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耶天体目录/M44
蜂巢星团 | |
---|---|
观测数据 (J2000.0 历元) | |
星座 | 巨蟹座 |
赤经 | 08h 40.4m |
赤纬 | 19° 41′ |
距离 | 577 光年 (177 秒差距) |
视星等 (V) | 3.1[1][2] |
视直径 (V) | 95′ |
其他名称 | M44, 蜂巢星团, NGC 2632 |
蜂巢星团(也称为蜂巢星团(拉丁语为“食槽”)、M44、NGC 2632或Cr 189)是巨蟹座的一个 w:疏散星团。它是离 w:太阳系 最近的疏散星团之一,并且它包含比大多数其他附近星团更大的星体数量。在黑暗的天空中,蜂巢星团看起来像一个模糊的物体,肉眼可见;因此它从古代就被人们所知。古典天文学家 w:托勒密 称之为“巨蟹座胸部的模糊星云”,并且它是 w:伽利略 用望远镜研究的第一个天体之一。 [3]
星团的年龄和自行运动与 w:毕宿星团 疏散星团的年龄和自行运动相一致,表明它们都具有相似的起源。 [4] [5] 两个星团还包含 w:红巨星 和 w:白矮星,它们代表了恒星演化的后期阶段,以及 w:主序星,其 w:光谱类型 为 A、F、G、K 和 M。
目前,关于星团距离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最近的研究表明其距离为 160 到 187 w:秒差距(520-610 w:光年)。[6] [7] [8] 关于它的年龄,人们比较一致,大约为 6 亿年。 [9] [7] [5] 这相当于毕宿星团的年龄(约 6.25 亿年)。 [10] 星团明亮的中心核心的直径约为 7 秒差距(22.8 光年)。 [9]
当巨蟹座高悬于天空时,蜂巢星团最容易被观察到;在北半球,这种情况发生在每年的 2 月到 5 月的晚上。星团的直径为 95 角分,正好可以完整地进入双筒望远镜或低倍望远镜的视场。
历史
伽利略是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蜂巢星团的人,是在 1609 年,他能够将它分解成 40 颗恒星。 w:梅西耶 在 1769 年将其添加到 他著名的目录 中,此前他精确地测量了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与 w:猎户座星云 和 w:昴星团 一样,梅西耶将蜂巢星团列入目录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梅西耶目录中的大多数天体要暗淡得多,而且很容易与彗星混淆。一种可能性是,梅西耶只是想拥有比他的科学对手 w:拉卡伊 更大的目录,拉卡伊的 1755 年目录包含 42 个天体,因此他添加了一些明亮且众所周知的物体来充实他的目录。 [11]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将这个天体看作一个食槽,两头驴,也就是相邻的两颗恒星 w:北河二 和 w:北河三,正在从这个食槽里吃东西;这两头驴是 w:狄俄尼索斯 和 w:西勒诺斯 骑着去与 泰坦 作战的。 [12]
这个被认为是模糊的天体是古代中国星象学中第 23 个 月宿(虚宿或虚鬼)的主要天体。古代中国的天文观测者将其视为鬼魂或恶魔乘坐的马车,并将其外观比作“柳絮飘散的云朵”。
形态和组成
像许多各种类型的 w:星团 一样,蜂巢星团经历了 w:质量偏析。 [13] [9] [7] 这意味着明亮、质量大的恒星集中在星团的核心,而暗淡、质量小的恒星则分布在它的晕(有时被称为“日冕”)中。星团的核心半径估计为 3.5 秒差距(11.4 光年);它的半质量半径约为 3.9 秒差距(12.7 光年);它的潮汐半径约为 12 秒差距(39 光年)。 [9] [7] 然而,潮汐半径也包括了许多只是“路过”而不是真正星团成员的恒星。
总的来说,蜂巢星团包含至少 1000 颗引力束缚的恒星,总质量约为 500-600 个太阳质量。 [9] [7] 最近的一项调查统计了 1010 个高概率成员,其中 68% 是 M 型矮星,30% 是类似太阳的 F、G 和 K 型恒星,大约 2% 是 A 型恒星。 [7] 还存在五颗巨星,其中四颗的光谱类型为 K0 III,第五颗为 G0 III。 [4] [14] [7]
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 11 颗 w:白矮星,它们代表了星团中最重的恒星的最终演化阶段,最初属于 B 型恒星。 [5] 然而, w:褐矮星 在这个星团中非常罕见,[15] 这可能是因为它们被潮汐从晕中剥离了。 [7]
星团的目视亮度为 3.1 等。它最亮的恒星是蓝白色,星等为 6 到 6.5 等。 w:巨蟹座42 是一个确认的成员。
参考资料
- ↑ (IAAC) OBJECT: M44 (Beehive cluster)
- ↑ Beehive Cluster - Encharta
- ↑ Messier 44: Observations and Descriptions, at http://www.maa.clell.de/Messier/Mdes/dm044.html.
- ↑ a b Klein-Wassink WJ. (1927) 蜂巢星团的自行运动和距离. 格罗宁根卡普坦天文台出版物, 41: 1-48.
- ↑ a b c Dobbie PD, Napiwotzki R, Burleigh MR, 等. (2006) 蜂巢星团新的白矮星和初始质量-最终质量关系. 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369: 383-389.
- ↑ Pinfield DJ, Dobbie PD, Jameson F, Steele IA, Jones HRA, Katsiyannis AC. (2003) 昴宿星团和蜂巢星团中的褐矮星和低质量恒星: 成员身份和双星. 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342: 1241-1259.
- ↑ a b c d e f g h Kraus AL, Hillenbrand LA. (2007) 蜂巢星团和后发座星团的恒星群落. 天文期刊, 134: 2340-2352.
- ↑ WEBDA 在 http://www.univie.ac.at/webda/.
- ↑ a b c d e Adams JD, Stauffer JR, Skrutskie MF, 等. (2002) 蜂巢星团的结构. 天文期刊, 124: 1570-1584.
- ↑ Perryman M, Brown A, Lebreton Y, Gomez A, Turon C, Cayrel de Strobel G, Mermilliod J, Robichon N, Kovalevsky J, Crifo F. (1998) 毕宿星团: 距离、结构、动力学和年龄.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 331: 81-120.
- ↑ Frommert, Hartmut (1998). "梅西耶问答". 检索于 2005 年 3 月 1 日.
- ↑ M44, 空间探索与发展学生会, 2005 年 2 月 6 日.
- ↑ Portegies Zwart SF, McMillan SL, Hut P, Makino J. (2001) 星团生态学 IV. 开放星团的解剖: 光度学. 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321: 199-226.
- ↑ Abt HA, Willmarth DW. (1999) 蜂巢星团和后发座星团中的双星及其对双星演化的影响. 天体物理学杂志, 521: 682-690.
- ↑ Gonzalez-Garcia BM, Zapatero Osorio MR, Bejar VJS, Bihain G, Barrado y Navascues D, Caballero JA, Morales-Calderon M. (2006) 在蜂巢星团和巨蛇座σ星团中寻找亚恒星成员.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 460: 7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