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问题 5
描述 中与该向量正交的向量集合。
- 解答
集合
也可以用参数的方式描述。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问题 6
- 求 中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中一条轴之间的夹角。
- 求 中单位立方体对角线与其中一条轴之间的夹角。
- 求 中单位立方体对角线与其中一条轴之间的夹角。
- 当 趋于 时, 中单位立方体对角线与其中一条轴之间的夹角的极限是多少?
- 解答
- 我们可以使用 轴。
- 再次使用 轴。
- 轴之前有效,现在仍然有效。
- 根据上一条中的公式,.
- 问题 7
是否存在任何向量与其自身垂直?
- 解答
显然, 等于零当且仅当每个 等于零。所以只有 与自身垂直。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问题 8
描述点积的代数性质。
- 它是否对加法右分配律: ?
- 它是否对加法左分配律?
- 它是否可交换?
- 是否满足结合律?
- 它如何与标量乘法交互?
与往常一样,任何断言都必须用证明或例子来支持。
- 解答
假设 的分量为 。
- 点积对加法右分配律。
- 点积也满足左分配律:。证明与前一个类似。
- 点积满足交换律。
- 由于 是一个标量,而不是一个向量,表达式 没有意义;标量和向量之间的点积没有定义。
- 这是一个模糊的问题,所以有很多答案。一些是 (1) 和 ,(2) (一般情况下;很容易找到一个例子),以及 (3) (范数和点积之间的关系是范数的平方等于向量与其自身的点积)。
- 问题 9
验证 推论 2.6,柯西-施瓦茨不等式中的等式条件。
- 证明如果 是 的负数倍,那么 和 都小于或等于零。
- 证明 当且仅当其中一个向量是另一个向量的标量倍数。
- 解答
- 验证 对于 且 很容易。现在,对于 且 ,如果 那么 ,它是一个非负实数的 倍。 的情况类似(实际上,将本段中的 视为上面 的倒数,可以得出我们只需要关注 的情况)。
- 我们首先考虑 的情况。根据三角不等式,我们知道 当且仅当一个向量是另一个向量的非负标量倍数。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本练习的第一部分表明,在两个向量的点积为正的情况下,两个语句“一个向量是另一个向量的标量倍数”和“一个向量是另一个向量的非负标量倍数”是等价的。最后,我们考虑 的情况。因为 且 ,我们有 。现在,前一段适用于给出两个向量之一 和 是另一个向量的标量倍数。但这等价于断言两个向量之一 和 是另一个向量的标量倍数,如预期的那样。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问题 16
证明
- 解答
写出
然后这个计算过程就成立了。
- 问题 18
是否 ?如果为真,那么它将推广三角不等式。
- 解答
是的;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证明这一点。
假设这些向量在某个 中。显然,该陈述适用于一个向量。三角不等式就是将该陈述应用于两个向量。为了进行归纳步骤,假设该陈述对 个或更少的向量成立。那么
接着是两个向量的三角不等式。现在,归纳假设应用于右侧的第一个加数,得到它小于或等于.
- 问题 19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中两边之比是多少?
- 解答
根据定义
其中 是向量之间的夹角。因此,该比率为.
- 问题 20
为什么零向量被定义为垂直于每个向量?
- 解答
这样“向量正交当且仅当它们的点积为零”这一说法就不会有任何例外。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问题 26
证明,当 是非零向量时,向量
平分它们之间的夹角。在 中说明。
- 解答
我们将展示更一般的东西:如果 对于,那么 平分 和 之间的夹角
(我们忽略 和 为零向量的情况)。
当 的情况很简单。对于其他情况,根据角的定义,如果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就完成了。
但将每个表达式内的项展开后得到
以及 ,因此这两个表达式相等。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习题 28
证明内积运算的线性:对于 以及 ,.
- 解答
设
然后
如所需。
- 建议所有读者练习这道题。
- 问题 31
首先证明拉格朗日恒等式,验证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然后注意到最后一项是正数。(回顾一下
和
的 符号。)这个结果是对柯西-施瓦茨不等式的改进,因为它给出了两边差的公式。用 解释这个差异。
- 解答
我们对 使用数学归纳法。
在 的基本情况下,等式简化为
很明显成立。
对于归纳步骤,假设公式对于 ,..., 的情况成立。我们将证明它在 的情况下也成立。从等式的右边开始
-
并应用归纳假设
以推导出左边。
- O'Hanian, Hans (1985), Physics, vol. 1, W. W. Norton
- Ivanoff, V. F. (proposer); Esty, T. C. (solver) (February 1933), "Problem 3529",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39 (2):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