”的牧场。这些地区的面积可能达到数千平方公里。为了确保牲畜的持续生存,这些地区允许的牲畜数量受到严格管制,以便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其他依然存在的游牧社会包括:

园艺社会

[edit | edit source]

园艺社会是指以使用手工工具种植作物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社会。与游牧社会一样,种植作物会增加人口密度,并且由于食物剩余,允许社会出现劳动分工。

园艺与农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使用动物、机械或其他非人工手段来促进作物种植,而园艺则完全依靠人力进行作物种植。

农业

[edit | edit source]
1921 年左右的一台拖拉机在耕种苜蓿地。
加纳的一位菠萝种植者。

农业社会是指以使用人畜混合手段(即动物和/或机械)种植作物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社会。农业是指通过种植植物和饲养驯化动物(牲畜)来生产食物、饲料、纤维和其他所需产品的过程。农业可以指自给农业或工业化农业。

自给农业是指以生产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农业生产者及其家人自身需求为目的的农业。自给农业是一种简单、通常是有机的体系,使用来自生态区的保存的本地种子,并结合轮作或其他相对简单的技术来最大化产量。历史上,大多数农民从事自给农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如此。

在发达国家,一个人在小块土地上使用这些简单技术通常被称为园丁;这种活动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爱好而不是职业。一些发达国家的人由于贫困而被迫使用这种原始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们对非转基因和无农药食品的兴趣日益浓厚,大规模有机农业正在兴起。

在发达国家,农民工业化农业生产者通常被定义为拥有作物或牲畜所有权的人,并为其生产提供劳动力或管理。农民通过耕种土地来获得经济收入,以生产作物或商业性饲养动物(畜牧业),或两者兼而有之。只提供劳动力而不进行管理并且没有所有权的人通常被称为农场工人,或者如果他们监督一片租赁的土地,只种植一种作物,则被称为佃农

农业比狩猎采集能够支持更大的人口密度,并且允许积累剩余产品,以便留作冬季使用或出售以获取利润。农民能够养活大量与物质生产无关的人,这是剩余出现、专业化、先进技术、等级社会结构、不平等和常备军崛起的关键因素。 [4]

园艺和农业的发展

[edit | edit source]

园艺和农业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是在公元前 10000 年到公元前 8000 年之间,在中东的肥沃月湾地区出现的。 [5] [6] 园艺和农业发展的原因尚存争议,但可能包括气候变化和为了竞争性赠送礼物而积累食物剩余。毫无疑问,在经过一段漫长的时期,人们有意识地种植了一些作物,并从野外采集了其他食物后,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经济逐渐过渡到农业经济。除了在肥沃月湾的农业出现外,农业至少在公元前 6800 年就出现在东亚(水稻),之后出现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玉米和南瓜)。小规模农业也可能在印度(水稻)和东南亚(芋头)的早期新石器时代背景下独立出现。 [4]

直到青铜器时代,人类才完全依赖于栽培的作物和动物(即当野生资源对饮食的营养贡献微不足道时)。如果农业的实际定义包括大规模集约化土地耕作,即单一种植、有组织的灌溉和使用专门的劳动力,那么“农业发明者”的头衔将属于苏美尔人,从公元前 5500 年左右开始。

到 19 世纪初,农业实践,特别是对强壮品种和栽培品种的精心选择,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以至于单位土地的产量比中世纪以前高出许多倍,尤其是在北美和南美的大部分处女地。

现代农业

[edit | edit source]

在全世界范围内,作物育种、土壤养分管理和杂草控制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与此同时,机械化的使用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发展中国家通常生产的产量较低,因为他们缺乏最新的科学、资本和技术基础。世界上从事农业作为其主要经济活动的人比任何其他行业都多,但农业只占世界 GDP 的 4%。机械化在 20 世纪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在拖拉机的形式,减少了人类在播种、收割和脱粒等繁重工作中的必要性。随着机械化,这些任务可以以以前难以想象的速度和规模完成。这些进步导致农业技术的产量大幅增加,也导致发达国家中从事农业以养活其他人口的人口比例下降。正如下面的饼图所示,今天约 1% 的美国人受雇于农业,他们生产的食物足以养活其他 99% 的美国人。

按普查区划分的美国农业就业人口比例。资料来源:美国 2000 年人口普查。

工业

[edit | edit source]
荷兰的一家砖厂是工业的一个例子。

工业社会是指以工业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社会。工业是一个以机械化生产商品为中心的生产体系。与农业社会一样,工业社会会增加食物剩余,导致等级制度更加发达,劳动分工也显著增加。

工业社会中的劳动分工往往是社会中最显著的元素之一,甚至可以重组关系的发展。在工业化前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更有可能通过在同一个宗教场所接触或住房的邻近性而发展起来,而工业社会将从事相似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这往往会导致人们通过工作建立友谊。 [7]

当首字母大写时,工业革命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欧洲。有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描述了后来,不太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源于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冷战期间在美苏两国的影响下开始工业化。

今天,工业只占高度发达国家劳动力的很小一部分(见上面的饼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用机器和机器人来促进制造业,通过提高效率来减少工业中所需的人数。因此,单个工人今天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商品。这也导致大多数高度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过渡到后工业或服务型经济。

后工业

[edit | edit source]

后工业社会是指以服务型工作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社会,而不是农业或工业。 [8]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后工业这个词仍然存在争议,部分原因是它是目前社会的现状;在现象发生时很难对其命名。

后工业社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服务业规模扩大,即从事提供服务而不是创造商品(工业)的工作。
  • 制造业要么外包,要么大量使用机械化。
  • 信息技术使用量增加,这往往会导致信息时代。
  • 信息、知识和创造力被视为经济的新原材料。

大多数高度发达国家现在都是后工业的,因为他们的大多数劳动力从事服务业,如金融、医疗保健、教育、商业或销售,而不是工业或农业。美国就是这种情况,如上面的饼图所示。

后工业社会一词有时被那些试图恢复或回归工业发展的人们批判性地使用。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和社区将废弃的工厂视为新的住房和购物场所。资本家也意识到了这些地点提供的娱乐和商业开发机会。

社会发展的影响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发展阶段。

如上所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化——在本例中为主要的生存手段——也会影响社会的其他方面。例如,当狩猎采集者过渡到牧业和园艺时,他们也会产生食物剩余。虽然今天发达世界的人们普遍拥有大量剩余食物,但我们很少考虑到这种额外的食物有多重要。首先,一旦一个社会拥有了剩余食物,这意味着他们更多的孩子将能够生存到成年。此外,随着农业社会食物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的人口比例需要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剩余的人口。这使得那些不从事食物生产的人能够专注于其他领域,例如服装或住房生产。这导致了专业化:有些人成为种植作物或饲养牲畜的专家,而另一些人则成为服装生产、金属加工、房屋建设等方面的专家。这种专业化导致技术迅速发展,因为人们不必花费大部分时间寻找或种植食物,从而可以专注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剩余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可能最初并不明显,但剩余显然是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

右侧的图表说明了这一点。该图表显示了社会发展沿顶部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影响沿底部发展。两排之间运行的箭头说明了这些关系非常复杂的事实。例如,专业化不仅源于农业,也源于更密集的人口和剩余,并有助于促进工业发展。重点是,这些是社会发展的相互依存的方面,它们共同进化。

图表中还包含剩余的另一个额外结果,即不平等。不平等将在本书后面更详细地讨论,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只要有剩余,某些人就会拥有更多剩余,而有些人——正如今天大多数发达社会所证明的那样——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尽管在更大的社会中存在剩余。拥有更多剩余的人比拥有更少剩余的人具有经济优势,因为他们拥有更大的谈判能力,在许多情况下——瞧,社会不平等就产生了。

关于社会变革的经典观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随着西方社会从 19 世纪主要基于农业的工业前经济过渡到工业化社会,一些人担心这种变化会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三位早期社会学家,韦伯、马克思和涂尔干,对工业革命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同影响进行了不同的看法,并在他们的著作中描述了这些影响。

韦伯与合理化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马克斯·韦伯特别关注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合理化和官僚化,以及这两种变化将如何影响人类的能动性和幸福。[9] 韦伯对社会,特别是他在 19 世纪后期生活中的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理解,社会是由理性思想进入文化所驱动的,而文化反过来又将社会转变为一个日益官僚化的实体。官僚主义是一种组织或机构管理形式,韦伯认为它植根于法律理性的权威。官僚主义是管理社会机构生活中的一种复杂方式,包括规则和条例、模式和程序,这些规则和条例都是为了简化复杂组织的功能而设计的。官僚主义的一个例子是用来缴纳所得税的表格——它们需要填写特定的信息和程序。但是,该表格中包含无数规则和法律,这些规则和法律规定了什么可以和不能与纳税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官僚主义通过将流程纳入公式化的结构来简化纳税流程,但也通过添加管理该流程的规则和条例来使其变得复杂。韦伯确实认为官僚主义是机构治理的最理性形式,但由于韦伯将合理化视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他相信官僚主义会不断增加,直到它统治社会。对韦伯来说,社会将几乎等同于官僚主义。

由于韦伯没有看到官僚主义的替代方案,他认为它最终会导致铁笼:没有办法摆脱它。韦伯认为,这将是一个黯淡的结果,会影响个人的幸福,因为他们将被迫在一个具有严格规则和规范的、高度理性的社会中运作,而没有改变它的可能性。由于韦伯无法设想其他力量会影响社会的最终方向——除了由魅力领袖引起的非官僚主义的暂时性下降——他看不到摆脱理性铁笼的办法。社会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官僚机构,来管理人们的生活。韦伯无法设想他官僚主义铁笼困境的解决办法。由于完全理性的社会是不可避免的,而官僚主义是最理性的社会管理形式,因此,根据韦伯的说法,铁笼没有解决办法。

马克思与异化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卡尔·马克思对工业革命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持不同看法。[10] 然而,要理解马克思的观点,有必要理解马克思如何看待幸福。根据马克思的说法,物种存在(或幸福)是人类本性的顶峰。物种存在被认为是一种由有意义的工作带来的自我实现或自我实现。但是,除了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外,自我实现的个体还必须拥有他们劳动的成果,并有选择使用这些成果的权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工业革命共同进化)中,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只拥有他们的劳动力,而不是他们的劳动的成果(即生产的结果),而不是拥有他们劳动的成果。资本家或资产阶级雇佣无产阶级获得生活工资,然后保留劳动的成果。因此,无产阶级从他们的劳动的成果中被剥夺了——他们不拥有他们生产的产品,只拥有他们的劳动力。由于马克思认为物种存在是人类本性的目标和理想,而物种存在只有在个人拥有他们劳动的成果时才能实现,因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导致个人越来越不幸福;他们将与他们生产的结果分离,因此不会自我实现。

但是,与他们生产的结果分离只是马克思提出的异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与生产结果的异化之外,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下也彼此分离。资本家通过迫使他们竞争有限的就业机会来使无产阶级彼此分离。为了让资本家压低工资,资本主义下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如果没有额外工人的储备,资本家将不得不满足工人的工资要求。由于被迫与无产阶级的其他成员竞争,工人彼此疏远,加剧了无产阶级的痛苦。

虽然马克思确实对异化问题有解决办法,但他很少详细讨论。马克思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无产阶级团结起来,通过抗议或革命(或在民主国家进行立法)推翻资产阶级,建立一种新的政府形式——共产主义。这种政府形式将基于共同拥有和高度发展的生产资料以及自治。生产资料将通过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直到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拥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使他们能够参与对整个社区做出必要的政府决策。通过将个人与他们劳动的成果重新联系起来,并赋予他们真正的自治能力,物种存在将得以实现,幸福将回归。

这里还需要补充两点。首先,在苏联和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发展起来的经济体系并非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相反,他们已经实现了一种社会主义形式,即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阶段。其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虽然对物种存在有害,但对于将生产资料发展到共产主义(如他所设想)可以实现的阶段是必要的。因此,虽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持高度批评态度,但他同时也认识到它在发展生产资料方面的效用。

涂尔干与团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涂尔干认为,社会正在经历工业化带来的改变,这可能会导致不快乐。涂尔干认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团结,即 *一种社区意识*。在他的经典著作《自杀》[11] 中,涂尔干认为,自杀的根源之一是社会团结度的下降,他称之为 *失范* (法语中的 *混乱*)。涂尔干还认为,新教宗教中日益强调个人主义,与天主教形成对比,导致失范加剧,从而导致新教徒自杀率上升。

在另一部作品《社会分工论》[7] 中,涂尔干提出,前工业社会通过机械式的社区意识和宗教信仰来维持社会团结。大多数人都是通才,他们在田间劳作,并自己制作工具和衣服。因为他们在外貌和能力上相似,所以他们更有可能分享一种社区意识,而涂尔干认为这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职业上的相似之处,许多人还属于相同的宗教团体,这也促进了团结感。

在工业化社会中,涂尔干认识到 *专业化* 的必然性。专业化意味着个人将从事不同的职业。这种专业化也会影响宗教。在工业社会中,宗教将成为生活中越来越细化的一个方面,例如家庭、工作、娱乐、宗教等。

涂尔干认为,有两种因素可以缓解工业化社会中社会团结度的下降:有机团结和通过工作场所寻找友情。在前工业社会中,社会团结通过机械式的相似性和依赖性以及共同的宗教信仰来维持,而在工业化社会中,社会团结将通过专家之间相互依赖来维持。如果一个人专门从事治疗伤病,那么他们就没有时间种植庄稼或生产食物。医生将依赖农民提供食物,而农民将依赖医生提供医疗保健。这将形成一种 *有机团结* -- 有机指的是各个部分像动物的器官一样相互依赖以维持生存。

除了专业化社会必然的相互依赖性之外,涂尔干还认为,有意识地发展和培养友谊将从宗教兄弟情谊转变为在工作场所发展起来的友谊。专业人士将与同事有许多共同点,并且像前工业社会中同一宗教团体的成员一样,同事能够通过他们的职业发展出强大的社会团结纽带。因此,对于涂尔干来说,解决机械团结下降和失范加剧的答案是有机团结和在专业职业中追求的团结。

结论

[edit | edit source]

社会学家观察到,随着社会从一个发展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商品的剩余、人口密度、劳动分工、科技进步以及不平等现象都有所增加。韦伯、马克思和涂尔干特别关注从前工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见证了这种转变。他们认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还出现了理性化和官僚主义的加剧、与劳动成果和彼此之间的疏远以及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转变。然而,过去社会学家没有预料到的是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如今,面对快速的全球化,一些社会正处于多个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例如本章开头提到的马赛人,而另一些社会则可能完全跳过了某些阶段。随着社会不断改变、调整和转型,它们为社会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使现有理论得以完善。

扩展阅读

[edit | edit source]
  • 科林斯,兰德尔。2004年。互动仪式链。
  • 吉登斯,安东尼。1984年。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概述。
  • 葛兰西,安东尼奥。1971年。从监狱笔记本中选取。
  • 韦伯,马克斯。1920年。经济与社会:解释社会学纲要。
  • 赖特,埃里克·奥林。1997年。阶级计数:阶级分析的比较研究。
  • 伯杰,彼得和托马斯·卢克曼。1967年。现实的社会建构。纽约:双日出版社。

讨论问题

[edit | edit source]
  • 社会与国家或民族有何不同?
  • 为什么社会会以这种模式发展?
  • 剩余和不平等之间有什么关系?
  • 发展是否一定意味着 进步
  • 如何改进我们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解,以解释一些异常现象,例如某些社会避免改变,而另一些社会则跳过了预期的发展阶段?
  • 全球化如何融入现有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观点?

参考文献

[edit | edit source]
  1. 默顿,罗伯特。1938年。社会结构。菲律宾社会学评论,第三卷,第五期,第672-682页
  2. 斯威德勒,A.(2003)。爱之谈:文化如何发挥作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3. 伦斯基,格哈德;诺兰,帕特里克;伦斯基,让。1995年。人类社会:宏观社会学导论。第七版。纽约:麦格劳-希尔。 ISBN 1594510237
  4. a b c 戴蒙德,贾雷德。2005年。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第一版。W.W.诺顿公司。
  5. 普莱斯,T.道格拉斯[编辑]。2000年。欧洲的第一个农民。剑桥大学出版社。 ISBN 0521665728
  6. 哈里斯,大卫·R.[编辑]。1996年。农业在欧亚大陆的起源和传播。UCL出版社。 ISBN 1560986751
  7. a b 涂尔干,埃米尔,和刘易斯·A.科塞尔。1997年。社会分工论。自由出版社。
  8. 贝尔,D. (1973). 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的冒险。基本书籍。
  9. 韦伯,马克斯。1997年。社会经济组织论。自由出版社。
  10. 马克思,卡尔。1906年。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现代图书馆巨人。现代图书馆。
  11. 涂尔干,埃米尔。1997年。自杀。自由出版社。
[edit | edit source]


社会学理论 · 文化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