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印度尼西亚地质学

25% developed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维基教科书是一本关于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的在线书籍。这是一个维基教科书项目,旨在以协作的方式收集有关该主题的所有可用知识。它旨在汇编有关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的当前技术知识。欢迎任何人为本书做出贡献。

本维基教科书的初始内容来自 Darman, H. & Sidi, H. (eds.),2000 年出版的“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纲要”,印度尼西亚地质学家协会 (IAGI) 的特别出版物。不同的作者为本书做出了贡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了新的信息。

由于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广阔的地区,因此每个地区的总体地质情况在不同的章节中分别描述。本书还涵盖了石油、自然资源和地质灾害的地质应用。地质灾害还将涵盖印度尼西亚最近发生的地球、海啸和其他灾害的发展情况。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火环上,拥有广泛的火山网络,导致了最近的地球。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五个主要岛屿和约 300 个较小的岛群组成。总共有 13,667 个岛屿和小岛,其中约 6,000 个有人居住。该群岛位于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连接着两个大陆(亚洲和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总面积为 980 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 790 万平方公里在水下。从地理形态上看,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岛连接着亚洲大陆的巽他陆架。在这片陆地上,水深不超过 200 米。在东部,伊里安查亚和阿鲁群岛位于萨胡尔陆架上,是澳大利亚大陆的一部分。位于这两个陆架之间的是努沙登加拉、苏拉威西、马鲁古和哈马黑拉岛群。这些岛屿被深海包围,在许多地方深度达到 5,000 米。

印度尼西亚已确定约 60 个第三纪沉积盆地,从西部的苏门答腊延伸到东部的伊里安查亚。到目前为止,只有 38 个盆地进行了石油勘探和钻探,其中 14 个目前正在生产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盆地中有 73% 位于近海,约三分之一位于较深的海域,水深超过 200 米。

背景

1949 年,R. W van Bemmelen 出版了印度尼西亚地质学报告和数据的汇编。该书于 1970 年重印,但未添加任何数据。本书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大量数据和地质认识,并且仅涵盖了印度尼西亚的陆上地质。W. Hamilton 于 1979 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印度尼西亚地区构造》的书,其中包括近海地震数据和遥感数据。印度尼西亚地质学家于 1999 年在题为“印度尼西亚构造和沉积”的会议上庆祝了 R. W. van Bemmelen 的著作 50 周年,并在次年(2000 年)出版了“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纲要”。关于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的数据和知识非常多,以至于很难将它们汇编到一本书中。2007 年,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的维基教科书开始通过将“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纲要”转换为数字版本。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纳入地球科学家,以使有关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的信息尽可能完善。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的这个在线版本还将有机会随时更新或更新存储的信息。

  1. 贡献者
  2. 数据来源

1. 绪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五个主要岛屿和约 300 个较小的岛群组成。总共有 13,667 个岛屿和小岛,其中约 6,000 个有人居住。该群岛位于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连接着两个大陆(亚洲和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总面积为 980 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 790 万平方公里在水下。从地理形态上看,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岛连接着亚洲大陆的巽他陆架。在这片陆地上,水深不超过 200 米。在东部,伊里安查亚和阿鲁群岛位于萨胡尔陆架上,是澳大利亚大陆的一部分。位于这两个陆架之间的是努沙登加拉、苏拉威西、马鲁古和哈马黑拉岛群。这些岛屿被深海包围,在许多地方深度达到 5,000 米。印度尼西亚已确定约 60 个第三纪沉积盆地,从西部的苏门答腊延伸到东部的伊里安查亚。到目前为止,只有 38 个盆地进行了石油勘探和钻探,其中 14 个目前正在生产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盆地中有 73% 位于近海,约三分之一位于较深的海域,水深超过 200 米。

  1. 地质研究历史

2. 构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区域构造框架
  2. 板块构造
  3. 主要缝合线

3. 地层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章将总结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地层学知识。Brouwer(1925 年)和 L. M. R. Rutten(1927 年)出版了荷兰东印度群岛地层学概要。1938 年,Umbgrove 对东印度群岛的地质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Smit Sibinga(1940 年)总结了 1937 年至 1938 年间发表的一些重要的地层学贡献,这些贡献 Umbgrove 无法获得。L. M. R. Rutten(1948 年)和 De Beaufort(1948 年)回顾了 1918 年至 1943 年期间荷兰为荷兰海外领土开展的古生物学工作。

关于印度群岛地层学的一些重要评论可以在以下文献中找到:“莱顿地质学通讯”(1931 年)的“Martin 卷”,其中一些作者回顾了截至 1930 年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数据;Umbgrove(1934 b)关于新近纪,以及(1935 年)关于前第三纪;Badings(1936 年)关于古近纪;Stauffer(1945 年)关于印度尼西亚的地层学;Smith(1924 年、1925 年)关于菲律宾的地层学;Montgomery、Osborn 和 Glaessner 关于新几内亚东部的地层学 1);Chhibber(1934 年)关于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的地层学。

1950 年,P. Marks 出版了《印度尼西亚地层词典》,这是一本印度尼西亚地层名称的汇编。地层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并附有描述、地点的大致地图,并在地层图中进行了总结。

第一本印度尼西亚地层命名指南(Sandi Stratigraphy Indonesia)由 Soejono Martodjojo 和 Djuhaeni 于 1973 年出版。这本书于 1996 年更新,并由印度尼西亚地质学家协会以电子方式出版。该文件可在 SSI-1996 中在线获取。印度尼西亚石油协会 (IPA)、印度尼西亚地质学家协会 (IAGI) 和其他专业组织发表了许多关于印度尼西亚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的出版物。印度尼西亚沉积学家论坛 (FOSI) 目前正在编制东南亚生物地层学最新文章的汇编,目标是在 2014 年发布。印度尼西亚地质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GRDC) 也是印度尼西亚地层学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1979 年,来自万隆理工学院的 S. Sartono 用印尼语出版了一本讲义纲要,题为《印度尼西亚地层学》,其中包含印度尼西亚地层单元的分布图。这本书还更新了 R. W. van Bemmelen 的著作。

为简洁起见,本章仅对我们对前第三纪地层学认识的最新进展做一些说明。其余内容请读者参阅区域描述。

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比前第三纪岩石的分布范围更广。它们的地层学对于阐明该地区年轻山系演化至关重要。因此,本章将对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地层学进行详细论述。

  1. 基底
  2. 古生代
  3. 中生代
  4. 新生代

区域地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苏门答腊
  2. 纳土纳群岛
  3. 爪哇岛及爪哇海
  4. 加里曼丹
  5. 望加锡海峡
  6. 苏拉威西海
  7. 苏拉威西
  8. 小巽他群岛
  9. 哈马黑拉
  10. 班达弧
  11. 帝汶
  12. 阿拉弗拉海
  13. 巴布亚

石油地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沉积盆地
  2. 勘探许可证
  3. 石油问题
  4. 近期发展

地质灾害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地震
  2. 火山
  3. 海啸
  4. 滑坡

地质旅游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多巴湖
  2. 锡安诺克峡谷
  3. 喀拉喀托火山
  4. 唐库班·佩鲁火山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