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营养学基础/贪食症
贪食症不同于神经性厌食症,并且发生率高于神经性厌食症。“贪食”实际上源于希腊语,意为“牛的饥饿”,并“暗示了一种个体反复食用大量食物的状态”(Gwirtsman & Mitchell,2008)。与神经性厌食症不同,贪食症在生理上不太明显,因此更难以发现(Rolfes & Whitney 2013)。贪食症被认为是一种精神障碍,因为暴饮暴食和排泄的循环中存在情绪压力成分(Gwirtsman & Mitchell,2008)。它也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常见,比例为10:1。在所有女性中,约有2%的人一生中经历过贪食症(Reus,2015)。典型的贪食症患者通常是白人女性,单身,受过教育,并且体重在理想体重的几磅范围内。即使是稍微超重的人也可能患有贪食症(Rolfes & Whitney 2013)。
这种疾病的开始通常始于青春期,并且可以持续数年,具体取决于个人。节食通常是贪食症的前兆,并且可以被视为导致失控饮食和补偿行为循环的原因。这些循环大约每周发生一次,持续3个月,并且必须同时存在暴饮暴食和补偿行为才能诊断患者为贪食症(Radin,Ranzenhofer & Tanofsky-Kraff,2015)。贪食症的隐秘性是由对体态和食物的痴迷引起的。患有贪食症的人会经历多次暴饮暴食,然后采取措施来补偿过度饮食,例如泻药、催吐、灌肠或过度运动(Reus,2015)。
贪食症患者在暴食时感觉自己无法控制所吃的食物,也无法衡量自己吃了多少或吃了什么。通常,这是因为暴食会带来情绪上的慰藉。排泄循环可以通过泻药或催吐剂来完成。泻药是一种非常强的泻药,能够损伤部分下肠道。另一方面,催吐剂可用于诱导呕吐,是一种旨在对抗中毒的药物。这种恶性循环的后果是矿物质失衡、心律异常和肾脏受损。呕吐会导致口腔溃疡、龋齿和牙齿腐蚀,以及手部老茧。不仅存在身体后果,而且还存在心理后果和影响。排泄后,个人通常会感到羞愧或内疚。贪食症的治疗包括建立规律的饮食计划和规律的运动方案。保持健康的体重是康复的关键(Rolfes &Whitney 2013)。
贪食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饮食失调,其中暴饮暴食(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会伴随试图减肥的行为。暴食的人在暴食期间通常没有任何控制感。根据更新的DSM-V,要诊断为贪食症,所需的“暴食-排泄”事件的最低频率为每周一次。许多患有贪食症的人通常比这更频繁地参与这些活动。贪食症实际上分为两类:• (1) 催吐性贪食症:这种形式使用物理方法来排出暴食的食物。催吐的例子包括呕吐或使用泻药、利尿剂或灌肠。• (2) 非催吐性贪食症:这种形式使用过度运动、禁食或节食等方法来防止暴饮暴食导致的体重增加。许多人倾向于在这两种不同的贪食症类别之间重叠,使用来自两者的危险减肥方法。大约1.5%的女性和0.5%的男性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患有贪食症。女性更容易患上贪食症,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也发生在男性身上。它在某些人群中也更为突出,尤其是大学生。由于贪食症对身体产生的生理影响,它可能危及生命。其死亡率约为3.9%。
与贪食症相关的常见症状包括:• 与体型相关的自尊问题 • 暴饮暴食后进行排泄(至少每周一次) • 性格/社交行为的改变 • 对体重增加的极度恐惧 • 与食物摄入相关的失控感 患有贪食症的人可能出现的迹象:• 持续对自己的体型/体重感到消极 • 体重可能波动(然而,患有贪食症的人通常不会体重大幅增加) • 可能暴饮暴食的证据(包装纸、空容器等) • 饭后不必要地去洗手间(经常发生) • 避免用餐,尤其是在社交场合 • 隐藏或囤积食物 • 抑郁或焦虑的症状 • 疲劳 诊断贪食症所需的标准(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频繁发生暴饮暴食 • 为了防止暴饮暴食导致的体重增加而进行补偿性“排泄”行为 • 暴饮暴食和排泄的事件必须至少持续三个月,每周至少发生一次 • 对体型和/或体重非常敏感 • 事件并非仅发生在神经性厌食症期间
暴食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这些因素通常都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关。患有暴食症的人害怕体重增加,拼命想要减肥,或者只是对自己身体极其不满意/感到不舒服。这种不快乐可能源于欺凌、社交媒体、与他人比较,或真正的心理疾病,如躯体变形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在谈论导致暴食症的原因时,有很多因素会起作用,尽管确切的原因尚未确定,并且其中一些因素已在上面提到。某些可能导致一个人患上暴食症的情况包括:之前的创伤/虐待、压力重重的生活变化,甚至文化。许多患有或曾患有暴食症的人都有虐待史,无论是身体上的、情感上的还是性方面的。有虐待史的人可能会留下持久的心理创伤,让他们觉得暴饮暴食和自我催吐是他们唯一能够控制的事情。一些患有饮食失调症的人存在“应对技能不足”的情况。创伤性事件对有风险的人群的影响可能不同于那些没有风险的人群,这可能导致饮食失调症的发生。因此,他们不是通过使用积极的应对技能来应对抑郁和焦虑等问题,而是诉诸暴饮暴食和自我催吐等行为。运动员患饮食失调症的比例也很高,特别是暴食症。那些非常注重外貌或肌肉线条的运动项目可能会使某些运动员面临风险。这类运动的一些例子包括:体操、摔跤等。生物学也起作用。虽然这尚未被证明是直接原因,但有些人认为遗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有一级亲属患有饮食失调症的人患上饮食失调症的几率会增加,比其他人高出7-12%。也有人说,大脑中血清素水平降低也可能与暴食症的发生有关。暴食症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社会文化理想。目前,我们的媒体加剧了人们对“完美身材”的痴迷,从而导致不切实际的身材理想,这对人们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虽然不能说社交媒体直接导致饮食失调症,但那些被认为有患饮食失调症风险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这些理想的影响。导致饮食失调症的另一个因素是“节食”的概念。这个国家已经从节食和节食产品中创造了一个600亿美元的产业。节食可能导致暴食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它会让人对食物产生内疚和羞耻感。因为许多节食方法强调限制性饮食,人们常常将食物与负面想法联系起来。“我现在应该吃这个吗?”或者“不,我今天早上已经吃过碳水化合物了,我现在不能再吃了。”当节食方式错误时,它可能导致发展出像暴食症这样的饮食失调症。如前所述,暴食症的单一病因尚未被发现,但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导致暴食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暴食症的原因大多是心理上的,但其影响也可能是心理上的。这种饮食失调症会导致患者比最初更加不满意自己的身体,从而加剧抑郁和焦虑的程度,进而导致孤立和空虚感。此外,患者还必须应对其带来的身体影响。这些身体状况包括牙齿问题、胃肠道问题以及维生素、营养物质和电解质失衡。这些失衡可能是危及生命的,因为它们会对心脏和其他主要身体系统造成损害。持续的自我催吐行为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催化剂,因为呕吐物中高浓度的胃酸会腐蚀食道内壁以及牙齿珐琅质,导致蛀牙和口臭(美国国家饮食失调协会 [NEDA])。自我催吐还会排出身体健康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A、B、B12、C、D、E、K和叶酸(Liberty,2011)。这些缺乏症都会引发自身的一系列问题。滥用药物来诱导呕吐或加速排泄物排出会损害肠道系统的肌肉,并可能导致便秘和腹泻。
暴食症是一种危险的饮食失调症。DSM-V-IV 中暴食症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是在大量进食后进行自我催吐(Fairburn & Brownell,2005)。这种暴饮暴食和自我催吐主要用于在摄入大量食物后防止体重增加。暴食症的最初警示信号是暴饮暴食。另一个警示信号是在饭后可能进行自我诱导的呕吐。如果一个人在饭后频繁去洗手间,这可能是明显的。当一个人暴饮暴食时,通常会有一种失控的感觉,仿佛他们必须不停地吃东西。这随后会导致羞愧或后悔的感觉,为了不增加任何体重或其他所谓的进食影响,受影响的人会进行自我催吐。
自我催吐可以有多种形式;虽然很多时候它只与自我诱导的呕吐相关。根据定义,自我催吐是指去除自己认为不需要的东西。在暴食症患者的情况下,不需要的东西是与大量进食相关的卡路里或脂肪——或者实际上是任何数量的食物。然而,在暴食症中,梅奥诊所定义了两种类型(“暴食症”,2015)。催吐型暴食症是指受影响者经常让自己呕吐,或者过度使用泻药或利尿剂来快速排出他们刚刚摄入的食物。非催吐型暴食症是指他们使用其他方法来去除卡路里,如剧烈运动、节食或禁食。自我催吐本身是由患者心理上需要去除体内任何可能摄入的食物引起的。
非催吐型暴食症可能因禁食或过度运动而被误认为神经性厌食症,但主要区别在于厌食症与害怕体重增加有关,并且经常导致体重减轻非常严重。许多暴食症患者的体重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一个人可能表现出厌食症和暴食症的症状,但当一个人体重过轻并开始自我催吐时,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更为重要,这将是他们的主要诊断。补偿摄入大量食物的心理需求源于患者对自身形象的认知。这种循环是暴食症最明显的征兆。患者经常节食,但会打破节食并暴饮暴食,然后进行自我催吐以弥补节食的偏差。
这两种饮食失调症都与过度重视瘦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不满有关。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的性格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非常关注自己的外表,而他们周围的人开始对他们有点苛刻,这当然会使一个人很容易开始这些行为并患上饮食失调症。为了治愈暴食症,需要进行强化治疗和药物治疗。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建议,他们必须重建他们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治愈他们的饮食失调症(Ehrlich,2014)。患者必须能够打破暴饮暴食和自我催吐的循环,为此,患者必须消除自己对瘦身或减肥的需求。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重建他们一直在自我催吐的营养物质。
营养在暴食症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更好地了解食物的机会,教授某些食物的益处,或者让人改变他们对食物的看法(Lambert,2015)。改变饮食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意义重大。
- 遵循食物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以及宏量营养素的可接受宏量营养素分布范围。
- 避免来自加工食品的脂肪或饱和脂肪,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脂肪、钠和胆固醇,并且会增加脂肪堆积的风险,这更会让人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糟糕。
- 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水果和蔬菜以及乳制品和蛋白质。
- 鼓励食用富含纤维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会立即产生饱腹感,以及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以增强饱腹感的食物。
- 计划正餐和零食,并在进食前记录计划。
- 此外,计划需要在餐桌旁进食并使用餐具的正餐和零食,并避免食用手指食物。
- 均衡饮食并按时规律进餐。
- 摄入足够的液体,尤其是水。
- 建立规律的饮食模式也很重要。
- 寻求营养师的帮助对于确定患者需要达成的目标至关重要,并帮助他们朝着健康的体重方向努力。
寻求治疗的人应该关注体重维持,而不是减肥或增重。康复的主要步骤包括停止暴食和限制性饮食习惯,并学习每天吃三餐加零食。(Rolfes,Whitney 2013)
除了关注改变对营养的观念外,受神经性贪食症影响的人也应该接受精神治疗。规模最大的对照研究支持“量身定制的认知行为疗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人际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年轻女性停止暴食和催吐,接受自己的外表,并培养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压力情况”(DeAngelis,2002)。认知行为疗法在处理情绪危机方面非常有用。这可以用来克服一些可能是神经性贪食症根本原因的障碍。治疗师鼓励来访者谈论与饮食失调相关的问题,但以非指导性的方式进行。这种类型的治疗帮助受影响的人意识到不准确或消极的想法,以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待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并以更有效的方式应对。(Mayo Clinic. 2016)。个体治疗还可以培养人们对自身感受的认识,并帮助他们获得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更多适应性的思考食物及其与身体关系的方式至关重要。受影响的人被教导如何监控他们的食物摄入量,将避免的食物引入饮食,以及应对避免暴食的技术。他们被教导如何准确地解读饥饿和饱腹感。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住院治疗。这可以让患者不受其环境的影响,真正专注于实现他们的健康目标。获得支持并与经历相同情况的人在一起可以帮助康复过程。机构的营养师可以领导小组,帮助制定膳食计划,跟踪消耗的卡路里。那里的治疗师可以进行个体和团体治疗。抗抑郁药在治疗贪食症时也可能有用。它们可以减少暴食和呕吐,并增强他们的控制感。
1. ANAD。(n.d.)。检索于 2015 年 12 月 1 日,来自 http://www.anad.org/get-information/bulimia-nervosa/
2. 神经性贪食症 | 全国饮食失调协会。(n.d.)。检索于 2015 年 12 月 1 日,来自 https://www.nationaleatingdisorders.org/bulimia-nervosa
3. 神经性贪食症。(2015)。检索于 2015 年 12 月 8 日,来自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bulimia/basics/definition/con-20033050。
4. Ehrlich,S.(2014)。神经性贪食症。检索于 2015 年 12 月 1 日,来自 https://umm.edu/health/medical/altmed/condition/bulimia-nervosa。
5. Fairburn,C. & Brownell,K.(编)。(2005)。饮食失调和肥胖:综合手册(第 2 版)。纽约:吉尔福德出版公司。
6. Gerald Russell(1979)。神经性贪食症:厌食症的一种不祥变异。心理医学,9,第 429-448 页。doi:10.1017/S0033291700031974。
7. Gwirtsman H.E.,Mitchell J.E.,Ebert M.H.(2008)。第 26 章。饮食失调。在 Ebert M.H.,Loosen P.T.,Nurcombe B,Leckman J.F.(编),CURRENT Diagnosis & Treatment:Psychiatry,2e。检索于 2015 年 11 月 26 日,来自 http://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lp.hscl.ufl.edu/content.aspx?bookid=336&Sectionid=39717898。
8. Lambert,R.(2015 年 11 月 22 日)。神经性贪食症。检索于 2015 年 12 月 1 日,来自 http://www.nutritionist-resource.org.uk/articles/bulimia-nervosa.html
9. Liberty,C.(2011 年 4 月 18 日)。维生素缺乏症状。检索于 2015 年 12 月 1 日,来自 http://www.bulimiahelp.org/book/bulimia-side-effects/vitamin-deficiency-symptoms
10. Radin R.M.,Ranzenhofer L.M.,Tanofsky-Kraff M,Lewis E.L.(2015)。饮食失调。在 South-Paul J.E.,Matheny S.C.,Lewis E.L.(编),CURRENT Diagnosis & Treatment:Family Medicine,4e。检索于 2015 年 11 月 26 日,来自 http://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lp.hscl.ufl.edu/content.aspx?bookid=1415&Sectionid=77055176。
11. Rolfes S.R.,Whitney E.(2013)。理解营养。Cengage Learning,14e。8.6d。
12. Reus V.I.(2015)。精神障碍。在 Kasper D,Fauci A,Hauser S,Longo D,Jameson J,Loscalzo J(编),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e。检索于 2015 年 11 月 25 日,来自http://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lp.hscl.ufl.edu/content.aspx?bookid=1130&Sectionid=79757166。
13. DeAngelis,T.(2002 年 3 月 25 日)。治疗厌食症和贪食症的有效方法。检索于 2016 年 4 月,来自 http://www.apa.org/monitor/mar02/promising.aspx
14. 认知行为疗法。(2016)。检索于 2016 年 4 月 25 日,来自 http://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home/ovc-2018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