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视觉修辞/叙事与概念性表征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在他们名为《阅读图像:视觉设计语法》的著作中,冈瑟·克雷斯和提奥·范·李文认为所有图像都可以分为两类,叙事性和概念性。这些分类将图像分为两类:那些具有行动成分的图像,以及那些拥有静态、永恒本质的图像。以下章节在讨论视觉修辞时定义了叙事性和概念性表征,并提供了每个类别示例。

叙事性表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一种分类是叙事性表征。虽然概念性表征“根据其...稳定的或永恒的本质来表征参与者”,但叙事性表征“呈现展开的行动和事件,变化过程以及瞬态空间安排”(59)。也就是说,虽然概念性表征显示稳定的概念,但叙事性表征显示参与者通过称为向量的线相互连接。因此,为了将图像归类为叙事性表征,图像中的参与者必须通过向量连接。根据克雷斯和范·李文的观点,“当参与者通过向量连接时,它们被表示为相互做某事或为彼此做某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这些向量模式称为叙事”(56)。向量代表路线或方向,因为参与者通过这些无形的线连接在一起,观众理解参与者正在彼此互动。这种修辞向量关系的想法是区分叙事与概念性表征的最重要概念。虽然叙事性表征始终在参与者之间存在向量,但概念性表征永远不会有这些向量。尽管有这个名字,但叙事性表征并不总是“讲述”故事。相反,重要的想法是图像中的物体正在互相作用和互动。

当图像中的物体被视为图像中的主动参与者时,它被称为行动者。为了成为行动者,物体必须创建或与向量交互以传达行动感。行动者正在与之交互的参与者,通常在行动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被称为目标。目标是行动者向量连接的物体,以形成某种行动或互动。虽然所有叙事性表征都显示某种行动,但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叙事过程。

叙事过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如前所述,“叙事性视觉‘命题’的标志是向量的存在”(59)。根据克雷斯和范·李文的观点,向量是由“描绘的元素形成的倾斜线,通常是相当强烈的对角线”(59)。这些向量可以由许多物体形成,从身体到肢体到工具。叙事性表征中通常有两个参与者。“行动者”是“向量从其出发...或形成向量的参与者”(59)。也就是说,“行动者”是图像中对图像中的另一个物体产生行动的物体。行动过程中被动的参与者被称为“目标”。“目标”是“向量指向的参与者”(74)。克雷斯和范·李文通过参与的向量类型以及参与者数量和种类来区分不同的叙事过程。

  • 行动过程是指“行动者是向量从其发出的参与者...或形成向量的参与者”(63)。也就是说,为了被认为是行动过程,行动者必须有一个向量从其发出或实际上形成向量。根据克雷斯和范·李文的观点,当图像只有一个参与者时,该参与者可以被认为是行动者。这被称为非交易性图像——这些图像中没有目标,向量“没有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做任何事或指向任何人或任何事物”(63)。如果图像中只显示了向量和目标,那么克雷斯和范·李文将行动称为事件。最后,当存在一个行动者和一个目标,它们通过从行动者发出的向量连接在一起时,这个过程被称为交易性。
  • 反应过程是指其中参与者之一或多个参与者的视线(例如,一瞥)形成一个向量,将这些参与者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不同于行动过程,因为向量仅仅由图像中物体之一的注视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观察的参与者被称为反应者而不是行动者,而被动的参与者被称为现象,而不是目标(67)。反应者是通过眼睛形成向量的参与者;他进行观察。反应过程也可以是交易性的和非交易性的(68)。

天体示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以下示例展示了叙事性表征与概念性表征之间的区别。左侧的图像是对仰望夜空的男人和女人的剪影拍摄的照片。在这些男人和女人之间,是一台望远镜,也指向人们仰望的天空。向量是由男人和女人的向上注视形成的。另一个向量是由望远镜本身形成的,它指向天空的对角线。由于存在向量,左侧的图片展示了叙事性表征。

叙事性表征通过向量展示行动

右侧的图片也展示了一台望远镜。但是,虽然左侧的望远镜正在使用中,正如图像中的位置和它形成的向量所表明的那样,右侧的望远镜图像更像是永恒的概念。图像中的元素“对称地显示在中性背景上”(45)。简而言之,右侧的望远镜图片可以准确地被认为是概念性表征,因为图片中元素之间没有互动。由于缺乏向量来视觉地创建行动,这张图片只能展示天文工具的永恒概念。类似地,这张图片中没有行动者。

概念性表征展示物体的永恒本质

左侧的反图像是一张夜间场景的照片,一群男人和女人聚集在望远镜周围,仰望夜空。与右侧的概念性表征不同,这张左侧的照片描绘了观星者、望远镜和夜空之间发生的行动。两张图片都展示了同一种技术,但右侧的图片与左侧的图片有很大不同。与代表静态技术的右侧图片不同,左侧的图片代表“行动中的技术”(46)。左侧图片中的参与者(观星者群体、望远镜和夜空)被表示为活跃的并相互作用,因为向量将它们与图像中的其他元素连接在一起。根据克雷斯和范·李文的观点,虽然右侧图片是“静态的,但这张[左侧]图片是动态的。右侧图片是干枯和概念性的,而左侧图片是戏剧性的”(46)。

概念性表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克雷斯和范·李文提出的第二种表征是概念性表征。它们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叙事性表征。概念性表征不仅缺乏作为叙事性表征的重要元素的向量,而且这些图像还具有永恒的成分,并以其概括的本质来表征其参与者。它们代表静态概念,而不是让其参与者参与某种行动。概念性表征有三个不同的子类别,以进一步定义视觉定义其参与者的方式:分类、分析和象征。这三种类型都对它们代表世界的方式做出了不同的假设。

分类过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分类过程通常通过分类法将参与者联系在一起。分类法根据等级秩序来代表世界。它最关注的是根据总体概括来对思想进行排名,无论是它们的统一起源还是更高的力量。它们被“一种”关系(81)分组在一起。分类过程试图以一种通常没有上下文且尽可能客观的方式来呈现参与者。这种类型的表征力求实现上述永恒性,并经常出现在广告和教科书中。概念性表征中发现的三种分类法如下所示

  • 隐性分类法在图像中所有元素之间描绘了对称的等价关系。图像以客观、非情境化的方式显示,以强调其永恒的本质。
  • 单级显性分类法介绍了图像中“上位词”和“下位词”的重要性。图像中上位词和下位词参与者显示出比隐性分类法更高的排序程度,在隐性分类法中,所有参与者都被视为等效的。在单级显性分类法中,参与者以树状结构显示,以指示等级关系。
多级显性分类法通过具有两个以上级别的树状结构连接参与者。
  • 多级显性分类法与上文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参与者“上位词”通过具有两个以上级别的树状结构连接到其他参与者。中间级别的参与者称为“中位词”,最底层的参与者称为“下位词”。

分析过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分析过程不同于分类过程的简单客观性,它在参与者之间建立了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力求使它们相互匹配。部分被称为属性,这些属性是整体的一部分,整体被称为载体(89)。克雷斯和范·李文提供了时尚照片的例子,这些照片展示了“服装”的各个部分,并标注了载体(“易于穿着,价格低廉的棉布”)和所有属性(Laura Ashley 风衣,Stuart Membery 毛衣)。

另一个例子:地图。在美国地图中,载体是整个国家,所有属性是各个州,两者都在图像内部或图例或标题中标注。在时尚照片和地图的情况下,两者都没有向量或承载叙事过程。

象征过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象征过程超越了分类过程和分析过程,因为它不试图在具体客观图像之间寻找关系,而是试图确定图像的含义。象征过程采用两种形式,象征性属性和象征性暗示(108)。

  • 象征性属性图像由两部分组成,载体和象征性属性。在这种情况下,载体是其意义由象征性属性赋予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意义。
  • 象征性暗示通常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载体,其意义以其他方式确定。这些表达意义的其他方式通常确立了分析过程与象征过程之间的区别。一个例子是,象征性暗示图像中的颜色可能被柔化、混合或以其他方式强调以营造氛围。也就是说,这些图像并不代表时间中的某个特定时刻,它们更关注于创造一种永恒的感觉,一种意义的精髓。

关于叙事和概念性表征的这一章仅仅触及了克雷斯和范·李文在这方面所做工作的表面。欲了解更多信息,感兴趣的读者应参考他们的著作,《阅读图像:视觉设计的语法》。这种分析背后的理念源于人类感知、讨论和研究语言(书面或口头)、符号和象征的方式(参见:符号学和视觉修辞)。关于语言的这些理念随后被转移并应用于视觉的研究,因此得名“视觉设计的语法”。克雷斯和范·李文认为,尽管他们对语言的研究是寻找图像意义的支柱,但两种媒介(语言和图像)彼此不同。虽然他们发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并试图为图像创建一种“语法”,但他们并不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正如其他学者可能认为的那样。语言和图像的比较创造了一个话语框架,使来自各个视角的学者能够走到一起,在视觉修辞领域找到共同点。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克雷斯,冈瑟,和西奥·范·李文。《阅读图像:视觉设计的语法》。第二版。纽约:劳特利奇,2006年。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