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蛮书/第一章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模板:翻译不完整

蛮书
作者:樊绰,编辑: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翻译自模板:ISO 639 名称由沃尔特·斯坦尼什和 维基文库
[[Category:作品原著为模板:ISO 639 名称]]

译者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世纪初的假彩色明信片,展示了文本片段中所描述的路线上的洪欣(当时的滇越边界)。
20世纪初的明信片,展示了红河上的舢板船。
20世纪初的明信片,展示了红河部分地区的景观,可能是靠近现代河内的地区,可能是围绕峯州峰州(现代越南富寿省)和登州

总的来说,对于许多部分,我确信翻译是合理的。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我确定存在错误:然而,错误的程度我不确定。一般来说,你可以通过对有问题的段落进行深入的注释和/或映射来判断翻译的可靠性。最后的部分特别模糊。这些部分是我自己构建的。

与之前的戈登·H·卢斯译本的差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我目前(2015年12月)正在将翻译的这部分与戈登·H·卢斯之前的英文翻译进行对比。这将有助于发现错误和/或不同意见,以便进一步调查和评论。以下列表不包括系统性和风格上的差异,而是集中于客观问题。

  • 正确标题
卢斯将本章标题为云南边境内的路程,而我们使用的是云南境内及其边境的距离[1]
  • 具体错误
    • 在关于边界划分的注释中,卢斯的翻译似乎将年号错误地翻译成了43年,而我们计算出来是44—45年。我们重新计算的年份放在了翻译正文中,而卢斯则完全省略了它。
    • 在根据转写者的注释识别出谢fai的正确发音后,卢斯的翻译继续使用现代普通话的发音(Jumie)来识别地名。
    • 卢斯的翻译在描述从安南到归庸的路线时,不恰当地假设了中间地名和地名后缀,特别是创造了不存在的Hsia-pu和不存在的后缀-pu到归庸。这是因为卢斯没有理解,河的这一部分存在一段急流,迫使人们从船上下来,而他无法理解的-pu强调了步行而不是乘船旅行。
    • 在路线从归庸继续前进时,卢斯完全省略了“经登芦”地名。
    • 卢斯错误地断言江川是“县治”,没有任何证据。
    • 卢斯错误地将地名白士(Bái​shì​)的最后一个字——即士 shì​——读作视觉上相似且相对常见但不同的字土 ()。他还错误地以手写中文提供了这个错误的版本。
    • 卢斯将古代四川府的专有名词巂读作sui而不是,根据我的字典,应该是正确的读音。
    • 卢斯误读了对成都至云南路线的四川部分的检查员的描述,将其描述为“官民”。[2]
    • 卢斯将关于“超出”(意思是处于非中国控制之下——即在姚州以西)姚州(现代姚安,位于楚雄西北)的后续陈述与通往现代贵州和广西地区的道路合并在一起。
    • 在描述从现代四川通往现代大理的路线上的上游长江时,卢斯暗示他的Lu-shuiLu-chiang (瀘江) 河的另一种指代,而不是地名,这似乎更有可能。
    • 在卢斯的翻译中,一条绳索桥被归因于Ch'ing-ch'u-p'uT'sang-p'ang 路段。然而,在我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数字版源文本中,一个坚定地放置的句号将这座桥归因于伽毗馆 (Jiā​pí​guǎn​)—清渠铺 (Qīngqúpù) 路段。在没有其他来源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我们的版本,但注意到这一点,以便未来读者参考。
    • 卢斯将一段描述陡峭山区的路段的短语翻译成“危险而陡峭”,而文本中显然没有“危险”的概念。
    • 在讨论弄棟城 (Lòngdòng) 城市时,卢斯将其归属于姚州 (Yáozhōu) 和西川 (Xīchuān),而我们认为这种解读不太可能,并断言前者是在写作时是当前的,而后者是之前的政治归属。
    • 卢斯将第三个字归于姚州的史书记载的军事统帅张乾 (Zhāng​ Qián​),称他为Chang Ch'ien-t'o。我们与我们的源版本解读一致,认为这个字是单独存在的。

云南境内及其边境的距离 (云南界内途程; yúnnán jiè nèi túchéng)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交趾城 (Jiāozhǐ) 到 阳苴咩城 (Yángxiefai)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09年克里斯托弗、塔尼亚和伊莎贝尔·卢娜从一座山上的寺庙拍摄的通海平原(和“海洋般”的湖泊)照片。
原文 711 翻译 卢斯 (1961) — 45+1314
安宁城,后汉元鼎二年伏波将军马援立铜柱定疆界之所。 安宁 城 (Ān​níng​),在 44—45 年[3]马援 (Mǎ​yuán​)将军,被称为伏波将军[4],用青铜合金[5]立柱[6],完成了边界的划分。

安宁城是后汉元鼎二年伏波将军马援立铜柱定疆界之所。

(案:马援定交阯,为后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事。元鼎乃西汉武帝纪年,后汉并无此号,盖樊绰失於考据之误) (前译者注:后汉光武帝[7]建武十九年[8][即公元44-45年],马援将军为后汉光武帝划定了边境。[9]“元鼎”年号仅指西汉汉武帝(公元前116-111年)的统治时期。后汉没有这个年号。这似乎是原文作者引用文献的错误。)[10]

(注释:我们认为马援平定交趾发生在后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而元鼎是西汉武帝年号,后汉没有这个年号。这必然是范绰考证不严造成的错误。)

去交阯城池四十八日程。 交阯城池和湖泊[12]到达安宁[11]需要四十八天。[13]

(安宁)距离交趾城池四十八天行程。

漢時城壁尚存,碑銘並在。 汉代的城墙和碑铭依然存在。[14]

汉代的城墙和防御工事至今仍然存在,还有石碑铭文。

苴咩(上音斜,下符差切)城,从安南府城至蛮王见坐苴咩城水陆五十二日程,只计日,無裏數。 安南[17]到蛮王所在的谢fai城(苴咩城;意为“(有)麻(和)羊或山羊的叫声”;[18]大理(注:第一个字苴读作斜(xie)[19],第二个字咩读作 f(来自符的fu)+ a 或 ai(来自差的cha 或 chai)— 即 fa 或 fai[20])[21] - 即南诏,需要水路陆路共计五十八天[15]行程。这种旅程只能计算天数,无法计算里程。[22]

从安南府城到苴咩城(第一个音节读作hsieh,第二个音节读作fu+ ch'a(或ch'ai;即fafai)。),蛮王所在地,水路陆路共计五十二天行程。我们只能计算天数,无法计算li(即里程)。

從安南上水至峰州兩日,至登州兩日,至忠誠州三日,至多利州兩日,至奇富州兩日,至甘棠州兩日,至下步三日,至黎武賁柵四日,至賈步五日。 安南溯流而上,到达峰州/Phong Châu(峯州或峰州;现代Việt Trì[23]需要两天,继续前进到达登州[24]需要两天,继续前进到达忠诚州[25]需要三天,继续前进到达多利州[26]需要两天,继续前进到达奇富州[27]需要两天,继续前进到达甘棠州[28]需要两天,继续步行三天,到达黎武賁柵河口?)[29]需要四天,最后步行五天到达古勇(賈勇;意为“勇敢的商人”)[30]

从安南出发,逆流而上,到达凤州需要2天。到达登州需要2天。到达忠诚州需要3天。到达多利州需要2天。到达奇富州需要2天。到达甘棠州需要2天。到达下步需要3天。到达黎武贲栅需要4天。到达古勇步需要5天。

已上二十五日程,並是水路。 以上共计二十五天行程,均为水路。[31]

以上25天行程均为水路。

大中初,悉屬安南管系,其刺史並委首領勾當。 唐大中初年(846年),该地区成为安南的属地[33],开始被管辖[34],但安南刺史与当地首领暗中勾结。[35]

大中初年(847-859年)(这些地方)都隶属于安南的管辖。但安南刺史也可能委任当地首领参与管理。

大中八年,經略使苛暴,川洞離心,疆內首領旋被蠻賊誘引,數處陷在賊中。 大中八年(853年),经略使残暴,边境地区的[人口](字面意思:山谷和洞穴)[37]人心涣散,一些人被蛮贼诱骗,导致多个地方落入贼人手中。[36]

大中八年(公元854年),经略使残暴。当地地区(字面意思:山谷和山沟)人心涣散。边境地区(中国境内)的当地首领随后被蛮贼诱骗,导致多个地方落入叛军手中。

從賈勇步登陸至矣符管一日。 古勇(賈勇)经登陆[38]步行到矣符管(意为“矣符站”)需要一天。

从古勇步出发,陆路到达矣符管需要1天。

從矣符管至曲烏館一日,至思下館一日,至沙館一日,至南場館一日,至曲江館一日,至通海城一日,至江川縣一日,至進寧館一日,至鄯闡東城一日(案:「柘東,」《舊唐書》及《通鑒》俱作「拓東胡」,三省雲,言開拓東境也,《新唐書》作「柘」,從木,與此同) 矣符管曲乌馆(意为“驼背乌鸦屋”[39])需要一天,思下馆需要一天,沙[隹+又]馆[40](意为“沙地捕鸟或小动物站”)需要一天,南场馆[41]需要一天,曲江馆(意为“蜿蜒的河流”;[42] 即现代曲江[43])需要一天,通海城(意为“通往海洋的城市”,[44] 即现代通海)需要一天,江川县(意为“河流平原”;[45]江川)需要一天,进宁馆(即现代晋宁县)需要一天,鄯阐 / 拓东城(意为“鄯阐 / 拓东的城市”,[46] 即现代昆明)需要一天。(前译者注:“柘东”中的第一个字在《旧唐书》和宋代的《资治通鉴》(中文维基文库全文)[47]中都写作“拓”,左边有“扌”(手)字旁,并进一步指出其意思是“向东发展的地方”。) 相反,《新唐书》则记载了“柘”字,左边有“木”(树)字旁[这很可能是错误的],如这里所示。[48])

从矣符管出发,到达曲乌馆需要1天。到达思下馆需要1天。到达沙[隹+又]馆需要1天。到达南场馆需要1天。到达曲江馆需要1天。到达进宁馆需要1天。到达鄯阐柘东城需要1天。(注释:我们认为,无论是《旧唐书》还是《通鉴》,柘东都写作拓东。胡三省说意思是开拓东部疆域。《新唐书》写作柘,左边是木字旁,与这里相同。)

東節度城至寧寔館一日,安寧館本是漢寧郡城也。 拓东城(拓東)军事都督府到达宁实馆(寧寔館)[49]需要一天。安宁馆(安寧館)汉代被称为宁郡城(意为“宁静的首都城市”)。[50]

从柘东节度使城出发,到达宁实馆需要1天。安宁馆原本是汉代的宁郡城。

從安寧城至龍和館一日,至沙雌館一日,至曲館一日,至沙卻館一日,至求贈館一日,至雲南驛一日,至波大驛一日,至白嚴驛一日,至龍尾城一日。 安宁城(意为“宁静的城市”)到龙和馆(龍和館;意为“和谐龙的驿站”)需要一天,沙雌馆(沙雌館)需要一天,曲馆(曲館)需要一天,沙却馆(沙卻館)需要一天,求赠馆(求贈館)需要一天,云南驿(雲南驛[51])需要一天,波大驿(波大驛)需要一天,白严驿(白嚴驛)需要一天,龙尾城(意为“龙尾城”,即现代下关,靠近大理)需要一天。

从安宁城出发,到达龙和馆需要1天。到达沙雌馆需要1天。到达曲馆需要1天。到达沙却馆需要1天。到达求赠馆需要1天。到达云南驿站需要1天。到达波大驿站需要1天。到达白严驿站需要1天。到达龙尾城需要1天。

李謐伐蠻於龍尾城,誤陷軍二十萬眾,今為萬人冢。 李谧 (李謐)[52] 攻击[53] 了蛮族[54]龙尾城 (龍尾城),浪费[55] 了一支庞大的军队[56],由下属组成[57],现在[58] 只剩下 10,000 个坟墓[59]

李密攻击了蛮人龙尾城。由于失误,他损失了整个军队 200,000 人。现在它被称为“万人坑”。

至阳(「陽」,《新唐書》作「羊」)苴咩城一日(蛮王从大和城移在苴咩城。案「蠻王至咩城」十一字,原本误入正文,今改正) 阳苴咩城 (陽苴咩城) 需要一天的时间。(前译者注:《新唐书》 (新唐書) 使用“羊”代替“阳”。[60]) (前译者注:注意,原文中误插入了 11 个字 “蛮王从大和城移在苴咩城”,表示蛮王从大和 (大和) 迁移到苴咩 (苴咩) - 这些已从正文中删除 [并放到此注释中[61]]。)

到达阳苴咩城需要一天时间。(注:我们认为,《新唐书》中“阳”写作“羊”。)蛮王已将住所从大和城迁至苴咩城。(注:我们认为,原文中从“蛮王”到“咩城”的 11 个字,错误地插入了正文。现在我们已经修改并纠正了。)

成都 (成都府) 至阳苴咩城 (陽苴咩城)

[edit | edit source]

请注意,本节路线所经过的现代云南省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边境地区,历史上居住着彝族。在元朝被蒙古入侵之前,彝族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独立性。他们身着令人印象深刻的盔甲,你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例子,例如四川大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或者在昆明北门街的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实地参观。

成都 (成都府) 至云南 (雲南) 边界

[edit | edit source]
原文 pp. 1113 翻译 Luce (1961) — pp. 5,6,7+14
自西川成都府至云南蛮王府、州、县、馆、驿、江、岭开塞,并裏數計二千七百二十裏。 西川 (西川)[62] 地区的成都 (成都府) 城到云南 (雲南) 蛮族[63] 首领的王宫,要经过城市[64]、州[65]、县[66]、镇[67]、驿站[68]、河流[69] 和山脉[70],总共 2720 里。

从西川的成都府,到到达云南蛮王的州府(包括)州(部门)、县(地区)、客栈、驿站、河流、山脉和边境关口,总里程数为 2,720 里。

從府城至雙流縣二江驛四十裏,至蜀州新津縣三江驛四十裏,至延貢驛四十裏,至臨邛驛四十裏,至順城驛五十裏,至雅州百丈驛四十裏,至名山縣順陽驛四十裏,至嚴道縣延化驛四十裏,從延化驛六十裏至管長賁關,從奉義驛至雅州界榮經縣南道驛七十五裏,至漢昌六十裏(案:此句上有脫文),屬雅州,城名葛店。 成都双流县 (雙流縣; 双流县; lit. 双流县)[71]),有两处河渡口,距离 40 里。到蜀州新津县 (新津縣; lit. [县 of the] 新 [水或渡口] 渡口[72]),有三处河渡口,距离 40 里[74]。到延贡 (延貢[75]) 驿站再行 40 里,到临邛 (臨邛[76]) 驿站再行 40 里,到顺城再行 50 里,到雅州百丈 (百丈[77]) 驿站再行 40 里,名山县顺阳 (順陽[78]) 驿站再行 40 里,严道县延化 (延化[80]) 驿站再行 40 里。从延化 驿站到管长賁关 (管長賁關[82]) 再行 60 里。从奉义 (奉義[83]) 驿站到雅州边境上的荣经县南道 (南道[84]) 驿站再行 75 里,到汉昌再行 60 里,(前译者注:这里似乎缺了一些字) 属于雅州[89],城名为葛店 (葛店[90])。

从州府城(即成都)到双流县的二江驿,距离 40 里。到蜀州新津县的三江驿,距离 40 里。到延贡驿,距离 40 里。到临邛驿,距离 40 里。到顺城驿,距离 50 里。到雅州的百丈驿,距离 40 里。到名山县的顺阳驿,距离 40 里。到严道县的延化驿,距离 40 里。从延化驿再行 60 里,到达管长贲关。从奉义驿到雅州边界上的荣经县的南道驿,距离 75 里。到汉昌,距离 60 里。(... 隶属雅州)(注:我们认为,这句话开头部分有遗漏。)(城名为葛店。)

至皮店三十裏,至黎州潘倉驛五十裏,至黎武城六十裏,至白士驛三十五裏(過漢源縣十裏),至通望縣本筤驛四十裏(去大渡十裏),至望星驛四十五裏,至清溪關五十裏,至大定城六十裏,至達士驛五十裏(黎、巂二州分界),至新安城三十裏,至菁口驛六十裏,至榮水驛八十裏,至初裏驛三十五裏,至臺登城平樂驛四十裏(古縣,今廢),至蘇祁驛四十裏(古縣),至巂州三阜城四十裏(州城在三阜山上),至沙也城八十裏(故巂州,大和年移在臺登),至儉浪驛八十裏,至俄淮嶺七十裏,下此嶺入雲南界。 皮店(皮店[92])还有30里,到黎州(黎州)的潘仓(潘倉[93])驿站还有50里,到黎武(黎武[94])城还有60里,到白士(白士[95])驿站还有35里(其中经过汉源(漢源)县10里),再往前40里到望县(望縣)的本筤(本筤)驿站(到大渡(大渡)还有10里)。继续往前还有45里到望星(望星[96])驿站,还有50里到清溪关(清溪關[97]),还有60里到大定城(大定城[98]),还有50里到达士(達士[99])驿站(位于(黎)和[100](巂)州的交界处),还有30里到新安城(新安城[101]),还有60里到菁口(菁口)驿站,还有80里到荣水(榮水[102])驿站,再往前35里到初裏(初裏)驿站,再往前40里到臺登城(臺登城)的平乐(平樂)驿站(一个古代县城,现已废弃),还有40里到苏祁(蘇祁[103])驿站(一个古代县城),还有40里到巂州(巂州)的三阜城(三阜城)(州治城墙建在三阜山(三阜山; 意思是'三座山丘的山'[104])上),还有80里到沙也城(沙也城)(当时和以前都是巂州(巂州)的一部分——在泰和[105](约930年)年间被划归臺登(臺登)管理),还有80里到俭浪(儉浪)驿站,还有70里到俄淮岭(俄淮嶺)山脉,然后沿着山脉下山进入云南(雲南; 意思是[106]'(位于)云岭山脉'[107] 的南部)的边界。

到皮店是30里。到黎州的潘仓驿站是50里。到黎武城是60里。到白土驿站是35里。(汉源县(县城)以北10里)。到通旺县的本朗驿站是40里。(大渡(大渡口)以北10里)。到望星驿站是45里。到清溪关(边关)是50里。到大定城(或者城堡?)是60里。到达士驿站是50里。(这里是黎州和隋州的交界处)。到新安城是30里。到菁口驿站是60里。到荣水驿站是80里。到初裏驿站是35里。到臺登城的平乐驿站是40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县(区),现在已经废弃了)。到苏祁驿站是40里。(一个古老的县(区))。到隋州的三阜城是40里。(州(地区)城位于三阜山(三座山丘的山)上)。到沙也城是80里。(隋州以前的泰和年(?)被迁到了臺登。(查询修正:"它以前(是)隋州的一部分。在泰和年间(827-835年),它被迁到了臺登"?)) 到俭浪驿站是80里。到俄淮山脉是70里。下山后,进入云南的边界。

已上三十二驛,計一千八百八十裏(案:上文惟三十驛,計一千四百九十五裏,與此數不符) 这32个驿站总共1880里(以前的翻译者的注释: 这段文字只提到了30个驿站,总共1495里,因此总数不一致。[108])

(以上,是32个驿站,(距离)总共1880里。) (评论: 我们认为以上文字只提到了30个驿站,总共1495里。它与这个数字不符。)

並屬西川管,差官人將軍專知驛務。 所有驿站都归西川(西川)管辖,西川派出了专门的监察官监督驿站事务。

所有这些都属于西川管辖,西川派出了专门负责驿站事务的文武官员。

云南 (雲南) 边界到阳苴咩城 (陽苴咩城)

[edit | edit source]
原文 pp. 1314 翻译 Luce (1961) — pp. 7,8+14
雲南蠻界:從巂州俄淮嶺七十裏至菁口驛,三十裏至芘驛,六十裏至會川鎮,差蠻三人充鎮。 云南蛮族边界:[109]巂州 (巂州; 也就是现在的西昌 / 西昌[110]) 的俄淮岭 (俄淮嶺) 山脉,到菁口 (菁口[111]; 也就是现在的甸沙关 / 甸沙关) 驿站是70里,到 (芘驛[112]; 也就是现在的巴松 / 巴松) 驿站是30里,到会川镇 (會川鎮[113]; 也就是现在的会理 / 会理) 是60里,这里派了三个蛮族人维持治安。[114]

云南人的边界。从隋州的俄淮山脉,70里后到达菁口驿站。30里后到达皮(或皮)驿站。60里后到达会川镇(驻军镇),在那里他们派了三个蛮族人作为守卫。

五十五裏至目集驛,七十裏至會川,有蠻充刺史,稱會川都督。 目集 (目集[115]; 也就是现在的凤山营 / 凤山营) 驿站是55里,到会川 (會川) 是70里,这里有一个蛮族人担任刺史,自称为会川都督。[116][117][118][119]​。

55里后到达目集客栈。70里后到达会川,那里有一个蛮族人担任刺史,自称为会川都督。

從目集驛至河子鎮七十裏。 目集驿站到河子镇 (河子鎮[120]; 也就是现在的姜驿 / 姜驿) 是70里。

从目集驿站,到达河子镇(驻军镇)是70里。

瀘江,乘皮船渡瀘水,從河子鎮至末柵館五十裏,至伽毗館七十裏,至清渠鋪八十裏,渡繩橋(《雲南行記》雲「渠桑驛」) 泸江 (瀘江[121]; 也就是现在的金沙江 / 金沙江 或 长江上游),用皮船[122] 渡过泸水 (瀘水[123])。从河子末柵馆 (末柵館) 关口是50里,继续往前到伽毗馆 (伽毗館) 关口是70里,继续往前到清渠铺 (清渠鋪) 是80里,渡过一座绳索桥。[124]

(至于) 泸江,[125] 乘坐皮船渡过泸水。[126] 从河子驻军镇,到达末栅(末寨)客栈是50里。到达伽毗客栈是70里。到达清渠铺(床)是80里。渡过绳索桥...(《云南行记》(云南旅行日记) 提到了渠桑驿站。) [124]

至藏傍館七十四裏,至陽裒館六十裏,過大嶺,險峻極。 继续往前到藏傍馆 (藏傍館[127]) 还有74里,继续往前到阳裒馆 (陽裒館[128]) 还有60里,越过大岭,非常陡峭和难走。[129]

...到达藏傍客栈是74里。到达阳裒客栈是60里。越过一个大山脊,非常危险和陡峭。[129]

從陽裒至弄棟城七十裏,本是姚州,舊屬西川。 阳裒 (陽裒) 到弄栋城 (弄棟城[130]) 是70里,现在属于姚州 (姚州[131]) 省,但以前属于西川 (西川[132])。[133]

从阳波出发,到隆栋城七百里。原为姚州,[133] 以前属西川。 [133]

天宝九载,为姚州都督张乾(案:「乾」《唐书》作「虔」)陀附蛮所陷。 在天宝九年(约750年)[134],姚州(Yáozhōu)都督张乾(Zhāng​ Qián​(前译注:在《唐书》中,乾写为虔。) 在此被蛮人打败。 [135]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姚州都督张乾陀[135] 陷落,被蛮人攻占。(注释:我们认为在《唐史》中,乾写为虔)

从弄栋城至外弥荡八十里,从外弥荡至求赠馆(案:此句下有脱文) 从弄栋城(Lòngdòng)到外弥荡(Wàimídàng [136];即现在的瀰溪镇 (Mí​xī​zhèn​)?)八十里,然后到达求赠馆(Qiúzèng [137];即现在的普淜街 (Pǔ​péng​jiē​)?)。(前译注:此处后有缺失的字。)

(从隆栋城,到外弥荡七百里。)(从外弥荡,到求赠馆...(注释:我们认为该句下有缺失的字)

至云南城七十里,至波大驿四十里,至渠蓝赵馆四十里,至龙尾城三十里。 到云南城(Yunnan;即现在的云南)七百里,然后四十里到波大驿(Bōdàyì [138]),然后四十里到渠蓝赵馆(Qúlánzhào [139]),然后三十里到龙尾城(Lóngwěi;字面意思是“龙尾城”,即现在的下关)。

到达云南城七百里。到达波大驿站四十里。到达渠蓝赵驿站四十里。到达龙尾(龙尾)城三十里。

从龙尾城到阳苴咩城五十里,以上十九驿,共计一千五十四里(案:十九驿,共计一千六十九里,与此数亦不符) 从龙尾城(Lóngwěi)到阳苴咩城(Yángxiefai;即现在的 大理)五十里,之前19个驿站总共1054里。 (前译注:实际上19个驿站总计1069里,总数不一致)

(从龙尾城,到阳苴咩城五十里。)(上述19个驿站总计(里程)1054里。)(注释:我们认为有19个驿站,总计1069里。这个数字也不符。)

姚州(Yáozhōu)以南

[edit | edit source]
原书 14 翻译 Luce (1961) — 8+14
南蛮因姚州之后,属蛮管系。 姚州(Yáozhōu;字面意思是“美丽的地方”;即现在的姚安县[140] 楚雄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理/洱海和昆明/滇池高原之间)以南的南蛮(Nánmán;即南诏的各民族),归属于蛮人(即归属于南诏)。

因为南蛮在姚州之后,就归属并依附于蛮人管辖... [141]

邕州(Yōngzhōu)和黔州(Qiánzhōu)的道路

[edit | edit source]
原书 14 翻译 Luce (1961) — 8+14
从邕州路到蛮苴咩城,从黔州路到蛮苴咩城,两地途程,臣未谙。 从邕州(Yōngzhōu;即现在的广西地区[142])和黔州(Qiánzhōu;即现在的贵州地区[143])到阳苴咩城(Yángxiefai;即现在的 大理),这两条路线都不清楚。

… 臣不熟悉这两条陆路的行程:[141] (i) 邕州路到蛮苴咩城,(ii) 黔州路到蛮苴咩城。

委伏乞下堂帖令分析。 也许应该发布命令调查这些。 [144]

臣恳请陛下下令详细调查。

政治

[edit | edit source]

请注意,这整个部分被认为是后来的解释性偏离,而不是正文的一部分。

第一章:云南境内及边境路程 (云南界内途程; yúnnán jiè nèi túchéng) — 政治
原书 15 翻译 Luce (1961) — 8,9+14
缘南蛮奸猾,攻劫在心,田桑之余,便[145]鬥敵。 由于南蛮(Nánmán;即南诏)的奸诈本性,他们心中一直想着进攻和掠夺,只要田野里的桑树[146] 收获丰富,他们就会抓住机会训练[145] 军队,准备与敌人作战。

因为南蛮狡诈狡猾,进攻掠夺的想法萦绕心头,只要田间桑树(桑树)有空闲,他们就会训练军队与敌人作战。

若不四面征战,兇惡難悛。 如果我们不从四面八方出兵进攻他们,他们的凶恶暴行就难以平息。 [147] [148]

因此,如果我们不从四面八方进攻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暴力残暴,难以改造。

所以錄其城鎮川原,麈黷宸扆。 所以:记录他们的城镇、河流和源头;雄鹿会玷污他们皇宫的屏风。 [149]

这就是为什么我记录他们的城市和驻军城镇、河流和平原——仅仅是尘埃玷污了皇宫的御座屏风。

或冀破其蟻聚之眾,永清羌虜之夷。 因此,我们或许能够消灭他们如同蚂蚁般聚集的军队(即南诏的人民),永远清除[151] 这个地区[152] 并俘获蛮人。 [153]

或许人们可以希望消灭他们像蚂蚁一样聚集的军队,永远清除这些羌族蛮人叛军。

臣披瀝懇忱,無任隕越之至(案:此條乃附載陳說之詞,如後世著書之案語,原本誤連正文,遂令文義格礙,今低一格以別之,後仿此) 真诚地,你的卑微仆人,希望避免杀戮。 [154] (前译注:本节为补充说明,类似于后世著作中的“注”,原文将其错误地与正文连在一起,导致理解障碍。因此,在本版中,我们将文本降低一行,并在此后继续使用这种排版约定。)

你的卑微仆人坦诚直言,并恳请陛下以真诚之心,即使他犯下极端错误,也不要追究他的责任。(注释:我们认为本段为补充说明,包含解释性语句,类似于后世著作中的“案语”。原文将其错误地与正文连在一起,导致文本意义上的障碍。现在,我们将它降低一行以示区别。将来我们将继续使用这种方法。)

石门(Shímén)和昆明-西川路线(昆川至云南)

[edit | edit source]
1913年,由巴黎邦公司印刷的石版画,由热尔维斯-库尔特勒蒙拍摄,标题为法语,但相当于“云南东部:从昆明到昭通的路线”。

(注意:这里我们将有一张新地图!目前正在开发中…)

原书 1521 翻译 Luce (1961) — 9-11+14
从石门出去到鲁望、昆明到云南,称为北路。 石门(石门;石门,意为“石门”[155])的外面(即南方[156])是鲁望(鲁望;即曲靖?),昆明-西川[157]路线通往云南(可能是云南驿;云南驿[158]),也称北路

从石门(石门)之外,经鲁望和昆川出外,到达云南,这条路被称为北路。

黎州、清溪关出邛部,过会通,至云南,谓之南路。 黎州(黎州;意为“黑区”)的清溪关(清溪关;意为“清溪关”)出发,到达邛部(邛部),会通(会通),然后到达云南驿(云南驿)。这条路线被称为南路(南路)。

从黎州的清溪关(边境关口)出外,经邛部,过会通,到达云南,被称为南路。

戎州(戎州;意为“军城”;即今四川宜宾[159])南下十日行程到达石门(石门;意为“石门”)。上面的铭文来自隋朝初期,写道:“开皇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兼法曹黄荣领始、益二州石匠,凿石四孔,各深一丈,造偏梁桥阁,通越析州、津州。” 史万岁南征由此经过。[160] 从戎州(军城)南下十日行程到达石门(石门)。上面有隋朝初年(约公元589-618年)的铭文,上面写着:“开皇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兼法曹黄荣领始、益二州石匠,凿石四孔,各深一丈,造偏梁桥阁,通越析州、津州。” 史万岁由此南征经过。[161]

从戎州(军城)南下十日行程到达石门(石门)。上面有隋朝初年(约公元589-618年)的铭文,上面写着:“开皇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兼法曹黄荣领始、益二州石匠,凿石四孔,各深一丈,造偏梁桥阁,通越析州、津州。” 史万岁由此南征经过。[162]

越析州今西河河东一日程,越析州諮长故地也。 越析州(越析州)位于现在的[163]西河(西河;意为“西河”)以东一日行程,是諮长(諮长;意为“咨询长官”,可能是“事务长官”)的旧地。

(至于)越析州,(它)在西河(西河)以东一日行程。越析州是諮长(高级顾问?)的旧地。

津州未詳其處。 津州(津州)的位置不明。[164]

至于津州,我并不知道它的地形。

天寶中,鮮於仲通南溪下兵,亦是此路,後遂閉絕。 天寶(天宝;即公元742-756年[165];即约公元750年)时期,鲜于仲(鲜于仲)的军队从南溪(南溪[166])下来,也使用了这条路,但他们最终被彻底消灭。[167]

在唐天宝年间 (742-755 年),鲜于仲通从南溪派遣军队,这条路就是他们走的。之后,这条路被封锁了,(通信)中断近五十年。

僅五十年來,貞元十年,南詔立功歸化,朝廷發使冊命。 仅仅 50 年前,在贞元(贞元;即公元 795 年[168])十年,南诏(南诏)向中国臣服,他们的朝廷派遣使者宣布诏书。

在贞元十年(公元 794 年),南诏立功归化(归顺中国)。朝廷派遣使者和任命书。

而邛部舊路方有兆吐蕃請鈔隔關。 由于邛部(邛部)旧路繁荣,吐蕃(吐蕃;即后来的西藏帝国的后裔,藏族人)在关口索要钱财。

而此时,邛部旧路正处于繁荣时期。但吐蕃人却侵吞了钱财,并封锁了边关。

其年七月,西川節度韋臯乃遣巡官監察禦史馬益閉石門路,量行館。 那年七月,西川(西川)政府的节度(节度)部门派遣官员史马益(史马益)监督、防御并关闭石门(石门;意为“石门”)及其量行驻军(量行馆;意为“测量交通驻军”[169])。

因此,在那年 7 月(公元 794 年 8 月 1 日至 29 日),西川节度使韦皋派遣巡官、监察御史马益,关闭石门(石门)路的量行馆(客栈)。

石門東崖石壁,直上萬仞,下臨朱提江流,又下入地中數百尺,惟聞水聲,人不可到。 [luce translation review up to here]石门(石门;意为“石门”)东边的石壁非常高,[170] 朱提江(朱提江;即早期长江上游或金沙江[171])从下面流过,又向下进入地下几百尺,只听到水声,人无法到达。

石门的东崖是一座陡峭的悬崖,高耸万丈。下面,它与朱提江相邻。这条河流还在地下流淌了数百英尺。你只能听到水声,但没有人能到达那里。

西崖亦是石壁,傍崖亦有閣路,橫闊一步,斜亙三十余裏,半壁架空欹危虛險,其安梁石孔,即隋朝所鑿也。 西边的石壁也直立着。沿悬崖峭壁而建的道路上也有亭阁,宽仅一步,斜着延伸了三十多里。半边的悬崖悬空,倾斜、危险、空旷,支撑桥梁的石孔,就是隋朝开凿的。

西崖也是一座石壁。在悬崖边,有一条走廊,宽一步。它上下起伏,蜿蜒超过三十里。悬崖中间有一个缺口,危崖耸立,深渊深不可测。支撑桥梁的石孔,是在隋朝开凿的。

閣外至夔嶺七日程,直經朱提江,下上躋攀,傴身側足,又有黃蠅、飛蛭、毒蛇、短狐、沙虱之類。 从亭阁外到夔岭(夔岭;意为“怪兽山脉”)七日行程,直接穿过朱提江(朱提江;即长江上游或金沙江),上下攀爬,弯腰侧身,还有黄蝇、飞蛭、毒蛇、短狐、沙虱等。

走出走廊后,七日行程便到达了夔岭(山脉)。从底部直穿过朱提江,然后开始攀爬,弯着腰,侧着脚。那里还有黄蝇、飞蛭、毒蛇、短狐(?)、沙虱等等。

石門外第三程至牛頭山,山有諸葛古城,館臨水,名馬安渡。 第三天到达牛头山(牛头山;意为“牛头山”),那里有古代诸葛城(诸葛古城[172])。在水边有一座建筑,称为马安渡(马安渡;意为“平安马渡”)。

从石门出发,第三个行程到达牛头山(牛头山)。山上有诸葛(亮)的古城(或堡垒),客栈(馆)在溪流边。它被称为马安(马鞍)渡口。

上源從阿等路部落,繞蒙夔山,又東折與朱提江合。 这条路顺着夔岭(夔岭;意为“怪兽山脉”)下行,绕着山,再次向东弯曲,然后顺着朱提江(朱提江;即长江上游或金沙江)流淌。

源头来自阿等路部落(的栖息地)。它绕着蒙夔山蜿蜒而下,向东拐弯与朱提江汇合。

第五程至生蠻阿部落,第七程至蒙夔嶺,嶺當大漏天,直上二十裏,積陰凝閉,晝夜不分。 第五天到达生蛮阿(生蛮阿;意为“(也许)野蛮人生山”),第七天到达蒙夔岭(蒙夔岭;意为“无知怪兽山”),山脊像一个巨大的漏斗,直上二十里,阴气积聚,封闭凝固,昼夜不分。

第五个行程到达生蛮阿部落。第七个行程到达蒙夔岭。山脉完全向天空敞开,直立二十里。其积聚的阴气凝固结实,所以白天和黑夜没有区别。

從此嶺頭南下八九裏,青松白草,川路漸平。 从这座山脊顶端南下八九里,青松白草,川路(川路;意为“上游河流之路”;比喻通往/来自西川或四川的路)逐渐变得平坦。

从山脊顶端南下八九里,穿过青松白草,山谷道路逐渐变得平坦。

第九程至魯望,即蠻、漢兩界,舊曲靖之地也。 第九天到达鲁望(鲁望)——旧曲靖(曲靖)——这里是两个世界的交界线:中国人和野蛮人。

第九个行程到达鲁望,这里是蛮人和汉人的共同边界,是旧楚(和)靖的土地。

曲州、靖州廢城及邱墓碑闕皆在。 曲州(曲州)和靖州(靖州)地区的废弃城市只是一些有字碑的土堆。

楚州和靖州的废弃城市,以及带有石碑和门(?)的坟墓和墓碑,都还在。

依山有阿竿路部落,過魯望第七程至竹子嶺,嶺東有暴蠻部落,嶺西有盧鹿蠻部落。 山上有阿竿路(阿竿路;意为“山竹路”)部落,从鲁望(鲁望;即约为曲靖)以西七日行程,就是竹子岭(竹子岭;意为“竹子岭”)。这座山脉的东边是野蛮的野蛮人,西边是卢鹿蛮(卢鹿蛮;即彝族人[173])。

山上有阿竿路部落。从鲁望出发,第七个行程到达竹子岭(竹子岭)。山脉的东边是生蛮部落。山脉的西边是卢鹿蛮部落。

第六程至生蠻磨彌殿部落,此等部落皆東爨烏蠻也。 第六天到达野蛮人磨弥殿(磨弥殿),磨弥殿和其他地区属于东爨乌蛮(东爨乌蛮;dōng cuàn wū mán)。

第六个行程到达生蛮磨弥殿部落。这些部落都是东爨乌蛮(黑蛮人)。

男子盘发,女子散开头发,见到人没有礼节,拜跪,翻译三遍四遍,才能与汉人沟通。 他们的男人头发扎成顶髻,而女人则头发散开。据了解,他们没有跪拜之类的尊重习俗,与我们交谈时会发出像sānyìsìyì这样的声音。

男人头发束起,女人头发散落。他们与人见面时,没有礼仪规矩。他们(只)鞠躬和下跪。他们需要三到四个翻译才能与中国人沟通。

大部落则有鬼主,百家二百牛马(案:此句未詳),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 更大的区域只有一个首领,控制着百户人家和两百头牛马。(前译者注:这里没有提到羊。) 他们没有纺织品,男女都穿着牛羊皮。

一个大部落会有一个“魔鬼主”(统治)100户人家,拥有200头牛或马。(注:我们认为这句话并不确定。)他们没有棉布或丝绸。男女都穿着牛或羊的皮。

第九程至制長館,於是始有門閣廨宇迎候供養之禮,皆漢地。 第九天到达制长馆驿站(制长馆)—— 一个有门、亭阁、官署、迎接、补给和礼仪的地方—— 这里的人都是汉人。

第九站到达制长馆。这里第一次出现了门、亭阁、政府大楼和房屋。迎接和款待、赠送礼物和款待的礼仪,都(像)汉地一样。

凡從魯望行十二程方始到柘東。 鲁望(鲁望;即曲靖?)到柘东(柘东[176];即昆明)总共要走12天。

从鲁望出发,经过12个驿站,才到达柘东。

黎州南一百三十裏有清溪峽,乾元二年置關。 黎州(黎州;即黑色地区)以南130里处是清溪峡(清溪峡;即清溪峡),在乾元二年(即约759年)设关。[177]

黎州以南130里处是清溪峡。在乾元二年(759年),这里设立了边关(关)。

關外三十裏即巂州界也。 关口外30里是巂州(巂州;即不是现在的贵州省,而是现在的四川南部西昌-美姑地区[178])的边界。

边关外30里是隋州的边界。

行三百五十裏至邛部川,故邛部縣之地也。 再走350里,就到了邛部川(邛部川;即邛部上游地区),以前被称为邛部县(邛部县;即邛部县)。

走350里,就到达了邛部川(山谷和河流)。这是以前的邛部县的土地。

下南一百三十裏至臺登,西南八十裏至普安城,劍南西川節度使重兵大將鎮焉。 向南走130里是台登(台登),[再?]向西南走80里是普安城(普安城),是剑南/西川(剑南西川)节度使重兵驻扎的大将镇守的地方。

向南下行130里,到达台登。向西南走80里,到达普安城。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这里驻扎重兵,并派一位大将镇守。

臺登直北去保塞城八十裏,吐蕃謂之北谷,天寶以前巂州柳強鎮也。 台登(台登)直向北走80里是保塞城(保塞城)。吐蕃(吐蕃;即后藏帝国的康藏地区)称之为北谷(北谷)。以前它被称为巂州(巂州)的柳强镇(柳强镇)。

台登,正北方向,距离保塞城80里。吐蕃人称之为北谷(北谷)。天宝时期(742-755年)以前,它是隋州的柳强镇(驻军镇)。

自入吐蕃,更增修崄,因城下有路向曩恭地。 自从抵御了吐蕃(吐蕃;即后藏帝国的康藏地区)以后,人们在当地的山峰上做了很多工作,因为城市下面有一条通往曩恭(曩恭)的路。

自从被吐蕃人占领后,他们对它进行了修缮,并增加了它的战略价值。因此,在城市下面有一条通往曩恭地区的道路。

谷東南一百三十裏至羅山城,天寶以後,吐蕃新築,非國家舊城。 山谷东南方向大约130里处是罗山城(罗山城),在帝国统治之后,它防御了吐蕃(吐蕃;即后藏帝国的康藏地区),但以前是一个没有国家归属感的古代城市。

向东南走130里,到达罗山城。天宝时期以后,吐蕃重建了以前的飞国城(或飞国)。

貞元十年十月,西川節度兵馬與雲南軍並力破保塞,大定,獻俘闕下。 贞元十年十月(即约795年),西川(西川)节度使把军队给了云南军来防御,在献俘阙(献俘阙;即献俘台)下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战斗。

贞元十年十月(公元794年10月29日至11月26日),西川节度使的步兵和骑兵与云南军联合,攻破了保塞,大大平定了(国家),并将俘虏献给了朝廷。

十一年正月,西川又拔羅山,置兵固守。 三个月后,西川(西川)再次袭击了山区,永久驻扎军队进行防御。

第11年正月(公元795年1月26日至2月23日),西川继续攻占罗山,并在那里驻军坚守。

邛南驛路由此遂通。 邛南驿路(邛南驿路;即“从邛部南下的驿路”)就这样最终开通了。

从邛部南下的邮路从此可以与台登城联系。

臺登城直西有西望川,行一百五十裏入曲羅。 台登(台登)直向西走是西望川(西望川;即西望上游地区),从那里走150里就进入曲罗(曲罗)。

正西方向是西望川(向西看河流)。走150里,就进入曲罗(或蜿蜒的泸水?)。

瀘水從北來,至曲羅縈迥三曲。 [但是],如果从泸水(泸水;即奔流的河水)来,从北面接近,[180] 沿着三条弯弯曲曲的路到达曲罗(曲罗)。[181]

泸水从北面来,到达曲罗(蜿蜒的地方?),蜿蜒曲折,绕了三圈。

每中間皆有磨些部落,以其負阻深險,承上莫能攻討同川。 在每个中间都有摩梭部落。由于他们背靠着深险的阻隔,即使是最有才华的将军也无法制服他们。[182]

在每个中间都有摩梭部落。由于他们背靠着深险的阻隔,没有成上能够攻打或惩罚他们。(注:我们认为成上是蛮族官员的名字。见下文)

邊水左右,總謂之西蠻。 在河水的两侧,据说都是西蛮(西蛮)。

邛部東南三百五十裏至勿鄧部落,入鬼主夢沖,地方闊千裏。 邛部(邛部)东南方向350里是勿邓(勿邓),这是一个1000里宽的地方,由蛮族首领梦冲(梦冲)统治。

邛部一姓白蠻,五姓烏蠻。 邛部(邛部)的每户人家都有100个蛮人;每五户人家就有一个黑蛮人。

初止五姓,在邛部、臺登中間,皆烏蠻也。 除了五户人家以外,在台登(台登)和邛部(邛部)之间,都是黑蛮人。

婦人以黑繪為衣,其長曳地,又束、欽兩姓在北谷,皆白蠻,三姓皆屬。 已婚妇女用黑色颜料或涂抹的泥土作为衣服,尽管应用得很仔细。除了北谷(北谷)的两户人家以外,其他都是蛮人,包括另外三户人家。

夢沖內受恩賞於國,外私於吐蕃。 梦冲(梦冲)控制的地区,国家是和平的,而外面则是吐蕃(吐蕃;即后藏帝国的康藏地区)。

貞元七年,節度使韋臯使巂州刺史蘇隗殺夢沖,因別立大鬼主。 贞元七年(即约792年),政府派(韦皋?)杀了梦冲,以防止他成为蛮王。

勿鄧南七十裏有兩姓部落。(案:此下當有闕文) 勿邓(勿邓)以南70里是两户人家的领地。

参考资料和注释

[edit | edit source]
  1. 原文用界内两个字,意思是(边界)(内部)。鲁斯把这个字理解成一个复合名词词组(NP),而我们把它理解成一个列表。我们的理由很简单:许多距离是在外国统治下描述的(例如,在安南和四川的内部),因此基于列表的解释更有意义。
  2. 来自将军专知,可以理解为(挑战)(特定或重点)(知识),.. 军字完全失去了其军事意义。
  3. 见下文前译者的注。
  4. 显然,这个标题与第三章,第四部分中描述的事件没有关系,因为马援将军没有参与其中。因此,我们被迫得出结论,打破浪潮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征服野蛮部落,他们的周期性军事抵抗被比喻为浪潮拍打着中华文明的海岸线。
  5. 最初,我把这个字翻译成铜,它可以表示铜、黄铜或青铜——然而,在参考了戈登·H·鲁斯翻译,并思考了金属暴露在户外后的风化作用,我得出结论,他把这个字翻译成青铜可能是更正确的。
  6. 铜柱
  7. 出生名为刘秀,在位时间为公元25-57年。
  8. 后汉(即东汉)光武帝的建武年号持续时间为公元25-56年。他第二个也是最后的建武中元年号持续时间为公元56-57年。
  9. 戈登·H·卢斯先前的翻译似乎错误地将这一年的年份写为 43 年。这似乎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统治开始于公元 25 年,那么公元 26 年可能是统治的第一个或第二个阴历年,同样公元 46 年可能是统治的第 20 个或第 21 个阴历年,而公元 44 年或 45 年中的任何一年都可能是统治的第 19 个阴历年。
  10. 即。作者可能将后汉(即东汉)光武帝与前汉(即西汉)汉武帝混淆了。然而,这种错误在后来的抄写中更可能是发生的,因此将矛头指向 18 世纪零散的、衍生来源的原作者,在我看来有点过分!
  11. 最初我把它翻译成“到交趾城”,但读了卢斯的翻译,并将其与所描述的旅行方向进行比较后,从语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读者应该将这句话解释为“到达安宁,从交趾城出发”。
  12. 卢斯的翻译在这里写的是“有护城河的城市”。虽然河内的周围环境非常潮湿——实际上几乎像沼泽一样——但在文本中并没有出现,文本中字面意思是(城市)(池塘或湖泊)。河内的水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排水而大大减少——这些发展在吉姆·古德曼的《龙仍在上升:河内一千年的历史》中以制图方式进行了回顾,Thé̂ Giới 出版社 (2010),ISBN: 9786047700967(平装本;260 页,插图,地图)。
  13. 即。一个更早的河内版本,是如今越南北部红河的主要三角洲地区定居点。这条路线几乎肯定涉及下降到红河,很可能沿着建水个旧附近的一个山谷下降,可能是在从云南中部的湖泊经通海向南移动后,然后沿着红河徒步或骑骡,甚至可能乘船下降。早期的船只使用在该地区的青铜鼓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而历史上的交趾至少从表面上的数量分析和地理分布来看,似乎是泛东南亚的中心。青铜鼓行业很可能使用来自著名的个旧锡矿的锡,该锡矿位于云南中部的湖泊高原与交趾之间的路线中。
  14. 范绰写于 9 世纪,因此这些城墙和铭文据说已有 800 年的历史了。
  15. 交趾到现代大理地区(南诏的所在地)经昆明。从红河谷向北的一条共同通道到昆明,然后两者之间只有不到十天的路程,这相当快。从红河出发的共同路线在早期就已确立:滇青铜器显然可以归因于交趾地区的东山文化,个旧的锡矿很可能被开采用于出口到东南方向的下游。为了可能进一步强调这种“南方方向”的重要性,滇王墓的相对偏南位置(即在石寨山;shizhaishan)——有利于对这条通道征税和防御——位于滇池东南部的山区,而不是现代昆明(当时的鄯阐/拓东)城的北部盆地附近……这个位置似乎提供了通往广阔的平坦且灌溉良好的潜在农业区的优越通道,这些农业区接收更多的阳光照射,通往南诏在谢肺大理)的所在地的西部路线,以及更舒适/更平坦的地形。
  16. 这是这段时期使用船只沿红河上溯的直接证据。所用短语是水陆或shuǐlù,大致翻译为“水路和陆路”。
  17. 不过,显然专门指交趾或现代河内地区。
  18. 虽然字面解释不一定可能,特别是如果实际上这是从非汉语语言到汉语的音译。然而,在近代,该地区以野麻和大规模饲养山羊而闻名。
  19. 即。/ʒɛər/,是我试图用 IPA 音标正确地渲染的结果。
  20. 即。/fa/ 或 /faɪ/,是我试图用 IPA 音标正确地渲染的结果。
  21. 请注意,这个发音建议没有指定年龄,而且普通话与中国南部许多古代发音关系不大,因此这个注释——虽然存在并被翻译了——不应该被视为金科玉律,事实上恰恰相反:它需要来自各个潜在相关语言家族的历史学家进行现代分析关注。就其价值而言,以下是据称的原始汉藏语、汉藏语和汉藏语-高加索语的苴词源(据称是xiectext.org 中的咩条目(据称是fafai.
  22. 这句话只计日,无里数在我看来像是范绰在不理会中间的荒野,认为它广阔而未开化。
  23. Phong Châu(峯州或峰州;位于越南富寿省越池县白鹤附近(白鹤?参见来源。)的废墟城市)最初是文郎的首都(文郎;当时的越南北部国家,以红河为中心)。据说该城建于公元前 2879 年,一直存在到公元前 258 年,当时它被 Âu Việt 部落入侵(中国人称之为东瓯国,与泰/壮族人有关)。 Âu Việt 国王,蜀泮,自封为安阳王,并从更东部的位置统治,就在现代河内以东的古螺附近。因此,到我们的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这个地方时,它离安南仅仅两天水路,Phong Châu(峯州或峰州)的高贵地位已经成为历史,显然这个名字仅仅保留了下来,指的是这一片地区。如今,这个名字指的是附近的,但独立的 Phong Châu 县,富寿省。在地理位置上,这里是红河转弯处的南部(包围的)一侧,红河在与主要支流黑河sông Đà)汇合后,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弯道。因此,这是一个适合三向贸易的理想地点,可能非常肥沃,可以提供一个容易的征税点,因此是一个自然的早期政治中心。请注意,越池和原始遗址显然位于河的北侧,而现代的Phong Châu则位于南侧。虽然几乎肯定已经进行了研究,但我没有查阅任何研究,因此请注意,河道有可能在得出任何结论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24. 虽然距离表明大约位于现代富寿的位置,并且可能不会超过延拜,但截至撰写本文时,使用可用的在线资源,无法确定确切的位置。(部分原因是,中国北部山东省烟台以西的蓬莱地区以相同的汉字更为著名,并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被广泛提及。)然而,考虑到下一个对赫口(现代中国/越南边境)的识别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也许这个地方确实略微超过了延拜,例如在毛洞/毛A地区。请注意,在(晚得多)的明史录(明史录;通常在英语中称为明史;字面意思是明史)中,有一个关于当地邓州的一带而过的提法.
  25. 可能是现代的赫口,即现代中国/越南边境。
  26. 身份不明。
  27. 身份不明。
  28. 先前确认,这里大约位于现代边境 2/3 的位置,超过延拜镇,但没有靠近老街镇。法国地图似乎证实了该地点为保河,保延县,这是进入老街省后遇到的第一个地方。此外,地图显示红河在这一点之后有急流,这将解释步行的原因。一些法国殖民时代 20 世纪初期的明信片似乎将甘棠与老街混淆了——标签写着Laokay,但照片中可见的汉字写着甘棠——但这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指的是该省,因为保河位于该省内。
  29. 字面意思是“黑色军事明亮的篱笆”,暗示着一堵墙、边界或堡垒。身份不明,但可能是现代赫口,字面意思是“河口”,位于红河及其支流南提(当地傣语系语言中的名称;意为河流)的交汇处。20世纪初的法国照片显示,交汇处的呈现方式相当突然和倾斜,有点像一堵墙,并且作为一个交汇处,它将成为征收过路费、勘察交通和参与贸易的绝佳地点。还要注意,发音是猜测:第三个字据说可能是bì bēn féi fén fèn中的任何一个...... 但是关于何时或为何没有明显的线索。卢斯的翻译选择了一个fen选项,并将其称为李武芬围栏
  30. 来源写着贾男(Gǔ​nán)——这将意味着“商人”并且在任何地方都无法识别。然而,它与下面的贾勇(字面意思是“勇敢的商人”)非常相似,因此可能是一个写错的字符,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在卢斯的翻译中,它被赋予了后者的书写形式和发音(尽管由于卢斯对文本这一部分的误解,错误地赋予了-pu后缀)。因此,错误可能出现在我们版本的源文本中(即,错误可能源于原始文本的数字化,这在卢斯使用的相同活字印刷版本的纸质或照片衍生形式中不存在),因此我认定此错误非常有可能,并忽略了虚假名称。还要注意,随后的评论指出,到目前为止,一直沿着水路行进,但尤其是贾勇可能是在一条支流上。这个较小的水体将解释改为步行的原因。
  31. 这似乎暗示着路线的其余部分从此处开始,陆路前往。卢斯的翻译错误地暗示着以上所有都是水路,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并且文本在其回避中并没有明确地描述过。
  32. 唐宣宗 (Tang Xuān Zōng) 的统治时期,公元 846-859 年。
  33. 因此,它是中国中央帝国政府的领地。
  34. 这可以被理解为意味着,与其从外国势力手中夺取该地区,不如说是从以前不受管辖的、非国家状况下将其纳入治理。
  35. 卢斯断言“...... 也可能委派当地首领参与管理”,尽管文本中似乎没有证据表明如此重视授权,文本只是简单地陈述了委首领勾當——字面意思是(信任或任命,派遣,委托)(首领)(非法交易)
  36. 卢斯把我带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我没有认出经略使是一个官职,完全搞砸了这段话的翻译!
  37. 暗示了该地区的全部地理位置。
  38. 这个地名被卢斯完全省略了。
  39. 令人费解的是,卢斯突然将它翻译成“楚武客栈”,而之前的馆都加上了-kuan后缀。后面的地点都遵循了新的模式。
  40. 似乎这里的源文本中还有一个错误的字符。卢斯的翻译在第 13 页的第 26 号注释中指定了一个字符,该字符在 Unicode 中 apparently无法识别,即上面是隹(“鸟”),下面是又(“右手”)。幸运的是,zhongwen.com 为此提供了一个条目,位于zhī之下,这似乎与卢斯的威妥玛拼音一致,并解开了谜团。
  41. 根据距离猜测,可能是建水高原北部的一个城镇,或者建水本身?显然,建水在南诏时期被称为惠历 (Huili),南诏于公元 810 年在通海的指挥下建立了建水。因此,对他们来说,它将是一个偏南的地方...... 也许是南场馆中南的起源——它可以被字面地解释为类似于“南方地方的中枢办公室”的东西。我无法找到任何次级来源证明该地区存在南场馆或南昌,虽然大理西南面确实有一个南昌,但肯定不是文本中提到的那个地方。
  42. 卢斯的字面翻译,而且是一个很好的翻译。为什么他决定为这个地名提供翻译,而其他地名却没有,这已经湮没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43. 在建水县曲江镇的管辖之下——并且位于通海的下一片平原的南边,与通海隔山相望。请注意,旧路可能是先向西行走,然后经李山村转向北,进入更西边的峡谷;通海到建水的新(约 2010 年)高速公路走的是更东边的路线,即从曲江直接向北。
  44. 所以它被称为“南海关”,不是因为它的红河连接,以及它继续通往南海,而是因为它作为从南方土地来的旅行者们的自然通道,包括红河和重要的城镇,例如建水和个旧,通往云南中部高原的大湖。
  45. 卢斯无法解释地将它用假想的字面翻译呈现为“区总部”——显然毫无根据!
  46. 来源将柘误写成了拓——否则,“...柘东城”将指的是“柘”东边的城市(荆棘树,可能是桑树),这听起来很荒谬。
  47. 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 (Sīmǎ Guāng) 撰写]。胡三省 (Hú Sānxǐng),一位在宋末元初时期对《资治通鉴》 (通鑒) 进行过评论的知名评论家。
  48. 这暗示着文本的这部分可能出自《新唐书》 (新唐書) 的编纂者,他们将文本的这个版本重新拼凑而成,已知是从不同的部分拼凑而成的。对文本的各种部分的可能来源进行更多研究,肯定需要比我更有兴趣的人。
  49. 不确定,但也许这应该是安宁?这将更有意义。
  50. 我最初对这部分的翻译有所不同,并且可能是错误的,将郡视为一个地区,将汉宁视为一个描述性的形容词短语——即“(被平定[和]汉人[占领])的(地区)的首都[与其他地区形成对比]”。然而,在回顾了卢斯的著作后,我认为他的解释更加直接,并且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51. 卢斯将其翻译为“云南驿站”,这是这里为随后的-yi地名建立的趋势。我不同意在这里对后缀进行如此多的解读。
  52. 虽然,在文本的这一点上,突然切换到对身份不明的字符的描述似乎很奇怪。参考其他来源后,这似乎是唐朝将军,他在 754 年从北方入侵,但被击败了。
  53. 伐;从其他来源我们得知,这件事发生在 754 年。
  54. 蛮;指的是南诏国的百姓。
  55. 这似乎是对误陷军 (wùxiànjūn) 的最恰当翻译,它可以有几种解释。在给出该时代的更多文本以提供上下文,或者是一位更有经验的译者,可以更自信地翻译动词。
  56. 文本实际上是陈述了二十万 (20 x 10,000 = 200,000),但由于大量的古典汉语对数字很宽松,翻译成一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使用令人震惊的数字的表达方式可能更准确。显然,其他人已经重新估算出这个数字为 100,000,但基本上,我们所能合理推断出的只有“大量的”或“一支庞大的军队”。
  57. 文本使用的是眾这个字(参见英语维基词典),根据字形的上半部分(一只眼睛)和下半部分(三个人)推测,它可能是一种过时的名词形式,在这里用来表示军队的士兵。
  58. 今為
  59. 万人冢
  60. 顺便一提,值得注意的是,那部官方王朝史的首席编撰者欧阳修(歐陽脩)的姓氏,根据他自己的受人尊敬的历史研究,与中国最南端地区有关,包括与云南接壤的地区,如北部越南(即交趾/安南)和广西。推测:作为一个家族根基在该地区的史学家,这种变化可能是故意的,例如为了反映或记录该时期流行或简写中使用的简化形式。
  61. 尽管以典型清晰度,没有关于来源、时间或证据的进一步说明!更糟糕的是,我们的数字源文本甚至没有说明哪个编撰者最初或以修改的形式写了这个注释。
  62. 显然,这是一个历史行政区域,指的是从现在的四川西部延伸出来的边境地区。
  63. 意思是南诏。
  64. 驿
  65.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约 30.447N,104.03E)以外存在一个同名的现代地方。
  66. 同样,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以外。
  67. 显然 当时由现在的崇州(崇州市)管理,目前位于新津的西北部。
  68. 可能部分指的是岷江(岷江)和大渡河(大渡河)——前者的一条支流——,以及雅砻江(雅砻江)。第四条河的身份尚不清楚,不过毫无疑问,该地区河流古代流向的良好研究已经完成,特别是考虑到靠近中国著名的都江堰(都江堰)早期灌溉工程,所以我们有希望能够确定。
  69. 模糊的可能的字面意思是“延迟贡品”,非常有疑问地指的是纳税的延误?无论如何,似乎等同于现代的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冉义镇延贡村(30.4286N,103.649E)。
  70. 这个地名字面意思是“俯瞰的土堆”或“有景点的土丘”。在百度百科中被历史记录,虽然最后的定义比我们的时期早几百年。
  71. 推测:这里丈可能指的是中国度量,是 3.3 米,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地方的字面意思是“330 米站”,这可能指的是沿路定居点的大致长度。
  72. 字面上的地理意义可能是“沿着山上的阳光面”。
  73. 字面意思是“光明山县”。
  74. 推测:可能指的是季节变化的长度,例如当地微气候中落叶树叶的异常长度所指示的。
  75. 盐道县,可能字面意思是“紧密或密封的道路”,这可能暗示着一个突出的山口、军事驻军和/或关税征收点。
  76. 这个地名可能太长了,也可以解释为“大关”或“关场”,即“光明关口,常守之地”。然而,周围文本的风格表明它确实是一个四字地名,因此字面意思是“常守光明关”。
  77. 尚未介绍,可能与刚提到的山口同义。
  78. 字面意思是“南路”。
  79. 雅安(四川省雅安市荣经县)的现代荣经县。
  80. 显然,它是当时同名更大地区的首府的名称,位于现在的雅安(四川省雅安市)的遗址。中文维基百科上有相关历史记录
  81. 在网上找不到任何明确的参考资料,除了成都西北部,但这似乎不正确,尽管可能表明正在讨论一条从成都出发的新的路线...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地名中看到。
  82. 即现代的雅安(四川省雅安市)。
  83. 字面意思是“卖麻布的地方”。我在网上找不到关于这个地方的明确参考资料,除了那些显然是错误识别的遥远地方,或者在这个文本的副本中。因此,它的位置仍然是个谜,但它一定靠近荣经县(四川省雅安市荣经县)的南部或西南部的现代雅安(四川省雅安市)。
  84. 原文错误。
  85. 字面意思是“[动物]皮[或毛]销售场所”。
  86. 字面意思是“潘仓库”或“潘的小屋”。
  87. 字面意思是“黑民兵”。
  88. 字面意思是类似于“百学者”或“学者”。
  89. 字面意思是“观星”。推测:这可能是顶着一个特别高的地方,或者在一个没有晚上云的微气候中。或者,这个名字可能指的是当地观星的文化习惯。
  90. 字面意思是“清溪关”。
  91. 字面意思是可能类似于“长治久安之城”。
  92. 字面意思是类似于“考中科举”,对于这样一个可能偏远的地方来说,似乎是一个相当高的参考,因此值得怀疑。其他解释只是一个音译,可能是开玩笑的,来自某种地方语言,比如彝语或纳西语。
  93. 巂字有多个读音,但是,用我使用的字典,这个读音被明确列为与四川相关的地名,所以似乎是最有可能的候选人。卢斯使用了一个更常见的读音,sui,这可能是错误的。
  94. 字面意思是“新安城”。
  95. 字面意思是“水流旺盛”,暗示着一条快速流动的溪流。
  96. 这个地名听起来对我来说很像音译。
  97. 未识别。据称,在山东地区,有一座同名山(字迹不清),以其矿产资源而闻名——来源
  98. 指的是929-930 或者827-828,可能是前者。
  99. 根据传统智慧。
  100. 雲嶺
  101. 这个来自中文电子文本的注释,作者不明,没有讨论任何尝试定位各种地点和/或可能距离的尝试,这将可能是有益的,因为他们的注释表明多个地点已经被知道。也许值得绘制该地区的路线图,并尝试推断出缺失的距离。
  102. 指的是南诏。
  103. 显然是四川(四川省西昌市)的现代西昌... 今天最著名的是中国主要航天发射场的近似位置。
  104. 字面意思是“繁华的山口”或“通往繁华的通道”。在这个地区至少有四个现代地点有这个名字。所有候选地点都在现代的泸州(泸州市; *Lúzhōu shì*)管辖范围:两个更西部的候选地点,因此可能更接近,位于叙永县(泸州市叙永县; *Xùyǒngxiàn*),另外两个位于古蔺县(古蔺县; *Gǔlìnxiàn*)。在西部的叙永候选地点中,北部候选地点位于 27.9174625N,105.520287E,似乎在现代描述了一座小山,从南部有一条次要道路,011 县到或 11 号县级公路,从西边到达,可能将旅行者带到一个相对平坦的区域。南部候选地点位于 27.80265N,105.5403784E,似乎描述了一个南北山间通道北部和高处的位置。在东部的古蔺候选地点中,这两个候选地点似乎都没有描述通往四川盆地的向北前进路线的逻辑位置。显然 被其他人认定为现代 *Diānshāguān* / 甸沙关,位于攀枝花和凉山之间,靠近现代高速公路和铁路。
  105. 显然 被认定为现代 *Bāsōng* / 巴松,位于 27.029898N, 102.260703E。
  106. 显然 被认定 为现代 *Huìlǐ* / 会理,位于 26.663578N, 102.247416E — 从那里,一个非常清晰的地形定义了一条古老的向北通道。
  107. 在比较了卢斯翻译后,最后部分进行了修改,这似乎是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
  108. 经确认 为现代 Fèngshānyíng (凤山营) 位于北纬 26.496801 度,东经 102.134590 度。然而,这比之前讨论的位置要偏南得多,如果确认无误,这将代表文本中的语境变化。地名可能暗示收集,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意义不大,暗示与森林(可能是山区,不太可能是未开垦的土地)相邻,而不是平坦的农业区。
  109. 修改版与 Luce 的解读对比。
  110. 都督
  111. 會川都督
  112. 经确认 为现代 Jiāngyì / 姜驿 位于北纬 26.068453 度,东经 101.910703 度。
  113. 此处的识别并非易事。 中文维基百科 表明,该词语在该地区使用时,至少指的是两条不同的河流,其中一条从石屏流向开远(因此完全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另一条是越南现代红河支流的名称(同样,完全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因此,可以假设提到的泸江或泸河实际上是该地区在先前地理位置确定的情况下,以其他现代名称著称的河流,即大致位于四川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或附近地区。为了帮助识别,我们可以断言,最有可能提到的简单充气式皮船,将最适合相对宽阔的河流,位于相对山区或偏远地区,因为人口稠密,有专业工人,并且经常需要过河的定居农业区很可能很快就会提供舒适的桥梁或更永久/更复杂的船只过河。根据这个谜题的答案,百度百科 表明,该地区的河流,即上游长江,自宋朝(960-1279)以来,当地被称为金沙江,在古代,从三国时期(220-280)开始,就被称为这个名字(以及其他名字)。Manshu 中反映的这个时期的用法与这一信息相符。
  114. 皮船在最基础的层面,也肯定在历史上得到过区域性的证实,指的是充气的动物皮或器官,作为浮力装置,用来在河流上漂浮。在更复杂的层面上,皮船可能包括相对复杂的船只,由竹子、木头、骨头或其他类型的框架构成,框架内没有通常缝合在一起的多层皮革,其中包括缝合、填缝和热处理技术。在这个地区,前者几乎可以肯定是提到的船只类型,早期照片和可能的其他类型的信息可以证明这一点。该地区更复杂的船只似乎仅限于云南的主要湖泊、红河(技术通过越南)和四川盆地的边缘,这些船只由木头而不是皮革制成,可能代表着完全不同和独立的船只演化谱系。
  115. 在现代,这个名字显然指的是位于云南西部边陲怒江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的六库镇。然而,这种识别与既定的地理背景不符,也不符合该地区后来已知的跨河索桥传统(由于峡谷极深,而且经常气温很低)。鉴于对河流的识别,我们可以将这个城镇的识别范围缩小到大约河边遗址。由于攀枝花显然只是在 1960 年代作为一个钢铁城镇而建立,我们可以排除它。
  116. a b 在 Luce 的翻译中,索桥被归因于路线的Ch'ing-ch'u-p'u-T'sang-p'ang 部分。然而,在我们宫廷博物馆图书馆版数字版源文本中,一个坚定的句号将这座桥归因于Jiā​pí​guǎn​ (伽毗館)-Qīngqúpù (清渠鋪) 部分。在没有其他来源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我们的版本,但注意这一点,以便未来的读者进行争论。
  117. Luce 似乎同意这种解释,即它是一条河流,而不是一个定居点或地区。
  118. 这里 Luce 偏离了我们的解释,暗示他的Lu-shui 是对Lu-chiang (瀘江) 河的另一个参照,而不是地名。
  119. 字面意思是“仓库附近的关隘”。
  120. 可能字面意思是“阳光采集关隘”,其中“阳”是指男性“山的那一边”的意义,可能指的是从旅行者那里征收的税款,或者是指旅行者通过觅食收集的某种野生动物、植物或矿物资源。另一种不太可能的翻译是一个收集男人(强调男性)的地方,可能指的是该地区Yi 人的抓奴传统,或者指的是当地的雇佣兵传统。
  121. a b 这句话是過大嶺,險峻極,最初可能没有标点符号,可以从基本成分中解释为以下几种方式:過(穿越)大嶺(高山脉)險峻(艰险/陡峭)極(极其/顶峰)。有些人可能将其解释为“穿越陡峭的顶峰”(尽管这可能太具体了),其他人可能将其解释为“非常困难”或“它非常陡峭”。我选择将后者组合起来,以涵盖所有基础,但承认这里存在一些歧义。
  122. 可能字面意思是“建筑巷城市”。或者,这可能是Nòngdòng,意思是“凌乱的屋脊城市”。
  123. 字面意思是“美丽地区”。
  124. 字面意思是类似“河流的西源”。
  125. a b c 我们把“本是”读作“目前”,把“旧属”读作“以前是”。Luce 却把两者都读作历史参考,这在其他文本中似乎是一个奇怪的句子结构。
  126. 唐玄宗 (玄宗) 的天宝年间从 742 年持续到 756 年。玄宗 (唐玄宗) (685 年 9 月 8 日-762 年 5 月 3 日),也常被称为唐明皇,名李隆基,从 690 年到 705 年被称为武隆基,是中国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 712 年至 756 年。他 43 年的统治是唐朝时期最长的。在他统治的前半期,他是一个勤奋而精明的统治者。在姚崇、宋璟和张说等有能力的宰相的帮助下,他被认为将唐朝带入了文化和力量的巅峰。然而,他被指责在他统治的后期过度信任李林甫、杨国忠和安禄山,唐朝的黄金时代在安史之乱中结束。这标志着唐朝衰落的开始。
  127. a b 我们把“陀附蠻所陷”解释为“陀(失掉)附(于)蠻(蛮族)所(的)陷(在战斗中失败)”。然而,Luce 将第一个字加在了将军的名字上,这可能是错误的。
  128. 这个地名可以指“外”或“外部”彌蕩,但这感觉像是过于现代的解释。从字典来源来看,这个地名似乎与“彻底的外人”不差,可能指的是当地治理的恢复,但这即使是真的,也并非真正有用的线索。这也是从南诏向四川前进的第一个地方,与从越南到南诏的路线描述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它位于主要东西路线的北部一点——即代表了求贈館站与上游长江之间的路径。根据后者的证据,以及之前地点与姚州的已知联系,可以将它置于现代姚州——再次被标注为我 1950 年代地图上的城墙城市——与求贈館站的暂定识别普淜街之间。两者之间大约正好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彌溪鎮,如果它真的存在于那个年代,它似乎是最有可能的候选地点。
  129. 显然字面意思与“寻求礼物的地方”类似,即征收或征税,无论是合法地还是通过贪污。这也是文本中描述的两条路线(通往越南和通往四川)的最后一个共同点,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它位于大理地区的东部方向,但没有明显地偏北或偏南。20 世纪被称为普淜街(字面意思“咆哮[如波浪]街”——可能暗示繁忙)的地方,似乎是一个强有力的候选地点,位于通往昆明的东南路线和通往长江上游或金沙江的东北路线的自然地形交汇处。
  130. 字面意思是“大风暴(邮政或中继)站”。根据路程和地形,我必须是一个城镇,在 1950 年代的地图上被标识为“湘云”,并被标记为有城墙的城镇(因此,可能相当古老,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识别)——现代祥云县——它位于云南义的西北部,立即位于沼泽地(根据 1950 年代地图的定义!)洼地的西边缘,东南方向包含一个被称为青海(可能是青海)的小湖。
  131. 此地未在上述“交阯城至陽苴咩城”一节中提及,而是被地点 **白严驿** (Báiyányì) 所取代。然而,由于前述部分未引用距离,因此无法比较距离。不过,可以合理推测,在提及沿途值得一提的地点方面,事实上的度量单位是骆驼可行进的一天行程,并且这在当前部分中被隐含地反映出来。如果这些合理的假设成立,那么考虑到地貌和距离,这两个地名很可能同义词,即 **渠蓝赵馆** (Qúlánzhào) 站很可能与 **白严驿** (Báiyányì) 相同。至于现代识别,我拥有的 20 世纪 50 年代的地图显示,名为“凤仪 (潮州)”的城镇——即现代的 **凤仪镇** (Fèngyí Zhèn)——被标注为有城墙,因此是一个相对发达或古老的城镇,位于洱海南部东角往南延伸的南北山谷中,即目前大理高速公路所在的峡谷。这很可能是这两个地点中至少一个地点的正确识别,甚至可能两个地点都是。另一方面,如果这种识别不正确,那么该名称可能指的是该河流谷地的南端,那里通往另一个沼泽地,其北部有 20 世纪 50 年代的地名,包括 **果园** (Guǒ​yuán​) 和 **红岩** (Hóng​yán​)。不幸的是,该地区现在似乎已在高速公路下方,且没有可识别的城镇中心。
  132. 百度百科 和中国学术来源 考古 在此达成一致,显然是在现代城镇正东方向的区域(见 考古地图)。
  133. a b 这里卢斯将关于姚州/姚安以西(“以外”)土地的陈述的解释,与随后关于通往东/东北方向道路的两个陈述混淆在一起。这似乎是错误的。
  134. 指南宁或广西省的总体方向。
  135. 指贵州省。
  136. 我对第一部分委伏乞下堂有点模糊——但总体含义似乎准确——委伏(某种敬语词组)乞(请求)下堂(从宫殿中向下颁布)...
  137. a b 数字来源文本错误地将习(如数字故宫图书馆版中所写 在这里,在最右边第二列的底部)替换为昌(cháng1)(“奉承”或“繁荣”)。
  138. 这是一个用作描述收获季节的有趣的作物选择,可能是暗示邪恶或对鲜血的渴望的视觉修饰;因为果实的颜色类似于血液。维基百科指出:“桑椹的颜色来自花青素,花青素是各种疾病机制的基础研究。花青素是新鲜植物食品吸引人的颜色的原因,包括橙色、红色、紫色、黑色和蓝色。这些颜色是水溶性的,易于提取”。
  139. 指南诏。
  140. 显然,当一方是喜马拉雅山脉,另一方是热带的、疟疾肆虐的丛林时,所有方面(实际上是四面或“四个方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假设作者范绰并不特别熟悉滇西北、滇西、滇西南和滇南的地形……或者,这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
  141. 显然,这是一个当代的比喻,暗示着帝国的终结。这个比喻的结构或许暗示着——对于痴迷于文明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将文学视为文明的基石——被野兽入侵比被敌对王国入侵更可怕的命运。
  142. 奇怪的是,范绰在这里似乎将南诏王国(以及任何同盟部落)比作蚂蚁。
  143. 即平定。
  144. 羌字代表羌族地区(即广义的东部喜马拉雅山脉山麓,特别是从滇北经四川到甘肃)。然而,它也被用来代表,因此可能与前一句话(“...雄鹿会污染他们的宫殿屏风”)有关,可能是一个古代文学笑话的例子!
  145. 即南诏人。
  146. 模糊,尤其是最后部分。更经验丰富、更有信心的译者可能会在此添加细节。
  147. 基于作者从当代中国帝国的视角写作的假设,这似乎得到了本节后续文本的支持。
  148. 指位于现代 **盐津县** (Yán​jīn Xiàn) **昭通** (Zhāo​tōng​) **横江** (Héngjiāng) 沿岸 **豆沙真** (Dòushā Zhēn) 附近的历史上的一个山口,这是在 **宜宾** (Yíbīn) 和四川盆地本身之前,通往长江上游的最后一个主要支流。在古代,这个云南贵州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区是僰人统治的领域,他们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悬崖相关的文化一样,也包含着悬崖墓,这种传统至今仍然保留在云南省东南文山州白泥塘的一个分支移民社区。不幸的是,这个社区现在正受到露天开采的威胁。例如,可以参考 这个中文来源 获取有关山口本身的更多信息,该山口将在本文的后续部分中进一步讨论。有关地图,请参阅 哈佛大学该地区的历史美国军事地形图(放大到底部盐津的西南方向)、OpenStreetMap谷歌地图
  149. 从语境推断,昆和川分别用于指代现代的昆明和四川,但西川似乎是文本中讨论的最近的当代地名。
  150. 可能指的是 **云南驿** (Yúnnán Yì) 镇,该镇被认为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包括作为通往四川、大理和昆明道路的终点,在地理上是洱海高原(现代大理和下关)的东部门户,那里是南诏权力中心的所在地。例如,这个现代政府来源 说道:“云南驿曾经是必争之地,因为它可以连接大理、成都、昆明、滇南和滇西”。
  151. 今四川宜宾市
  152. 隋文帝 (Suí Wéndì; 541 年 7 月 21 日 - 604 年 8 月 13 日),名杨坚 (Yáng Jiān),鲜卑名普六茹坚 (Pǔliùrú Jiān),绰号那罗延 (Nàluóyán),是中国隋朝 (581-618 年) 的开国皇帝。
  153. 显然是桥梁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南部与北部不远的地方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深井钻探技术的地区,目的是用于商业盐井。在现代 **自贡** (Zìgòng) 有一座很棒的博物馆,这座城市在 1939 年合并了早期的——即文本上相对同时代的——城市 **自流井** (Zìliújǐng; 意思是“自流井”) 和 **贡井** (Gòngjǐng; 意思是“贡井”)。可以认为,可以据此推断范绰并不熟悉该地区常见的深井钻探能力。
  154. 可能暗示着极端的地形和民族多样性。
  155. **史万岁** (Shǐ Wànsuì; 生于 549 年,卒于 600 年 11 月 20 日) 是隋朝著名的军事战略家,继承了他父亲 **史静** (Shǐ Jìng) 的“平定诸侯”的职位,并育有一子 **史怀义** (Shǐ Huáiyì)。见 繁体中文维基百科
  156. 指唐朝,而非隋朝——刚刚引用的时期。
  157. 虽然从它的“渡河省”名称我们可以推断它是一个重要的渡河点,这可能大大缩小了潜在的位置。
  158. 唐玄宗 (Xuánzōng) 统治期间的三个年号中的最后一个
  159. 现在是四川宜宾的一个县。
  160. 可能是被封锁而不是被摧毁,但我认为“完全摧毁”是闭绝——(停止或阻塞)(完全)的可能含义。
  161. 德宗的贞元 (Zhēngyuán) 年间 (785-805 年)。来自维基百科:“唐德宗 (Táng Dézōng) (742 年 5 月 27 日 - 805 年 2 月 25 日),名李适 (Lǐ Shì),是中国唐朝的皇帝,也是他父亲唐代宗的长子。他 26 年的统治时间在唐朝位列第三 (仅次于唐玄宗和唐高宗)。德宗初为勤俭的皇帝,他试图通过引入新的税法来改革政府财政。然而,他试图消灭强大的地方军阀,以及随后对这些战役的管理不善,导致了一系列叛乱,几乎毁灭了他和唐朝。在这些事件发生后,他谨慎地对待地方州长,导致军阀主义不受控制,他对宦官的信任导致宦官的权力大幅上升。他也因对官员权力过大而感到偏执,在他统治的后期,他并没有给他的宰相们多少权力”。
  162. 很可能表示道路收费式的税收。
  163. 实际使用的术语是 10,000 (萬; wàn) rèn-fathoms (仞; 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现代 8 英尺或 2.4 米)。考虑到这些数据,这显然是一种比喻性的用法,而不是字面意思。
  164. 显然是现代昭通市水富县附近的上游长江(即金沙江)的名称。这距离四川省宜宾市仅几公里,也就是说,这将代表从汉朝控制的四川盆地(以前从古代和地方性的蜀国手中夺取)向南前往云南的初始阶段。在《山海经》(公元前 4 世纪左右)中,汉代初期对该地区的精彩描述。
  165. 可能指的是诸葛亮(諸葛亮)时期的一个定居点或军事要塞,诸葛亮的二字姓氏诸葛与他的亲属相同。维基百科说:“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伟大、最成功的战略家,与另一位伟大的古代中国战略家孙子相比。”
  166. 即《易经》(易经;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000 年的占卜文本)中古代中国的概念。在一般使用中,它代表女性能量——黑暗、水等。
  167. 假设直到最近,彝族在许多资料中被称为罗罗或Lolo,而我们就在这里。
  168. 请注意,在其他地方,字符柘被替换为拓——即拓东——但是这里的含义似乎很清楚。
  169. 乾元(Qiányuán)年号持续时间为 758-760 年,是唐肃宗统治的年号之一。维基百科说:“唐肃宗(唐肅宗;公元 711 年 2 月 21 日 - 公元 762 年 5 月 16 日;公元 756-762 年在位),名李亨,原名李嗣升,公元 725 年至 736 年称李浚,公元 736 年至 738 年称李璵,公元 738 年短暂称李绍,是唐朝皇帝,是唐玄宗的儿子。公元 756 年,肃宗的父亲在安史之乱中逃往四川,肃宗继位;李亨本人则逃往相反的方向,到灵武,在那里他被军队宣布为皇帝。肃宗的大部分统治时间都花在了平定上述叛乱上,该叛乱最终在公元 763 年他儿子唐代宗统治期间被镇压。”
  170. 根据中文维基百科.
  171. 德宗的贞元(Zhēngyuán)785-805 年。维基百科说:“唐德宗(唐德宗)(公元 742 年 5 月 27 日 - 公元 805 年 2 月 25 日),名李适,是唐朝皇帝,是父亲唐代宗的长子。他 26 年的统治时间是唐朝第三长(仅次于唐玄宗和唐高宗)。德宗一开始是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他试图通过引入新的税收法来改革政府财政。然而,他企图消灭强大的地方军阀以及随后对这些战役的管理不善,导致了数起几乎毁灭了他和唐朝的叛乱。在这些事件之后,他对地方州长采取了谨慎的处理方式,导致军阀主义不受控制,他对宦官的信任也导致宦官的权力大大上升。他还因对官员掌握过多权力感到恐慌而闻名,在他统治的后期,他没有给他的宰相们多少权力。”
  172. 我相信这是正确的读法,至少是这样!
  173. 最后一段内容不确定/模糊。
  174. 模糊。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