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圣经研究/新约注释/启示录/第 9 章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本,开放的世界

第五号角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 1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4第五位天使吹号,我看见一颗星从天上坠落到地上,他被赐予无底坑的钥匙。

注释:人们普遍认为从这号角坠落的星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因为事实是,他被赐予了一把钥匙来打开深渊。许多人相信这颗星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撒旦。将坠落的星视为撒旦的部分原因可以在以赛亚书第 14 章第 12 节的预示中找到,“你是何等从天坠落,早晨之星,光明之子!你被砍倒在地上,使列国软弱的啊。” 以西结书 28 也被认为包含了类似的参考。在启示录第 11 章中,撒旦被描述为从天上被扔到地上,这也可能与之相关。深渊一词会让读者想起创世纪之初,原始混沌的创世之水。这里也被认为是利维坦,海中巨兽,居住的地方。虽然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带来折磨的星是邪恶的,但约翰明确地告诉我们,它从天堂获得了钥匙。再次,神掌控着神圣的审判。这不是撒旦与神之间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神试图戏剧性地呼召人们在最终审判之前悔改。 [1]

第 2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他开了无底坑,从坑里冒出烟,如同大熔炉的烟,太阳和空气因坑里的烟而变黑了。

注释:人们认为无底坑是一个深渊。深渊是撒旦及其随从恶魔的居住地,他们被期望会欺骗和毁灭。深渊最初被认为是曾经覆盖地球的洪水,神将它禁锢了。据说那里是邪恶生物被囚禁的地方,比如海中巨兽利维坦。考虑到从烟雾中出来的东西,指的是第 3 节的蝗虫,这是一个相关的理论。人们也很容易将深渊视为邪恶生物的地方,也是一座大熔炉,因为它与地狱以及大多数人对冥界形象的接近。熔炉的烟不仅会遮蔽和隐藏太阳的光芒,而且在精神意义上也会隐藏神的亮光。

将深渊视为困住野兽、怪物和堕落天使的地方并非启示录独有;它可以在以赛亚书、以诺书和禧年书中找到。

第 3-6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3从烟雾中出来了一些蝗虫,落到地上,他们被赐予权柄,如同地上的蝎子有权柄一样, 4他们被命令不要伤害地上的草,也不要伤害任何青物,也不要伤害任何树木,只要那些额头上没有神印记的人。 5他们被赐予权柄,不杀他们,却要折磨他们五个月,他们的折磨如同蝎子螫人的折磨一样。 6在那些日子,人要寻求死,却找不着,他们要渴望死,死却逃避他们。

注释:这些蝗虫的解释方法不同。有人说他们是恶魔,也有人说他们是象征着庞大的军队。基督教会的敌人经常被认为是蝗虫。这是因为他们数量众多,而且具有破坏力。无论如何,他们只有权柄伤害“额头上没有神印记的人”。在第 14 章第 1 节中,144,000 人被描述为“额头上写着神名”,第 22 章第 4 节说,神的仆人“要看见他的面,他的名要写在他们的额上”。这些只是启示录中用到的几个比喻,似乎指的是同一件事:额头上印着“神的印记”;额头上印着“父的名”;可以吃到“隐藏的吗哪”;等等。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有趣的话题,请查看第 3 章第 12 节的注释 [1].

第 7-8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7蝗虫的形状像预备打仗的马,他们的头上戴着像金子的冠冕,他们的脸像人的脸。 8他们的头发像女人的头发,他们的牙齿像狮子的牙齿。

注释:有一种理论认为约翰所描述的蝗虫实际上是军用直升机。由于作者的时代,约翰可能没有词汇来充分描述他所看到的,该理论表明。然而,这个理论当然应该谨慎对待。虽然约翰确实可能没有语言来描述直升机,但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证据表明这些可能是直升机。例如,这个描述使用拟人化的语言,表明这些蝗虫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类。如果它是直升机,那么冠冕、脸、头发和牙齿是什么?也许,狮子的牙齿显示出锋利和粉碎的能力,将事物撕成碎片,展示了“蝗虫”背后的强大力量。此外,启示录充满了怪异的意象,让无数读者感到困惑。人们可能倾向于对比较模糊的段落强加意义,但这些说法应该仔细检查。

第 9-10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9他们的胸甲是铁的,他们翅膀的声音如同许多战车和马奔腾的声音。 10他们的尾巴像蝎子的尾巴,尾巴上有毒刺,他们的权柄是在五个月内伤害人。

注释:铁胸甲指的是第 7 节中提到的像预备打仗的马这样的动物特征。这些蝗虫的声音是为了显示它们的数量巨大,力量强大。这些生物的真正目的是困扰、骚扰和恐吓人类。这些昆虫的尾巴也显示出这些生物对人类所拥有的力量、权威和恐惧。这节经文类似于出埃及记 10:1-18 中埃及的蝗虫灾。这节经文也可以让读者想起保罗在写给以弗所人的信中关于神的全副军装的描述,以弗所书 6:13-14。

第 11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1他们有一个王统治他们,他是无底坑的天使,他的名字在希伯来语中是亚巴顿,在希腊语中是阿波利昂。

评论: 这节经文描绘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他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首先,他是一个天上的使者,被赋予掌管蝗虫的重任,这些蝗虫给人类带来灾难。虽然这似乎让亚巴顿/阿波利昂成为一个邪恶的角色,但重要的是要记住,神给了亚巴顿这个任命,作为审判的一部分,目的是让人类悔改。亚巴顿在希伯来语中是毁灭者,或者是一个类似于希腊罗马人对哈迪斯概念的意象,而阿波利昂也有类似的含义,但根据惠瑟林顿的说法,它也可以与希腊神阿波罗联系起来,阿波罗的象征是蝗虫,多米提安皇帝以阿波罗命名自己。

在非正典文本中,亚巴顿被认为是死亡天使,但有些人认为亚巴顿是撒旦或反基督。

第 12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2一个灾难过去了。看哪,还有两个灾难要临到你们。

评论: 这节经文只是说第五个号角已经吹响,给地球上的不信者带来了毁灭。第六个和第七个号角的吹响,还会有两个灾难临到。这也表明,时间顺序对于正确理解启示录至关重要。

第六号角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 13-14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3第六位天使吹号,我听见一个声音从神面前金祭坛的四个角发出,14对拿着号角的第六位天使说:“释放那四个被捆绑在大河幼发拉底的使者。”

评论: 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东部,然后流经叙利亚和伊拉克,最终流入波斯湾。伊甸园的位置据说就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靠近波斯湾的北部。声音来自号角。这些号角是在赞美神,来自神的祭坛。神回应拿着号角的第六位天使。然而,这节经文有一个难点,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这四个天使是谁。在 7:1 节提到了天使,但这些天使被捆绑了,说明这是一组不同的天使。

惠瑟林顿认为幼发拉底河的位置很重要,因为它是一个文明的分界线。在河的彼岸住着邪恶的部落——在犹太历史中是压迫性的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在罗马时代,则是帕提亚部落。

第 15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5那四个被释放的使者,是为着一刻、一天、一月、一年的时间预备好的,要杀尽三分之一的人类。

评论: 这段经文表明,时间框架是象征性的,意思是这四个天使处于不断的准备状态,可以给那些被指定要杀害的人带来痛苦、瘟疫和死亡。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具体的时间划分代表着预言时期的划分。有些人认为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人类将被杀害。这四个天使是“死亡的恶魔”,被释放出来杀害人类。这也清楚地表明了神的预定旨意,以及他对这些天使有特定的目的,现在他们的时间已经到了。

第 16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6骑马的军队人数是两亿,我听见他们的数目。

评论: 可能是这个巨大的数字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即将到来的骑兵队伍的浩瀚规模,而且所有士兵都被用来参加这场战斗。战斗指的是所有国家之间的战斗。在写作之时,攻击的骑兵可能超过了整个中东地区的人口。一些阴谋论者认为,这个数字在今天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他们声称拥有 2 亿常备军。然而,这只是猜测,试图将启示录与现代联系起来。

第 17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7我看见异象中的马,以及骑在马上的那些人,他们穿着火的胸甲,蓝宝石的胸甲,硫磺的胸甲;马的头像狮子的头;从它们口中喷出火、烟和硫磺。

评论: “从它们口中喷出火和硫磺”:这是一个有趣的描述,考虑到在写作之时,军队是用剑和棍棒作战的。值得注意的是红色、蓝色和黄色的主要色彩活力;第一个是火的颜色,第二个是蓝宝石的颜色,第三个是硫磺的颜色。从它们口中喷出的火和烟可能是一个比喻性的表达,用来表明破坏的力量、凶猛和强大的力量,也可能是一种代表性的陈述,说明使用火药。

惠瑟林顿写道,令人恐惧的帕提亚骑兵骑着胸甲颜色鲜艳的马,并将这节经文与贺拉斯和马提亚尔对帕提亚人的描述联系起来。

第 18-19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8三分之一的人类死于这三样:从它们口中喷出的火、烟和硫磺,19因为它们的权柄在它们的口中和尾巴里,因为它们的尾巴像蛇,有头,用它们伤人。

评论

惠瑟林顿在帕提亚骑兵的描述中找到了具有咬合尾巴的马的意象的意义,其中骑兵可以向前或向后射箭。

根据约翰的说法,火、烟和硫磺似乎是一种瘟疫。

第 20-21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其余没有死于这些灾难的人,仍然不悔改他们手所作的事,也不停止敬拜鬼魔、金、银、铜、石、木的偶像,这些偶像既不能看见,也不能听见,也不能行走,21也不悔改他们的凶杀、巫术、淫乱和偷窃。

评论: 这节经文表明,这些审判(特别是号角)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悔改。尽管没有神印记的人遭受了这些可怕的灾难,但他们仍然固执己见。大多数评论都认为,在这些审判之后,人类实际上变得更加顽固,更加邪恶。希腊语“pharmakon”在这里被翻译成“巫术”。这可能指的是使用魔法咒语、符咒和药水来实现某种目的。这节经文与出埃及记中法老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正如人类在号角之后仍然固执己见,法老在瘟疫之后仍然心硬不化。




-

第 8 章 · 第 10 章

  1. 惠瑟林顿,本。启示录。剑桥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