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圣经研究/新约注释/启示录/第 3 章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第 3 章继续对七个教会的信息。第 2 章和第 3 章是启示录的“正在发生的事情”部分。上帝看到了当时七个教会中存在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处理。然而,这也有未来应用的意义:现代教会应该能够看到自身存在于其中相同的状况,并纠正任何不足之处。

给撒狄教会的信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 1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你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那有神七灵和七星的,这样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有名声活着,其实是死了。

注释: 撒狄位于以弗所东北约五十英里处。现在仍然有一个名为Sart的城镇。它曾是吕底亚地区的省会,在公元前 500 年,吕底亚统治着小亚细亚的大部分海岸和其近海岛屿。撒狄以其艺术和手工艺而闻名。它也是最早铸造金银币的地方。过去,吕底亚的国王非常富有,以至于统治了公元前 6 世纪中期的克罗伊索斯国王成为了财富的传说,据说流经吕底亚的帕克托罗斯河的沙子是金色的。然而,克罗伊索斯在公元前 549 年过分自大。他攻击了强大的波斯帝国,波斯帝国轻松地击败了他并殖民了吕底亚。撒狄随后成为了波斯帝国地区总督的驻地。

波斯帝国征服吕底亚后 300 年,吕底亚再次被征服,这次是罗马人。它在公元 1 世纪末启示录写成时仍然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尽管罗马进行了大量的救济工作,但撒狄在公元 17 年发生大地震后,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这个城镇虽然衰败了,但仍然存在,而启示录中的这一段表明,在公元 1 世纪末,那里有一个基督教社区。耶稣在对教会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有名声活着,其实是死了”(3:1)时,提到了这个城市衰败的景象。

撒狄是富裕而强大的吕底亚王国的首都。这个教会失去了热情,现在只是“存在”,没有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没有留下任何精神。撒狄代表着“死气沉沉的正统教义”,一个只遵循宗教形式,却没有做出任何实际贡献的教会。

第 2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 你要警醒,坚固那将要死的余剩的,因为在你神面前,我未见你的行为完全。

注释:撒狄有一些热烈的信徒。耶稣敦促他们激发其他信徒的信仰之火,鼓励他们回归教会的主要职能,即传播福音,赢得信徒。 “叫树好,果子也好;叫树不好,果子也不好,因为树是凭着果子知道。” (马太福音 13:33)。

虽然信徒日益衰落的信仰很重要,但这段经文表明,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完成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的行为不完全;因此,他们必须洁净自己才能讨神喜悦。“警醒”这个词反映了撒狄信徒的准备不足或缺乏勤奋。下一节继续强调准备不足,指出耶稣会像贼一样突然降临。因为他们不知道他的降临时间,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完善自己。

据 D.E. Aunde 说,这节经文也可以翻译成“坚固那些还活着但即将死亡的人”(启示录 1-5,(1997),第 219 页)。这带有基督徒因信仰而殉道的含义。

启示录第 2 节开始了耶稣为帮助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计划。第一步,警醒,说明需要警觉并做好准备,而不是放松和准备不足。第二步,坚固,是为了表明信徒需要建立教会的重要方面,并在教会内加强他们的价值观。

第 3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3 所以,你要回想你所领受、所听见的,并要遵守,并且要悔改。你若不警醒,我必临到你如同贼一样,你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临到你。

注释:耶稣的话提到了波斯人如何以突袭方式攻占了号称坚不可摧的撒狄要塞。教会被警告要记住使徒如何将福音传达给他们,坚持这些好的教导,并悔改他们的死气沉沉。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那么他们将会在审判日到来时像不信的人一样措手不及。有趣的是,耶稣在路加福音中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所以,你们要谨慎,不住地祷告,好得以躲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并得以站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 21:36,KJV)。耶稣对这句话的重复,强调了“警醒”和为主的到来做好准备的重要性,希望人们能理解这个信息并听从警告。还要注意,启示录中的经文谈到了耶稣像“贼”一样降临,这表明教会最好改变现状,因为耶稣可能会出乎意料地出现。

第 3 节继续了从第 2 节开始的撒狄的五个步骤计划。第三步,回想,告诉撒狄需要回顾过去,记住他们最初领受福音的时候。第四步,遵守,说明撒狄需要回归圣经。耶稣建议的最后一步是悔改。

第 4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4 在撒狄,你还有几个人没有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着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配得。

注释:耶稣的话提到了撒狄著名的服装业(因此有了我们的词汇sartorial)。白衣象征着纯洁和圣洁。如果一个人衣服沾染了污垢,就不允许他们敬拜。那些坚持信仰的信徒仍然洁净,因为他们努力并会继续努力纠正问题。他们被承诺在天堂获得奖赏,即使他们的努力失败了。这节经文提到了耶稣认为以正确方式跟随他的一小部分基督徒。然后他呼吁他们向其他人展示教会应该如何敬拜他。与“警醒”意思相同的希腊词也可以表示“醒来”。因此,这可能意味着撒狄的人,或所有的人,都需要醒来,遵循神的话语,拥抱纯洁。

第 5 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5 得胜的,必有这衣服穿,我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并在他的使者面前,认他的名。

评论: 那些战胜魔鬼的人将通过恩典的方式穿上白衣。 这份“礼物”是无需任何回报的。 罪人能够穿上白衣,是通过神的恩典和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 穿着这种颜色的人将在所有人的眼中被注意到。 只要一个人的名字在生命册上,他/她就可以确保他们在国度中被铭记。 当一个人在神和他的天使面前承认那位战胜邪恶之人的名字时,这表明他将因他为神所尽的职责而获得最高的赞扬。

此外,这段经文还提出了关于自由意志和预定论的问题。 一方面,约翰以一种表明生命册已经包含了那些将成为神国一部分的人的名字的清单的方式提到了生命册。 然而,约翰提到了从书中抹去名字,这似乎表明生命册的内容是可变的,取决于每个人的行为或自由意志。

这个意象也打开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一个人可能会被从书中删除。 在旧约中,“生命册”指的是早期的生命,而与之相反,“生命册”指的是永恒的生命。 因此,如果我们认同意象所暗示的内容,那么通过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而获得永生的应许就有可能被取消。


第六节

[edit | edit source]
6 凡有耳的,就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评论: 众教会再次被劝诫要理解和遵守这些信息中的教诲。 他是在说,不仅那些听到神的话语的人必须遵守神的话语,而且每个人都必须行善,遵循所说的话。 每个人都有能力追随,因为每个人都有耳朵可以听到神的话语。

写给费城教会的信息

[edit | edit source]

第七节

[edit | edit source]
7 写信给费城教会的使者说:那圣洁真实,手执大卫钥匙,开了无人能关,关了无人能开的,说:

评论: 费城,如今是土耳其的阿拉谢希尔镇,距离以弗所约七十英里。 它的名字意思是“兄弟之爱”。 这个城市的名字并不是来自其居民之间的兄弟之爱,而是来自它的创始人,国王阿塔罗斯二世菲拉德尔福斯,他于公元前 159 年至公元前 138 年统治该地区。 他之所以被这样命名是因为他对他兄弟的忠诚。 费城是一个非常希腊化的文化; 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小雅典”。 除了是一个农业中心外,费城还是皮革制品和纺织品的生产地。 它还充当了其他城市之间的商业纽带。 像撒狄一样,费城在公元 17 年的地震中遭到破坏。 由于位于断层线上,据说它在二十年内遭受了余震。 这次对这座城市的最后一次记录遵循了启示录中七的主题。 七是完整的象征。

费城的教会尽管遭到迫害,但依然忠诚,因此基督说:“……他真实。” 基督用以赛亚书中的一句话继续描述自己:“……他手执大卫钥匙,开了无人能关,关了无人能开的”(3:7)。 如果这条信息遵循其他信息的模式,那么这些话对费城来说一定有特殊的含义,但现在已经不清楚了。

正如问候是积极的,信息也是积极的。 费城的教会七个教会中做得最好。 在应用中,它代表了所有时代忠诚的教会,信息是为他们而写的。 大卫的钥匙是以赛亚书 22:22 中的一个弥赛亚称号。 “开了无人能关,关了无人能开的”意味着,无论主命令什么,都无法被人的行为否定。 这段经文正在为基督的追随者提供一个在神面前的荣耀和安全的地方,同时也展示了神的主权和能力,他能够打开和关闭人无法为自己打开和关闭的门。

第八节

[edit | edit source]
8 我知道你的行为。 我在你面前给你开了一扇门,无人能关上,因为你有微力,并且遵守了我的道,没有否认我的名。

评论: 耶稣赞扬教会的行动。 他们保持了他们的教义纯正,并没有放弃传播福音。“微力”是主对世人的全部要求。 他知道我们没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只要我们爱我们的邻人,并为他们作美好的见证,他就心满意足了。 因为教会做得很好,耶稣承诺他会赋予他们力量。 他是在说,他们的努力将结出果实,他们的见证不会徒劳。

门的比喻是贯穿圣经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参阅哥林多前书 16:9 和哥林多后书 2:12。 有关该比喻更详细的评论,请参阅启示录 3:20。

第九节

[edit | edit source]
9 我必使撒但会堂中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乃是说谎的,来在你脚前下拜,叫他们知道我曾爱了你。

评论: 在某种程度上,约翰正在将撒但与士每拿的犹太社区联系起来。 然而,很难评估这应该是多么字面上的解读。 有人断言,撒但崇拜可能发生在会堂里,尽管考虑到作者之前使用过这种句法,似乎更有可能的是,作者所指的是“撒但”的行为。 此外,如果约翰不是直接引用罗马书 9:6,那么当他提到不真诚的犹太人时,它似乎体现了罗马书的精神。 罗马书中的这段经文表明,并非亚伯拉罕的所有后代都是真正的犹太人。 这节经文也是为了说明,犹太人很快就会后悔,最终会明白基督徒才是真正忠诚的人。 然而,当时许多基督徒仍然认为自己是犹太人,因为有组织的基督教在这个时期受到广泛的迫害。 因此,他们被指控错误地以犹太人身份掩盖自己的真实信仰。 这是根据新约标准需要受到谴责的行为,因为这似乎表明他们对自己的信仰感到羞耻。

第十节

[edit | edit source]
10 你因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全世界快要来的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那试炼,这试炼要临到住在地上的人,考验他们。

评论: 这节经文被相信“被提”的人引用作为他们信仰的证据。“试炼的时候”表明远不止一个小时的时段。 它是一段延长的全球性苦难(希腊语 peirasmos)时期,尚未发生(但以理书 12:1,马太福音 24:21,29)。 “免去”这个词是希腊语 ek,意思是“从…中”。 因此,这节经文承诺,真正的信徒,即那些坚持神道的人,将在苦难时期开始之前被从世界中带走(被提)。 并非所有基督教派别都相信这一点,其他解释也可能是合理的。 其中一种解释可能是,神是下来“保护”他的信徒,而不是把他们带到天堂。

第十一节

[edit | edit source]
11 我必快来,你要坚守你所有的,叫没有人夺去你的冠冕。

评论: 假设第 10 节确实指的是被提事件,那么第 11 节中的承诺必须指的是该事件,而不是建立千禧年国的最后回归。 “很快”和“很快”这样的词语不应被理解为“明天”。 神的时间框架与人的时间框架不同。

这一关于被提事件的引用与这样的信念相一致,即基督第二次降临之后,将随之而来一段巨大的混乱时期。 作者正在敦促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是教会)即使在那段巨大的痛苦时期也要忠于神,这样就没有人(甚至“敌基督”)能够夺走神为他的信徒制定的救恩计划。

第十二节

[edit | edit source]
12 得胜的,我必叫他在我神的殿里作柱子,他不再从那里出去。 我必将我神的名,就是我神城的新耶路撒冷,从天上、从我神那里降下来的,写在他上面,并将他我的新名写在他上面。

评论: 费城教会的确是一根“柱子”,尽管伊斯兰教在发展,它还是一直生存到今天。信徒被应许在上帝面前有一个侍奉和尊荣的位置。三番五次提到名字是对永恆安全和上帝国度公民身份的保证。

“我要在他身上写上我神的名……我要在他身上写上我的新名”: 比较 2:17 [1]。启示录的后面,约翰描述了耶稣的异象,说:“他头上戴着冠冕,身上有写着我们不知道的名的衣服……他的名是称为神的道”(启示录 19:12-13) [2]。“名”和“道”因此是一体的。道不是一个书面或口头的词,也 *不能* 被书写或说出来。“道”和“名”只是用来指代精神现实的术语,就像“杯子”这个词代表一个物体一样,但“杯子”这个词本身并不是物体。它仅仅是我们对它的称呼。上帝的“道”和“名”也是如此。在约翰福音 1:1 中,我们读到道(因此是上帝的“名”)既 *与* 上帝同在, *也是* 上帝。约翰福音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 1:14)。那么,“名”和“道”这两个词都指的是在耶稣身上体现出的上帝的精神。然而,上帝的精神之名最终会被揭示,因为正如这节经文所说,“我要在他身上写上我神的名”。同样,在第 22 章中,约翰说:“他们的额上都写着上帝的名”(启示录 22:4) [3]

这些段落放在一起表明,上帝的子民将被赋予直接体验他同在的能力,并且在精神上,在他们自己里面体验他同在。他们将通过道成肉身与他外在相连,但也会通过对他的真名,即被揭示的上帝之灵的认识,与他内在相连。耶稣说:“上帝的国不在乎眼所能看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或在那里!因为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加福音 17:20-21)。为我们打开一条通往在我们里面直接体验圣灵的途径,这也是对庇耳该教会的应许的含义,上帝的子民将“吃隐藏的吗哪”,上帝将向他们揭示一个“除了接受的人以外,没有人知道的”名字(2:17) [4]。由于这个名字是一种精神体验,不能被书写或说出来,所以只有接受它的人才能知道它。这里使用的短语,“我要在他身上写上我神的名”,因此是一个比喻,用来指代一种精神体验,这种体验将由主赐予他的门徒。事实上,他将向他们显明自己——不是他的肉身,而是他的精神之身,那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接受他“名”的人将有能力与他保持持续的精神交流。

那么,耶稣的精神形式被称为上帝的“名”(或“道”),这节经文和其他经文表明,它将被揭示给那些真心寻求他的人。当“名”被揭示给寻求者时,启蒙的时刻可能是启示录 7:1-3 [5] 和 9:4 [6] 中提到的信徒的 *封印*。它也可能等同于使徒时代圣灵的洗礼(参见马可福音 1:8;使徒行传 8:17;等等),尽管它可能不等于今天教会圈子中对这个短语的用法,后者更多地是指恩典在一个信徒生命中的工作,或是一种孤立的“充满”圣灵的体验,而不是进入信徒内心圣灵体验的敞开之门。

第 13 节

[edit | edit source]
13 有耳的,就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评论: 和以前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应该理解并服从这些预言。

给老底嘉教会的信息

[edit | edit source]

第 14 节

[edit | edit source]
14 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真为信,为上帝创造万物之始的阿们,说:

评论: 启示录中耶稣最后向七个教会中的一个发出信息,是 老底嘉。老底嘉位于以弗所内陆约一百英里处,靠近希拉波利斯和歌罗西,在吕库斯河谷。它的遗址可以在土耳其现代城市埃斯基谢希尔附近找到。歌罗西和希拉波利斯是老底嘉的邻居,这些城市之间的教会之间有许多交流。保罗在给歌罗西人的书信中写道:“这书信读完了,你们也要叫老底嘉的教会读,并且你们也要读从老底嘉来的信”(歌罗西书 4:16)。不幸的是,保罗提到的给老底嘉人的书信没有保存下来。它可能和它所写给的教会一起消失了。

老底嘉是由塞琉古王朝的安提阿库斯二世建立的,他控制了该地区,时间在公元前 261 年到公元前 246 年之间。他以他妻子的名字老底嘉命名这座城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老底嘉后来导致了他的死亡,因为安提阿库斯二世为了政治原因与她离婚,娶了另一个女人。这座城市位于一条繁忙的贸易路线之上,这条路线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它的繁荣。这种繁荣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公元 60 年发生地震后,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拒绝了罗马提供的援助,而是用自己的钱重建了这座城市。它是一个主要的银行中心,据说西塞罗本人在公元前 51 年前往奇里乞亚途中就在这里兑现了汇票。老底嘉还以其医学院而闻名。

这里对“阿们”的特殊用法意味着“他就是”,类似于希伯来语中的耶和华,意思是“我是”。

第 15-16 节

[edit | edit source]
15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冷或热。 16 你既是温温的,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就要把你从我口中吐出去。

评论: 希拉波利斯有温泉,人们认为它具有药用价值,而歌罗西以其寒冷的纯净水而闻名。老底嘉的水必须通过渡槽输送,因此到达时是温热的,所以耶稣的话又一次对所指的教会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教会表现出信仰,但却没有真正的信仰。因为教会只是对上帝敷衍了事,试图为他们的缺乏精神性辩解,并依赖于他们的自以为义,基督说他别无选择,只能“吐出”他们,或者把他们从他的面前赶走。这节经常被引用的经文在许多当代圈子里被解释为上帝不喜欢半途而废,声称上帝宁愿没有行动(冷水)也不愿进行无精打采的尝试(温水)。虽然这可能是事实,但历史语境似乎指的是功能性。考虑到希拉波利斯的温泉和歌罗西的纯净水,在小亚细亚炎热干旱的气候中,温水没有任何用处。在 2003 年的评论 *启示录* 中,本·威瑟灵顿三世写道:“就在老底嘉的对面,温泉流过石灰岩悬崖,变得温热而含盐。任何喝它的人都会把它吐出来。这个意象似乎直指观众的生活状况……老底嘉人因既不冷也不热而受到指责。”

第 17-18 节

[edit | edit source]
17 你说:我是富足了,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18 我劝你向我买火中炼过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膏抹你的眼睛,叫你能看见。

评论: 耶稣提到了这座城市以其闻名的几件事:它的财富,它的医疗中心和学校(它特别以眼药膏而闻名),以及它的纺织工业(以其黑色羊毛而闻名,用来制作衣服和地毯)。他劝告那里的教会去买“火中炼过的金子”和“白衣”,并“用眼药膏抹他们的眼睛”,以便看到他们的真实状况。

教会成员认为,因为他们很有钱,没有身体上的问题,所以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也很好。耶稣告诉他们,他们的财富对他不值一提,他们没有信仰的教会是不可接受的。“火中炼过的金子”意味着真正的信仰,这会得到天堂的认可。这种说法认为老底嘉在物质上很富有,不需要任何东西,并认为老底嘉在灵性上是贫穷和赤裸的。但是,通过与基督耶稣的关系,人会被洁净,变得焕然一新,并穿上白衣服(参见启示录 3:4)。

第 18 节中“从我这里买火中炼过的金子”这个短语很可能是一个习语,指的是从生命中除去罪恶。参见箴言 27:21。商业交易的比喻很强烈,因为这座城市以其制造能力而闻名。

第 19 节

[edit | edit source]
19 凡我所爱的,我必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热心,要悔改。

注释: 正是在这一节中,读者们理解了为什么耶稣对老底嘉教会的态度如此坚定。 他是在震动教会,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他在前面几节经文中强烈的言辞并非持续的谴责,而是充满爱的责备。 耶稣揭示了他们的真实内心状况。 尽管整个教会都是不可接受的,但耶稣仍然伸出他的手。 他爱那些跟随他的人,并告诉他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重新获得他的恩典。 这说明,一个跌倒的基督徒永远不会感到绝望。

20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 凡听见我声音、开门就我进来的人,我必在他那里吃饭,他也必在我那里吃饭。

注释: 这则福音邀请是圣经中最常引用的经文之一。 耶稣向所有人提供救恩和永生,无论他们社会地位如何。 在一起吃饭意味着被接纳进入他的国度; 不仅仅是作为“被允许”进入的人,而是作为享有属于他“家庭”的所有祝福的人。 这是一个与耶稣基督建立个人关系的邀请。 但是,为了跟随耶稣基督,人们必须邀请他进来。 与第7节不同,人拥有打开和关闭门的能力,因为救恩永远不会违背自己的意志而发生。 然而,许多人可能会争辩说,将这节经文仅仅用来宣讲救恩信息将是脱离语境。 重要的是要注意,在这节经文中,耶稣正在向一个温吞的教会讲话。 读者被提供了一幅图画,展现了耶稣站在老底嘉教会门外敲门。 神告诫温吞的教会社区,要与他重新立约,恢复曾经存在的亲密关系,并再次为他的缘故充满热情。 他不应该被“赶出”教会 (ekklesia (希腊语):“大会” - “教会”的本义不是建筑物,而是指人),那里是他应该存在并受到欢迎的地方。

21 得胜的,我要赐给他与我同坐在我宝座上,正如我得了胜,也与我的父同坐在他的宝座上。

注释: 我们再次看到明确的声明,耶稣基督是说话者,他拥有神性的全部权威。 耶稣在流血赎罪时战胜了死亡和地狱,拯救了人类脱离罪恶。 现在他坐在了他应得的位置,并承诺那些拥有救恩信心的人将与他分享荣耀。

这可能是对“被提事件”的另一个暗示。 那些拥有信心并战胜基督第二次降临后发生的事的人,将会被迎接进入神的国度。

22 有耳的,就应当听圣灵对众教会所说的话。

注释: 这结束了对七个教会的书信。 读者被建议理解并服从所写的内容。 请注意,这些书信延续了整个启示录中使用的数字七的趋势。

这七封信让读者得以一窥公元一世纪教会的状况。 他们在内外都面临着问题:假先知、在偶像面前吃肉、与犹太社区的关系以及皇帝崇拜。 会众的构成也大不相同,从最贫穷的人到社会上层阶级的人都有。 在像约翰和保罗这样伟大的领袖缺席的情况下,许多人都在跌倒。 这些书信也为当今的教会生活提供了视角。 我们在彼此相处以及面对门口的世俗世界时,也存在着内部和外部问题。 这些书信仍然蕴藏着智慧、指引和警告,适用于当今的教会。

第二章 · 第四章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