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泰卢固语/历史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简介  —  历史  —  方言  —  文学

音译  —  字母  —  语法  —  常用语


可以将泰卢固语的语言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公元 400 年 - 公元 500 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古文字学的基础上,一块可追溯到公元前 2 世纪的肥皂石舍利盒上的婆罗米铭文标签上刻着“Thambhaya Dhaanam”,这一发现证明了泰卢固语在安得拉邦已知的概念之前就已存在。主要来源是该地区发现的巴利语/梵文铭文,其中包含泰卢固语的地点和人名。泰卢固语单词出现在公元前 1 世纪萨塔瓦哈纳国王哈拉收集的摩诃腊施特拉巴利语诗歌选集(《伽陀七百颂》)中。泰卢固语使用者可能是居住在克里希纳河戈达瓦里河之间的土地上的最古老的民族。

公元 500 年 - 公元 1100 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一篇完全用泰卢固语书写的铭文对应于泰卢固语历史的第二阶段。这块铭文可以追溯到公元 575 年,是在卡达帕库尔诺尔地区发现的,并被归因于雷纳提·乔拉王朝。他们打破了使用梵语的普遍做法,并引入了用当地语言书写皇家公告的传统。在接下来的五十年里,泰卢固语铭文出现在附近的阿南塔普尔和所有周围地区。安得拉邦沿海地区的第一块泰卢固语铭文可以追溯到公元 633 年左右。大约在同一时间,特伦甘纳的查卢基亚王朝也开始在铭文中使用泰卢固语。[需要引用] 在这段时期,泰卢固语最受梵语的影响,而不是巴利语的影响。这段时期主要对应于泰卢固语文学的出现。这种文学最初是在铭文和统治者宫廷的诗歌中发现的,后来出现在诸如南纳亚的《摩诃婆罗多》(公元 1022 年)等书面作品中。[1] 在南纳亚时期,文学语言与口语语言发生了分化。这也是口语语言语音变化的时期。

公元 1100 年 - 公元 1400 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三阶段的标志是文学语言的进一步风格化和复杂化。事实上,凯塔纳(13 世纪)禁止在诗歌作品中使用口语词。[1] 在这段时期,泰卢固语地区的穆斯林统治也开始了。

在这一时期,泰卢固语文字从通用的泰卢固语-卡纳达语文字中分离出来。提卡纳用这种文字写了他的作品。

公元 1400 年 - 公元 1900 年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第四阶段,泰卢固语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他印度语言也是如此),从中世纪过渡到现代。特伦甘纳地区的语言由于穆斯林的影响开始分裂成一种独特的方言:苏丹国统治下的图格鲁克王朝早些时候在 14 世纪统治了德干北部。然而,在戈达瓦里河以南(雷亚拉西马地区),维贾亚纳加帝国从 1336 年起一直统治到 17 世纪后期,并在 16 世纪克里希纳德瓦拉雅统治期间达到顶峰,当时泰卢固语文学经历了被认为是它的黄金时代[1]帕达卡维塔皮塔马哈安纳玛亚,为这种伟大的语言贡献了许多阿查(原始)泰卢固语帕达鲁。在 17 世纪下半叶,穆斯林统治进一步向南扩展,最终在 1724 年由阿萨夫·贾王朝建立了海得拉巴邦。这预示着波斯语/阿拉伯语对泰卢固语的影响,尤其是在海得拉巴人中。这种影响也反映在 19 世纪早期的散文作品中,比如凯菲亚特[1]

公元 1900 年至今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 世纪后期和 20 世纪初,英语和现代通信/印刷术的影响开始显现,这是英国统治的影响,尤其是在属于马德拉斯总统区的地区。这段时间的文学融合了古典和现代传统,包括康杜库里·维雷萨林加姆和帕努甘提·拉克希米纳拉西姆哈·拉奥等学者的作品。[1]

自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泰卢固语作为一种精英文学形式,随着大众媒体电视广播报纸的出现,已经普及到普通民众中。这种形式的语言也被作为标准语言在学校教授。在当前的十年中,泰卢固语与其他印度语言一样,由于越来越多的泰卢固语使用者在海外定居,经历了全球化。现代泰卢固语电影,尽管仍然保留着戏剧性,但在语言上与后独立电影有所不同。

目前,一个学者委员会已经批准了泰卢固语的古典语言标签,基于其悠久的历史。印度政府的最终通知正在等待中。[2]


参考资料

[edit | edit source]
  1. a b c d e Invalid <ref> tag; no text was provided for refs named APOnline
  2. "古典标签推荐给卡纳达语". 德干先驱报的在线网页. 德干先驱报. Retrieved 2008-08-08.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