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书/卷二
外观
< 蛮书
总的来说,我对翻译的合理性很有信心。各个部分是我自己构建的。地图尚未绘制,需要与现有的某些外国名称识别进行交叉引用。
原文 | 译文 |
---|---|
金马山在柘东城螺山南二十余里,高百余丈,与碧鸡山东南西北相对。 | 金马山(金马山; 意思是'金马山')距离柘东城螺山(螺山; 意思是'蜗牛山'[1])以南20里,高度为100多丈(即超过330米[3])。它与碧鸡山(碧鸡山; 意思是'碧绿鸡山')在各个方面都相同[4]。 |
土俗传云,昔有金马,往往出见,山上亦有神祠。 | 当地传说,曾经有一匹金马,经常出现,所以山顶上有一个神庙[供奉着它]。 |
从汉界入蛮路,出此山之下。 | 从中国控制的边界,通往蛮族地区的道路(蛮路[5])蜿蜒在山的下方。 |
螺山遍地悉是螺蛤,故以名焉。 | 螺山(螺山; 意思是'蜗牛山')到处都是[6]蜗牛[7],因此得名[8]。 |
碧鸡山在昆池西岸上,与柘东城隔水相对。 | 碧鸡山(碧鸡山; 意思是'碧绿鸡山'; 即现代西山?)位于昆池(昆池; 即滇池[9])的西岸,与柘东城隔水相对。 |
从东来者冈头数十裏已见此山。 | 从东面来的时候[10],山脊[11]距离你只有十里,然后你就身处[12]群山之中了。 |
山势特秀,池水清淡,水中有碧鸡山石,山有洞庭树,年月久远,空有余本。 | 这座山风景优美,湖水清澈,湖中还有碧鸡山(碧鸡山; 意思是'碧绿鸡山'; 即现代西山?)的石头。山上有洞穴、亭台和树林。时间流逝,依然留存着自然之美[13]。 |
原文 | 译文 |
---|---|
玷苍山(案:玷《唐書》作点),南自石桥,北抵登川,长一百五十余里,名為玷蒼。 | 玷苍山(玷苍山; 意思是'滇山脉的山';即现代苍山?[14])(注:玷字在《唐书》中写作点)南起石桥,北抵登川,长约一百五十里,被称为玷苍。 |
直南北,劝;不甚正。 | 山脉从北向南笔直延伸[15],不偏离方向[16]。 |
東向洱河,城郭邑居,棋布山底。 | 东面是洱河(洱河; 意思是'耳河'[17]),城镇和村庄散布在山脚下[18]。 |
西面陡絕,下臨平川。 | 西面陡峭,山脚下是平川(平川; 意思是'平坦而有河流的地区'[19])。 |
山頂高數千余丈,石棱青蒼,不通人路。 | 山顶高耸入云[20],露出青黑色的石棱,无法通行。 |
冬中有時墮雪。 | 冬天偶尔会下雪。 |
囊蔥山在西洱河東隅,河流俯嚙山根。 | 囊蔥山(囊蔥山;意为“葱袋山”[22])位于西边洱河(洱河;意为“耳河”)[23]的东角,这条河奔腾而下,啃噬着山脚。[24] |
土山无树石,高处不过数十丈。 | 这座土山既没有森林也没有石头,高度不超过[大约]33米。[25] |
面对宾居、越析,山下有路,从渠敛赵出登川。 | 它静默地面对着来访者,[26]高耸而孤立。山下有一条路,从渠敛(从渠;意为“坝渠”[27])向外延伸,通往登川(登川;意为“踏川平原”)。 |
永昌(永昌;即保山)以西:高黎其山(高黎其山)和怒江(怒江;即怒江上游)
[edit | edit source]原文 | 译文 |
---|---|
高黎其山在永昌西,下临怒江。 | 高黎其山(高黎其山;意为“高耸的黑山”[28])位于[推测的城镇或城市]永昌(永昌;意为“永昌”)的西边,俯瞰着怒江(怒江;意为“怒江”;即怒江上游[29])。 |
左右平川,谓之穹賧,汤浪加萌所居也。 | 两侧[30]是平坦的河川平原,以其万里无云的天空而闻名[以及由此带来的令人不适的强烈的阳光,很快将使用相同的字符序列来强调这一点]。房屋出现在水流变缓的地方。[31] |
草木不枯,有瘴氣。 | 植被常年青翠,[32]并且弥漫着令人作呕的瘴气。[33] |
自永昌之越賧,途經此山,一驛在山之半,一驛在山之巔。 | 从永昌(永昌;意为“永昌”)最好是[34]穿过这些山脉。山腰有一处驿站,山顶也有一处。 |
朝濟怒江登山,暮方到山頂。 | 清晨渡过怒江(怒江;意为“怒江”;即怒江上游),开始登山,但直到傍晚才能到达山顶。 |
冬中山上積雪苦寒,夏秋又苦穹賧、湯浪毒暑酷熱。 | 冬天山顶积雪,寒冷刺骨。夏天和秋天,天空晴朗,阳光再次无情地照射,奔腾的急流[呼出][35]了它那有毒的炙热。 |
河賧賈客在尋傳羈離未還者為之謠曰:「冬時欲歸來,高黎其上雪。秋夏欲歸來,無梆穹賧熱。春時欲歸來,平中絡賂絕。」(絡賂,財之名也) | 这些清澈河流的商人(河賧賈客)[36]会在六月(即七月七日至八月六日)启程。那些已经离开的人说:“冬天我们想回来,因为高黎其山(高黎其山;意为“高耸的黑山”)山顶会被雪覆盖。夏天和秋天我们想回来,因为我们不想看到刺眼阳光和晴朗天空的来临。我们在途中赚到的[37]所有利润都[38]被贿赂的网[39]吞噬了。”(注:“贿赂的网”(絡賂)指的是财政问题。) |
大雪山在永呂西北,從騰充過寶山城,又過金寶城以北大賧,周迥百余裏,悉皆野蠻,無君長也。 | 大雪山(大雪山;意为“大雪山”)位于永呂(永呂;意为“永高音”[40])的西北,从腾充(腾充;意为“满足[快速移动]”[41]),从腾充(腾充)到保山城(宝山城)再穿过金宝城(金宝城),到达广阔晴朗天空的北面。[42] 整个行程超过100里,全部都是未开化的土地,没有一位绅士来开发它们。 |
地有瘴毒,河賧人至彼中瘴者,十有八九死。 | 这片土地被瘴气感染,[43]大多数[44]来自晴朗天空地区的[45]人都遭受着[46]这种瘴气,十有八九都会死掉。 |
閣羅鳳尝使領軍將於大賧中築城,管制野蠻。 | 阁罗凤(阁罗凤;即南诏第二位国王,本质上是作者的死敌[47])率领他的军队在晴朗天空地区[建造或占领]了一座堡垒,以控制当地的野蛮人。 |
不逾周歲,死者過半,遂罷棄,不復往來。 | 不到一年,超过一半的守军都死了,因此完全被废弃,此后也没有再进行过任何探险。 |
其山上肥沃,種瓜瓠長丈余,冬瓜亦然,皆三尺圍。 | 山顶肥沃,种植的葫芦长达一丈多,冬瓜也是如此,都长达三尺(即一米)。 |
又多薏苡,無農桑,收此充糧。 | 此外,这里还有很多薏苡,没有桑树种植,但这些足够作为年度口粮。[52] |
三面皆占大雪山,其高處造天。 | 从三面都可以看到大雪山——那高耸的地方直插云霄。 |
往往有吐蕃至賧貨易,雲此山有路,去贊普牙帳不遠。 | 经常有吐蕃人[53]来到这里用珍贵货物进行交易,他们说这条山路通往赞普牙帐,距离不远。[54] |
昆明北部(西昌地区)
[edit | edit source]原文 | 译文 |
---|---|
又有水,源出臺登山,南流過巂州,西南至會州諾賧與東瀘,(此處似有脫漏)古諾水也。 | 还有一条河流,发源于高耸的山峰,向南流经巂州(巂州;即现代西昌[57])。再往西南是会州(会州),诺賧(诺賧)[58]和东泸,它与古代诺水(诺水;即金沙江/长江上游?)相同。 |
源出蕃中节度北,谓之诺矣江,南郎部落,又东折流至尋傳部落,與磨些江合。 | 发源于[59]吐蕃北部[60],被称为诺矣江(诺矣江),它向南流经郎部落[62],然后转向东流,到达传部落,并与几条支流汇合。 |
源出吐蕃中節度西其籠川犛牛石下,故謂之犛牛河。 | 发源于吐蕃西部笼川(笼川;意为“龙[水浇]平原”)的犛牛石(犛牛石;意为“黑牛崖”)下,故称犛牛河(犛牛河;意为“黑牛河”)。 |
環繞弄視川,南流過<鳥戔>橋上下磨些部落,即謂之磨些江。 | 它绕过四川盆地,向南流过小鸟桥(<鳥戔>[63]桥),经过磨些部落,被称为磨些江。[64] |
至尋傳與東瀘水合,東北過會同川,總名瀘水。 | 寻传(寻传;意为“搜寻站”)位于泸水东部[65],从这里可以向东北方向通行[66]至同川(同川;意为“铜的河川平原”)。所有这些地方都是泸水的一部分。[67] |
蜀忠武侯諸葛亮伐南蠻,五月渡瀘水處,在弄棟城北,今謂之南瀘。 | 诸葛亮 (諸葛亮[68]) 攻打南蛮,在农历五月(约公元225年5月[69])渡过泸水 (瀘水)[70],地点在弄栋城 (弄棟城;意为“有巷道的城镇”[71]) 的北部,现在被称为南泸 (南瀘;意为“泸水以南的地方”)。 |
两岸芦苇,大如臂胫。 | 河的两岸都是巨大的芦苇,就像人的手臂一样粗。[73] |
川中气候常热,即使到了冬天,经过的人也都要脱衣流汗。 | 河谷地带[74] 的微气候总是温暖,即使到了冬天,经过的人也都会出汗,不得不穿得比较薄。 |
又东北进入戎州界,是马湖,到关边县门,与朱提江汇合,流入戎门南城,最后流入外江。 | 向东北方向走,就会进入戎州 (戎州;意为“军事州”[75]) 的边界,那里有为马湖 (為馬湖;意为“为马喝水的湖”[76]),再往前走就是关边县门 (關邊縣門;意为“边境关隘的县城大门”[77]),它与朱提江 (朱提江;意为“朱提河”[78]) 在戎门南城 (戎門南城;意为“军事关隘南面的城镇”[80]) 汇合[79]。 |
昆明附近
[edit | edit source]原文 | 译文 |
---|---|
昆池在柘东城西,南百余里,四十五里(案:此四字疑衍文)。 | 昆池 (昆池;意为“昆明的池塘”;即现在的滇池[81]) 在柘东城 (柘東城;即现在的昆明) 的西面[82],向南延伸一百多里,[东西方向] 四十五里[83]。(后来的解释者对这段话的注释) |
水源从金马山东北来。 | 水源来自金马山 (金馬山;意为“金马山”;似乎是指昆明高原东部南北走向的山脉,但可能特别指的是现代澄江 (澄江) 和昆明南部的斗南 (斗南) 之间的高峰。)[84] 的东北方向[85]。 |
柘东城北十数余里,官路有桥渡此。 | 在柘东城 (即柘東城;现在的昆明) 北面十多里,官道上有座跨越河水的桥[86][87]。 |
水宽二丈余,清澈深邃,水流湍急,到达碧鸡山脚下,就成了昆州,因为水而得名,当地蛮人称之为滇池(案:今晋宁川中,自有大池,在东南,當是滇池。水不可呼池,乃蠻不能別)。 | 河宽两丈多(大约10-20米[88]),水清澈深邃,流速很快,到达碧鸡山 (碧雞山;意为“碧玉鸡山”) 山脚下,就成了昆州 (昆州;意为“昆河谷或平原”),因为河水而得名,当地蛮人称之为滇池 (滇池[89])。(后来的解释者指出,这里指的是现在的晋宁河口地区,从那里可以望见滇池(现在的滇池,或者本文中的昆池/蛮语中的滇池),在东南方向,并由此推测出水流的方向,但这个推测很可能不准确。)[90][91]) |
滇池水也叫东昆池,西南面环绕着山,又从西北面流入河,经过安宁城下。 | 滇池 的水也叫东昆池 (東昆池),西南面环绕着山,又从西北面流入河,经过西北池 (西北池)[92],然后流过安宁城 (安寧城) 下面。 |
河水横跨东西,有三十座桥,每座桥宽一丈,长三百多步。 | 河水从东到西横跨,有三十座桥,每座桥宽一丈,长三百多步。 |
步行七天才能到达泸水。 | 步行七天才能到达泸水 (瀘水)。 |
又量水川在滇池南面两天的路程,是汉代旧黎州。 | 量水川 (量水川;意为“测量水量的河谷平原”[93]) 在滇池 (滇池) 南面两天的路程,是汉代黎州 (黎州) 的旧地[94]。 |
川中有一个大池,池水向东流。 | 河谷平原[95] 中有一个大水域[96],水流湍急地向东流去[97]。 |
水从一块石头洞中流出,水流很宽,石洞却很窄。 | 水从一块石头洞中流出,水流很宽,石洞却很窄。 |
当地蛮人说,石洞突然就空了,百姓们都担心会被淹死。 | 据当地蛮人所说,石洞突然就空了,百姓们都担心会被淹死[98]。 |
新丰川也有一座很大的湖,非常宽广。 | 新丰川 (新豐川;意为“新的丰收的河谷平原”) 也有一座很大的湖,非常宽广。 |
澜沧江 (瀾滄江;即湄公河) 和永昌 (永昌;即保山)
[edit | edit source]原文 | 译文 |
---|---|
澜沧江,源头来自吐蕃中部的雪山下的莎川。 | 澜沧江 (瀾滄江;即湄公河),源头来自吐蕃 (吐蕃;即康区藏地[99]) 中部的雪山下的莎川 (莎川;大约是“青翠沙洲河谷”[100])。 |
向东南方向流过聿賫城西,被称为濑水河,又流过顺蛮部落。 | 它向东南方向流,流过聿賫城 (聿賫城[101]) 的西面,被称为濑水河 (瀨水河),继续向南流过顺蛮部落 (順蠻部落;意为“顺服的蛮族部落”[102])。 |
向南流过剑川大山西面。 | 它向南流,流过剑川 (劍川[103]) 西面的大山。 |
澜沧江向南流入大海。 | 澜沧江 (瀾滄江;即湄公河) 之后/然后向南流入大海[104]。 |
龙尾城西第七驿站有座桥,就是永昌。 | 龙尾城 (龍尾城;即现在的下关) 西面第七个驿站有座桥,就是永昌 (永昌;意为“永恒的光明”;现在的保山/Bǎoshān[105])。 |
两岸陡峭险峻,水流湍急。 | 永昌两岸的悬崖非常高,水流非常湍急。 |
横跨大竹索作为桥梁,上面铺上芦苇席,芦苇席上铺上木板,再用竹子搭建房屋盖在桥上。 | 在河上横跨着巨大的竹梁[106],上面铺着芦苇席[107],芦苇席上铺着坚固的木板[108],然后用竹子搭建房屋,形成一座有屋顶的桥[109]。 |
竹索穿过的石洞,是孔明所凿的。 | 竹索穿过的石洞,是诸葛亮 (孔明) 所凿的。 |
以前诸葛亮征讨永昌,就在这里修建城池。 | 以前,他从这些防御工事出发,前往永昌 (即现在的保山)[110]。 |
现在,河西山上有废弃城池的遗迹和古代碑文,还有神祠庙宇。 | 如今,河西山上有废弃城池的遗迹[111]和古代石碑[112],还有一座供奉祖先的庙宇[114]。 |
还有丽水,又叫禄{曰鬥}江(案:「{曰鬥}」字,字書不載)。 | 另一条壮丽的河流是幸运[怒吼峡谷]河(祿{曰鬥}江[115])。(前译者注:{曰鬥}所指的字迹不明。) |
源自邏些城三危山下。 | 它发源于逻些城(邏些城;意为“‘城墙’[116]少数民族聚居地”)三危山(三危山;意为“三险山”)之下。 |
南流过麗水城西,又南至蒼望。 | 它向南流经丽水城(麗水城;意为“‘美丽水域’的城市”)西侧,并继续向南流向苍山山脉。[117] |
又東南過道雙王道勿川。 | 它继续向东南流经双王道(雙王道),但从未到达河漫滩。[118] |
西過彌諾道立柵,又西與彌諾江合流。 | 它向西流经弥诺道(彌諾道;minuodao;[119]),然后继续向西与弥诺江(彌諾江;即湄公河中游支流?[120])汇合。 |
過驃國南入於海。 | 它穿过骠国(驃國[121]),然后流入大海。[122] |
水中有蛟龍、鱷魚、烏鲗魚。 | 它的水域中游弋着大型[123]虾、鳄鱼[124]和乌贼。[125] |
又有水獸似牛,遊泳則波濤沸湧,狀如海潮。 | 此外,还有类似水牛[126]的水生动物,它们游泳时会在水中掀起波涛[127],就像潮汐一样。 |
《禹貢》:導黑水至於三危,蓋此是也。 | [出自]《禹贡》(禹貢[128]):引导[129]黑水[130]流入[131]三危(三危;sanwei),理应如此。 |
或雲源當是大月河,恐非也。 | 有人认为源头应该是大月河(大月河),但恐怕并非如此。[132] |
又彌諾江在麗水西,源出西北小婆羅門國。 | 弥诺江(彌諾江)位于丽水(麗水)的西侧,发源于西北方向的小婆罗门国(小婆羅門國[133])。 |
南流過湧腋苴川,又東南至兜彌伽木柵,分流繞柵,居沙灘南北一百裏,東西六十裏。 | 它向南流经涌腋苴川(湧腋苴川;意为“[134]”),然后继续向东南流至兜弥伽木(兜彌伽木[136])的边界[135],然后分流绕过边界,最终汇入南北长100里,东西宽60里的沙滩水域。[137] |
合流正東,過彌臣國,南入於海。 | 河流汇合后向东流,流经臣国(臣國[138])全境,最终向南流入大海。 |
- ↑ 这可能指的是昆明东南偏南方向的群山,位于昆明东南部的呈贡/斗南地区(最近开发了大量区域,但历史上人口众多)和抚仙湖盆地之间,或者可能是现在称为“长虫山”的古老名称,从昆明市中心向北望去,那里景色壮丽,可以看到滇池(滇池)盆地的全景。无论如何,它的名字透露了另一个线索——即在名字中,显然使用了“蜗牛”而不是“螺旋”的螺字含义。
- ↑ 参见第一章的解释——基本上,在这个文本中写柘东城时,柘字的语义应该与更常见的拓字等同,这是昆明的著名历史名称。
- ↑ 假设一丈(丈)为3.3米。
- ↑ 或者,“反对”或“等同于”。
- ↑ 可能是指沿着湖泊东侧边缘向南延伸的道路,定义了在这个文本中称为昆池(昆池)而在现代称为滇池(滇池)的盆地。这个方向的交通量至少在两条古代著名的贸易路线,一条可能是“更著名的”东南方向路线,经通海、建水,可能还有个旧和蒙自通往越南;另一条可能是“不太著名的”路线,经普洱(今宁洱)、思茅(今普洱)向南通往现代景洪盆地的傣族地区,然后向南通往缅甸、老挝和泰国。
- ↑ 遍地悉是——字面意思是“所有地方都是”。
- ↑ 螺蛤
- ↑ 故以名焉——字面意思是字符的有趣组合,类似于“因此命名”。
- ↑ 可能是昆池(昆池)指的是现代的滇池(滇池),而不是翠湖(翠湖),因为翠湖的西侧没有主要的丘陵,而它的北部、东部和南部只有次要的丘陵。
- ↑ 可能是指“到达城市时”。
- ↑ 可能指的是山脉最北端的相对隘口,或者说鞍形脊线凹陷处,大约位于现代水域的正西方向,现代道路从那里开始向南通往“龙门”,穿过众多寺庙建筑,因为这对旅行者来说将是一个自然的向西方向行进路线。
- ↑ 实际上,文本中写的是已见此山——“你已经可以看到山了”,但这在语义上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它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在这种情况下,用“在……之内”或“在……之中”的意义来理解文本更有意义,尤其是因为水域的形状意味着路线有些间接,先向西然后向南,从而使这种说法更有意义。
- ↑ 这似乎是某种古典汉语文学/道教的引用;尤其是道教对“本”字的理解。本质上,它指的是这个地方的自然丰饶。
- ↑ 现代的苍山(苍山)位于大理的西侧,符合大多数描述参数,并且在文本语境中似乎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延续。
- ↑ 与大理苍山假设相符。
- ↑ 我的解读在这里似乎本质上是正确和合理的,然而,当更仔细地阅读劝不甚正这几个字时,可以更字面地解释,可能是“这样一来,在经过山脉时,就不需要修正[航行路径]”。
- ↑ 进一步支持大理苍山假设;所有流入该山脉的河流最终汇入的湖泊在今天被称为洱海。
- ↑ 棋盘的概念可能指的是稀疏的森林覆盖,因为这里有一条雪线。
- ↑ 绝对不是指大理州宾川县平川镇(平川镇),因为那里位于湖泊的东侧,地形完全不同。
- ↑ 给出的实际数字是1000丈,假设一丈的正常值为3.3米,那么就是3.3公里。这显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而是比喻性的:(1)整数;(2)文本将从洱海谷的相对基础来讨论事物,而不是现代海平面(不会相差太远!);(3)之前在同一文本中的类似引用被确定为比喻性。
- ↑ 青苍——显然没有特定的灰色/黑色/绿色/深色范围的颜色。
- ↑ 一种可食用的野生洋葱或类似洋葱的物种,很可能是Allium chinense(通常被称为中国洋葱、中国葱、日本葱、江西葱和东方葱)。这意味着山上有野生植物,这在气候上并非不可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 ↑ 需要注意的是,文本中并不完全清楚,它是否指的是河流的西段,还是完全不同的河流,名称是“西洱河”。然而,西段似乎更有可能。
- ↑ 山根——字面意思是“山根”。
- ↑ 同样,这个数字也是基于一丈(丈)为3.3米。
- ↑ 关于这部分有些含糊,但大致是那个意思。
- ↑ 暗示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非平凡的定居农业。
- ↑ 可能是与现代高黎贡山有关。
- ↑ 众所周知的识别。
- ↑ 文本中写的是“左右”,但由于我们没有方向,所以这个翻译似乎更顺畅。
- ↑ 或者,可以更字面地理解为“汤浪 [城镇或村庄] 位于水流变缓的地方”,但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当然,不要把我的观点视为不可动摇的!),原因有几点:(1)没有先例讨论特定地点,已确立的语境是在山脉两侧的多个地点。(2)对我这个新手来说,也的使用是在这段后期的文本中的一种古典汉语修辞手法,暗示着将前一句提升到了文学解释的模式(注意,汤浪(汤浪)在唐朝很可能押韵)。(3)双动词短语加萌——大致意思是“由发芽而生”——在我看来,也暗示着文学表达方式。(4)同一个短语稍后提到,在那个语境中,也不像地名。
- ↑ 文本实际上说“从不干涸”,这意味着没有落叶植物,即常绿植被完全占主导地位。这或许可以安全地理解为“常绿松树林”或“亚热带雨林”。
- ↑ 几乎可以肯定是指当时致命性极强的疟疾,这种疾病显然是许多被古代人民(即在发现细菌和毒理学进步之前)误解的疾病之一,认为是通过吸入恶臭而感染的。
- ↑ 这是我对自永昌之越賧的上下文(即相对于瘴气)解读,并非完全确定——另一种解读是“从永昌到越賧”,但越賧(意为“更精细”)作为地名毫无意义,似乎不太可能。
- ↑ 这个词是为了便于翻译而插入的;这种华丽的短语在现代英语中很少存在!
- ↑ 显然是某种形式的指代在这个地区越过山脉的商人。
- ↑ 实际的汉字是平中——诚然,“平衡”会更接近翻译,但在语境中读起来很糟糕。
- ↑ 绝
- ↑ 虽然我们作者的角色在某些地方显得比较坚强,但加入这种相当个人的描述可以被看作是诚实地试图报告(潜在的)臣民对当地腐败或征税的疑虑。
- ↑ 显然,地名中的呂指的是传统中国音乐音调系统中的十二个半音之一。这是一个相当优美的名字,因为高山有风,可以理解为创造出高音调、持续不断的音调。
- ↑ 现代地名保持不变。腾冲是云南的一个古老的汉人前哨,用于南方丝绸之路与缅甸进行玉石贸易,并由此延伸到印度,甚至更远的地方。
- ↑ 这部分有点含糊不清。也许大賧毕竟是一个地名?
- ↑ 同样,可能又是指疟疾。
- ↑ 至的较不常见的意思。
- ↑ 河賧人
- ↑ 彼中瘴者 — [那些] [遭受——中的一个较罕见的含义] [瘴气] [是/正在/持续影响]
- ↑ 阁罗凤(阁罗凤;712-779)是南诏的第二位国王,统治时期为748-779年。750年,他报复了中国官员杀害南诏使者的行为,开始了大规模敌对行动的加速,最终导致了全面战争,南诏攻占了四川和成都。
- ↑ 即3.3米
- ↑ 葫芦科, Benincasa hispida / 白瓜 / 白毛瓜 / 中国南瓜 / ‘冬瓜’。
- ↑ 薏苡,错误地称为中国珍珠大麦。
- ↑ 对于中国观察者来说,这与养蚕业(丝绸制造)密切相关。
- ↑ 也有一些其他的解读,例如“用于缴纳粮食税”,但在语境中不太可能。
- ↑ 文本中使用的是吐蕃或吐蕃,这是西藏或吐蕃王朝的古称,统治时间为公元7世纪到11世纪(即我们文本的时代)。
- ↑ 这一点很清楚。
- ↑ 指代可能指的是中国式的雕刻或(不太可能)用木制或(不太可能)金属框架绘制的屏风。
- ↑ “不多”是通过可疑的解释得来的:不远——“不[多]”,也许吧。
- ↑ 现代四川省西昌市——位于四川最南部,大约在现代昆明正北,跨越金沙江或上游长江。有关背景,请参阅相应的中文维基百科或百度百科条目。
- ↑ 这部分有点不清楚。似乎可能存在语法解释问题,但我无法看到另一种解释。请谨慎对待。
- ↑ 源出
- ↑ 度——显然这是一种有效的解读。
- ↑ 蕃中
- ↑ 这部分对我来说似乎很可疑,但我找不到更合理的解读。
- ↑ 此符号指代一个由左边鸟和右边戔组成的汉字,但不易在电子设备上复制。
- ↑ 实际上我最初将此解释为“几个部落”,但河名的重复使我有了不同的解释,如上所述。
- ↑ 在现代,它指的是云南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靠近西藏和缅甸最北部的克钦邦。但是,在这个语境中,这种识别可能是可疑的。
- ↑ 这种语法解释并不确定。
- ↑ 文本实际上说它们都归于这个名称,但这种改编似乎更清晰。
- ↑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蜀汉/蜀汉的军事家和丞相。
- ↑ 有关此次战役的更多信息,请参阅英文维基百科上的诸葛亮南征。
- ↑ 先前对怒江的可疑潜在识别现在变得非常可疑,实际上几乎可以肯定是不正确的。
- ↑ 单车道概念可能暗示了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但该城镇可能相当大,才能获得城这个称号。
- ↑ 即在写作时,也就是1000年前。
- ↑ 可能指的是悬崖、岩石、露头或其他地形的异常现象。
- ↑ 另一种翻译是“……在四川盆地”,但这似乎太宽泛/脱离上下文了。
- ↑ 请注意,这可能不是一个实际的地名……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这种指代的具体程度。
- ↑ 大概是这样。
- ↑ 可能是当地具有重要意义的天然通道,在防御方面具有军事价值。
- ↑ 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字面的翻译——对现代英语来说,更松散、更自然的翻译可能是“朱红色河”。
- ↑ 入外江——字面意思是“进入外部或外国河流”。
- ↑ 所有这些都相当模糊,但无论如何都经过仔细翻译,希望在原文中能提供清晰的参考。
- ↑ 滇池
- ↑ 事实上,从地理位置上看,该湖很可能(根据现代水位线估计)从西南方向延伸到城市的正南至东南方向。当时这座城市更加紧凑,大致以现在的昆明翠湖区域为中心。作者将西面作为寻找该湖的方向,而不是南面,另一个原因是这是该湖的最北端,从这里开始测量(向南)来计算该湖的规模。
- ↑ 原文字面意思是“ [滇池] 在 [昆明] 西面,南面一百多里,[东西] 四十五里。 ” 应该是 “…… 从那里向南一百里,[东西] 四十五里。”。在语境中,没有其他解释显得有意义。
- ↑ 金马碧鸡(意为“金马[山][和]玉鸡[山]”)的初始部分,指昆明两侧东西山,据说面对面,根据前一章中解释的传说命名。
- ↑ 将(东山脉的东北侧)指定为水源地很有趣,虽然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因为集水区显然包括了湖谷高原的各个侧面。然而,在古代,人们知道许多地表河流(现已筑坝或封闭)从高原北部流向湖泊,昆明市本身也通过河流-运河与湖泊相连,该区域现在是大观楼公园。这里有许多清代的图像,显示了在湖泊南部过夜前往昆阳的船只。鉴于这些河流的流量可能更大,而且距离昆明更近,可以理解古代地理测算可能认为这些北部河流是湖泊水的主要或唯一来源。有趣的是,近年来,对抚仙湖(位于东南部,与鸡鸣山隔河相望)进行了历史水文研究,该研究与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进行,发现其深度在公元前几百年开始稳定增加(我不记得原因了,也许是因为地下洞穴坍塌或沉积,以前将水排放到其他地方,或者纯粹是气候变化?)但我不知道昆明湖(这里被称为昆池,现在被称为滇池)历史水位的类似研究,这可能会影响解读。
- ↑ 桥渡 — 字面意思是'[桥] + [过河]'
- ↑ 官路 — 这可能不正确,但似乎最有可能。其他翻译包括以官字开头的简化地名,但没有这样的地方出现在脑海中,也没有在这段文本中附近被引用。
- ↑ 我应该专门查找这个!
- ↑ 有趣的是,参照现代地名,似乎是蛮族的名字而不是汉族的名字留存了下来!
- ↑ 自我承认。
- ↑ 与这段文本中某些地理参考资料一样,这种解释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文本中指定的方位。鉴于我们前几行文字专注于北部,突然跳到湖泊的最南端,似乎极其愚蠢。这种解释可能是通过现代对这一地区存在一个外流的认识,该外流从这里开始,通过一条支流将水引向西北部,流入长江上游。我个人认为,整个文本部分只证明了所谓的词源学,一般的河流流量和与桥跨有关的昆明湖高原地区的基线当代工程能力。
- ↑ 正如前一个解释性说明所述,这一点仍然不清楚。它可能是指晋宁/昆阳西北部的外流,也可能是指现代昆明和西山之间现代湖泊最北端的海滩。无论哪种方式,它都指的是湖泊的西缘或某个非常接近的区域。
- ↑ 可能是度量词指的是与又相同的语法/语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地方被称为水川(水川),而不是梁水川,在这种情况下,字面意思仅仅是'水三角洲'或'水河平原'。
- ↑ 即诸葛亮时代。
- ↑ 川中
- ↑ 大池 — 通常被过于具体地翻译成湖泊、池塘或水池。
- ↑ 确定这个可能仍然可识别的地理特征的一般候选对象,并通过研究已确定的丽州识别结果来验证任何潜在的识别结果,可能会有所帮助。
- ↑ 或者,也许更具潜在性的看法:"... 会突然打开,并威胁淹没人口。"
- ↑ 藏文化区的最东南端,涵盖了现代四川、西藏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
- ↑ 通过对莎(莎)的组成部首进行公认的、但很公平的解读 — 即植被和沙子。
- ↑ 我必须记住要查找这个...
- ↑ 内联翻译中的蛮(蛮)部分表示蛮族。
- ↑ 该地区目前正在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古发掘,揭示了最早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口,他们表现出水稻农业集约化的证据(该地区还拥有非常早期的,可能是整个地区最早的,高脚屋)。它位于云南和西藏帝国之间的一个小型、肥沃、海拔较高的湖泊高原上,使它成为古代贸易中心,以及文化和技术交流中心。
- ↑ 这是一个巨大的概括。虽然大致正确,但它忽略了数千公里的疟疾丛林、三个突出的东向弯道(一个在附近,一个在老挝,一个在柬埔寨)以及巨大的洞里萨湖。因此,这一说法不太可能反映实际的旅行经历,而更像是假设和文学引用的结合。大约四百年后,文学记录证明了从泰国当时的阿瑜陀耶王国到云南的陆路贸易路线已经建立,这条路线非常艰苦。
- ↑ 可能这意味着七天的旅程。
- ↑ 大竹;字面意思是'大竹'。显然是字面意思,而不是指四川达州(达州達州)的现代大竹县。
- ↑ 上布簀 - 字面意思是'上面'是'布','芦苇席' [类型]。
- ↑ '好的、结实的木板'似乎是實('好' / '实' / '真')在實板意义上的最佳翻译。
- ↑ 最后这部分有点解释性,因为我不太清楚仍通以的精确含义。无论如何,内容基本上是正确的。
- ↑ 可能意思是进行了一次侵略性的军事行动...
- ↑ 廢城 — 可以是'废墟城墙',但城镇更符合先前解释该地点是曾经有人居住并用作古代防御工事的地方的翻译意思。
- ↑ 古碑
- ↑ 猶存 — 字面意思是'仍然存活'。
- ↑ 神祠廟 — 可以将神理解为神,将祠理解为儒家式的祖先崇拜。这可能有点宽泛,但至少庙宇的含义显然是准确的,儒家成分也是如此。有趣的是,考虑到所讨论的历史早期,孔子(公元前 551-479 年)来自山东曲阜,那里几乎位于中国的对面,而诸葛亮来自同一地区,距离曲阜现代沂南县(沂南县)仅 50 公里。
- ↑ 字{曰鬥}的发音未知,但推测其初始部首「曰」指的是'言语',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创造噪音的想法,而其后部首「鬥」("门" 或 "关") 指的是一条河流穿过一条狭窄或深的峡谷。因此,这里假设了来自组成部首的组合含义。
- ↑ 可能是的。
- ↑ 蒼在这里指的是山脉,可以从一般意义上进行解释,但根据上下文,这里显然是当地的地名。
- ↑ 我对勿川的这种解释可能很可能,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我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甚至可能存在一个名为勿川(勿川)的地方,河流流向那里,虽然不太可能。
- ↑ 字面意思是组成字是密(秘密/全部/完整/更多)、诺(承诺/同意),可能暗示'新政'(用 20 世纪政治的术语),但显然过于像地名而不能被如此字面地理解,并且可能以以下参考资料中的河流命名,不太可能因政治变化而被命名。
- ↑ 湄公河以西,在合理距离内,唯一的主要河谷是萨尔温河。如果指的是萨尔温河,则该文本可能指的是保山以西或西南部的支流,例如罗明坝河(罗明坝河)、施甸河(施甸河),或更南部的其他河流。
- ↑ 可能很容易解决,可能与缅甸的骠国(蒲甘王朝)语言家族中的孟-高棉语族有关。
- ↑ 这可能指的是关于河流远端三角洲的二手或三手信息,对于云南高原人(例如南诏)或其他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段艰苦而危险的旅程,因为他们很容易死于当时相对无法治疗且难以理解的疟疾。
- ↑ 字面意思是'龙大小'(蛟龙)。
- ↑ 鳄鱼
- ↑ 乌鲗鱼的松散翻译,可能没有现代的等价词。
- ↑ 这里可能指的是现在已经灭绝的犀牛或河马,它们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
- ↑ 这部分内容比较模糊,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
- ↑ 不确定这是书还是人!
- ↑ 导
- ↑ 黑水
- ↑ 至于
- ↑ 恐非也 — [害怕] [不] [是/确实]
- ↑ 不确定这个地方在哪里,不过可能在缅甸北部克钦邦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的部分。
- ↑ 我有一种感觉,这是不正确的,但我目前无法找到其他解决方案,只能将这些字符全部归入地名。如果我错了,那么真正的地名要么是**叶珠河平原**(意思是“女麻植物的腋窝或角落”,即大麻),要么是**珠河平原**(意思是“女麻植物的河平原”,即大麻)。无论如何解释,这里肯定有大量的野生大麻(Cannabis)。
- ↑ 柵 — 更确切地说,是栅栏。
- ↑ 这一系列字符看起来很像从非汉语(可能是藏缅语系)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而这种语言曾经是该地区小政权的通用语。我将大胆猜测,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它是当时高棉帝国的当代音译,名称很长,因为他们习惯使用从印度西南(约在喀拉拉邦/卡纳塔克邦)进口的半神秘的外来梵语名称作为其国家仪式。
- ↑ 如果假设斗米吉阿穆是柬埔寨,那么这里应该指的是著名的洞里萨湖,即“湄公河的肺”。不幸的是,给定的比例把它放在了完全错误的轴线上(南北而不是东西),这可能源于吴哥建筑群的非南北方向,而这种方向对于传统上朝南的中国帝国建筑者来说并不熟悉。
- ↑ 应该可以找到对它的识别。如果遵循文本前一部分对高棉的识别,这很可能就是印度化的真腊王国或占婆王国,他们后来才被入侵越南/中国军队在越南中部征服,大约在明朝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