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 心理学/分析水平/认知水平/一般学习成果
认知水平分析 (CLOA) 的一般学习成果 (GLO) 包含此水平内的所有信息。
共有四个一般学习成果
- GLO1: 概述定义认知水平分析的原则。
- GLO2: 解释如何通过研究来证明定义认知水平分析的原则。
- GLO3: 讨论在认知水平分析中使用特定研究方法的方式和原因。
- GLO4: 讨论与认知水平分析研究相关的伦理考虑因素。
请注意,任何示例响应不一定是满分,而仅仅是为了提供一个示例的外观。
概述定义认知水平分析的原则。
有几个原则定义了认知水平分析。这些原则包括
- 心理过程可以被科学地和非侵入性地研究。
- 人类是信息处理器,心理表征指导行为。
- 认知过程可能会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心理过程是人类思维、记忆或情绪过程中发生的活动。这些可以通过科学分析、通过使用脑成像技术 (BIT) 或通过特定研究来进行研究。在研究心理过程时,研究人员必须使用非侵入性的调查方式。也就是说,他们不得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或不良影响。
- 支持性研究:Loftus 和 Palmer (1974) 旨在调查使用诱导性问题是否会影响参与者被要求估计速度时的回忆。诱导性问题是提示或鼓励特定答案的问题。45 名学生参与者参与了实验室实验,要求他们观看一部关于几起汽车事故的短片。然后他们被要求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估计汽车的速度:“当汽车互相撞击时,它们大约有多快?”动词“撞击”被替换为 hit、collided、bumped 或 contacted,用于不同的条件。结果表明,动词越粗暴,估计的速度就越高。在“撞击”条件下,速度估计的平均值为 40.8 英里/小时,这是最高的,而“接触”的平均速度估计值为 31.8 英里/小时,这是最低的。得出的结论是,诱导性问题会影响提供目击证词的人的记忆。他们随后进行了该研究的第二部分。参与者被问到是否看到任何碎玻璃。视频中没有碎玻璃。Loftus 和 Palmer 发现,在“撞击”条件下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回答说看到了碎玻璃。
这个原则可以分为两部分:人类是信息处理器和心理表征指导行为。
- 人类是信息处理者
这意味着人类可以被比作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组件,例如主板和硬盘。另一方面,软件是计算机的无形功能,例如编码和处理组件。在人脑中,结构、化学物质和神经递质就像硬件一样,从物理角度构成大脑。思想、情感和感觉是人脑无形的“软件”部分。因此,人类就像计算机一样,是信息处理者。
- 心理表征引导行为
人们与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们对环境的理解)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例如,如果一个来自西方文化的人看到另一个人吃羊脑,很可能会引起反感。然而,如果同样的事情被一个属于吃羊脑被接受的文化的人观察到,则会引起不同的反应。正是人们如何看待世界决定了行为反应。这发生在多个层面上。例如,对一群人的刻板印象或固定观念会导致歧视行为。对世界的感知通常比现实更基于诸如语境或近期性之类的事物,尤其是在我们不得不解释模棱两可的事件时。这意味着当我们对它们做出反应时,解释的认知过程会驱动我们的行为。模式或关于世界各个方面的知识和信念网络有助于驱动我们的行为。人类在感知事物的方式上存在模式偏见;他们构建了他们环境和其他人的心理图像。这些心理表征指导行为,因为模式——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的心理表征——指导人类的期望和信念。
- 支持性研究:Bartlett (1932) 旨在调查人们对故事的记忆是否受到先前知识(模式)的影响,以及记忆在多大程度上是重构的。Bartlett 向 20 位英国参与者朗读了一个名为"鬼魂之战"的不知名美国土著传说。在读了两遍之后,要求参与者立即复述故事,然后在几个月或几年内(连续复制)不断复述。Bartlett 发现,参与者记住了故事的主要思想,但他们改变了任何不熟悉的部分,那些不符合他们模式的部分,用符合他们自身文化期望的熟悉词语来替换。尽管发生了变化,但故事仍然连贯且完整,尽管在每次复制之后明显变短了。Bartlett 得出结论,记忆是一个主动过程。记忆不是经验的复制,而是“重构”。
- 支持性研究:Anderson 和 Pitchert (1978) 做了一项研究,让参与者阅读一个包含与购房者和窃贼相关的点的故事。一半的人被要求以购房者或窃贼的心态阅读。这些模式后来影响了回忆,因此人们记住了更多与他们预先准备的模式相关的点。
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需要特定的认知过程。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在西方文化中,他们会学习乘法表和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一个出生在乌干达文化中的孩子不会学习这种认知过程,而是会学习有助于他们生存的过程,例如如何建造庇护所、寻找食物和水,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因此,诸如死记硬背或生存之类的认知过程可能会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塑造和影响。
- 支持性研究:Cole 和 Scribner (1974) 旨在调查两种不同文化中不同的记忆策略:美国和利比里亚的克佩勒人。研究中设置了三个条件,分别是美国受过教育的孩子、克佩勒受过教育的孩子和克佩勒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将美国受过教育的孩子与克佩勒受过教育的孩子进行比较;并将克佩勒受过教育的孩子与克佩勒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进行比较。Cole 和 Scribner 使用了 20 件对美国孩子和克佩勒孩子都熟悉的东西。研究人员将这些物品分成四类:餐具、衣服、工具和蔬菜。参与者从一个列表中读出物品,并要求他们按任何顺序回忆(自由回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和克佩勒受过教育的孩子回忆的物品数量大致相同。他们不仅能快速学习列表,而且还使用列表中项目的类别相似性来帮助他们回忆。在第一次试验后,他们将他们的回答进行分组,例如先回忆衣物,然后是食物,等等。利比里亚没有受过教育的参与者很少进行这种分组,这表明他们没有使用列表的类别结构来帮助他们记忆。然而,克佩勒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在九十岁以后,这些任务的表现几乎没有改善。他们在第一次试验中大约记住了十件物品,并在十五次练习试验后只设法回忆了另外两件物品。然而,当这些物品被包含在叙述中时,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比那些上过学的孩子表现得更好。这些记忆研究的意义在于,尽管记忆能力是普遍的智力需求,但具体的记忆形式并不普遍,许多记忆研究的问题在于它们通常与正规教育有关。
- 支持性研究:Rogoff 和 Waddell (1982) 旨在调查玛雅儿童和美国儿童之间的跨文化差异。研究人员样本包括 30 名美国儿童和 30 名来自危地马拉的玛雅儿童。为了进行他们的程序,研究人员建造了一个玛雅村庄的模型,该村庄靠近一座山和一个湖,类似于这些孩子居住的地方。他们还为美国孩子建造了一个盐湖城的模型。实验者从 80 件物品中选择了 20 件微型物品,并将它们放在模型中。这些物品包括汽车、动物、人以及家具,就像在一个正常城镇中所期望的那样。然后,这 20 件物品被放回桌子上剩余的 60 件物品中。几分钟后,要求孩子们重建他们看到过的完整场景。结果是,在这种情况下,玛雅儿童的记忆表现略好于他们的美国同行。Rogoff 和 Waddell 得出结论,任何文化的孩子在记忆信息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时都非常擅长记忆。
- 支持性研究:Bartlett (1932) [见上文] 也可用于此原理。
此结果还没有示例响应。
此结果与GLO2非常相似,只是它关注的是结果本身,而不是研究。此外,如果问题将结果限制为一项研究,那么如果您正在做[[#Mental processes can be investigated scientifically and non-invasively|"Mental processes can be investigated scientifically and non-invasively"],则必须仅使用 Loftus 和 Palmer (1974) 实验的第一部分。
解释定义认知分析水平的原则如何在研究中得到证明。
此结果还没有示例响应。
此结果与GLO1非常相似,只是它关注的是研究本身,而不是结果本身。
讨论在认知分析层面上使用特定研究方法的原因和方式。
此结果还没有示例响应。
目前还没有关于此结果的补充说明。
讨论与认知分析层面的研究相关的伦理考量。
此结果还没有示例响应。
目前还没有关于此结果的补充说明。